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口地理

合集下载

人口(共29张PPT)地理八年级上册

人口(共29张PPT)地理八年级上册
2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1949年以前的人口增长特征。2.1949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特征,及其原因。
读图分析我国近现代人口增长情况及原因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议一议
人口众多会对我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不利影响
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议一议
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但1982年开始人口增速明显放缓,试分析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目的: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措施:晚婚、婚育、少生、优生成效: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
1.下图是四幅人口曲线图,与我国实情相符的是( )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2、3题。2.2010-2020年(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3.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 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算一算
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周岁 女性20周岁
(晚婚:比法定晚三年)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说一说
下图示意近百年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变化。描述变化趋势,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轨迹

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轨迹

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轨迹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彭尾才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最初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汉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原因的变迁,我国人口不断从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流向南方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轨迹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元朔二年至元封年约20年间,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多万。

绝大部分移民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移民迁移距离最近的有2000—3000千米。

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1/30。

2、“永嘉之乱”时期西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四起,战乱不已。

为了躲避战乱、灾荒、饥饿,黄河流域的广大人民被迫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大规模移向江淮流域,主要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迁徙人口多达90余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的格局开始有所改变,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长,经济也有所发展。

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3、“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战火波及中原广大地区,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中原地区经济遭受极大破坏,人民纷纷背井离乡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

这次人口迁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原本人口密集区一度变成了人烟稀少的废墟。

同期的河西走廊、辽东却由于避难人口的涌入而出现了暂时的繁荣。

4、“靖康之乱”时期北宋末年,公元1125年金灭辽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宋王朝被迫迁都临安,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南迁长江流域,主要迁入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5、“金完颜亮南侵”时期公元1161年,金撕毁了与北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了主要的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大量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入浙江。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这个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在中国的先秦时期,由于人口的迁移和聚集,使得历史地理和文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区域性特点。

例如,在黄河流域内,人口逐渐聚集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始中心,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逐渐成为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而在长江流域,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离散性,人口迁移的过程更为复杂,文化和历史地理也有所不同。

2. 唐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唐代时期的经济繁荣,人口迁移的过程中,文化和历史地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宋代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兴盛,人口逐渐向南部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南方文化。

而在元代时期,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更加明显而频繁。

3. 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明代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而清代时期则因封锁海运,导致人口向北迁移,形成了今天的中北地区。

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也因此产生巨大的差异。

4. 当代的人口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也不断在变化。

例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口逐渐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形成了今天的经济重心。

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文化和社会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特点,这些特点也同时对当代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文化研究和历史地理的保护,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地理的丰富性。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考

历史上,中国人口知多少?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是以中原王朝的统治作为“正统”来讲述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才叫中国历史,非中原王朝一般不计入中国历史的“主流”之中,比如匈奴,一个从春秋战国开始,和中原王朝做对了几百年,令中原几个朝代无奈采取以“女人换和平”的强悍民族,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别说最高级别的“本纪”,连个“世家”都没混出来,只争到了一个“列传”这样的最低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和匈奴同样命运的还有突厥、契丹、金国、西夏等等,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历史,也进入不了中国历史。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得中原者得天下”说法的由来。

无论是北方的“完颜”还是蒙古草原上的“可汗”,你再牛,没拿到中原大地的统治权,中国历史的三明治里就没有你的份。

所以,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从夏朝开始,由于控制的地域不同,所以很难说清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

在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伴有战争,无数生命死于惨烈的战场,使人口锐减,有时,又由于民族的大融合,使合并后的朝代人口增加,比如元朝,蒙古族灭金夏和大宋,使原来属于三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合并为一个国家,这样,统计原来那个所谓的正统王朝的人口作为历史上的中国人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要说清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数量,显然不现实,再加上历史上无论那个朝代,都没有设置像今天“国家统计局”这样叫人怀疑的“权威”机构,全靠民间的努力做人口普查,所以要拿出一个可靠的数据根本不靠谱,因此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

