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技术之发展与应用
我国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现状及展望

2、TBM法隧道工程技术未来可能应用的领域和市场
随着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其可能应用的领域和市场 将不断扩大。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由于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TBM 法将在更多的地铁项目中得到应用;在水利工程领域,随着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TBM法将在更多的引水隧洞等项目中得到应用。
3、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在国内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问题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速,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在国内产业中的应 用前景发能力 不足等。因此,我国应加强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实现 产业发展的自主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展望
1、TBM法隧道工程技术未来的 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TBM法隧道工程技术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是大型化方向,即TBM设备的直径和长度将不断增大,以适应更复杂的地质条 件和更大的隧道直径;二是自动化方向,即TBM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以降低人工成本和误差;三是智能化方向,即TBM设备将集成了更多的智能传感 器和数据分析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三、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现状
1、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研究 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和专家对TBM法隧道工程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 究方向主要包括TBM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地质灾害的预 测与防控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强有 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结论
本次演示对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和探讨。目前,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用,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 不断增长,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 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篇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摘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概述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它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通过盾构外壳的支撑作用和刀盘的切削作用,开挖和拼装隧道。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盾构机械的推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安全:盾构机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施工风险。
环保: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二、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直径盾构的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管道等工程的需要,大直径盾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盾构可以满足更大断面、更高使用要求的隧道施工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砂卵石、岩溶等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相应的盾构技术和设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盾构施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盾构施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施工: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手段,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铁路方面,盾构施工可以满足长距离、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需求。
隧道工程施工发展及现状

隧道工程施工发展及现状一、引言隧道工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施工发展和现状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隧道工程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研究和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隧道工程施工发展历程隧道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施工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隧道工程施工传统隧道工程施工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机械设备,工序较多,工艺冗杂,施工周期较长。
