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X线入门

合集下载

读懂X线胸部平片PPT【41页】

读懂X线胸部平片PPT【41页】
肋骨及胸膜;胸壁;横膈;肋膈角;肺野(肺段);肺门;纵隔(前后 纵隔);气管及气管隆突;心影及大血管;所见颈部;胸椎;膈下。
2、察看两侧膈平面水平。注意其外形、轮廓、位置及邻接处改变情况。
3、察看肋膈角及心膈角。注意其清晰度及锐利度判定有无胸膜病变。
胸 片 读 片 方 法 4、察看肺野。首先两侧对比,次将肺野分区域察看。注意有无阴影,
✓3 、 真 实 解 剖 与 X 线 片 解 剖 相 对 比 空 间 关 系 。 正 常 X 线 表 现(软组织、骨性胸廓、气管支气管、肺叶、肺段、 肺野、肺门、肺纹理、胸膜、纵隔、心脏大血管及 膈肌)。
✓4 、 胸 部 正 常 变 异 X 线 表 现 。
乳房下缘
锁骨上 皮肤反折
胃泡
胸 片 读 片 方 法 1、察看胸壁、胸膜、肺实质或纵隔有无阴影。应该察看的具体部位为:
9、察看是否有胸膜影,正常胸膜在X线片不显影。偶尔在肺尖及心膈角 尖后纵隔胸膜反折条影。
胸 片 读 片 方 法 10、察看膈肌下方结构。注意膈下病变。有无膈下游离气体或膈肌形态、
位置改变。 11、观察侧位片注意判定纵隔阴影。 12、侧位片注意察看胸骨后间隙后心后间隙。
阅 看 胸 片 应 该 注 意 的 几 个 问 题 1 ) 胸 片 表 现 正 常 , 不 能 否 定 胸 部 疾 患 的 存 在 ;
如早期结核、炎症。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小面积肺栓塞以及2mm以下病变等。 2 ) 单 独 一 张 胸 部 正 位 片 容 易 遗 漏 心 影 后 病 变 。 对怀疑占位的病变或要求严格定位病变应加 摄侧位、斜位等部位。
X线片诊断原则
一、掌握解剖知识:掌握正常解剖结构 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 其与X线片相对的空间关系 正常变异的X线表现

X线胸片胃泡课件

X线胸片胃泡课件
演讲人
X线胸片胃泡课件
01.
X线胸片的基础知识
02.
03.
目录
胃泡的X线表现
X线胸片胃泡课件内容
1
X线胸片的基础知识
原理及应用
应用: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骨骼疾病等
局限性: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钙化灶不敏感
原理:利用X射线穿过人体,形成影像
优点:无创、快速、准确
注意事项: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胸:肺组织被压缩,密度降低
03
纵隔增宽:纵隔内组织增多,密度增高
04
胸膜增厚:胸膜组织增生,密度增高
05
心影增大:心脏体积增大,密度增高
06
2
胃泡的X线表现
正常胃泡形态
胃泡位于左上腹,呈圆形或椭圆形
胃泡边缘光滑,轮廓清晰
胃泡大小与个体差异有关,成人胃泡直径约5-10cm
胃泡内可见气体和液体,液体量与进食有关
胃泡边缘:观察胃泡边缘是否光滑、完整
胃泡内容物:观察胃泡内是否有食物残渣、液体等
胃泡周围组织:观察胃泡周围组织是否正常,有无异常阴影
3
X线胸片胃泡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加深对X线胸片胃泡的理解和掌握
06
X线胸片胃泡的临床意义:介绍胃泡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04
引言:介绍X线胸片胃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胃泡在X线胸片中表现为黑色或灰色阴影
异常胃泡形态
胃泡增大:胃泡体积增大,超过正常范围
胃泡缩小:胃泡体积缩小,小于正常范围
胃泡变形:胃泡形状发生改变,如扁平、扭曲等
胃泡位置异常:胃泡位置发生改变,如上移、下移等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心前间隙 肺门 心前缘 心后缘
上部




