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doc 8页)(正式版)

合集下载

山东省4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山东省4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02
这些景区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鲁中、鲁东和鲁南地
区,其中鲁中地区的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最多。
4A级及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和经济发
03
展水平密切相关。
重点景区分布情况分析
泰山、趵突泉、蓬莱阁等是山东省的著名景点 ,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些景点的知名度高,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强区域合作
山东省应积极推动跨地区合作,加强与其他省份的旅游合作和交 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推动资源整合
通过整合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开发新的旅 游产品和线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实现各地区旅游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效率。
在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主要考 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未来可以 加入政策、文化等其他因素进行 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使用更 加复杂的统计模型和空间分析方 法,以更准确地描述景区空间分 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景区,开展更 加细致的研究,以了解其空间分布特 征和影响因素的差异。
05
优化景区空间分布的建议 与对策
加强景区规划与布局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
优化景区空间布局
山东省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景区规 划,明确各景区的功能定位和 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 序竞争。
针对目前4A级及以上景区在空 间上的不合理布局,应通过调 整景区规模、位置和旅游线路 等方式,优化景区空间结构, 形成多层次、互补性强的旅游 产品体系。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

山东省旅游景区众多,涵盖了山水、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一、概述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山东胶东地区。

山东半岛以其独特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是山东省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山东胶东地区则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山东半岛山东半岛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之一,主要包括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

1. 青岛青岛是山东半岛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青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海滨风光而广受游客喜爱。

其中最著名的景区包括八大关、栈桥、小鱼山等。

八大关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区之一,以其欧式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栈桥是青岛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是欣赏青岛全景和美丽夜景的最佳位置之一。

小鱼山是青岛的一座海滨公园,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岛屿风情而闻名。

2. 威海威海是山东半岛的另一个重要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威海最著名的景区包括威海国际海洋公园、刘公岛等。

威海国际海洋公园是中国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基地,是一个集旅游、科普、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刘公岛是威海的一个小岛,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3. 烟台烟台是山东半岛的另一个重要旅游城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美丽的海滨风光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烟台最著名的景区包括蓬莱阁、海洋世界等。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名楼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奇的故事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海洋世界是烟台的一个主题公园,以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三、山东胶东地区山东胶东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1. 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对 山东省 1 7 地 市 的景 区数 量 与 相关 产 业 要 素 做
相关 性分 析 。
三、 结果 分析
口分 布和 地 形 地 势 间 存 在 密 切 的 关 联 性 和配 比 性。 [ 3 J 另外 , 彭 泽群 等 通 过 Vo r o n o i 图对 我 国 5 A 级 景 区的空 间结 构 进 行 了分 析 。在省 域层 面 , 林 灵生、 赵军定 量 分析 了甘 肃省 A 级景 区 间 的分 布
构 的研 究主 要集 中在 国家 层 面上 , 如吴 必虎 、 唐子 颖对 首批 国家 4 A 级景 区 的整体 空 间结 构 特征 进
本文 主要 采用 数理 统计 的方 法分 析 山东省 A 级景 区空 间 布 局 特 征 。对 山东 省 A 级 景 区 的 市
际 与区域 分布 状 况 、 分 布 密 度 等 进行 初 步 的统计 分析 ; 利用 地 理 集 中指 数 、 基 尼 系数 对 A 级 景 区 在 山东省 1 7 地 市 的集 中程 度与 均衡性 进行 测算 ;
关 键词 : 山 东省 ; 旅 游景 区; A级景区; 空间分 布特征 中图分 类 号 : F 5 9 2 . 7 5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6 9 8 ( 2 0 1 5 ) 0 3 — 0 0 6 5 — 0 4 旅 游 景 区是旅 游 系统 中 的重 要 组 成要 素 , 是 均衡 性 以及 与人 口分 布 之 间 的 均衡 程 度 ; 宋 福 临
行 了研究 分 析 ; 马 晓龙 、 杨新军 对 4 A 级 旅 游 区 ( 点) 的空 间特征 和 关 联 关 系 进行 了测 度 , 研 究 发
现: 我国 4 A 级 旅 游 景 区 的 空 间分 布 与 区域 经 济 水 平和 城市 发展 水平 有 明显 的耦合 关 系 。 [ 2 ] 朱 、 陈晓亮 的研 究认 为 : 中 国 A 级 景 区在 空 间上 与人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