隧道施工主要采用掘进法、盾构法等方式,其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障,难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2.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革新,各种新型施工机械设备逐渐应用到隧道工程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隧道工程施工逐渐发展为智能化、自动化施工,极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隧道工程施工环保意识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隧道工程施工在保护地下水、避免土壤侵蚀、减少噪音污染等方面得到了引起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和环境保护得到了更好的平衡。
三、隧道工程施工现状分析1. 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施工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隧道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盾构机、隧道掘进机等高端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施工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环保意识的提升对隧道工程施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了环保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隧道工程施工材料的研发也更加注重环保性能。
3. 施工资金投入增加隧道工程施工所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隧道的建设不仅需要巨大的施工资金,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这也是当前隧道工程施工发展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四、隧道工程施工的新技术应用1. 盾构法盾构法是一种先进的隧道开挖方法,具有工序简洁、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隧道工程中的掘进技术

隧道工程中的掘进技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地下通道、地铁、水利工程还是矿山开采等领域,掘进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隧道工程中的掘进技术,探讨其应用和发展。
隧道工程的掘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机械、爆破或人工等方式将地下岩层进行开挖的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机械掘进。
机械掘进技术以其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机械掘进技术机械掘进技术主要通过推进机械(如盾构机、硬岩机)在地下钻探、爆破等方式下,将隧道内岩石土层进行连续挖掘和清理。
机械掘进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高效快速,能够大幅度减少人力需求,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同时,机械掘进技术还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
2. 盾构机技术盾构机是机械掘进中最常用的一种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地下隧道的建设中。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推进盾构机,在隧道内壁上设置环形支撑结构,并同时进行挖掘和清理。
这种技术具有施工过程稳定可靠、安全风险低、效率高等优点。
盾构机采用轮式或履带行走模式,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并且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它能够应对各种地下障碍物,如河流、铁路等的穿越,为城市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爆破技术除了机械掘进技术外,爆破技术也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掘进方式。
爆破技术通过在隧道内进行定向爆破,炸碎岩石,然后进行清理和支护,从而完成隧道的开挖。
爆破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地下岩层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对爆破参数的合理控制。
合理的爆破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岩石碎屑的回填,降低支护工作量。
4. 掘进技术的挑战和发展隧道掘进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隧道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渣土、水泥浆等固体废弃物,如何合理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物成为了一项难题。
其次,城市化进程使得隧道工程的施工场地空间越来越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进行掘进工作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隧道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

隧道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隧道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创新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隧道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技术1. 地下连续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是一种在隧道施工中广泛应用的创新技术。
它通过在地下开挖时同时进行连续墙的施工,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沉降,提高施工效率。
这种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水位过高和地表沉降等问题。
