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六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初步识别我国不同地理差异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1.各小组整理本课资料,为讲解做准备。
2.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填写。
(点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紧紧围绕着课标进行,课前准备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黑土地与黄土地创设情境:教师活动:①播放《北国风光》风景视频。
②组织学生在情境中板书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①学生们感受北方地区的风景壮阔。
在朗诵诗词《北国风光》中学生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
②第一小组书写本节课知识脉络。
(点评:由学生初读教材、先写板书是一个创新,能让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更仔细些。
)活动一:小组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倾听学生讲解,作必要纠正。
学生活动:第二小组为大家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北方地区范围,画出区域、标注分界山脉、河流等。
如未完成可由组内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拓展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政区地图拼图。
学生活动:第三小组学生用白板拼哪些省级行政区在北方地区,如未完成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点评: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比指图说出效果更好,对相对位置和界限的印象会更深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32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会识别各个地形区的特点。
3.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内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基于学生现有的能力,通过“示范—模仿—归纳”这样简单易操作的环节,让学生轻松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提高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2.借助立体教具,通过“寻找—还原”的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在活动中掌握枯燥知识点的目的。
3.通过加入分小组“挣笑脸”的竞争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 通过了解北方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通过小组竞争模式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能够简单复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然而学生对每个区域内部更细的区划及其特点分析还比较缺乏经验。
北方地区作为四大区域第一个深入学习的单元,该区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今后对另外三个区域的学习起到带头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由浅到难层层引导。
基于八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习难点】1.北方地区内部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课前分好四个小组,并说明答课堂上以“笑脸”贴白板上为小组积分)【新课导入】展示PPT2:雾凇近景图。
PPT3:玫瑰、羊羔花馍图。
PPT4:黑土地和黄土地景观图。
[生] 欣赏图片并在老师引导下,说明图中事物。
[师](PPT5:中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如果你想脚踏着肥沃的黑土地,一边啃着热腾腾的花,一满头,一边欣赏冬日里美丽的雾凇景色,你需要去中国四大区域中的哪一个呢?(学生:北方地区)『设计意图』通过美丽、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程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讲述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自然特征,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等。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如:某地区拟发展某种农业,请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否适宜发展该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概念较为模糊,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学会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实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2.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础目标)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而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也导致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生活在北方地区,通过前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特征,但在学习时要注意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知识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掌握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农业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观念。
此外,学生需要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理解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2.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实例材料,制作PPT。
2.安排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吗?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有所不同?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二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景象是受地理要素影响形成?回答:气候【知识回顾】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形成对影响。
【问题呈现】读图思考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内部差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南北冬季气温相差大(纬度差异)。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归纳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气候描述需要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进行。
揭秘三:黑黄色调【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怎样的呢?黑白色调。
【问题呈现】黑白色调是描述什么土壤?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如何分布?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揭秘四:面食天堂【情景设疑】播放图片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四印象是“面食天堂”,这样的饮食特征与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回答:农业【知识回顾】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麦玉米秦岭—淮河【读图归纳】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归纳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特征。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分析区域农业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农业分析要从农业结构和农业分布两方面进行。
【区域要素联系】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探究】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3~5 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气温:升温快;降水:很少。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
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想一想,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以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环节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生产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场景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类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和特点(如旱作农业、温室农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
法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时,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北方地区。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问题: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完成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
情景二:认识北方地区农业特征
教师引导思考:北方地区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它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呢?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教师继续启发:气候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追问: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教师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量都很少。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经常会发生春旱。
解决措施: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
教师启发提问: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春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气候冷湿,不经常受春旱影响,但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又使学生地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渐进的发展。
三、拓展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我国首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也属于北方地区,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方式几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同时也是对本节知识内容的一个印证和拓展。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的就是一个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