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共60页文档
海洋生态学课件-9.4 海洋生态系统(1)-文档资料

(二)初级生产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化学合成作用(chemosynthesis)
不同色素的作用
叶绿素:将吸收的光能直接。 海洋藻类的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吸收的波长 与叶绿素不同,可以吸收其它波长的可见光。
四、海洋新生产力
(一)新生产力的概念 (二)新生产力与营养盐供应特征的关系 (三)新生产力研究的意义
(一)新生产力的概念 1、概念建立的基础: 新生产力概念是建立在N源划分基础上。
Dugdale 和Goering 1967年提出: 进入植物细胞的营养元素来源: 透光层之外输入+透光层内再循环。
9.4.4微型食物网 微型食物网---海洋中自养和异养的超微型浮游生物、 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之间形成的网络状营 养关系。
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
(1)海洋食物链通常比陆地食物链长 (2)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复杂 (3)食物链只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不表示数量。 (4)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越低。 (5)食物网的结构可变
(3)补偿深度的测定:
ID=I0e-KD ; ln ID=lnI0-KD D=(lnI0 - ln ID)/K Dc=(lnI0 - ln Ic)/K 其中: ID:某一深度处的光强; I0 :水表面 光强; K:光线海水体积衰减系数; D :水深; Ic:补偿深度处的光强;Dc :补偿深度
2.生命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9.4.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
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 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者的营养关 系称为食物链。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归纳并总结世界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并提供一个相应的表格。
一、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森林是覆盖着广阔土地的生态系统,由多个植物物种、动物以及微生物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大气稳定性强,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存储大量的水分和碳,并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土壤保护和气候调节。
二、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草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特点是植物种类多样、动物数量庞大,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沙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沙漠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沙漠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如寻找水源和抵抗高温。
沙漠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海湾等水域,是一种水分丰富、植被茂盛的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
五、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海洋是地球上覆盖最广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气候和氧气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
下表是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的概览:生态系统类型。
| 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 - 富含植物和动物物种- 存储大量水分和碳- 提供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
| - 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植物种类多样- 动物数量庞大。
|沙漠生态系统。
| - 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特殊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 对全球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类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与陆地交界的海岸线,是典型的近海生态系统。
2.浅海带生态系统:也称大陆架生态系统,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床生态系统。
3.上涌带生态系统:位于从海洋深处过渡到光亮带的区域,具有最大的海洋生产者,以群生硅藻等为主。
4.远洋带生态系统:包括表层、中层、深层和极深的海底,含有大量的碎屑食物,是许多微小浮游生物的栖息地。
5.珊瑚礁生态系统:由活珊瑚、死亡珊瑚的骨骼及其它礁区生物共同堆积组成的聚集体,多分布在热带地区。
此外,还有海藻场生态系统等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栖息地,同时也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等,这些变化可能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影响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污染:海洋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塑料垃圾、油污、有毒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直接危害海洋生物,影响其生存和繁殖,也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3.过度捕捞: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甚至使某些物种濒临灭绝,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
4.海洋酸化: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海水酸化,这可能对珊瑚礁、贝类等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5.人类活动:包括沿海开发和工程建设、海底采矿、海洋交通运输等,这些活动可能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破坏珊瑚礁、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等。
6.疾病:某些疾病可能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可能对某些海洋生物种群造成危害,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中,对其产生综合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5.0 0.0
S1表 S2表 S3表 S4表 S5表 S6表 S7表 S8表 S9表 S10表 S11表 S12表 S13表 S14表 S15表 S16表
大辽河河口2009年9月份水体盐度分布图
水体盐度
河口盐水楔活动规律
深度(m)
3
4
5 盐度 6
7
8
5 海洋环境生态学
5.1 海洋环境生态学概述 5.2 海洋生态环境及其要素 5.3 海洋生物生态类型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5 海洋物质生产与能量流动过程 5.6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5.4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5.4.1 河口生态系统 5.4.2 海湾生态系统 5.4.3 沼泽林生态系统 5.4.4 海草床生态系统 5.4.5 红树林生态系统 5.4.6 海洋极端生态系统
芦苇沼泽海岸
5.4.3 沼泽林
大米草:1960s美国引进,禾本科大米草 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株高一般为3070厘米,最高可达1米多
淤泥海岸生长的大米草群落
淤泥海岸生长的盐蒿植物群落
5.4.4 海草床
海草:生活在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的单子叶 草本植物。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叶片柔软、 呈带状。中国海有14 种,如喜盐草、大叶 藻等。 常在沿海潮下带形成海草场,生产力高。
0
-1
-2
-3
-4
-5
-6
-7
S10站
大辽河河口2009年5月份S10站水体盐度的垂直剖面图
5.4.1 河口
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河口生物多样性 河口生产力
思考?