2. 隧道注浆技术隧道注浆技术是一种在隧道施工中常用的创新技术。
它通过在隧道周围注入浆液,形成一层坚固的注浆体,可以有效地加固地层,防止隧道塌方和地层沉降。
这种技术在隧道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隧道掘进机技术隧道掘进机技术是一种在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创新技术。
它通过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施工效率。
隧道掘进机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隧道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应用案例解析1. 上海地铁十一号线隧道施工上海地铁十一号线是上海市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之一,隧道施工采用了地下连续墙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连续墙的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位,减少了地表沉降。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2. 成都地铁三号线隧道施工成都地铁三号线是成都市的一条重要地铁线路,隧道施工采用了隧道注浆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注浆技术加固地层,防止了隧道塌方和地层沉降。
这种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隧道施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中国的一座重要的国际机场,隧道施工采用了隧道掘进机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隧道掘进机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提高了施工效率。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隧道的建设更加快速和便捷。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隧道工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专题一隧道工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隧道的概念及种类1.隧道的概念狭义定义:用以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孔道的工程建筑物。
广义定义: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的种类按不同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法:土质隧道按所处的地质条件石质隧道浅埋隧道按隧道的埋置深度h≥22.5hq 深埋隧道山岭隧道按所处的地理位置水底隧道城市隧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交通类隧道地下铁道人行通道引水隧道尾水隧道水工隧道导流隧道泄洪隧道按隧道的用途给水隧道市政隧道排水隧道管路隧道采矿巷道矿山隧道运输巷道人防隧道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一规模1.交通类隧道1铁路隧道已建、在建和拟建铁路隧道数量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建隧道6874座,4158km 49年以前664座156km共7538座4314km。
长度大于5km的53座。
2006年在建的1758座,2164km。
即将开工的高速铁路隧道146座,184km。
规划建设客货共线铁路隧道2100km,10km以上隧道760km。
在建客运专线隧道武广222座172.152km 广深24座32.016km 郑西38座76.876km 石太32座74.904km 合武37座64.706km 甬温59座88.115km 温福59座149.423km 福厦37座40.406km 广珠4座4.172km10km以上的长大铁路隧道:秦岭隧道18.4km 大瑶山隧道14.295km 乌鞘岭隧道20.05km 太行山隧道27.8km(在建)吕梁山隧道20.8km(在建双洞)东秦岭铁路隧道12.26km2公路隧道运营隧道1684座以上,总长628km以上。
其中10km以上的长大隧道: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18.02km双座锦屏隧道14.7km双座西山隧道13.68km(在建太原~古交高速)3地下铁道目前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运营地铁。
而在建工程则很多:有南京、重庆、青岛、深圳、杭州、武汉等。
隧道工程中的创新技术应用

培养隧道工程创新技术人才
教育培训
• 加强隧道工程创新技术的专业教育和培 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 加强隧道工程创新技术的实践教育,提 高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合作
• 加强隧道工程创新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 加强隧道工程创新技术的企业间合作,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隧道施工监测与检测技术的创新
隧道施工监测与检测技术的创新
• 隧道施工监测与检测技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创新,如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 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隧道施工监测与检测技术在预警和评估方面的创新,如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 对隧道施工状态的自动预警和评估
隧道施工监测与检测技术的目的
隧道工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隧道工程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隧道工程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 隧道工程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吸引更 多的投资和人才
隧道工程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隧道工程的主要类型
• 交通隧道:如地铁、公路隧道等,主要用于交通运输 • 水利隧道:如水库、运河等,主要用于水资源调配 • 矿山隧道:如矿产开采、地下工程等,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开采
隧道工程的特点
