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试卷(A卷)华中师范大学2017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重点知识问答及课后思考题答案

学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张,特别是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掌握地理科学 研究方法,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 3S 结合的新方法的使用;了解地理科学在社会经济、 科学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掌握现代地理学特征、面临的挑战及任务。 2)《中国地理教程》 上篇:总论 (1)中国地理区位:掌握第二节中国的地理特征,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地理景观格局:掌握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地势即其地理意义、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及地理景观的影响、我国水热条件特点、自然带的分异、LUCC。 (3)人口与城镇化:掌握我国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分布、城市化进程阶段;重点掌握“胡 线”及其地理意义。如欲了解更多可以通过 qq2593665687 或电话 18012981114 进行咨询。 (4)国土开发: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了解其他资源与其开发;熟知我国工业 化进程,掌握区域开发战略。 (5)区域划分:掌握自然区划的理论、行政区划的原则和经济区划的原则,掌握三大经济 地带和七大经济区特征。 中篇:专论 ……………… 下篇分论 ………………
2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院
《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
(王静爱版,145 道)
GIS 遥感地理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科目: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 资料有效期至 2015 年 1 月份
地学考研中心人文、自然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目录
一、上篇总论............................................................................................................................. 1 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 1 2、荒漠化气候的特点?...................................................................................................1 3、简述中国地理特征。...................................................................................................1 4、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真题★★★).................................... 1 5、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2 6、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2 7、简述我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2 8、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2 年真题★★★★)。...2 9、简述我国水热条件的特点...........................................................................................3 10、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2011 年真题★★★★)。............................. 3 11、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3 12、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13、评价我国的气候。.....................................................................................................4 14、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4 15、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地质地貌的影响.................................................................... 5 16、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水文的影响.............................................................................5 17、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植物的影响.............................................................................6 18、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6 19、什么是土地资源,它具有哪些属性?.................................................................... 6 20、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真题★★★)。.................................................. 7 21、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 7 22、什么是土地利用,我国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7 23、什么是土地覆盖,我国土地覆盖状况?................................................................ 8 24、LUCC 及其变化......................................................................................................... 8 25、叙述我国大地构造的特点,思考其对地貌的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4 真 题)................................................................................................................................... 10 26、青藏高原隆起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城环院,基地班 2013 论述 题)................................................................................................................................... 10 27、中国城市景观........................................................................................................... 10 28、论述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真题★★ ★★★)........................................................................................................................... 11 29、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 11 30、“胡线的地理意义”................................................................................................... 11 31、为什么“胡线”所框定人口密度格局始终未变?(城环院,基地班 2013 真题)12 32、简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原因(真题★★★)...................................... 13 33、简述中国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扩散的走向、结果及其成因.......................... 13 34、论述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特征...........................................................................13 35、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并概述其精华和糟粕(真题★★★★).. 14 36、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14 37、简述我国村镇建设近年发展变化及今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题★★★★).. 14 38、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简述土地的持续利用.................................................. 15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06到11《中国地理》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一、简答题:(共30分)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二、论述题:(共120分)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2008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5’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
15’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15’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15’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
30’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30’7论述东北区的资源优势和东北区工农业基地建设302009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中国的人文景观分布特点和空间特征。
2.谈谈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和思路。
3、晋陕内蒙古区土地退化原因及对策。
最新华中师大历年人文地理全国考研真题,包括中国地理打印版.doc

一、华师城环院2012年专业课真题及解析(一)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科学导论》试题及解析1、简答(每题10分)(1)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
解析:教材内容,在P47,难度低。
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2)何谓“土地承载力”?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26,难度中。
属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内容,教材中有提到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详细论述。
回答本问题只需对“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做出详细解释即可。
2、简析(每题15分)(1)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有何影响?解析:教材内容,在P24,难度低。
主要回答太阳活动对气温、降水、地磁场等的影响。
(2)地理学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有哪些共同特征?解析:教材内容,在P2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可按原文作答。
(3)地理实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解析:教材内容,在P381,难度低。
包括三个方面的趋势,可按原文作答。
(4)在人地关系视阀中,前苏联地理学家B.B.索恰瓦提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NO.62解析:教材内容,在P211,难度低。
3、综合论述(1)论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
(25分)解析:教材内容,在P41,难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
(2)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的认识。
(20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
本题难度为高。
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
回答本题,首先要阐述一下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规律和法则。
然后要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
我个人认为此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
(3)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
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B、人文地理学C、文化地理学D、政治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B、希波革拉第C、柏拉图D、埃拉托色尼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B、胡焕庸C、张相文D、李旭旦4、制度文化亦称为A、社会B、政治C、经济D、法律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A、自然因素B、行为因素C、气候因素D、海拔因素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B、定居地C、迁入地D、迁出地8、 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B、布莱克C、兰迪D、诺特斯坦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A、人地系统B、生态系统C、社会系统D、人口系统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B、食物过剩C、宴享D、需求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B、采集C、定居D、迁移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A、需求不旺B、需求过旺C、需求稳定D、需求波动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B、社会形态C、自然体质D、心理素质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B、劳动C、行为D、心理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B、经商与贸易C、武力侵略D、文化侵略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932501189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一、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20分)二、论述并评价三种典型的区位理论模式?(25分)三、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有哪些?请选择四个重要分支学科对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分别论述之。
(25分)四、论人地关系的协调原则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0分)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旅游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简述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8分)。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16分)?三、论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16分)。
四、阐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分)。
五、分析下段文字的人文地理学价值(25分)。
江南饶薪,取火于木;江北饶煤,取火于土。
西北山高,陆行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
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酷,南人恶其;河北人食胡葱蒜,江南畏其幸辣。
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
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南宜稻,北宜黍、粟、、菽。
天造地设,开辟已然,不可强也。
……自昔以、冀、河、洛为中国,楚、吴、越为麦,今声名文物,反以东南为盛,大河南北不无少让何?客有云:“此天运循环,地脉移动,彼此乘除之理”。
今日东南之独盛也,然东南他日盛而久,其未势有不转而云贵、百? ——摘自明代王士性《广志绎》。
1932501189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科目:人文地理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人地关系:2.人口容量:3.城市化:4.文化区:5.行为地理学:二、简述题(35分):1.简述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15分)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3.产业分布有哪些特性和基本规律?(10分)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述中国的人地关系现状及其协调对策。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7