中部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纵 隔

中 纵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胸片基础ppt课件

胸片基础ppt课件

Company Logo
数字X线摄影
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是指应用CR,DR,DSA等获得数字影像的X线检查技术。 CR:是以X线成像板(IP板)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 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数字影像可以由激光 打印机输出到胶上,也可以由监视器直接视读。
Company Logo
注意事项 一、核对姓名和住院号
确定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病史 判断胸片正反(左位心特例)
二、遵循顺序原则
方向顺序 部位顺序
Company Logo
正常胸片报告
胸廓两侧对称,两肺纹理增多,肺门无扩 大,斜位心影,纵膈无移位,双膈面光整, 肋膈角锐利。
Company Logo
⒈原发综合征 ⒉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⒊继发性肺结核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常见疾病
大叶性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大叶性肺炎的 基本X线表现为不同形态及范围的渗出和实变。 根据病变的时期,X线表现也有不同的表现:充血期、实变期(红色 肝样变与灰色肝样变)、消散期。
Comp最传统、方便而快速的必备检查,对了解病变的部 位、范围、性质并了解病情的演变有重要价值。不同类型的肺结核均 有其X线影像特征。
随访复查
应用限度
胸部三维物体的二维平面投影,前后或左 右结构互相重叠,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易 漏诊,并且其对于纵膈内的病变不能直接 显示。
Company Logo
读片规范及要领
系统读片原理 ,(A-X)系统读片法
A(Airway),B(Bone)C(Cor) D(Diaphragm)E(Esophagus)F(Fissures) G(Gastric bubble)H(Hila)I(Interstitium)J(Junction lines)K(Kerley`s lines)L(Lobes)M(Mediastinum)N(Nodules)O(Over-aeration)P (Pleura)Q(Question of name plate)R(Respiration)S(Segments)T (Thoracic Calcifications)U(Under perfusion)V(Volume)W(Women`s breast shadows)X(“X-tra”densities)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X线胸片影像诊断课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3X线胸片影像诊断实践操作
阅片技巧
04
03
01
观察整体:先观察胸片的整体结构,了解胸腔、肺、心脏等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定位诊断:根据异常阴影的位置,判断可能的疾病
识别异常:注意观察胸片中的异常阴影、密度变化等
综合分析: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02
诊断流程
患者信息收集: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结构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形态的影像
利用X线与不同组织功能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动态的影像
胸片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分析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胸片影像诊断结果
04
对比分析法:将胸片与正常胸片进行对比,找出病变部位
03
测量法:测量胸片上病变的大小、位置、密度等参数
02
直接观察法:观察胸片上各种影像特征,如大小、形状、密度等
01
胸片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正确摆放患者体位
确保X线照射剂量合适
观察影像中的异常阴影和密度变化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性
03
04
05
01
02
2
X线胸片影像诊断常见疾病
肺部疾病
肺炎:肺部出现炎症,表现为肺部阴影和密度变化
拍摄X线胸片:选择合适的体位和角度
影像分析:观察胸片上的影像特征,如密度、形状、边缘等
诊断结果:根据影像特征和临床症状,判断可能的疾病
报告撰写:详细记录诊断过程和结果,提出治疗建议
诊断报告撰写
0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02
检查方法:X线胸片检查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解剖PPT课件
目录
• 胸部X线解剖基础 • 肺部正常X线解剖 • 纵隔正常X线解剖 • 心脏正常X线解剖 • 胸膜腔正常X线解剖
01
胸部X线解剖基础
X线成像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留下影像。
02
X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 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对比度 差异来呈现人体内部结构。
肺部的正常形态
01
02
03
两肺形态对称
人体有两个肺,左右两侧 形态对称,呈圆锥形,底 面向上,尖端向下。
肺野广阔
肺野是充满空气的肺部区 域,在X线片上表现为高 透亮、低密度的影像,占 据胸腔的大部分空间。
肺门结构清晰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和淋 巴管等结构进出肺部的开 口,在X线片上表现为结 构清晰的影像。
纵隔的正常形态
纵隔的正常形态可分为前、中、后三 个部分。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中纵 隔位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周围,后纵隔 则位于胸椎前方。
在前后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 方的三角形透明区,中纵隔则呈现出 心脏和大血管的形状和位置,而后纵 隔则与胸椎影像重叠。
在侧位片上,前纵隔表现为心影后方 的一条浅沟,中纵隔则呈现出心脏和 大血管的轮廓,而后纵隔则表现为胸 椎前方的致密影。
了解这些血管和器官的位置和形 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具有
重要的意义。
谢谢观看
心脏的血管和心腔
主动脉发自左心室,向右前上至 主动脉弓转折为升主动脉,经肺 动脉起始部至肺动脉分叉处为左、
右肺动脉。肺静脉自肺门Fra bibliotek心房汇入左、右 心房。
腔静脉窦位于右心房的后部,接 受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心。