在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中,中高级旅游景区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便捷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旅游资源,还可以为提升景区管理和优化旅游体验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区域分布广泛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分布非常广泛,涵盖了整个省份的各个地区。

从北部的威海至南部的临沂,从东部的青岛至西部的济南,都可以找到数量众多的中高级旅游景区。

这种广泛的区域分布,使得游客可以在山东省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享受高品质旅游的机会。

2.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重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以其多元化的景观类型而闻名。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着崎岖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壮丽的海岸线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而在人文景观方面,古老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民俗风情、多元的文化体验等也同样十分吸引人。

这样的多元景观使得山东省的中高级旅游景区不仅具有自然美的魅力,同时还融合了人文历史的底蕴,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3. 环境舒适,交通便利大部分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都坐落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环境舒适宜人。

而且,山东省交通发达,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贯穿全境,使得游客前往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

这种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使得游客们在游览中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享受旅游的乐趣。

1. 依托自然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将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景区将致力于发掘自然资源的独特之处,挖掘其旅游潜力,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打造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旅游环境。

2.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品牌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口碑,打造特色品牌。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在该省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山东省的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海滩。

许多海滨城市如青岛、烟台、威海等都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城市的旅游景区包括海滩、渔村、温泉、游艇码头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山东省的旅游景区还分布在内陆地区。

山东省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内陆地区也有很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五岳独尊”,每年吸引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游客。

除了泰山,还有太行山、峄山、曲阜孔庙等旅游景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山东省还有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景区。

齐鲁文化是山东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山东的旅游景区中有许多与齐鲁文化相关的景点,如曲阜孔庙、刘公岛等。

山东省还有一些与自然风光相关的特色景区,如鲁西南风景名胜区、养马岛等。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显示出以下特点。

一方面,山东省的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海滩、渔村、温泉等。

山东省的旅游景区也分布在内陆地区,包括泰山、太行山等名胜古迹。

山东省还有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景区,如与齐鲁文化相关的景点和自然风光相关的景区。

这些景区的存在也丰富了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邹贝贝;孙艺瑄;孙若男
【期刊名称】《合作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文以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指数等为理论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展开分析,同时描述分析其空间特征,对促进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市际平衡改进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邹贝贝;孙艺瑄;孙若男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鲁东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F129.9
【相关文献】
1.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2.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山东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以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泰山岱庙景区的空间解析

泰山岱庙景区的空间解析

泰 山岱 庙 景 区 的 空 间解 析
马 红 飞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 山 东 泰安 2 7 1 0 0 0 )
摘要 : 泰 山岱 庙 景 区历 史悠 久 、 积 淀深 厚 , 历 史遗 物 丰 富 , 空 间形 式 多样 , 是 传 统 空 间与 现 代 空 间 的有 机 复 合 , 具 有 研 究 的 典
山东 林 业科 技
2 0 1 3年 第 i 期
总2 0 4 期
S HA N D O N G F O R E S TR Y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N OI O G Y
2 0 1 3 . N o . 1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7 2 4 ( 2 0 1 3 ) 0 1 —0 1 0 6 —0 5
型 性 和代 表 性 。作 者 以 图解 分析 为主 要 手段 , 深入 剖 析 泰 山岱 庙 景 区 的 空 间 结构 。通 过 对 空 间 实体 的 解 析 , 建 立 对 泰 山岱 庙 景

