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四) 创新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
中外科技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中外科技史期末知识点总结科技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到科技发展的历史、科技创新的过程,还要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技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
在这里,我将结合我所学到的知识点,分别从中外科技史的发展、主要科技成就、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政治、科技与经济等方面进行总结。
中外科技史的发展中外科技史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有农业、冶炼、医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在西方,科技发展主要随着工业革命而开始加速发展。
在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蒸汽机、电力、化学工业等一系列科技革新,为工业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主要科技成就在中外科技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科技成就,下面将分别从中外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主要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不仅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也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容易,对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药则被运用在军事领域,影响了战争的方式与结果;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对地理的探索也有了新的推动力。
西方的主要科技成就在西方,主要的科技成就包括工业革命、电力、化学工业等。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生产方式得到重大改变,从手工生产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生产,为工业社会的到来提供了技术基础;电力的发明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为现代化社会的到来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文明。
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在古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业、医学等方面,比如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类对疾病有了更多更好的控制。
世界历史上的科技革新与进步

世界历史上的科技革新与进步人类的历史上,科技革新和进步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科技革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上几个重要的科技革新与进步,分析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1.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从而获得了更加稳定的食物来源。
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生活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农业生产的提高也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科技革新之一,它从18世纪末开始于英国,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生产以及使用化石燃料驱动生产过程。
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规模生产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到商品的福利。
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 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是20世纪以来最显著的科技革新之一。
信息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变得更加高效,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信息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催生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等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和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4. 生物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是近年来科技革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使得人类可以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重组,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体或者提高现有生物体的性能。
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则为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生物技术革命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改变我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世界历史上的科技革新与进步中,每一次的革新都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食物来源,还是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城市化的变革,抑或是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革新都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一、选择题1.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二、非选择题1.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
”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
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各时期的科技进步 (2)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各时期的科技进步
一、科技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古代文明时期的科技进步
1. 古埃及时期的科技创新
- 建筑工程
- 农业发展
- 文字系统
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成就
- 水利工程
- 医学和生物学
- 数学和天文学
三、中世纪的科技停滞与重要突破
1. 自然哲学与观察方法的兴起
- 科学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思潮
- 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2. 印刷术的发明与扩散
- 加速知识传播与启蒙思潮
四、近现代科技革命及其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
- 蒸汽机和机械制造业的崛起
-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2. 科技革命对医疗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化学药品和医疗设备创新
- 生活电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五、当前科技进步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1.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能源革命与绿色技术的应用
- 战略性资源开发与利用
2.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
- 生物科技和空间探索的潜力
六、结语。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与技术进步一、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学与技术进步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以其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科学与技术进步时期,展示中国文明的辉煌。
二、古代科技的瑰宝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着独特的科技成就。
例如,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发明了用青铜铸造工具和武器的技术,并制作出了精美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冶炼和制造技术,同时也反映了先民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察和把握。
随后,中国的古代科技又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已经相当精湛,制作出了千丝万缕的丝绸,各种铁器和铜器。
同时,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这一创新使得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更为方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古代科技的高峰中国科学与技术在古代取得了巅峰,这一时期代表着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境界。
汉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汉武帝时期的均仑天文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观测和研究机构之一。
汉朝的科技成就还包括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和浑仪,展示了中国人对天文学的极高造诣。
而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一项科技成就则是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航海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航海和贸易更加安全和便捷。
指南针的问世开启了中国古代南海航行的新时代。
四、宋代科技的创新古代中国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宋代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科技成就在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
在农业方面,宋代的农学家发明了水稻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另外,宋代还发现了用于检测地震的早期地震仪,为地震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五、现代科技的崛起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剧烈的变革,科学与技术进步蓬勃发展。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推动中国的科技现代化。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略)(1)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2)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3)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4)古代中国的农学、地学及物理学成就2、以四大发明的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非洲、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欧洲人文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欧洲人使用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400年左右。
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3)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
后来,人们又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
到北宋时期,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
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在唐中期的有关书籍中,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北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与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以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比较内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科技理论获得重大突破各国的发展对科技的迫切要求社会条件雄厚资本、充足自由劳动力、充足原料、广阔的外海市场、熟练的技术政局相对稳定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科学理论突破性进展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科学技术深层次发展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核心技术)、原子能、航天等领域的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电气化生产方式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世纪末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年克隆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特点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期缩短。
2、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德。
历史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历史的科学与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科学与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进行科学和技术的实践探索。
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众多远古遗迹,都展示了人类古代的技术智慧。
例如,古埃及人运用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建筑技术,成功构建了庞大而精美的金字塔。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近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进步速度大大加快。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跃。
机械化生产的兴起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同时,电力、化学、交通等领域的突破也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机械化生产、自动化工具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能够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完成工作,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二,科技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疾病得到更早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延长了人们的寿命;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方便地与他人交流,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第三,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文化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让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各种知识和信息,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与交流。
总结起来,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古代到近现代,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科技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不断创新,科技进步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训(四)创新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
现代国际上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石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演变,每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回顾中外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2019·四川宜宾三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朝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
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
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
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理材料二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
此后几十年里,受限于民族工业落后及战乱的影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全国铁路缺干少支。
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
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中国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铁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1996年,修建京九铁路,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这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
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的路程时间缩短为40分钟,人们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这一发展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017年,中国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旧路弊端、政权对峙(旧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发展)、技术进步、政策(政府)支持、外因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中国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的路程时间缩短为40分钟”进行归纳即可;第②小问需要从交通发展、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变出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认识需要从民族独立、国家统
(1)主要因素: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发展:铁路修建速度加快,逐渐形成紧密的交通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筑路权。
影响:弥补近代交通的不足;有利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有益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出行方式,促进就业观念和家庭生活观念的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提高民族自信心。
(3)认识:①古代交通的发展与朝代兴亡、技术进步等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保证农耕文明的延续,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②近代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紧密相连,也与腐败的清政府相关,尤其是帝国主义在华铁路的修建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同时又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③1949年后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也是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
因此,交通的发展,民族独立是前提,国家统一是保障,经济发展是基础,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是关键。
交通事业的发展,要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
2.(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三次质量测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一条贯穿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的鲜明主线: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从伏羲到牛顿,有一群不同年代、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的“夸父”们前赴后继地“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摘编自隋云鹏《夸父追日:从伏羲到牛顿——兼论理性主义的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人类“追逐太阳”的主题,自拟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可以选择一位或几位“,或以古今结合、中外关联进行整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指追逐科学理论或科技的突破发展,使人类不断加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推动人类的进步。
最容易入手的是材料里有的牛顿,往前联系哥白尼或伽利略,往后联系爱,找到这些“夸父”后,再确定题目;观点要鲜明,史实要准确,史论要结合。
示例一
论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人类打开了通往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人们的世界观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同时,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构成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
总之,伟大的科学家们为人类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示例二
论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述:近代以来,科技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