• 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 隧道工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稳定性、水文地质等因素 • 隧道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2
隧道工程中的创新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技术及其创新应用
盾构隧道技术的原理
• 盾构隧道技术是一种利用盾构机在地下挖掘、推进、支护和衬砌隧道的技术 • 盾构机是一种特殊的隧道施工设备,具有挖掘、推进、支护和衬砌等多种功能
隧道工程中的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新型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01
机械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 在隧道开挖、支护与衬砌等施工 过程中应用机械化施工技术,提高施 工效率 • 利用机械化施工技术进行隧道工 程的修复与加固
新型支护结构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新型支护结构技术的分类
• 混凝土支护结构技术 • 钢结构支护结构技术 • 组合支护结构技术
新型支护结构技术的特点
• 结构性能优越,能有效提高隧道的承载 能力与安全稳定性 • 施工工艺环保,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 污染与资源消耗 • 耐久性好,有利于保证隧道的长期安全 运行
监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实时监测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状况,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 监测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为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 监测隧道工程的运行状态,为后期维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04 隧道工程新型施工技术
新型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
• 施工工艺落后,效率低,资源消耗大 •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影响隧道的长期安 全运行
新型支护结构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01
混凝土支护结构技术的应用
• 在软弱地层隧道中应用混凝土支护结 构,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 • 利用混凝土支护结构进行隧道衬砌的 修复与加固
02
03
钢结构支护结构技术的应用 组合支护结构技术的应用
• 在大跨度隧道中应用钢结构支护结构, 降低工程成本 • 利用钢结构支护结构进行隧道支护结 构的优化与改进
02
新型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增刊1 2010年8月隧道建设Tunnel ConstructionVol.30Sup.1Aug.2010隧道工程技术之发展与应用侯秉承,黄崇仁,李民政,李怡德,张博翔(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摘要:针对台湾近10年来之重大山岳隧道工程进行概述,并分析近期隧道工程所面临之挑战,继而就所衍生之相关课题及相关隧道技术发展进行探讨,最后展望台湾未来隧道工程之发展趋势。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体分类;衬砌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41X(2010)增刊1-0015-09Development of Tunneling Techniques in TaiwanHOU Pingcheng,HUANG Chungren,LEE Minchen,LEE Yithe,CHANG Pohsiang(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s,Ltd.,Taipei)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major tunneling works implemented in Taiwan in the last10years are generally described and the challenges recently faced by the tunneling are also analyzed.Then,the derivative topics and related tunneling technology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In the end,the future trend and the vision of tunneling development in Taiwan are given.Key words:tunnel engineering;rock mass classification;lining0引言台湾人口稠密,土地资源有限,为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故公路、铁路、水利与水力发电等工程建设多包含有相当比例的隧道工程。
回顾台湾之隧道工程发展,从1891年完成之狮球岭隧道开始,到新近贯通的国道五号高速公路雪山隧道工程为止,已有逾百年之历史,完成的隧道总长超过800km,在面积狭小的台湾,隧道密度达世界之冠。
自20世纪80年代新奥工法(NATM)引进台湾以来,隧道工程即朝向更为经济且安全的方式进行设计与施工。
近年来,随着政府致力于各项基础建设开发,加以平原区开发渐趋饱和以及施工用地取得日渐困难等因素,隧道工程建设乃如雨后春笋般于台湾各地积极展开。
1隧道工程案例台湾过往40年主要之隧道工程案例见图1,近10年(1999—2009)已完工或施工中的山岳(硬岩)隧道(即不含都会区的软土隧道)则大致可分为下列4大类型(参阅表1)。
1.1铁路隧道近10年完成之铁路隧道,以高速铁路隧道群为代表。
台湾高速铁路北起台北车站,南迄高雄左营,全长约345km。
其中隧道群共计46.7km(约占14%),总图1台湾主要隧道工程案例分布图Fig.1Major tunnels in Taiwan since the late1970’s收稿日期:2010-06-12;修回日期:2010-07-22作者简介:侯秉承(1950—),男,197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地质系,学士,现任副总经理。
E-mail:pchou@mail.sinotech.com.tw。
表1台湾过去10年山岳隧道代表案例Table1Major tunnels in Taiwan in the past10years 隧道类型代表案例公路隧道1)国道5号公路隧道群;2)国道6号公路隧道群;3)东西向快速道路隧道群铁路隧道1)高速铁路隧道群;2)新北回铁路隧道群水利隧道1)员山子分洪隧道;2)曾文越域引水隧道水力发电隧道1)龙门核四循环冷却水出水道工程;2)碧海头水隧道;3)新武界引水隧道计共48座山岳隧道。
