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带

合集下载

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落叶阔叶林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 山顶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基础:以 水热状况 的变化为基础 基础: 表现:海拔越高 纬度越低的山地, 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1.南美洲安第斯山 脉南段的东西两侧 的自然景观有何差 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 半部和西半部景观 有何差异? 3.是什么因素导致 这些差异?这种分 异现象是地带性分 异吗?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伦敦 罗马 开罗 阿斯旺 巴马科
莫斯科 沈阳
巴马角
旧金山 孟买 新加坡 悉尼 上海 墨西哥城
新奥尔良
开普敦
圣地亚哥 布宜若斯艾利斯
世界主要的自然带
• 1、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 •
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决定着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成因。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成因。下面以北半 球为例, 球为例,将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进行 对照。 对照。
什么是自然带?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更替有什么规律?
点击景观图有惊喜发现
1. 从赤道到两极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点击景观图有惊喜发现
从赤道到两极自然景观是 如何更替的?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 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热带雨林景观
苔原景观
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以 水热状况为基础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 非地带性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热带草原景观
返回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4)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与自然 的关系中,由于人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 人类活动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 律,一定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例子已屡见鲜。
郑度等人认为,。他们推断,全球将增温3度,在中国, 寒温带大部将变为中温带,中温带大部变为暖温带,暖温带 一半变为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全部变为中亚热带,中亚热带 小部变为南亚热带,南亚热带全部变为边沿热带,边沿热带 一部分变为中热带。至于中热带与赤道带,除海南岛最南部 以外,都是大洋中的小岛,温度增高很有限,不会产生多少 影响。
(三)对自然带演化意义的认识
(1)自然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 恰耶夫,早在1898年他就论证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 指出:“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 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物及动物在地表土的分布;皆 按着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 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 ,从而创 立了自然带学说。 (2)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 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岩石地形和 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 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 志。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 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 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 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 但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 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 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地理知识归纳(三)陆地各自然带所对应的地理要素总结

地理知识归纳(三)陆地各自然带所对应的地理要素总结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冰雪裸地
素总结
典型动物 猩猩、河马 象、孔雀 长颈鹿、羚羊 袋鼠、沙漠狐 阿尔卑斯山羊 猕猴、灵猫 松鼠、黑熊 黄羊 双峰驼 驼鹿、紫貂 驯鹿、北极狐 北极熊、海豹 典型土壤 砖红马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褐土 红壤 棕壤、褐土 黑钙土 荒漠土 灰化土 冰沼土 未发育
地理知识归纳(三) 陆地各自然带所对应的地理要素总结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分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中纬度陆地自然带特征世界中纬度陆地自然带包括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温带阔叶林主要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阔叶树种类成分不同。

比如,在东亚,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

在欧洲见于西欧,并向东伸延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分布,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

这个自然带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温带草原带在北半球最为典型,如亚欧大陆,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

北美洲中部,南美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也都有温带草原的分布,但由于受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已经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这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的类型,植被以禾本。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 苔原带、冰原气候--- 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 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地域分异

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地域分异

特征: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 带的黄壤和红壤。
6、温带荒漠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 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
特征:植被贫乏,只有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土壤主 要是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 及盐土。
7、温带草原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 南部。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与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体性 1)概念 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和动态演变 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 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2)表现 各级自然地理区域都有自己的整体性,它是各自然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区域的整 体特征。
2、差异性 1)概念 地理环境结构的差异性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 部的差异,一般认为最基本的为纬向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 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二者派生出来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2)表现
纬向地带性差异: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 成的自然综合体,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而按经线方向有 规律地南北循序更替的带状分异排列。其在地形平坦和面 积较大的地区,纬向地带性差异可以得到充分表现,如热 带地区、北半球的寒温带和寒带地区等。

2)地质历史时期自然带的演变 a、古生代 泥盆纪: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大地开始披上绿装; 石炭纪: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极其清晰的分带性。 晚石炭纪: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热带植物带:分布于从西欧向西到美洲东部,向东经东欧、中 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一带,形成高达30m左右的 茂密森林。

世界陆地自然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西岸60°、东岸50°~70°(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西伯利亚,加拿大)
寒冷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北纬70~80°
严寒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北纬80~90°
南极圈以内
酷寒干燥
寒带冰原
未发育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中纬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我国东南沿海、美国东南沿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西北风,低温干燥;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好望角、澳大利亚西南部)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我国北方,美国东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北美西海岸)
常年受西风影响,风把海洋暖湿气流吹向陆地(温和湿润、多雨)
世界陆地自然带、气候带分布及成因
地区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典型区域
气候成因/特点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以内赤道地区(刚果盆地、亚马逊平原、马来群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道
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 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 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 点。
北回归线
中纬度地区
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 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 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 特点。
目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及自然带的形成
自 自然带的划分
纬度地带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地带性

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分布规律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
人为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土壤 呈条带状
自然带
自然带:
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的热量 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 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 球上呈长带状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