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课上学期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复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 ①加速度不变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相等时间内速度 变化量相等)③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方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方向。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同理可得第二个 T 内纸带位移
s2=(v0+aT
)T+1aT 2
2,…
第 n 个 T 内纸带位移 sn=[v0+(n-1)aT]T+12aT2, 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
Δs=s2-s1=s3-s2=…=sn-sn-1=aT2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如果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 a 恒定,则Δs 为一恒量.这一 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 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飞机的离舰速度是( C )
A.40m/s B.45m/s C.50m/s D.55m/s
解:前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12 2a1x1
代入数据解得 v1 30 2m / s
后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
v12
2a2 x2
代入数据解得 v2 50m / s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
3.(多选)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
加速度大小为2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
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ACD )
A.1 s B.3 s C.4 s D.5+ 41 s 2
解:当物体的位移为
4m
时,根据
x=v0t+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总结复习)

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注意公 式的矢量性,正负号表示方向。
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注意 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图像法的应用
掌握速度时间图像和 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 方法。
利用图像法解决实际 问题,如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等。
理解图像中各物理量 的意义,如斜率、面 积等。
代数法的应用
掌握代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方程的建立、解方程等。 灵活运用代数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多过程问题、多物体问题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理包括速度定理、 位移定理等。
位移定理表述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这段时间 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几何平均值乘以时 间。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 析
自由落体运动
01
02
03
定义
物体仅受重力作用,沿竖 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
$h = frac{1}{2}gt^{2}$ (位移时间关系式),$v = gt$(速度时间关系 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与 验证
打点计时器实验
01
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物 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通过测量 各点的瞬时速度来验证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02
实验中需要注意纸带的选取、打 点计时器的调整、以及实验数据 的处理。
频闪照相法实验
利用频闪照相设备记录物体在不同时 刻的位置,通过测量各点的瞬时速度 来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03
速度与加速度无直接关系,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减小;速
度减小时,加速度可能增大。
对速度与位移关系的混淆
误将速度与位移等同
速度是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位移是路程 的累计,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的移动距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阶段复习课

= 0.90 1.10 102 m / s =0.100 m/s 答案:(1)0.02 s (2)0.70 cm 0.100 m/s
3.(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
1 =0.02 s。 f
(2)方法一:读A、B两点数值:1.00 cm、1.70 cm(毫米刻度尺 精确到1 mm,估读到0.1 mm)。A、B两点间距:s=1.70 cm1.00 cm=0.70 cm。
方法二:由sBC-sAB=sCD-sBC 得:sAB=2sBC-sCD=0.70 cm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可知: vC= v BD s BD
阶段复习课 第二章
v0+at
1 v 0 t at 2 2
2ax
v0 v 2
vt
2
aT2
面积 纵坐标
斜率
纵坐标
斜率
重力 v=gt
h 1 2 gt 2
v2=2gh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 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技巧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加 速度的方向和位移方向。 (2)选取正方向,并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示意图。 (3)由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公式列出方程。 (4)统一单位,解方程求未知量。 (5)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1.(2010·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规 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别为(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 同步课程讲义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秋季课程讲义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1)(含答案及详解)知识点1 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性质6v以下交流电源220v交流电源打点频率打点时间间隔0.02s,频率50HZ打点方式振针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点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成点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振针与纸带打点接触时的摩擦纸带与限位孔、墨粉纸盘的摩擦准确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准确知识点2 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1.在纸带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近的点,测出位移△x和时间△t,则△x△t是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t很短,用△x△t求出的平均速度可以代表物体在△x范围内某点的瞬时速度,并且△t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知识点3 加速度1.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通常用字母a表示。
2.公式:a=v-v△t=△v△t一.知识要点3.单位:m/s2或m.s-24.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的方向相同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1)a与v同向:运动反向:运动(2)a与v知识点4 v-t图像看加速度1.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2.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知识点5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
3.分类: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知识点6 速度和时间关系+at1.公式:v=v、v、a都是矢量,通常取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正方向方向相2.公式矢量性:v同的矢量取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取负值。
二.习题演练例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8s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D.直接研究纸带上的点,无需取计数点【解答】解:A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0.02×5=0.1s,故A正确,B错误;C、可以通过选取几个点作为一计数点,从而使得测量间距较大,故C错误;D、依据长度越长时,测量误差越小,因此在处理纸带时,需要选取计数点,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D错误;故选: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全章复习课-完整版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规律
vt=v0+at
无x
基本公式 x=v0t+at2/2
无vt
重要推论 vt2- v02= 2ax
无t
辅助公式 x= (v0+ v0+ vt)t/2
v0= 0 比例关系
Vx =
2
v02 + vt2 2
x1:x2:x3:…=1:4:9:…
。
一题多变
拓展1:求物体过B点一后,题再多经过联16s,它在水平面上
滑行的距离.