1【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我的答案:ABCD 得分:25.0分3【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我的答案:ABCD 得分:25.0分4【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2【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我的答案:D 得分:16.6分3【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2【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我的答案:BCD 得分: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
人文地理学题库正式版

人文地理学题库正式版人文地理学题库选择题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B、胡焕庸C、张相文D、李旭旦4、第一次使用“地理学”一词,并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
A、荷马B、斯特拉波 C、埃拉托色尼 D、洪堡5、第一次使用“地理学”一词,并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
A、荷马B、斯特拉波C、埃拉脱色尼D、洪堡 6、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定义是()。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B、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C、地球表层人文现象的时空规律的科学D、研究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
7、吴传钧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B、人地关系地域系统C、研究地球表层人文现象的时空规律的科学D、人类活动地域系统8、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 9、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是() 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 11、《孤立国》的作者是()A、韦伯B、杜能C、廖什D、克里斯泰勒 12、以舟为宅聚居而成的村落,叫()A、渔村B、水村C、散村D、以上答案都对13、以文化教育或科研单位为中心所形成的村落,叫() A、文化村B、旅游村C、电视村D、现代村落14、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以()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 15、扇形理论的提出者是()A、伯吉斯B、霍伊特C、哈里斯D、乌尔曼 16、正确的城市感知要素是()A、路,界B、路,界,节点C、区,路标D、路,区 17、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是()A、集聚力与离散力B、工业的发展C、农业的发展D、第三产业的发展 18、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A、城市各种职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组合 B、城市各种职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 C、城市各种活动的组合D、城市各种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 19、表明城市景观的指标是:()A、建筑高度,城市的格局,城市与环境的协调B、著名建筑,城市的格局,城市与环境的协调 C、建筑高度,著名建筑,城市的格局D、建筑高度,著名建筑,城市的格局,城市与环境的协调 20、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地理学2.近代各国地理学研究中,()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参考答案:法国流派3.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参考答案:德国4.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参考答案:施吕特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有()参考答案:方法论是研究方法集成或特定的技术6.关于胡焕庸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这是一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_这是一条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_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7.以下关于拉文斯坦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人口迁移趋势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_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_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8.以下关于农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降水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_在水源供给充足、水网稠密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集中,且规模较大_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往往以寺院为中心9.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参考答案:人文景观10.以下对政治地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小到居民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_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空间现象_国家主权、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组织的势力范围均可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11.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外新月形地带()参考答案:英国_澳大利亚_日本12.以下不是近代英国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的是()参考答案:交通地理学13.下面关于结构主义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14.以下学者中,()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能够营造多数人口生活的环境,具有显著的公平发展效应。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如果不同意,你对城市群战略的理论依据作何解读?
2.在当代背景下,关于产业区位之于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如下两种代表性观点:
——当代交通通讯技术革命已带来距离终结和地理死亡,区位之于产业发展的意义已不复存在。
——当代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已赋予产业区位以全新内涵,区位之于产业发展的意义更不容忽视。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如果不同意,你对产业区位之于产业发展的意义有何理解?
得分
评阅人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①根据当代中国人地关系特征,论证提出3个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地理问题;②你认为我国地理学发展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华中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导论课程编号21441003任课教师余斌
题型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值
20
30
30
20
100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一、概念解析(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地理例外主义
4.实证主义地理学
5.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得分
评阅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析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你如何评价我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2.请简述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3.区位选择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请举例说明之。
得分
评阅人
三、问题辨析(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对该战略的理论依据存在两种代表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