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颜色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物体的颜色 导学案 经典收藏

物体的颜色    导学案    经典收藏

物体的颜色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光屏来承接,在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色散:3、彩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4、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例如,将红色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手电筒射出的光是5、如果某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时6、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例如:白光照射绿色的树叶,绿色的树叶只反射绿光,而将其他色光吸收,看到的是7、能反射所有色光的物体是8、色光的三原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例如:红光和蓝光按一定比例,就会呈现9、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_______混合而成的。

1、雨后彩虹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河水中的云彩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树叶下的光斑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2、用一束太阳光照在红毯上,看见纸是红色,如果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毯上,看见的颜色是()A、品红B、紫色C、红色D、黑色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识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可形成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最初是由科学家___________完成的。

5、使各种色光几乎都发生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__ _。

6、一张白纸上画有一朵红花,拿到暗室用红光照,则纸呈___色,花呈___色;若用蓝光照,则纸呈___色,花呈____色。

7、能使各种色光均能透过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A、红色B、绿色C、黄色D、无色8、放电影的荧幕,常用较粗的白色布料制成,这是因为()A、它能吸收各种色光B、它能使光发生折射C、它能反射各种色光且发生漫反射D、以上说法都不对。

2.6 物体的颜色 学案

2.6 物体的颜色 学案

《五物体的颜色》《六看不见的光》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2.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3.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4.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导学过程】一、光的色散1.17 世纪, 发现了日光的色散现象。

他让一束日光穿过棱镜, 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2.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

3.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水滴而成的。

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

2、颜料的三原色是。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多彩就是由而成的。

三、物体的颜色1.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一部分光被物体。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物体。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例如:有红光通过玻璃,则玻璃的颜色是。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

有白光射向红色的物体,则物体显示有红光射向红色的物体,则物体显示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_________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无色透明。

练习: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条件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射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四、看不见的光1.把太阳光分解成的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2.把温度计放在在光谱上红光以上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做。

3、红外线的应用有哪些?(1)(2)3.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

紫外线的应用有哪些,不利因素有哪些?(1)(2)(3)(4)不利因素:【随堂练习题】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____种不同的颜色的光,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_____ ,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_______。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九节物体的颜色导学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九节物体的颜色导学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九节物体的颜色导学案第八章物体的颜色学习目标:1、知道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2、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阳光照射时所能透过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颜色决定的。

重点: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难点:光的色散课前检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U=2f2f>u>fu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3m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的地方,成的像是(),其应用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E.放大镜F.潜望镜G.照相机H.幻灯机3.如图16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此时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同时还可以确定。

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新课自学:预习课本190-192页,观察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光不是单色的,是由各种混合而成的。

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

这样白色的光就分散形成了一个彩色的光带——光谱。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现象。

2.在自然环境中,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阳光照射时的颜色决定的。

其余的色光被这个透明物体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的颜色决定的。

其余的色光被这个物体,白色的物体是能反射。

《物体的颜色》教学说课教案

《物体的颜色》教学说课教案

《物体的颜色》教学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物体颜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颜色。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颜色。

2. 让学生分享并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物体颜色。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自由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注意物体的颜色。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物体颜色,并简要说明原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2. 记录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物体颜色的描述。

第二章:基本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颜色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了解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物体颜色的定义和特点。

2. 解释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

教学活动:1. 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透过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观察光线的变化。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物体颜色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颜色混合实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颜色混合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教学内容:1. 介绍颜色混合的原理。

2. 进行颜色混合实验。

教学活动:1. 使用多媒体展示颜色混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让学生亲自尝试不同颜色的混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对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和描述。

第四章:颜色与情感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颜色与情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颜色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颜色与情感的关系。

2. 进行颜色与情感的互动活动。

教学活动:1. 使用多媒体展示颜色与情感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通过颜色表达情感的经历或创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颜色与情感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通过颜色表达情感的能力。

《颜色变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颜色变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颜色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掌握颜色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3.探究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颜色的基本观点2.颜色的原理和变化规律3.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颜色?颜色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不同颜色的物体看起来不一样?2.进修(1)颜色的基本观点颜色是人类通过眼睛感知到的一种视觉效果,是光的一种属性。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会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2)颜色的原理和变化规律颜色的原理是通过物体吸收、反射、透射光线而产生的。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光线条件下,颜色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光线的强度、波长等。

(3)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颜色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服装、建筑、广告等领域。

不同颜色的运用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比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岑寂等。

3.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颜色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了颜色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也探究了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练习与拓展1.请同砚们找一些不同颜色的物体,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通过不同颜色的广告海报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