拓展2:求从物体通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与B点的水 平距离为32m的地方经历的时间t.
xⅠ:xⅡ:xⅢ:…=1:3:5:…等时位移比 t1:t2:t3:…=1::: …
tⅠ:tⅡ:tⅢ:…=1:::…等距时间比
规律应用实例:
例.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
下滑,经过6s滑行18m到达斜面底端B点,B
点0.5连m接/s2处的施加顺速滑度的在一,水题过平多B面点上问后做物匀体减又速以直线运 动,直到c点静止一。求题B、多C解两点之间的距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全章复习课
一.全章知识回顾 1.教师提问:本章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直线运动? 学生口答(互相补充):我们在本章学习了匀速直线运 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 减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 运动。 2.教师提问:这些运动之间有何种联系?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些运动以初速度 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中心,由于加速度a和初速度v0 不同,而变成了其他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搞清来龙去脉 沟通纵横联系
匀速直线运动 a=0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称
本节课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会考的重点。这节课的重点: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特点,用公式和图像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快乐与兴趣。
学生学习能
此类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会考必考题,但对
力分析 于高二文科特长班来说,还是比较困难,这节课复习高
一上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
这个困难。
1、这节课我采取结合多媒体,让学生能够直观的 教学策略选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择与设计
2、讲练结合,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引入课题并
板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特点、规
律,特别是两个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
动。 教学过程
匀变速运动的特点:加速度不变。
(一)v-t 图和 s-t 图
运动图像有位移图像,位移图像描述了物体位置随
经过时间 t=60s,求(1)t=60s 时列车的瞬时速度 vt。 (2)在这段时间内,列车的位移 x。
学生先在座位上思考作答,教师请几个同学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出完整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点评, 表扬好的方面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处。
刹车陷阱: 例题 2: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 4.0ms2 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刹车后 3s 末和 6s 末的速度各是 多少? 练习 2:汽车以 l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 驶,刹车后经 2s 速度为 6ms。求: (1)刹车后 8s 内前进的距离。 (2)刹车后前进 24m 所用的时间; 三、布置作业 1、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快艇模型质量 m=2kg,假 设快艇模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3ms2,运动时间 t=2s,求:(1)快艇模型在这 2s 内的位移 s。(2)快艇模型在 2s 末的速度 v。 2、一同学在游乐场中驾驶一辆电动车,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t=4s,速度由 v0=1ms 增大到 vt=5ms 求:(1)电动车的加速度 a。(2)在这段时间内,电 动车的位移 s。
匀变速直线运动(总结复习)

重难诠释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 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如图所示:A、B、C是纸带上任意选取的三个连 续的计数点。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计数 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X1 、X2是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 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设加速度为a,那么
X1
学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不随时间变化,我们以横轴表示时间,纵 轴表示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就可作 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2-3所示, 它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匀速运动中x=vt。因此位移等于对应 时间间隔内的图线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 如图在t0时间内的位移x=v0t0。它在数值上 等于“阴影”的面积。位移也有正、负, 若包围的“面积”在第一象限,则为正; 若在第四象限,则为负。
v=v0+at和 x=v0t+1/2at2求 解问题时,必 须明确所研究 的过程,进而 明确其对应的 时间、初速度、 末速度和加速 度。
2
钢球在斜槽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开始运动后0.2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cm, 则它在第1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m。如果斜 0.75 面长1.5 m,钢球从静止开始由斜面顶端滚到 底端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2
【例3】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为6.25m(刹车时间超过2s),则刹车 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
【答案】20 m
3
骑自行车的人以5 m/s的初速度匀减速地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 为0.4 m/s2,斜坡长30 m,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0 s
第二章_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

【解析】 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到达最高点返回,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不变,该物 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 如上图所示,前 4 s 物体由 A 到 B ,后 4 s 物体由 B 经 C 回到 B ,设加速度大小 为 a. 方 法 一 ( 常 规解 法 ) 物 体 前 4 s 位移 为 1.6 m , 是 匀 减 速 运 动, 所 以 有 1.6=v0 ·4- ·a ·42 ① 随后 4 s 位移为零,则物体由 A 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4 t =4 s + s =6 s 2 所以初速度 v 0=at =a·6② 2 由①②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a =0.1 m/s . t 方法二 ( 应用 v =v ) 物体 2 s 末时的速度,即前 4 s 内的平均速度:v 2= v = 2 1.6 m/s =0.4 m/s. 4 物体 6 s 末的速度为 v 6=0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v 2-v 6 0.4 -0 2 2 a= = m/s =0.1 m/s . t 4 2 方法三 ( 应用 Δ x =aT ) 由于整个过程 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 Δ x Δ x 1.6 -0 2 2 2 =aT 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 = 2 = m/s =0.1 m/s . 2 T 4
例题3: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它在前两个相邻的相等时间内通过位移 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x xI 64m 24m a 2.5m / s 2 2 T (4s) 1 2 1 2 S aT 24 2.5 4 1 2 2 2 x V0T aT V0 1m / s 2 T 4
如果把以上图像中的v改为x呢?