采明挖覆盖工法施工者6座,总长4.3km;钻掘工法施工者42座,总长42.4km。
其中长隧道(超过2km)共有5座,由北而南分别为回龙隧道2.2km、林口(龟山)隧道6.5km、湖口隧道4.3km、苗栗隧道3.1km及八卦山隧道7.4km,合计长23.3km,上述隧道均为该建设计画之要径工程。
1.2公路隧道1)国道5号公路隧道群。
国道5号公路,又称北宜高速公路,或蒋渭水高速公路,主线已于2006年6月16日通车。
国道5号起自台北市南港地区,终点在宜兰县苏澳镇,主要分为南港头城段及头城苏澳段;前者经过山岳丘岭区,后者则通过平原路段,故隧道群均集中在南港头城段。
沿线共包含5个隧道群(总长20.1km,占全线长度36.55%),除雪山隧道另设有导坑,为2主坑、1导坑之隧道群,以及乌涂隧道东行线为3车道之外,其余均为双孔(各)双车道之隧道。
相关统计资料详见表2。
表2国道5号隧道群统计资料Table2Tunnels of No.5National Expressway隧道名称长度/m 断面尺寸/(mˑm)形状施工法南港隧道东行线455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棚架式明挖隧道89西行线455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石碇隧道东行线2697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2720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乌涂隧道东行线21614.40ˑ9.63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248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彭山隧道东行线3861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380610.80ˑ8.75马蹄形钻炸法雪山隧道东行线12900TBM: 11.80圆形全断面钻掘机西行线12900D&B:12.50ˑ12.64马蹄形钻炸法注:隧道断面尺寸系指隧道宽度及高度,均含内衬砌厚度。
2)国道6号公路隧道群。
国道6号公路,又称中横高速公路,横跨台湾中部地区,主线已于2009年3月21日通车。
路线起点在台中雾峰,终点位于南投埔里。
埔里端尚预留未来延伸至花莲的可能性。
目前已成为台湾东西向相当重要的一条运输廊道。
全线共包含3座隧道(总长4.2km,占全线长度11%),自西而东分别为国姓1号与2号隧道及埔里隧道,均为双孔(各)双车道之隧道群。
各隧道之相关统计资料详见表3。
3)东西向快速道路八里新店线五股八里段观音山隧道。
东西向快速道路八里新店线五股八里段,自八里乡台北港直通国道1号五股交流道,全长13.7km,于2009年1月16日通车。
其中观音山隧道为一双孔(各)双车道之隧道,相关数据详见表4。
由于沿线遭遇自立性不佳之砾石层、软岩或砂、砾岩交互出现之复合地层(图2);因此,施工上有别于一般之钻炸法,主要采机械工法进行开挖。
此外,其岩体分类方式,亦选用由工程会推广、中兴公司负责统筹开发的“台湾岩体分类系统”(PCCR-system),如表5。
表3国道6号隧道群统计资料Table3Tunnels of No.6National Expressway隧道名称长度/m断面尺寸/(mˑm)形状施工法国姓1号隧道东行线2464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2447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国姓2号隧道东行线535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480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埔里隧道东行线1309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西行线126611.84ˑ9.2马蹄形钻炸法表4观音山隧道相关数据Table4Basic data of Kuanying Mountain Tunnel隧道名称长度/m最大坡度/%平均开挖断面积/m2最大覆盖厚度/m 观音山隧道东行线2590+1.900西行线2365.5+1.462100150表5观音山隧道岩体分类系统Table5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Kuanying Mountain Tunnel岩体级别分级标准胶结程度地质材料组成C岩类CⅡ(S)胶结程度不佳或疏松(大拇指可压出凹痕)砂含量>50% D岩类DⅡ(G)DⅡ(M)胶结程度良好或尚可(需以地质锤方能将块石或砾石敲落)块石、粗颗粒(大于4号筛)之含量>75%或相互接触块石、粗颗粒(大于4号筛)之含量50% 75%或相互不接触61隧道建设第30卷图2观音山隧道复合地层照片Fig.2Composite layer of Kuanying Mountain Tunnel 1.3水力发电隧道日月潭为一离槽水库,其水源主要仰赖原有之武界隧道引取武界坝上游浊水溪溪水,负责供应明湖、明潭等5座抽蓄与传统发电厂之发电,以及周边乡镇所需民生与灌溉用水。
惟原有武界隧道已不堪使用,故新建隧道将浊水溪上游支流栗栖溪之溪水一并引入日月潭统合运用。
新武界引水计画系连结原有武界坝、新建栗栖坝及日月潭之越域引水工程(图3),隧道总长约16.5km,由4段隧道组成。
其中C横坑至木屐栏溪段采用TBM开挖,余采用D&B开挖。
本工程TBM采用美国Robbins公司制造之开放型TBM,顺利钻掘6523m之长度,于2002年6月7日贯通,为台湾首次TBM贯通案例。
1.4水利隧道员山子分洪隧道[1](图4)位于基隆河上游瑞芳镇境内,主要功能为洪峰时将基隆河上游多余洪水量排放入东海,以降低河道下游水位1 3m。
本工程分洪路线全长约2.8km,其中隧道部份约占2.5km,隧道为12m内径之圆形断面,以200年洪水重现率为目标,设计分洪量达1310m3/s,为世界少见之分洪规模。
该工程采统包方式执行,运用丰富之经验及优异之技术克服水理(无人操作自动分洪)、地质及环境因素,以12个月快速贯通2483.5长170m2大断面隧道,并于贯通后一年完成衬砌,达成原定2005年10月分洪目标。
兹汇整该工程重点课题如下:1)隧道沿线地质条件差,遭遇断层、扰动带、煤层与废煤坑,为预先了解隧道前方地质状况,施工期间钻设前进探查孔,并进行隧道内震波探测(TSP)、反射断层摄影等相关地质探查作业。
2)本工程200年频率洪水时之隧道内流速为17m/s以上,含砂质量浓度高达6.978ˑ10-3kg/m3。
为防止分洪期间所夹大量泥砂之高速水流对隧道衬砌产生过度摩耗,所采衬砌混凝土之强度提高至450kg/ cm2,并以200年使用年限之总磨耗推估量为基础,于隧道衬砌流水面设置磨耗层,衬砌厚度70 100cm,藉以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害。
3)本工程为避免所采高强度混凝土因配比中水泥含量过高,大量水化热产生温度裂缝,故采用高炉石混凝土。
而针对炉石粉置换率,本工程以置换率25%、45%及55%之混凝土配比进行试拌,并决定采用45%炉石粉置换率之配比,其可符合衬砌混凝土28d龄期强度之要求,并可满足隧道衬砌16h拆模所需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