2.观察身边的生活场景,分析其中颜色的运用和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颜色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颜色知识。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颜色》导学案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颜色》导学案1

物体的颜色导学案
一、光的色散
1.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色散现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光,而是由颜色的光组成的。

二、物体的颜色
夏天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挂在天边,实在美丽极了。

它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它属于光的什么现象吗?
答案: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什么颜色,看到的物体是什么颜色。

2.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看到的物体是什么颜色。

3.不透明物体实际呈现的颜色不仅与不透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还跟照射它的色光有关。

【例题】(2010·湖北襄阳中考)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

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

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______的缘故。

点拨:本题考查对物体颜色的理解。

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花不是光源,其次应该明确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还要知道太阳光是七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

解析:花不是光源,我们能看见红色的桃花,是因为红色的桃花反射光;太阳光是七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红色的花仅反射七色光中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

答案:红光。

《颜色变化导学案

《颜色变化导学案

《颜色变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颜色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机制;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

导学内容:1. 颜色的基本观点和特点颜色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观点,是我们通过视觉感知的一种特征。

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是由光线的波长和频率决定的。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 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机制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光线的反射、折射、吸收等作用所致。

当物体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部分光线被反射出来,而另一部分光线被吸收或穿透物体,导致颜色的变化。

此外,不同材质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水平也不同,因此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 平时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颜色变化的现象,比如水中的光线折射会使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太阳光照射到树叶上会使树叶呈现出不同的绿色等。

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颜色的原理和机制来诠释和理解。

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颜色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颜色变化的好奇心。

2. 进修:向学生介绍颜色的基本观点和特点,让他们了解颜色的来源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平时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探究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和机制,并能够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颜色的基本观点和特点,掌握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机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和总结,学生将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导学案:物体的颜色

导学案:物体的颜色

物体的颜色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五光十色的世界,体会探索自然的快乐。

学习要点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光的色散现象1.观察一幅美丽的作品在什么光下欣赏最适合?2.通过笔缝看日光灯管,回答所看到的现象。

二、探究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定义(1)太阳光(白光)经过平面镜与水的反射和折射后变成了_______;光屏上的也变成了_______。

(2)光的色散又有什么规律呢?白色光的分解,白光可分为_______七色光,就是光的色散,即_______。

(3)光的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

(4)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见到呢?2.光的混合:①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_______;②不透明的物体与本身的颜色_______;③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能按不同的方式混合能得到其它颜色的光,三光混合成为_______。

3.七色光混合现象会怎样。

(1)探究:①七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了_______,此现象称为_______。

②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是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面其它颜色的光则能通过_______混合得到,所以红、绿、蓝称为光的_______。

(2)你们见过彩电和计算机吗?它们艳丽的画面就由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而成的。

自我检测1.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五章 光现象 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49
五、物体的颜色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决定。

[课前导学]
一、光的色散 自读课本116—117页相关内容,完成:
1.光的色散
演示:用玻璃三棱镜对准太阳光,折射到教室的墙壁上,观察现象。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色光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______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二、光的三原色原理 自读课本117—118页相关内容,完成:
演示:色光的三原色为______________;并演示他们混合后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颜色。

自然界绝大多数的彩色光都可以利用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这叫做光的三原色原理.把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就是由三原色的光叠合而成的.
三、物体的颜色 自读课本118—119页相关内容,完成: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
一透明物体能透过红光,则它是______的,若能透过黄光,则它是______的。

若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那它是____色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绿色树叶因为只反射____光,所以它是____色的。

若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它是____色,若一个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那它是____色。

[课堂导练]
1.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就是其中的
一些。

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

(填代号)
2.当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___。

3.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4.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白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红色
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颜色都是黑色
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色,裙子是____色。

7.某同学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50 实验:将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到不同
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出的结
果如下表所示 (1)由表可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的;
(2)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你知道只是为什么吗?
[知识小结]
1.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光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_________,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光的三原色原理:自然界绝大多数的彩色光都可以利用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这叫做光的三原色原理.把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的。

若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它是___色,若一个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那它是___色。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月亮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2.2006年3月6日,大庆市民惊奇的发现刚升起的太阳的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下,云中竖直挂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_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______后形成的虚像。

3.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
A .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 .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 .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 .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4.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

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______的缘故。

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7.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 区域是
____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________(镜面/漫)反射。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9.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人们能够看到彩色的电影画面是因为白银幕能够反射____________;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色。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作业 2.完成配套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