X线胸片诊断专题知识

X线胸片诊断专题知识

少许诊疗有限
中量烧瓶心
D——胸腔积液
少许:肋隔角变顿或闭锁 300~500ml
中量:第四前肋下列
1000ml
大量:第二前肋
>1500ml
E——气胸
1.寻找肺边界
张 1.低力密性气度胸影非常大,肺完全
2.观察纵膈
1压.低缩密度影大小
3.仔细观察肺纹理
注意:一旦忽然出现气短,无X线体现,不
陈旧性骨折
X线体现
X线体现
骨折线显示清楚
骨折线较模糊,可见骨痂生长。
断端成明显锐利旳变化,或错位; 若骨折愈合,骨质增白变化;
1.第4-7肋轻易发生骨折
2.锁骨、第1-3肋骨折,常合并颈腋部血管神经损伤。
3.第11、12肋发生骨折,警惕腹内脏器和膈肌损伤。
C——经典异常心影
靴型心
梨型心
经典:主动脉关闭不全 经典:二尖瓣狭窄
印戒征
E——肺炎
X线主要体现为肺叶出现 均匀、边沿清楚旳密度 增高影,肺野透亮度减 低或两肺纹理增粗,边 沿较淡旳云雾状阴影。
病变累及肺段体现为片状 或三角形致密影 如累及肺叶旳大部分或全 部肺叶,则呈大片均匀致 密影,以叶间裂为界,边 沿清楚,形状与肺叶旳轮 廓一致
E——大叶性肺炎
充血期病变部位旳肺纹理增 粗、透亮度减低其他明显异 常。 实变期时病变一般自肺边沿 向肺门部发展,病变区均匀 密度影,有时可见空气支气 管征。 消散期时病变逐渐吸收,密 度逐渐减低,呈散在斑片影, 若吸收延迟或吸收不完全时 可发展为慢性炎或机化性肺 炎。
白,则向该侧偏转
二.检验胸片技术质量
5.吸气程度 吸气不足
深吸气后
二.检验胸片技术质量
5.吸气程度

胸部X线基础解剖

胸部X线基础解剖

3.肺段
• 3.肺段(sement)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其单独的肺段支 气管,肺段通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 但肺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支气管 一致。
4.肺门
• 肺门(hilum)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 投影,其中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要组成部分。
• 第1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外缘以内 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两侧肺野依第2第4肋骨前端下缘水平 线分为上中下野,并纵行平均分为内 中外带。 第1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 称为锁骨下区。
2.肺叶
• 2.肺叶(lobe)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肺叶。
4.肺门
• 左肺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形成,呈边缘光滑的半圆形影:下部由左 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大部分为心影所掩盖。侧位胸片两侧肺 门大部重叠。
5.肺纹理
• 肺纹理(lungmarkings)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 理。
• 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 组织也参与形成。
• 部分膈较薄弱者,可在膈穹隆上缘局部呈半圆形凸起,称局限性 膈膨升,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
• 有时在深吸气状态下横膈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系因膈肌附着于 不同的肋骨前端,在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
• 肺叶是解剖单位,与肺野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例如右肺中野的病 变可能在上叶,也可能在下叶。
1.奇叶
• 副叶(accessorylobe):由副裂深入肺叶内而形成,属于肺脏分叶的先 天变异。
• 常见的有:1.奇叶(azygoslobe):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与周围的 胸膜反折形成奇副裂,将右肺上叶内侧部分隔成为奇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Spine) :位于胸后,中线。正位片穿过心脏可见椎 体 。由于重叠的结构较多,脊柱的异常通常在侧位片比正位 片上容易被发现。 肋骨(ribs) :正位片:后肋从脊柱发出,水平沿向两侧; 前肋从两侧斜下向前方走行。 侧位片:左右肋重叠,从后向 下斜行向前方。 肩胛骨(scapula):正位片通常覆在肺野中。 认识肩胛骨的 边缘非常重要,经验不足的医师可能将锁骨轮廓误认为是气 胸。侧位片:病人抬臂肩胛骨覆在两肺尖。
Step 3: Evaluate the vascular status
Step 4: Evaluate the lung parenchyma
Chapter III ——Life Support Devices
气管插管 中心静脉导管 胃管 引流管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s)
正常胸片
胸片上白色的程度不同不仅与结构的性质有关(如:骨,软组织,空气);而且还 与结构组织的数量有关,如:心脏看起来比骨(肋骨)更白一些。脂肪常被认为是 第四种密度,在胸片上极少能与软组织区别出来。
Normal Anatomy II. Approach to the Plain Film III. Life Support Devices IV. Physiology of the Chest V. Parenchymal Patterns VI. Nodules and Masses VII. Don’t-Miss Lesions
A.后肋(黑线) 水平走行, 前肋(白线) 向中间斜行。 前肋不如后 肋清楚 B.volume rendered CT显示: 后肋 C.volume rendered CT显示: 前肋
A.侧位片:肋骨(白线) B.Volume rendered CT显示肋骨从后斜向下沿向前方
A. 肩胛骨(黑线):不同程度覆在肺野,跟病人的位置有关 B. Volume rendered CT 显示肩胛骨与断处表明近端侧孔位置 胸壁侧缘(黑虚线),侧孔应该在胸壁内侧
胸管的近侧孔在胸壁外 不透光线(白线),胸管的另一侧壁(黑虚线) ,胸壁 侧缘(白点)
胸管位置不正确 胸管在软组织中盘绕,尽管看起来有一部分覆在胸膜腔中,但实际 上未插入胸膜腔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注意:正常人纵隔 右缘没有升主动脉 的成分 (在非常少 见或主动脉瘤的病 人主动脉可以超过 SUV缘,构成纵隔 右缘)
纵隔前缘:
A. 心前缘由右 室(白虚线) 构成。右室 上方的弓形 结构是主动 脉弓(黑线) B. Volume rendered CT 在这一水平看 不到主肺动 脉(黑点)
纵隔后缘 A. 左房(黑线)和左室(白线) B和C. Volume rendered CT
alveolar pulmonary edema



