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4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 (1)28页

30167Biblioteka 8.01992年 起已干涸
洞庭湖 湖南 29°20′ 112°50′ 2740
34.5
30.8
178.0
太 湖 江苏 31°20′ 120°16′ 2420
3.0
4.8
48.7
呼伦池 内蒙古 48°57′ 117°23′ 2315
545.5
8.0
131.3
洪泽湖 江苏 33°20′ 118°40′ 2069
12.5
5.5
31.3
Lake Baikal, Siberia, Russia
洞庭湖 青太海湖湖
洪湖 鄱阳湖
天池
宁波的东钱湖
长白山深水湖
太白山大爷海
北京滴水湖
千岛湖
太平湖
安康瀛湖
凤翔东湖
四川泸沽湖
台湾澄清湖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鬼湖
冻原 北方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雨林
冬雨硬叶林
冻原 北方针叶林 温带草原
世界草原的分布。1 温带草原;2 热带草原
Kenya 的热带草原(Tropical savanna)和食草动物
非洲萨王纳上 的家养牛群
北美的荒漠草原
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效应
面积较大,范围较广 耐寒耐旱 生物生产力低,生物多样性差 防尘固沙 美化景观 提供畜产
特点
分面 布积
生境
生 产 力
14 生态系统的类型 和分布
浮 游 、 游 泳 、 底 栖
海洋环流
印度尼西亚Manado的珊瑚礁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效应
面积大,范围广 生物生产力低下,但生物多样性丰富 影响全球物质循环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 对人类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气候、水热平 衡,调节CO2和O2平衡)
基础生态学: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 山系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 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 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二者之 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由它决定山地垂 直地带性。
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之肺)
(一)、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四)、寒温带北方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
(一)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 的森林类型。
1、 位置: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 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 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 迅速直接被树根和真菌所吸收,形成一 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3、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1)、种类組成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 45000 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为木本; 乔木异常高大,常达 46-55 米,最高达 92 米;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2、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 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 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经向地带性:
1.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 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2.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世界植被举例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 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3、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原因: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内陆腹地。 冬季盛行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形成寒潮向南运行,干而寒冷;
图14-3 植 被垂直带 性与水平 带性的关 系示意图
(引自孙濡 泳、李博 等,1993)
14.1.3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南向坡 的植被通常比所在平地的植被更具南方的特征(更 阳性、更喜热);而北向坡的植被,有比平地具有 更北方的特征(更喜阴、更喜冷)。
我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格局
纬向地带性: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
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 依次出现温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 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 分布着针叶落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西部从 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 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寄生现象突出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d.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
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 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 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①热带雨林的物质生产高
光能利用效率约为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热带雨林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最高的。
②热带雨林能量流动:速度快,强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净第一生产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食物网及其复杂,能量流动渠道多,强度大。
③热带雨林物质循环: 速度快,强度高
有时达240米。其中大藤本可达第一乔木层或第二乔木层,主干不分枝,达天顶 时则繁茂发育。小藤本多单子叶植物或蕨类,一般不超出树冠荫蔽的范围。
空中花园——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术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
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绞杀植物——有的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成因:① 环境优越;②热带陆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纪 以来,这里的环境很少发生剧烈的变化。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
24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②外貌结构特殊复杂
a.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 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 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
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1林9 的分布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热带雨林环境特征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整理)第五节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五节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针叶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气候条件如:北半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经向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例如,我国温带地区,夏绿阔叶林、草原植被、荒漠植被。
2.地带性植被与非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显域地境”上的植被类型显域地境系:具有壤质土或粘质土的(非沙土)、非盐渍化的、排水良好的(不积水)平地或坡地。
显域地境上的植被能最充分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带性植被。
例如:我国夏绿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热带雨林-热带高温高湿气候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或隐域植被:分布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而是出现在二个以上的植被带。
例如:如盐生植物-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地区;沼泽植被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植被带水生植被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3.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沿海地区。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1 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0