虽然是一笔糊涂账,但还是有人不辞辛劳的在做这项工作,比如东汉的皇甫谧等。

他们的数字虽然不是精确数字,但也不是天方夜谭的瞎编乱造,虽然有出入,但还是比较接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考证,夏朝开始时期的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及禹平水土,……是以其时九州岛之地......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就是说打从大禹治水,天下太平以后,大禹的夏朝,人口约1355万,这个数字大概没有计算今天云贵和湘粤闽等当时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增长缓慢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

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

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

(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

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

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

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指在历史视域下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学科。

核心观念是人地互动。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2、历史气候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尚无仪器观测的历史时期的气候。

其时间上限并无定论。

通常,中国指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以来的气候,其他国家指公元前4000年埃及文化出现以来的气候。

中国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为竺可桢所开创。

3、畿服说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商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的理想化的产物,它以王畿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按照一定距离划分若干区域,各服对中央王朝形成程度不同的臣服和纳贡关系,这种整齐划一的政区划分在商周时期也是不存在的。

4、疆域疆域是指在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民族集团境界达到的范围。

中国疆域是指五千年以来(先秦至民国)在18世纪50年代——19世纪40年代即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版图基础上,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范围。

1、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分期及特点1.萌芽时期——先秦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出现《山海经》《禹贡》《穆天子传》;“天下”观念开始形成2.成熟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1)正史中《地理志》出现,历代沿袭,形成传统历史地理学重“沿革” 的传统。

(2)区域历史地理作品出现:《华阳国志》(3)专题性历史地理作品出现:《水经注》(河流)《史记·货殖列传》(经济区)3.发展时期——隋唐(1)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元和郡县志》(2)边疆历史地理专著出现:《大唐西域记》《诸藩志》4.繁荣时期——明清(1)大量地方志的出现(8400种);(2)地图绘制的发展,西方绘图技术的传入,提高了地图绘制的科学性。

2、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特点(一)疆域的形成方面:1.历史连续性强;经济、文化因素主导,以继承为主,不以掠夺为主;2.疆域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中原王朝起主导作用;(二)疆域的变化方面:1.陆疆变化大,海疆变化较小;2.西北边疆问题大,南方边疆问题小;3.农耕游牧矛盾是内边变化的重要因素。

人文地理学讲义_第6章

人文地理学讲义_第6章

第六章人口地理学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般认为,人类由大约4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进化而来。

人类进化经历了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五个阶段。

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洲的东非高原很可能是人类最初完成从猿到人的历史性转变的地方,此后不断向亚、欧两大陆扩散。

5万年前,人类进化进入晚期智人阶段,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晚期;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产生最初的农业,人类开始从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快;而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世界人口增长的进程。

(一)农业革命前的人口农业革命前是现代人类形成的漫长时期。

原始人群过着极端分散、闭塞的流动生活,依靠采集、渔猎获得食物,这类生产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当时人口的增长受到种群增长规律的强大制约。

其人口特征是:(1)极低的人口密度。

据研究,公元前1.5万年,世界总人口约300万,按狩猎采集的实际面积计,人口密度为0.08人/km2;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约4000万,人口密度为0.5人/km2。

(2) 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该阶段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受食物所能承受的界限的限制。

(3)人口的分布集中。

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

(4)开始了人口迁移。

公元前8000年,狩猎和采集者已开始迁移,逐渐覆盖了大部分大洲的一些地区,只剩南极洲还未被人类占据。

(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一万多年前世界上出现了农业,农牧业成为人类主要生产方式。

农业社会与采集狩猎社会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它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农业社会人口呈现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我的答案:D【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我的答案:ABCD【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我的答案:×【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我的答案:×1.21【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2【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1.3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我的答案:ACD 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1.4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我的答案:BCD1.5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

A、公元初B、盛唐C、北宋后期D、十七世纪初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

A、东汉末年到三国B、东晋到西晋期间C、乾隆统治期间D、唐末到五代我的答案:ABD1.6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A、地理环境差异B、阶层差异C、生产方式的不同D、文化宗教差异我的答案:ABCD 得分:33.3分2【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我的答案:√1.71【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多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