三.三个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 ,
2
V2=2ax,
1 x = Vt t 2
上章 还有:
vt v0 a t
如果
注意: (1) v0 、v、a 都是
说明 说明
例如,计算后
v>0 t a <0
矢量,常以v0 方向为正方向。
vt
a 和v
和
v0
0
同向
反向
(2)减速时a用负值代入 (3)考虑实际减速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
(2)求出此物体在4s内的位移。
解:(1)如图;
V/m•s -1
12 10 8 6 4 2
(2)解法一:由图得
s1
1 2 3 4
v at
o
S2
1 2 s s1 s2 v0t at t/s 解法二: 2
v0 vt s t 2
成功源于 努力
同一地点的g值同, g取9.8m / s
运动规律:
2
1 V = g t, x = 2
gt 2 ,
V2=2gx,
1 x = Vt t 2
三.运动情况的判断: 1.匀速或匀变速: 看a。a=0,匀速;a不 变(包括大小、方向),匀变速。 2.匀加速或匀减速: 看a与v方向关系。
a与v同向(号),匀加速;
x后 x前 +x0
x A +x B x 0
例1、一辆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速度为72 km / h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4m / s 2 ,求刹车后 末的速度? 分析:
3s 末和 5s
v0 72km / h t1=3s或t2=5s 2 a 4m / s 72km / h
A
vt ?
?
x=180m
2
B V
a = 1m/s
解: t=12s , x=180m , a = 1m/s2,
根据 X=V0t + a t2 / 2
得 V0=X /t - a t2 / 2 = 9m/s
* 建议 *
要培养根据物理 过程作出情景图 的习惯,这样可 帮你更好地理解 题意。
注意的问题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a与v反向(号),匀减速。 3.x增减:看v是否变向。 不变向时x增大;变向时x减小。
四.追及问题:
1.追及:
(1)相距最远(近)条件: v 相等。
(2)追上关系: x后 =x前 +x 0 2.相遇条件:
x A +x B =x 0
(同向时) (反向时)
3.不碰条件: 同时满足:(1) v 相等。
( 2) {
V/m•s
v a t
由倾斜方向可
知a的正负 图线所围面积 是位移x
vt
v
(2)x-t图象:
x 可求x(横纵下方为负)、t、v, v t 斜率大,即倾斜程度大,v大
由倾斜方向可知v的正负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
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也叫重力加速度。
x v t
( 2)
(2)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v0 vt v 2
4.若干特殊规律:
x1 x2 x at x1.x 2 . x n
(1)
2
是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
或说是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n个t内的 位移
(2)当V0 =0时
x1 : x 2 : x n=1:3 :5 :……(2n-1)
授课教师:董廷灿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运动规律: v = v0 + a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1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 v0t+ 2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V2-v02=2ax 1 推论 x= ( V0+Vt ) t 2
1 当v0 =0时 V = a t, x = 2
解: v0
由速度公式 3s末的速度
vt v0 at得
v1 v0 at1
=8m/s
B =20m/s t1=3s或t2=5s
a 4m / s
2
=[20+(-4X3)]m/s
5s末的速度
v2 v0 at2 =0m/s
例2、一辆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然后以1m/s2的 加速度加快行驶,从加快行驶开始,经12s行 驶了180m. 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大? 分析: t=12s V0 A
x1.x 2 . x n
是连续相邻相等 时间t内的位移,
当V0 =0时
xI:xII:……xN =1:4:9……N2 xI、xII、……xN 是t内、2t内……Nt内的位移
(3)
V 中时=
v
V 中位=
v0 v 2
2
2
5.图象:
(1)v-t图象:可求v(横纵下方为负)、t、x、a,
斜率大,即倾斜 程度大,a大
首先 应明确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 是多大, 是否已知初、末速度, 在时间t 内发生了多大的位移, 然后 根据选择公式或推论或特殊规律 求解。 2.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 的大小为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6m/s . (1)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