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检测报告
防水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防水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部分建筑防水材料性质的试验。
2.编制依据GB 18173.1—2012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T 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GB/T 328.1—2007 《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抽样规则》GB/T 328.5—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GB/T 328.7—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GB/T 328.9—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GB/T 328.10—2007 《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GB/T 328.13—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GB/T 328.15—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低温弯折性》GB/T 328.19—2007 《高分子防水卷材撕裂性能》GB/T 328.27—2007 《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吸水性》3.检测项目防水卷材:拉伸性能、不透水性、低温弯折性、尺寸定稳性、撕裂性能、吸水性。
4.防水卷材检测技术1 拉伸性能仪器设备电子拉力试验机:有连续记录力和对应距离的装置,能按下面规定的速度均匀的移动夹具。
拉力试验机有足够的量程,至少2000N,夹具移动速度(100±10)mm/min和(500±50)mm/min,夹具宽度不小于50mm。
试验步骤试件准备a、试件表面的非持久层应去除。
b、试件在试验前在(23±2)℃和相对湿度(50±5)%条件下至少放置20h步骤将试件紧紧的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中,注意试件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试验机夹具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为防止试件产生任何松弛推荐加载不超过5N的力。
试验在(23±2)℃进行,夹具移动的恒定速度为方法A(100±10)mm/min,方法B(500±50)mm/min。
明洞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明洞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检验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检验时间:2024年1月1日一、概述:根据工程合同要求,本单位对明洞防水层进行了现场质量检验,并编写本报告。
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验收、施工过程控制、工程质量抽检以及防水层成果验收等方面。
二、材料验收:1.防水材料:按合同要求,防水材料应为XXX型防水涂料。
经过检验,防水材料的样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并且出厂合格证明齐全。
2.基层处理材料:基层处理材料应为XXX型基层处理剂。
经过检验,基层处理材料的样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并且出厂合格证明齐全。
三、施工过程控制:1.基层处理:按照设计要求,本次防水工程的基层处理应采取XXX方法。
经过检验,基层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层施工:在基层处理完成后,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防水层施工。
经现场抽检,防水层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规范,未发现明显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四、工程质量抽检: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本单位对防水层进行了工程质量抽检。
共抽检了10个样本点,结果如下:样本点编号防水层质量评定1合格2合格3合格4合格5合格6合格7合格8合格9合格10合格注:合格表示该样本点的防水层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五、防水层成果验收:在完成防水层施工后,本单位对防水层进行成果验收。
经过现场检查,防水层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人对基层处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基层处理不够细致。
建议加强工人培训,提高基层处理的质量。
2.部分施工现场存在杂物堆放过多的问题,未能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影响了施工质量。
建议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清理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七、结论:检验单位负责人签名:XXX。
003 基础合成高分子防水技术交底 备

馨茗嘉苑二期17、18#楼工程
交底部位
基础防水
工程编号
2012-56
日期
2013年6月12日
交底内容:
4基层应保持干燥,局部渗水部位应用堵漏剂封堵。基层干燥程度的简单控制方法为:剪一块1m2防水卷材,空铺在基层,放置3~4h后,掀开观察,卷材表面及基层无水印即为合格。
5基层与立面的转角处,如阴阳角、管根、预埋件等部位应用水泥砂浆抹成半径50mm的圆弧。
2保护层施工。
按设计要求,平面及时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墙做软保护层。
五、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胶粘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构造做法均需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臭氧老化
伸长率40%,500pphm
无裂纹
伸长率20%,500pphm
无裂纹
注:表中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执行GB18173.1—2000(JL)标准;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执行GB18173.1—2000(JL)标准。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表C1-3技 术 交 底 记 录
工程名称
馨茗嘉苑二期17、18#楼工程
交底部位
基础防水
工程编号
2012-56
日期
2013年6月12日
交底内容:
3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与临时性保护墙或维护结构模板接触的部位,应临时贴附在该墙上或模板上,卷材铺好后,其顶端应临时向定。
4当不设保护墙时,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茬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合成高分子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验收表