A、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进步,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的死亡率B、有效防止传染病C、外来粮食作物的引入D、社会救济的改善和提高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3【判断题】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和观念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我的答案:√1.81【单选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A、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B、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D、导致人口负增长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多选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

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C、一些政治的原因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的答案:ABCD 得分:33.3分3【判断题】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了4亿。

()我的答案:√1.91【判断题】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其中人口密度通常以人/平方米为计算单位。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2【判断题】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特定空间的位置,在地图上用不同值的点表示。

()我的答案:√1.101【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2【单选题】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3【多选题】在自然因素方面,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是()。

A、气候B、地形C、植被D、灾害我的答案:ABCD1.111【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2【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A、20世纪早期B、20世纪中期C、20世纪晚期D、21世纪早期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3【判断题】秦汉以后,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4【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中国早期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不存在国野之分。

()我的答案:×2.11【单选题】北魏从()开始实行全面的汉化运动,推行政治改革。

A、文成帝B、献文帝C、孝文帝D、宣武帝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2【单选题】秦汉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所有民族的泛称是()。

A、东瓯B、闽越C、南蛮D、百越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3【多选题】北魏拓拔弘在鲜卑族中所推行的汉化运动包括()。

A、改姓为元B、皇族跟汉族通婚C、改说汉话D、公众场合改穿汉服我的答案:ABCD 得分:20.0分4【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汉人北迁后当地民族的转变。

()我的答案:√得分:0.0分5【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我的答案:×2.21【单选题】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回鹘B、突厥C、匈奴D、鲜卑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2【单选题】历史上,()之后吐蕃族曾大举扩张,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

()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太平天国运动D、元末混战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3【单选题】()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藏族D、回族我的答案:A错的2.31【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巴B、蜀C、党项D、维吾尔我的答案:CD 得分:20.0分2【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北方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突厥B、契丹C、丁零D、回鹘我的答案:ABCD 得分:20.0分3【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羌B、挹娄C、契丹D、俚我的答案:BD 得分:0.0分4【判断题】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中,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我的答案:×2.41【单选题】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

A、笙C、笛子D、琵琶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判断题】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胡服的特点是宽衣博带长袖。

()我的答案:×3.1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是生存型移民。

()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

A、甲午战争B、民国时期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2【多选题】秦始皇时期,下列那些人属于移民?()A、商鞅B、赵高C、李斯D、蒙恬我的答案:ABCD 得分:25.0分3【判断题】移民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其中生存型对历史所起的作用更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存在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我的答案:√3.2【单选题】19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瑷珲条约》D、《北京条约》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多选题】1907年,清廷撤销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三省。

A、奉天B、吉林D、瑷珲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3【判断题】清朝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开放东北,允许、鼓励内地民众迁到东北。

()我的答案:×3.31【单选题】历史上,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北迁B、汉末南迁C、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D、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我的答案:A 得分:16.6分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湖广填四川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B、南宋末年C、元末明初D、清朝初年我的答案:D 得分:16.6分3【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江西填湖广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B、南宋末年C、元末明初D、清朝初年我的答案:C 得分:16.6分4【单选题】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近代?()A、闯关东B、走西口C、迁台湾D、湖广填四川我的答案:D 得分:16.6分5【判断题】移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我的答案:√得分:16.6分6【判断题】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形成因素的外部条件是因为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

()我的答案:√3.4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移民对地区开发的作用有()。

A、移民为农业社会的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劳动力B、移民推动地区的重新开发C、移民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2【单选题】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A、0.5B、0.6C、0.7D、0.8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3【判断题】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建租界,这是上海开埠的标志。

()我的答案:√3.5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是伴随移民传入中国。

A、玉米B、花椒C、红薯D、大豆我的答案:ABCD 得分:0.0分2【判断题】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

()我的答案:√3.61【单选题】春秋时期,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