区空 间 的 正确 诠 释 , 在 理论 上 为 空 间 结构 与 形 态 的研 究 提 供 可 资参 考 的研 究样 本 , 在 实践 中 为历 史 风景 名 胜 区的保 护 提 供借 鉴 。
关键词 : 空间解析 ; 空 间结 构 ; 泰 山岱 庙 景 区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8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Th e S pa t i al a na l y s i s of Da i mi a o s c e ni c s po t i n Mo u nt a i n Ta i
1 泰 山 岱 庙 景 区 概 况
岱庙 , 位 于 泰 山南 麓 泰城 中部 , 又名 东 岳 庙 、 泰 岳庙 、 岱岳 庙 , 俗 称 泰 庙 。为 道 教 神府 , 是历 代 帝 王 封禅 和祭祀 泰 山 的地 方 。岱 庙 是 泰 山最 大 、 最 完 整 的古 建筑群 , 也 是 寺庙 建筑 中规 格 最 高 的 。南 北 长 5 3 0 m, 东 西宽 2 5 l m, 庙 内有 古建 筑 和 仿 古 建筑 1 8 6 间, 碑碣 1 8 4 块, 汉 画像石 4 8块 , 古桧、 侧柏 2 1 2株 。 泰 山岱庙 景 区是 以岱庙 为核心 发展 起来 的 。景 区的营 造 经历 了 中 国传 统 建筑 从 粗矿 到 精致 , 从 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基于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摘要: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山东省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空间分布和区域内部空间分布两方面,对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景区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依据旅游景区分布率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层级。

关键词: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山东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业的布局、规模等空间属性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系统、科学地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总结旅游景区的分布规律,对构建区域旅游业有效空间模式、指导区域旅游业合理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以全国范围内的某类型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如吴必虎等揭示了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与客源市场的距离分异特征,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1];马晓龙等研究发现我国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2];卞显红测定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和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类型[3];谢志华等分析了我国资源型景区与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4],指出我国资源型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省际差异较大[5];朱竑等则探讨了全国A级旅游景区内在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并对其分布格局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6]。

中微观尺度上省市级区域范围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申涛等分析了海南岛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和模式[7];黄远水等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景区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界定了其空间结构类型[8];袁俊等分析了武汉城市圈56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总体格局与分异特征[9]。

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范围,借鉴相关研究方法对省域内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旅游景区等级划分体系中,国家旅游局A级旅游景区的认定是对旅游景区质量和档次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家标准[6],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按五级划分,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代表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最高水平,多受旅游业界和相关学者的关注。

在此选择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以山东省矢量地图为基础,在Arcgis 9.3环境下进行数字化操作与空间分析,其中景区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政府旅游网站集群——山东旅游资讯网(),通过Google Earth软件确定各个景区与各地市行政中心的精确地理坐标。

1 山东省旅游景区概况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理坐标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省内地形地貌结构多样,集海岸、岛屿、山地与平原城乡于一体,山水风光优美,海岛景色秀丽,齐鲁文化昌达,近现代文明辉煌,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

在优越的资源和经济、区位、交通等条件的支撑下,山东省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开发已具一定规模,景区质量、效益等明显提升,截止至2010年9月,山东省17地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32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分别为烟台市蓬莱阁景区、济宁市明故城(三孔)旅游区和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82个,3A级旅游景区125个,2A级旅游景区109个,A级旅游景区4个,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省内多处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与知名度,在此选取85个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空间分析。

表1: 山东省国家级旅游景区分布概况地市 国家级旅游景区(个)合计(个)分布率(%)分布密度(个/千km 2)A 2A 3A 4A 5A 济南市 0 6 7 9 0 22 6.81 2.75 青岛市 2 10 24 11 0 47 14.55 4.21 淄博市 0 7 11 6 0 24 7.43 4.02 枣庄市 0 8 5 5 0 18 5.57 3.94 东营市 0 5 6 1 0 12 3.72 1.51 烟台市 1 15 11 9 1 37 11.46 2.69 潍坊市 0 5 9 9 0 23 7.12 1.44 济宁市 0 4 9 6 1 20 6.19 1.79 泰安市 0 7 4 1 1 13 4.02 1.67 威海市 0 1 6 6 0 13 4.02 2.28 日照市 0 2 3 4 0 9 2.79 1.68 莱芜市 1 3 2 2 0 8 2.48 3.56 临沂市 0 14 13 9 0 36 11.15 2.09 德州市 0 6 3 2 0 11 3.41 1.06 聊城市 0 12 5 2 0 19 5.88 2.18 滨州市 0 0 3 0 0 3 0.93 0.33 菏泽市 0 4 4 0 0 8 2.48 0.66 全省41091258233231002.062 山东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在省域范围的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家级旅游景区可抽象为点状要素,空间上通常呈现聚集分布、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三种类型的分布格局。