项目
性能指标
抗拉强度(MPa
≥9.8
断裂伸长率(%)
≥10
不透水性(MPa×h)
0.3×2
耐热老化(℃×h)
100℃×720h强度不下降
耐低温(℃)
-30℃绕φ10mm无裂纹
注:
合成高分子卷材应符合GB 12952—92、GB 12953—91、HG 2402—92标准。并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复试合格的证明资料。
3.6.1卷材应平行屋脊从檐口处往上铺贴,双向流水坡度卷材搭接应顺流水方向,长边及端头的搭接宽度,如空铺、点粘、条粘时,均为100mm;满粘法均为80mm,且端头接茬要错开250mm。
3.6.2卷材应从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按卷材规格弹出基准线铺贴,并使卷材的长向与流水坡向垂直。注意卷材配制应减少阴阳角处的接头。
3.6.3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使卷材紧等现象。
3.6.6.2合成高分子卷材搭接缝用丁基胶粘剂A、B两个组份,按1∶1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用油漆刷均匀涂刷在翻开的卷材接头的两个粘结面上,静置干燥20min,即可从一端开始粘合,操作时用手从里向外一边压合,一边排除空气,并用手持小铁压辊压实,边缘用聚氨酯嵌缝膏封闭。
3.7防水层蓄水试验:卷材防水层施工后,经隐蔽工程验收,确认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应做蓄水试验,确认不渗漏水,方可施工防水层保护层。
CX-404胶
CX-404胶或409胶
LYX-603-3号胶,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剥离强度≥20N/2.5cm
3.卷材接缝胶粘剂
丁基橡胶胶粘剂甲、乙组份或单组份丁基橡胶胶粘剂
氯丁系胶粘剂
CX-404胶
CX-401胶
LYX-603-2号胶,灰色粘调液体,剥离强度25N/2.5cm
防水材料

图4 开缝盘
(一)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2) 检测环境 试验在(23±5)℃进行,产生争议时,在 (23±2)℃相对湿度(50±5)%进行。 (3) 试件制备 缝的形状尺寸符合开缝盘的规定,孔的尺寸形 状符合图5的规定。
(一)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4) 试验步骤见教材P166 (5) 结果表示和计算 所有试件在规定的时间不透水认为不透水性试 验通过。
(一)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试验时,弯曲轴从下面顶着试件以360mm/min 的速度升起,这样试件能弯曲180°,电动控制 系统能保证在每个试验过程和试验温度的移动 速度保持在(360±40)mm/min。裂缝通过目 测检查,在试验过程中不应有任何人为的影响。 为了准确评价,试件移动路径是在试验结束时, 试件应露出冷冻液,移动部分通过设置适当的 极限开关控制限定位置。
(二)防水涂料(聚氨酯)试验方法 防水涂料(聚氨酯)
1、试验条件 、 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 ± ) 相对湿度( ± )%。 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60±15)%。 2、试件制备 、 (1) 在试件制备前,试样样品及所用试验器具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 在试件制备前,试样样品及所用试验器具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 。 (2)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称取所需的试验样品量,保证最终涂膜厚度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称取所需的试验样品量, (1.5±0.2)mm。将静置后的样品搅匀,不得加入稀释剂,若样品为多 ± ) 。将静置后的样品搅匀,不得加入稀释剂, 组 分涂料, 按产品生产厂要求的配合比混合后充分搅拌5min,在不混入 分涂料, 按产品生产厂要求的配合比混合后充分搅拌 , 气泡的情况下倒入模框中。模框不得翘曲且表面平滑,为便于脱模, 气泡的情况下倒入模框中。模框不得翘曲且表面平滑,为便于脱模,涂覆 前可用脱模剂处理。样品按生产厂的要求一次或多次涂覆(最多三次, 前可用脱模剂处理。样品按生产厂的要求一次或多次涂覆(最多三次,每 次间隔不超过24h),最后一次将表面刮平,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96h, 次间隔不超过 ),最后一次将表面刮平,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 , ),最后一次将表面刮平 然后脱模,涂膜翻过来继续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72h。 然后脱模,涂膜翻过来继续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 。
各种防水材料检测指标要求