11
• • • •
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 非地带性植被 每一地区既有地带性植被,也具有非地带性植被
• Brookman-jerosh和Rubel(1933)编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 模式。 • H.Walter(1964,1968)根据C.Troll的工作加以修改,得到 “平均大陆”的植被模式图。
5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气候变化: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
相应植被变化: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6
东 部 湿 润 森 林 区
7
中 部 半 干 旱 草 原 区
8
西 部 内 陆 干 旱 荒 漠 区
9
中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13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其分布
生科10 蔡曼
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 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龙脑中药冰片
木材纹理细致;坚硬耐用; 耐湿力强;可造船只 桥梁 家具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蕨八字沙椤属
与恐龙同时代 的珍稀植物1 3 亿万年
我国仅存几十 棵;几乎每一棵 都记录有档案
据说是食草恐 龙食物
白藤属观赏植物
兰科附生植物
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25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8℃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 36℃以下 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 000mm;有的竞达6 000mm;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0 %以上
2热带雨林的特点
•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 •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 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 茎花现象很常见 • 寄生植物很普遍 • 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 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 热带雨林热带高温高湿气候地带性植被
非地带性植被或隐域植被:分布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而 是出现在二个以上的植被带 例如:如盐生植物草原带 荒漠带;沿海地区; 沼泽植被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植被带 水生植被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
3 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 带;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草原的植物种类;既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又有多年生的 草本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尤以禾本科植物占优势
草原上除草本植物外;还生长着许多灌木植物 以地面芽为主的生活型;旱生结构比较明显;如叶面积缩
小 叶片内卷 气孔下陷 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植物 的地下部分强烈发育;地下根系的郁闭程度远超过地上 部分的郁闭程度 草原群落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 草原动物区系很丰富;有大型哺乳类动物;如稀树草原上 的长颈鹿;欧亚大陆草原上的野驴 黄羊;北美草原上的 野牛等;还有众多的啮齿类和鸟类;以及丰富的土壤动物 与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
答: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显域环境”上的植被类型。
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2、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距离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
同一气候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引起干旱程度不同,因此植被垂直带谱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在不同气候带,垂直带谱差异更大,一般来说,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恶带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3、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
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
(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5)茎花现象很常见;
(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
(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4、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
5、我国的夏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我国的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一带。
由于长期经济活动的影响,已基本上无原始林分布。
根据现有次生林情况看,各地夏绿林以栎属落叶树为主,如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等以及还有其它落叶树如椴属、槭属、桦属、杨属等植物。
6、北方针叶林群落具有什么特点?
答:北方针叶林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其主要特征为:
(1)外貌十分独特,易于其它森林区别通常由云杉属和冷杉属树种组成的,其树冠为圆锥形和尖塔形;由松属组成的,树冠为近圆形;落叶松属组成的,树冠为塔形且稀疏;(2)群落结构十分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个层次,乔木层常由
单一或两个树种构成,林下常有一个灌木层、一个草本层和一个苔藓层。
7、我国青藏高原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①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②大陆性强,植被旱生性显著;
③植被带宽广;
④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8、简述中国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规律。
答: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是指水分为主导因子,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更替的现象。
我国气候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为湿润区—半湿润半干旱区—干旱区。
中国植被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草原—荒漠植被之间的气候界限为年均降雨量大于500mm等雨线的东南部、2500—500mm等雨线之间和小于250mm等雨线。
9、简述中国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
答: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由于地形的复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首先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留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什么是夏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
答:夏绿阔叶林又称落叶阔叶林。
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
其主要特点有:
(1)夏绿阔叶林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
(2)群落结构较为清晰,通常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3个层次;
(3)夏绿阔叶林的乔木大多数是风媒花植物,花色不美观,只有少数植物进行虫媒传粉;
(4)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优化的附生植物基本上都属于苔藓和地衣;
(5)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温带水果品质很好。
11、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与一般的山地植被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答:1)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2)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3)植被带宽广
4)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青藏高原上的这种植被带状更迭规律是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结果,是具有平面形式的植被垂直带,这样的植被带被称为高原地带性。
12、北极—高山植物具有什么生态适应性?
答:1)适应极度低温环境,植物芽和叶片常受油脂类物质保护,纸条呈匍匐状,树皮坚厚。
2)适应大风、强紫外线生境,植物呈垫状,矮生,富含花青素,通常多年生,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