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

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

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

土。

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

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

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

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1)对城市交通拥堵产生原因的研究Bull(2001)认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下降容易导致交通出现拥堵问题。

在不少城市,公交系统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这主要是公交系统可以节约公共交通资源,以有限的资源满足公众的交通需要。

为此,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下降容易导致人们选择其他交通公交,例如公众选择自驾车作为交通公交。

另外,Bruno. A(2008)还补充认为,公交的吸引力还影响人们对政府治理城市交通的信心。

公交系统水平常常被人们视为政府管理交通的能力的表现。

为此,低下的公交发展水平容易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消极的影响[2]。

David F(1995)认为城市交通拥堵产生原因主要为部分公民的交通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给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Dublin (2002)认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仅仅依靠交通法规。

法规随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公民的交通行为进行规范。

但是,单纯的法律强制却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

毕竟,交通法规无法完全对公众的交通行为进行全范围的限制和规范。

这需要交通道德意识的补充[4]。

Fries(1992)指出,良好的交通意识可以提升公众的自律能力,自觉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意识教育的缺失,公民的交通道德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低水平的公共交通意识导致部分公民没有认真遵守交通法规,导致交通的混乱。

另外,低水平的公共交通意识还影响了行政政策的执行。

一些公众由于缺乏良好的公共意识,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颁发的交通措施。

这导致措施的效用大打折扣,影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3]。

Leblan(2006)提出,数量庞大的自驾车无疑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带来沉重的压力,导致城市交通出现了拥堵。

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自驾车这种方式占有更大的公共交通资源,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政府难以通过对自驾车的管理以实现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引言: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在交通拥堵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张三等人(2024)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拥堵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预测未来交通拥堵情况。

李四等人(2024)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和出行路线推荐等手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学者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五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赵六等人(2024)则研究了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三、交通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学者对交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刘七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尾气排放模型的交通环境污染预测方法,可以预测交通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孙八等人(2024)则研究了城市交通规划对交通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优化交通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交通环境质量。

结论:交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涵盖了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交通环境污染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 综述

道路交通安全 综述

道路交通安全综述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道路交通安全包括多个方面,如行人、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等。

首先,行人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如使用人行道、等待绿灯、过马路时注意车辆等。

同时,车辆驾驶员也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包括限速、礼让行人、不酒驾、不疲劳驾驶等。

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等,提供清晰的交通指引;加强交通执法,惩罚违规行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改善道路设计和维护,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路况、提供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做出更好的决策。

车辆的安全技术不断改进,如防撞系统、自动刹车等,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然而,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道路交通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这可能是由于人为因素,如驾驶员的疏忽、违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道路状况、天气条件等外部因素。

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领域。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道路上的责任,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科技界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起着关键性的支持和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交通运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需要更高效、可持续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演化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多元化、复杂且动态的系统,它包括各种交通模式、设施和服务。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交通运输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运输模式到综合交通网络的演化。

文献综述了这一演化过程,探讨了新兴的交通运输概念和技术,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交通和电动车辆等,以应对交通拥堵、碳排放和能源效率等问题。

二、交通需求与出行行为研究了解交通需求和出行行为对于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至关重要。

本节综述了相关的文献,包括交通需求的建模方法、出行模式的选择和旅行时间的预测等。

这些研究为交通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指导,以优化交通网络和服务,并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三、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可持续交通运输的文献,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增加交通系统的能源效率等。

这些研究提供了实现可持续交通运输的策略和方法,为政策制定者和业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交通运输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正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技术和交通网络的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文献。

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将改变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认知和使用方式,并对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五、跨界与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合作和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的交通运输发展文献,包括跨国铁路、海运合作和物流通道的建设等。

这些研究为跨界合作和交通互联互通提供了框架和实践经验,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选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选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趋势及优化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速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已逐步缩小差距。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交通拥堵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市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公共交通发展不均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绿色出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更加注重环保,推广新能源、低碳、节能的交通工具。

(3)公交优先: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地位。

(4)多元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3.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策略(1)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

(3)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浅谈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道路交通规划为例学习中心(函授站):专业:交通运输与管理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23年2月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与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复印件、电子文档,允许采用复制、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本任务书下达给:级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学生设计(论文)题目:浅谈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道路交通规划为例一、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内容本文主要浅谈了目前城市的交通现状以及给城市市民带来的种种不便,本着改进现代化城市的心态作了一点微薄的议论,期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快速的步入智能化交通规划当中。

明间这么流传:要想富快修路这话一点不假,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

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文献综述1引言城市交通安全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的增长,出现了“道路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挤”的现象,交通问题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它直接吞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耽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交通管理成本,破坏了居住环境。

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研究发现全球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5%[1]。

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目前交通拥堵的研究状况,对该领域进行分析总结,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 国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现状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外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6年,美国运输部(USDOT)出台了《针对减少美国的交通网络拥塞的国家战略》,它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管理对现有交通容量的利用[2]。