Increased Circulating Vascular Volume
关键是看“血管蒂” ,从主动脉(左锁骨 下动脉发出处)到SVC(跨右主支气管处) 的宽度,同既往比较,宽度增加表示循环血 容量增加 血管蒂并不是评价血管内容量的唯一办法, 但比较方便。心脏增大也是循环血量增加的 常见征象 另一个有用的征象是奇静脉增宽,在右主支 气管起源的右上方可以看到
Under-penetrated radiograph.电压太低
曝光过度. 肺野太黑(电压正常)
曝光过低,软组织影像太白(电压正常)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the Film
Step 1: Evaluate any life support devices and look for pneumothorax、pleural effusions、foreign bodies Step 2: Evaluate the anatomy of the chest . bones→soft tissue → mediastinal borders→ central airways → lungs
皮褶(黑虚线)
右侧大量气胸
右肺明显被压缩,心脏左移
液气胸 胸膜线(白虚线),液气平面(黑虚线)
胸腔积液 肋膈角钝(黑虚线),正常肋膈角(白点) C:经治疗后复查
右侧卧位观胸腔积液 肺侧缘(白虚线),胸 壁(黑虚线),胸水为 白色液体在这两条线之 间
中心静脉置管后血肿 中心静脉置管(黑虚线),血肿(白点),右房(黑点) C. 插管前

中心气道
A. 气管分为左主支 气管(白虚线) 和右主支气管 (黑虚线) B. 冠状位CT C. 更好显示中心气 道与邻近软组织 的关系
中心气道 A. 气管。隆突在 气道直径明显减小 处 B. MinIP and C

A. 水平裂 B. Volume rendered CT
肺 A.斜裂(白线)。下叶在斜裂下方,上叶(及右中叶)在斜裂 上方。 B.左肺和C.右肺volume rendered 右肺水平裂(白点线)可看到

鼻胃管的正常位置 尖端(白线处),侧孔(黑线处)均应在左膈(黑虚线)下
盘绕的鼻胃管:大圈(白线),注意吸入风险 气管插管(黑线)
鼻饲管(白虚线)进入右主支气管(黑虚线)
Chest Tubes

胸管有不透光线,其间有中断(代表最近 的侧孔位置),这个侧孔应该在胸膜腔内
胸管的正确位置(白点)