加拿大旅游学者斯蒂芬•L.J.史密斯在描述旅游地区特征时指出:“一个能较为准确并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情况的方法就是最近邻分析法”[10],吴必虎、马晓龙等多位国内旅游学者也均采用了最近邻分析法定量刻画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1-3,5,7-9]。

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测算地理空间中每个点状要素与其最邻近点状要素之间的直线距离1r ,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1r ,即为表示该地理空间中点状要素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简称最邻近距离)。

在上述点状要素的三种分布类型中,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聚集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小。

当地理空间中的点状分布为随机型(Poisson 分布型)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为:E r =E r 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 为研究区域面积,n 为点状要素个数。

最邻近点指数R 定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1E R r r =。

当1R =,即1E r r =时,点状要素分布为随机型;当1R >,即1E r r >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1R <,即1E r r <时,点状要素趋于聚集分布。

山东省域面积157126km 2,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85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根据理论最邻近距离公式,计算出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理想随机分布的理论最邻近距离为:21.50E r km ===。

结合图1,运用GIS 技术测算各旅游景区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分别得出各旅游景区与其最邻近的旅游景区之间的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1,(1~85)i r i =,求取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为:8511,1117.7885i i r r km ===∑。

因此,最邻近指数117.78/21.500.87721E R r r ===<,即实际最邻近距离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表明山东省85处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趋于聚集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格局。

图1:山东省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图在此通过测算V oronoi 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检验最近邻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景区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

V oronoi 图是一种基本几何结构,因能有效解决点集或其它几何对象与距离有关的问题而在计算几何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V oronoi 图依据对象集合中元素的最邻近原则将对象空间剖分成许多单元区域,是一种有效测度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国内已有学者将其运用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9,11]。

现在Arcgis 9.3环境下,基于图1,以山东省85个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为质心,生成普通V oronoi 多边形(图2)。

图2:山东省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V oronoi 图CV 是Voronoi 多边形面积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反映了Voronoi 多边形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程度,当质心点集在空间上均匀分布时,其V oronoi 多边形面积的变化较小,CV 值低,反之当点集聚集分布时,CV 值高。

Charles Duyckaerts 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三个CV 值:当点集随机分布时,CV 值为57%(包括33%~64%之间的值);当点集聚集分布时,CV 值为92%(包括>64%的值);当点集均匀分布时,CV 值为29%(包括<33%的值)[12]。

运用GIS 技术测算图2各V oronoi 多边形面积,计算得CV 值为110.53%,即点集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态势,验证了上文的测定结果。

山东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格局,有利于旅游线路空间组织,促进旅游景区联动整合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专区,提升相对省区外的综合旅游竞争力。

3 山东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分布山东省地形地貌结构多样,境域包括山东半岛和内陆两部分,陆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00多公里,省内各区域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均存在差异,17地市旅游景区数量与分布也有所不同。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5,9],引用相关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景区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1 旅游景区分布集中程度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现用其测算山东省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各地市分布的集中程度,以反映山东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分布状况,指数计算公式为:100G =。

其中,G 为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i x 为山东省第i 个地市的旅游景区数量,T 为山东省旅游景区总数,N 为山东省地市总数。

G 取值范围为0~100,G 值越接近100(i x T =时),旅游景区分布越集中,G 值越小,则旅游景区分布越分散,如果山东省85个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平均分布于各地市,即每市拥有旅游景区85/17=5个,则G 值为24.25。

根据表1分别统计山东省17地市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通过上述公式得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 值为29.83,29.83大于24.25,表明从市区尺度分析,山东省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3.2 旅游景区分布均衡程度基尼系数(Gini)可以用于刻划空间要素的分布,也可以对两个空间要素的分布进行对比,进而判断其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