各种防水材料指标要求一、防水混凝土膨胀剂: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标准⑷、“※”为非规范中项目,但必检,以证实防水混凝土无后期收缩;⑸、掺量为8~12%,检测方法见《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⑹、检测报告应由省级以上检测机构出示;⑺、应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附录B的方法对各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性能指标进行抽检。
二、单面自粘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2006)标准要求;1、材料组成:单(挂)面无纺布≥400g/m2,中间防水板厚≥1.0mm,总厚度≥1.8mm(不含无纺布厚度),并且厚度偏差≤-10%;2、卷材幅宽≥2.0m,便于隧道施工,减少搭接;四、钢边止水带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与《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GB18173.2-2000)六、遇水膨胀止水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及《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八、400g/m2的短纤维针刺非织造土工布(无纺布缓冲层)性能指标:九、外贴止水带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与《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十一、PVC防水卷材(内增强型)物理力学指标(JGJ155-2007):十二、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JC/T482):十四、合成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防水材料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防水材料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2.编制依据GB 50207-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18242-2008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2008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967-2009 《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JC/T 690-2008 《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GB 23441-2009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T 20474-2006 《玻纤胎沥青瓦》GB 326-2007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JC/T 504-2007 《铝箔面石油沥青防水卷材》NY/T 1059-2006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GB 18173.1-2000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 18173.2-2000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GB 18173.3-2002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三部分遇水膨胀橡胶》GB 12952-2003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2953-2003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JC/T 684-1997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GB/T 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23445-2005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852-1999 《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JC/T 864-2008 《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 902-2002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GB 18445-200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JC/T 408-2005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3.检测项目3.1防水卷材:拉伸性能、不透水性、低温柔性、低温弯折性、耐热性、尺寸定稳性、撕裂性能、剥离性能、吸水性、硬度(邵氏 A)、体积膨胀倍率。
3.2 防水涂料:固体含量、耐热度、粘结性能、拉伸性能、加热伸缩率、低温性能、不透水性、干燥时间、安定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渗压力。
防水涂膜施工技术要求

防水涂膜施工技术要求(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乳型阳离子氯丁胶乳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氯丁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再生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SBS(APP)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等;(2)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单组份(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除此之外,无机盐类防水涂料不适用于屋面防水工程;聚氯乙烯改性煤焦油防水涂料有毒和污染,施工时动用明火,目前已限制使用。
防水涂膜施工应当符合下述规定:1涂膜应当依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
2应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
3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
4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
5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少于幅度的1/3。
防水涂膜在满足厚度要求的前提下,涂刷的遍数越多对成膜的密实度越好。
因此涂刷时应多遍涂刷,不论是厚质涂料还是薄质涂料均不得一次成膜;每遍涂刷应均匀,不得有露底、漏涂和堆积现象;多遍涂刷时,应待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刷后一遍涂料;两涂层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形成分层现象。
屋面坡度小于15%时,胎体增强材料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设应视方便施工而定;屋面坡度大于15%时,为了防止胎体增强材料下滑应垂直于屋脊铺设。
平行于屋脊铺设时,必须由最低标高处向上铺设,胎体增强材料顺着流水方向搭接,避免呛水;胎体增强材料铺贴时,应边涂刷边铺贴,避免两者分离;为了便于工程质量验收和确保涂膜防水层的完整性,规定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70mm,没有必要按卷材搭接宽度来规定。
当采用两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两层不得垂直铺设,使其两层胎体材料同方向有一致的延伸性;上、下层的搭接缝应错开不小于1/3幅宽,避免上、下层胎体材料产生重缝及防水层厚薄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