应该注意这些生命装置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气胸 识别气胸的关键:气胸线(一条细白线) 注意区分气胸线和皮褶(更厚、不锐利、黑线) “气胸线外侧是否有肺纹理?” ——误导 “张力性气胸”通常导致一侧肺完全陷闭、纵隔 移向健侧;只要怀疑就应该马上开始治疗不要等 胸片 胸腔积液:典型征象为肋膈角钝

必须识别:导管的位置不正确、导管折断,断端将沿着静脉系统到达 心脏或肺动脉
中心静脉置管的其他主要并发症还有气胸和血肿

正常的右锁骨下静脉置管(黑虚线),在右第一前肋下 缘(黑点)与腔静脉右房连接处之间。SVC(白虚线), RA(白点)
正常右颈内静脉置管(黑虚线),SVC (白虚线)和RA (白点)。右第一前肋下缘(黑点)是在SVC的上界。
I.
Chapter I ——Normal Anatomy
Bone Anatomy Mediastinal Anatomy Airway and Lung Anatomy

Bone Anatomy

胸骨( Sternum) :位于胸前,中线。 由于正位片中线处结 构太多,很难看到胸骨本身的细节。


气管插管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进入右主支气管
气管插管位置太高
气管插管进入食管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Lines)

导管尖端应该在上腔静脉 为了减少血栓形成,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尖端最好在右房(??) 关键:应该识别上腔静脉连接右房处 右心构成了纵隔右缘的下半部分,其上为上腔静脉 (SVC),通常是一 条比较直的垂线),SVC上界的最佳标志是右第一肋下缘,导管尖端 低于此则为SVC

正常血管蒂(白点) 从主动脉发出左锁骨下动脉水平(黑虚线) 到SVC跨过右主支气管处(白线)
血管蒂增宽
Pulmonary Vascular Engorgement
纵隔左缘 A. 主动脉结(白 虚线)、主肺动 脉(黑虚线)、 左室(黑点线) B and C. Volume rendered CT
降主动脉 A. 降主动脉 (黑线) B. Volume rendered CT 显示降主动 脉在脊柱前
纵隔右缘: A. 上腔静脉 (白虚线) 向 下与右房(黑 虚线)相连 B. Volume rendered CT

尖端在隆突上方4-5cm、锁骨头水平 气囊在声带下方(C4-5水平),气囊应该与气管 壁平行。过度充气的气囊可能引起日后气道狭窄 插管过深可能进入主支气管,当隆突位置观察有 困难时,注意观察锁骨头位置;通常通过观察左 主支气管可以比较容易明确隆突的位置 插管过浅:脱管风险增加;气囊可能在声带水平 导致不适和危险



A:显示部分胸骨柄
B:红色:前肋与胸骨连接处的肋软骨。可以有不同程 度钙化所以平片可以不同程度可见。
A:侧位片显示胸骨(黑线) B:胸骨异常在侧位片比正位片更容易被发现。
A.(正位片)穿过心脏可见椎体 B.Volume rendered CT C.侧位片比正位片更好的显示椎体 D. Volume rendered CT
Chapter II ——Approach to the Plain Film
准备工作
明确姓名、病历号等信息 迅速评价胸片的总体质量:投照区域、病 人体位、投照条件

未包括肺尖,小的气胸容易漏诊
未包括右肋膈角,少量胸腔积液容易漏诊
Over-penetrated radiograph.电压太高
降主动脉 A.主动脉弓 向下为降主 动脉,从上 往下降主动 脉逐渐不清 楚 B. Volume rendered CT
Airway and Lung Anatomy

正侧位片均可以看到中心气道,气管、隆突和主 支气管
肺分5叶,右肺3叶(上、中、下),左肺2叶(上、 下) 右肺上中叶在前,由水平裂(从肺门水平走行) 分开。水平裂从肺门水平走行,在正位片显示良 好 双肺下叶在后,斜裂下方。右肺上中叶在斜裂上 方,左肺则仅上叶(包括舌叶)在斜裂上方。正 位片上看不到斜裂,侧位片可以显示两侧的斜裂。 斜裂斜行,与侧肋平行。不易区分左右侧斜裂。 有时侧位片也能看到水平裂,在斜裂前走行
Mediastinal Anatomy
纵隔:正位片

左缘:从上到下(1)主动脉结(2)主肺动脉(3)左室 降主动脉尽管在心脏后也能看到。 右缘:从上到下(1)上腔静脉(2)右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