根据美国公路使用者联盟(AHUA)的调查显示:在造成交通拥堵的几个重要因素中,交通瓶颈(交通需求超过道路容量)占总数的50%;交通事故占25%;道路施工占15%;交通信号灯故障占5%[3]。

安东尼·唐斯认为交通拥堵的产生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人流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段。

第二,居民收入不断的增加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房产和车辆,继而促使人们由步行、乘公交车、骑自行车转变为开私家车。

第三,人口的飞速增长导致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

最后,意外事故、天气、道路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由此,安东尼·唐斯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而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4]。

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在其《发展公共交通的好处》中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出行线路有限,过多的车辆挤占了道路可用空间。

其他原因包括:(1)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2)公共交通落后,公共交通财政投入少;(3)公共政策下自动导向模式的发展迅速;(4)道路和停车场的建设占用的土地太多[5]。

3 国内研究动态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研究。

3.1交通经济学研究方法道路交通的供给需求关系与一般商品的供给需求关系不一样,对于一段道路而言,它的供给就是单位时间里该道路能够通过的车流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很重要特点:当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导致供给减少,即新的供给会导致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增加。

汤潇从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的方法分析了交通拥堵问题,当一个车主加入车流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个人边际费用(MPC),低于所有公路使用人的实际费用,即边际社会成本(MSC)。

也就是说单看每个人,他的选择都是理性的最优的,但是实际上所有人的行动叠加起来看,就表现为集体的“不理性”,正是私人车主不正确的经济学观点造成了交通拥堵的后果[6]。

项认为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资源配置方式和过程干预有关,因而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项提到对付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拓宽道路以增加其运载容量,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征收交通拥堵税来进行调节。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配合使用:(1)增加公交补贴;(2)加快公交速度;(3)提高停车成本[7]。

3.2交通工程学研究方法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交通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成功。

由远程从交通工程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产生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1)道路交通特性和车流特性不匹配;(2)交通需求密度与交通供给密度不匹配;(3)道路间断流交通特性与快速公交不匹配;(4)城市道路的级配理论造成各路段的交通特性不匹配;(5)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匹配;(6)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不匹配;(7)快行系统与慢行系统不匹配[8]。

3.3 交通管理学研究方法我国的现代化交通事业不仅起步比较晚,而且在管理理念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现阶段许多交通管理学的专家学者认为治理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杨成国和李英子认为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差,而且现代化设施很少。

就拿北京市来说:北京市的交通控制中心与日本东京相比,北京市控制的交叉路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 4.8%;地下人行道只有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

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但是我国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基本上还是空白[9]。

黄良彪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国内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城市道路改造、改建频繁;(2)交通组织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恶化;(3)修路资金不能投入,交通不堵塞资金难以投入修路;(4)城市(包括城市中心区)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超强开发;(5)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6)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10]。

4 结语与展望综上所述,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是我国大中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一种制约城市运行效率的消极因素,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刻不容缓。

如何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以及如何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1)以交通管理系统最优为目标,从全局出发,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和城市道路管理水平。

(2)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促使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应用,在交通拥堵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是今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

(3)公民必须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政府应该发动一切力量,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1]孙莉芬.城市交通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2]Mineta N.National Strategy to Reduce Congestion on America's Transportati-on Network[J].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6[3]American Highway Users Alliance.Unclogging America's Arteries [EB/OL]. www. highways. org,2004[4]Downs A.Can traffic congestion be cured? [J]. The Washington Post,2006 .[5]Assocoation A.p.t.Critical relief for traffic congestion[R].2002[6]戴东昌,蔡建华.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求是,2004[7]Lindsey R , Verhoef E T.Traffic congestion and congestion pricing [J]. Handbook of transport systems and traffic control,2001[8]明敏,昌鹏,过秀成.大城市中心区实施拥堵收费的影响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9]杨铁英.公共交通优先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J].山东交通科技,2007[10] Stathopoulos A, Karlaftis M G.A multivariate state space approach for urban traffic flow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2003[11]王宇锋.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现状简介[J].硅谷,2008[12]汤潇.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三思[J].城乡建设,2004[13]高明华,张正河.大都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途径探讨[J].数据,2009[14]项.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城市公共交通,2006[15]由远程,刘晓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和建议[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朱志星.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分析及组织优化方法浅析[J].公安交通科技窗,2009[17]杨欣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18]周灵芝,李传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9]杨成国,李英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0]黄良彪,郭永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多视角分析及应对措施[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黄良彪,张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政法学刊,2007[22]穆祥纯,刘璇亦.关于解决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地段交通问题的案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23]李淑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徐丽丽,王秋平.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26]孙莉芬.城市交道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7]李罗明.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8]闫庆军.基于外部性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05[29]张骏.基于仿真优化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30]张莉娜.浅谈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2009[31]赵冬斌,刘德荣,易建强.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综述[J]自动化学报,2009[32]尹宏宾,徐建闽.道路交通控制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3]陈毅红.一种自适应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34]王洪德,张俊.基于角改进的城市交通网络实时最短路径算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