1. 为什么河口既是高生产力区,又是生 态敏感区?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位于海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了海洋水体、海底地形、海洋生物、海洋气候等多个组成部分。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整个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1. 海洋水体海洋水体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水体分为表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承载着养分和氧气的输送。
海洋水体的温度、盐度、光照等参数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影响。
2.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底山脉、海沟、海岭等地形特征对于海洋生物的栖息和迁徙具有重要影响。
海底地形的不同也会导致水流运动的差异,从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3.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包括了各种海洋动植物,如鱼类、浮游生物、珊瑚、海藻等。
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食物链、能量转换和养分循环的功能。
海洋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独具魅力。
4. 海洋气候海洋气候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
海洋对气温的调节、水蒸发和降水的影响等都与气候紧密相关。
海洋中的洋流、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气候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在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独有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其中许多尚未被完全了解。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维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养分循环与氧气供应海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能量转换,实现了养分的循环和氧气的供应。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对于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也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气候调节和碳吸收海洋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了重要的气候调节和缓冲作用。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第十章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物呼吸作用以及化学物质氧化耗氧,其含氧量 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最终出现还原层,还原层 的深度取决于有机质的含量。不过,总的来说, 沙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滩的低得多。
44
二、生物组成
沙滩的生产者主要是生活于沙粒表面层的底栖硅藻、 甲藻、蓝藻和绿藻,它们不会出现在没有光线可利用 的沙层里。初级生产力很低,通常不超过 15gC/(m2· a),比岩岸或泥滩的初级生产力至少低一 个数量级。不过,底栖甲藻有时也能够形成相当大的 个体密度从而使成片的海沙改变颜色,即“colored sand”现象。另外,通过主动的垂直移动,许多异养种 类在沙质沉积物中能够分布到一定的深度,并可生活 在缺氧富硫的还原层中。这些现象表明海洋底栖甲 藻对沙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物质循环和海滨环境净 化有重要意义。
37
尽管这些大型海藻类有很高的生产力,但
是只有少数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和草食性腹 足类)能直接啃食这些海藻。据估计只有10% 的初级产量是通过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其 余90%是通过碎屑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 的。 海藻多为一年生。另外藻场在平时也会受 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破坏。
38
(五) 生产力和营养关系
20
潮间带较上部的代表种——藤壶,
可达很大 的种群数量(有时可达每平方米几千个的密 度 )。 藤壶带下方常是牡蛎(Ostrea)占优势, 也可 以见到不少的藤壶。 再下方以贻贝(Mytilus)数量较多。 一些底栖藻类(如墨角藻Fucus)在岩岸也表 现出分带现象。
21
能移动的动物,如帽贝(Acmaea)、蜗牛
16
游泳生物 包括鱼类、大型甲壳类、爬行类(龟、 鳖)、哺乳类(鲸、海豹等)和海鸟组成 的主动游泳者和海洋表层居住者。 主要是各种鱼类,尤以食浮游生物的鲱科 鱼类(包括鲱、沙丁鱼、鳀等)特别重要,世界 主要渔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 近。
海洋生态系统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的有斑海豹、北 海狮、北海狗、长须鲸、座头鲸、黑露 脊鲸、灰鲸、江豚、蠵龟、绿海龟、玳 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黄唇鱼、松 江鲈鱼、克氏海马、文昌鱼、虎斑宝贝、 冠螺、大珠母贝、鹈鹕、鲣鸟、海鸬鹚、 黑颈鸬鹚。属于国际性保护的生物种类 有鲸类、大砗磲以及珊瑚礁生态系和数 十种鸟类。
第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 海洋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 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做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几种类型
海洋生态系是全球生态系的一个主 要的子பைடு நூலகம்统。 沿岸、海湾、河口生态系 藻场生态系 红树林和沼泽湿地生态系 海岛生态系 外海及上升流海洋生态系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 目前正在考虑需要增加保护的珍稀 物种有海豆芽、酸浆贝、中国鲎、 龙虾、海马、半索动物(柱头虫类、 舌形虫类)、散触毛虫、椰子蟹、 海蛙和金丝燕等。
人为因素 漏油是比较大的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使产出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 能力,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海水养殖业缺乏总体规划 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城市废水的 排放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人为地从外海域引种等破坏了海洋生态 系统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海啸和厄尔尼诺)
树立保护海洋动物生活环境的 意识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浅海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
1、浅海生态系统:水深6至200米的大陆架范围。
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
陆架区的许多海洋现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潮汐、波浪、海流的作用都比较强烈。
2、深海生态系统:水深2000到6000米。
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零到四度。
海水化学组成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相粘泥,压力很大,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
3、大洋生态系统。
大洋面积大,水环境一致,惟有水温变化,暖流与寒流的分布。
大洋缺乏动物隐蔽场所,大洋动物一般有明显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