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两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归纳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归纳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归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220年至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魏、蜀、吴三国的战争,晋朝的兴亡,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终结与东晋的建立及南北朝的开始有关。

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兴亡。

2. 晋朝:晋朝的兴起和衰落。

3. 南北朝的分裂: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事件。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点1. 文学: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晋书》等。

2. 士人风采:文人墨客的活动和成就。

3. 佛教传入: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4. 初唐文风的萌芽:初唐文风的一些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可见端倪。

四、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1.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麦、豆、麻、薯等作物的种植。

2. 手工业:纺、织、染、陶、瓷等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3. 商业:南北朝时期商业繁荣,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密切。

五、魏晋南北朝的对外关系1. 与匈奴的战争:北朝经历了多次与匈奴的战争。

2. 与西域的交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贸易往来。

六、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教育1. 科技: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如水力机械和农业工具的发展等。

2. 教育:士族子弟重视教育,私学的发展。

七、魏晋南北朝的宗教与思想1.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信仰。

2. 道教思想的传播:道教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传播和影响。

总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220年至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中,发生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晋朝的建立和衰落,以及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社会经济、对外关系、科技与教育、宗教和思想等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既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为后世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一:考点指南1、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风云对科技文化的发展有阻滞作用,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也蕴涵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此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成就裴然。

2、宗教和佛学:道教的发展,佛教的盛行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范缜的《神灭论》。

此时期的思想发展,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3、文学和艺术:建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王羲之等书法家,绘画艺术与石窟艺术。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二:重点难点精析1、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民族大融合;(3)前代秦汉文化的基础;(4)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5)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南北朝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1)佛教盛行的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土壤,苦难中的民众容易接受宗教,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佛教本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用来世的幸福来麻醉痛苦中无以聊生的广大劳动人民,使人民容易受到宗教的欺骗和麻痹。

第三: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稳定人民情绪,一些政权的统治者提倡支持佛教的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为佛教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佛教兴盛的表现:第一: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人数众多。

第二: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第三:佛教寺院在政治上势力很大,而寺院经济又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从西晋灭亡到隋朝建立之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篇1. 三国分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魏国为曹魏,蜀国为刘备所建的蜀汉,吴国为孙权所建的吴国。

三国相互争夺领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2. 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羯族、氐族、羌族和鲜卑族,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入侵中国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3. 建立统一政权:南朝刘宋和北朝北魏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经济篇1. 农业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从封建制向地主农民经营过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社会出现大量游民。

2.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商品交换活跃,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3. 瓷器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著名的汝窑、钧窑、定窑等窑口相继兴起,瓷器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三、文化篇1. 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羲之等。

2. 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兴起并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重要宗教信仰。

3. 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技篇1. 医学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被广泛传播。

2. 数学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发展迅速,出现了重要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等。

3. 发明创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涵盖了魏、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多个王朝。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为你介绍魏晋南北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变革1. 魏晋时期政治体制:魏晋时期采用了分封制和官僚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分封制是指皇帝授予诸侯王以封地,以维护统一的政权;官僚制则是指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实行官员选拔制度,以确保政府的运行。

2. 社会经济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繁荣。

特别是在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的生产和贸易非常兴盛。

二、文学艺术1. 魏晋文学: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性的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这些作品多以描述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题,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豪放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2. 南朝文学:南朝时期文学表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特点,以乐府诗和绘画为代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陆机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湖光山色为主题,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思想和宗教1. 道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王弼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对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对后来的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思想与道家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佛教石窟和寺庙,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四、科学技术1. 数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数学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如晋朝的祖冲之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对后来的数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1文学艺术:1.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2.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3.“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

4.“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5.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6.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7.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黄庭经》。

“小圣”王献之8.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9.绘画:以佛画为中心内容,三国东吴的曹不兴,被誉为中国佛像画的鼻祖。

东晋南朝时有三文大画家,即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陆探微、张僧繇。

“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10.四大石窟: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科技:1.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

2.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4.《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鼎立。

1. 形成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地方豪强并起,形成许多割据势力。

-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一些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如袁绍占据冀州,曹操占据兖州等。

2. 三国形成过程。

- 曹操统一北方。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他招募流民、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势力逐渐壮大。

-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用许攸奇袭乌巢之计,烧毁袁绍粮草,大破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曹操企图进一步统一天下,于公元208年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击败后,退往夏口,与孙权联合。

-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二、两晋的政权更迭。

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西晋建立。

- 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 西晋统一全国。

- 西晋建立后,于公元280年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 西晋的统治危机与灭亡。

- 统治危机。

- 西晋统治集团内部腐朽,政治黑暗。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诸侯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

- 西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沦为流民。

少数民族内迁后,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 八王之乱。

- 晋惠帝时,发生了皇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战乱历时16年,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也给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 西晋灭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东汉末年分三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时期.在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那么同学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一1三国历史事件1.黄巾之乱2.董卓乱政:汉献帝3.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汉献帝4.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统一北方5.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胜曹操6.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222年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国。

蔡金龙注:注意三者顺序。

7.魏灭蜀之战: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胜姜维降刘婵8.三分归晋:司马炎称帝晋灭吴之战科技文化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2.三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丕(《典论》) 曹植(《洛神赋》)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4.蔡琰:蔡文姬《胡笳十八拍》5.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2两晋历史事件1.晋统三分:魏灭蜀,晋灭吴2.士族兴起3.贾后乱政:晋惠帝贾南风赵王司马伦专政4.八王之乱5.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6.五马渡江:司马睿等司马五王南京建立东晋7.世族扰政:王导王与马共天下8.东晋北伐9.淝水之战:谢安胜苻坚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朋党之乱:11.刘裕篡晋:东晋灭亡建立南朝宋科技文化1.小说:张华《博物志》、甘宝《搜神记》、葛洪《神仙传》2.史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3.诗文:左思《三都赋》、陶渊明《桃花源记》4.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5.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画圣飘带精神6.书法:草书(章草):西晋索靖的《月仪帖》;草书(今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行书:东晋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序》。

7.宗教: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东晋慧远是净土宗祖师;法显是中国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侣。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
点总结
1.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1)政治上:①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交融加强。

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

②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①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

(2)庄园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劳动力损失极大。

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但民族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交融中汲取了新的发展能量,为隋唐的经济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4)各民族经济生活交流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反映出胡汉杂陈、相互交融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两晋南北朝
高考历史知识点:两晋南北朝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点火油泵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
耕作方式。

②兴修水利。

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
得了可喜成就。

(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NYP转子泵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①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②洛阳、长安、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
①北方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较慢;②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
⑴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
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2、宗教哲学
(1)、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zyB燃烧器油泵统
治服务的宗教。

②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
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与反佛的斗争——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
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
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
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
3、文学
(1)诗歌——“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

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

②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诗》及《桃花
源记》;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兰辞》。

4、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