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doc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青年时代,曾经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
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拒绝。
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
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
”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
一、乙未广州之役(1895年10月),也称广州起义,主要指挥者孙中山1894年11月,正值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年2月,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机关,并着手组织武装起义。
同月,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杨衢云、陈少白等在香港开会,决定联络广东各地会党和防营,于当年重阳节在广州起义;夺取广州作为根据地,并从这里北伐,以推翻清朝统治。
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香港兴中会总机关,对外称“乾亨行”,以商业作为掩护。
不久陆皓东等人又在广州设立了起义的指挥机关,对外称“农学会”。
孙中山来往于广州、香港及家乡香山县之间,联络会党和防营,一切准备接近就绪,不幸起义前夕事泄,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陆皓东被捕牺牲,孙中山等被迫走避日本。
这次还未发动的起义,作为孙中山推翻清朝统治的“战争事业”的发端而载入史册。
二、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主要指挥者郑士良1900年,孙中山乘义和团运动的时机,派郑士良前往广东惠州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又派史坚如到广州策动,他自已则从日本到香港,准备潜入内地领导起义。
但香港殖民当局不准他登岸,只好又折回日本转渡台湾,打算再从台湾潜入内地。
1900年10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率三合会众六百多人起义,分东西两路进发,连胜清军,占领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地区。
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二万余人。
为了取得海外接济,起义军向福建、厦门方向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破坏了孙中山的接济计划。
近代史第五章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广州起义PPt

起义经过(2):午后,张太雷不幸牺牲, 使广州起义失去指挥重心,形势急剧恶化 。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撤离广州,主 力部队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奔向海陆丰 ,另一部分撤退向粤北,与朱德总部会合 ;未撤离的起义军仍坚守在广州与敌人浴 血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13日下午,国民 党反动派重占广州,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 杀。观音山(越秀山)上,珠江河畔,尸 骸遍地,血流成河。起义不幸失败。起义 中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其中有苏联、朝鲜等国际战友。
广州起义的经过
起义经过(1): 起义军英勇攻打敌人的重要机关 ,迅速占领珠江北岸大部分城区。在原市公安局 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由苏兆征 、张太雷、恽代英、叶挺、杨殷、彭湃、周文雍 、陈郁等任政府委员,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 》,宣告一切政权归属于工农红兵,并成立了工 农红兵的总指挥部,由叶挺担任总指挥,叶剑英 担任副总指挥。广州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 纷纷参加战斗。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 的支持下,以优势兵力反扑。
从起义得到的成果和经验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 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 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其主要经验:(1)成立了军事委员会 ,组织领导健全;(2)适时改变计划, 决心果断;(3)起义军民英勇奋斗,不 怕牺牲;(4)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攻 占大城市的时机尚未成熟。
广州起义的意义: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继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击, 鲜明地树起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旗帜。 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 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屈从 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勇敢地坚持革命,决不放弃的 精神,为实现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奋斗,这打 击了国民党新军阀。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创建新型人民政权的一 次伟大尝试。 广州起义的局部胜利和最后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找出 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广州黄花岗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历程,人们在漫长的年岁中从原始社会演化到现代的文明社会。
在这过程中,人们不但创造了物质,创造了文化和政治,人们也在这漫漫进程中创造了历史书写了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载,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即历史观。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无数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我们都铭记在心,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黄花岗起义是由福建一批革命志士英勇赴粤参加起义,起义者进攻两广总督署等军政机关,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革命党人100多人壮烈牺牲。
此后仅收殓烈士遗体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而在广州的黄花岗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的巨大的凯旋门,这也让我想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性质上说,是推断帝制,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
法国巴黎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民主,它与当时很多革命党人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那些20世纪20年代在广州读中学、到过黄花岗祭扫的人会记得,最初的自由女神像,约有两米多高,左手挟书,右手举槌。
外形粗略似一扁圆形石块,雕工不算精美,身上只有几条粗线条的花纹。
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自由女神像也成了蒋介石政府的一个“忌讳”。
于是,大约在1937年初,自由女神像被下令拆毁,改为“青天白日”的“党徽”。
1949年,中国解放,黄花岗陵墓上去掉“党徽”,重立自由女神像,槌子换上了一杆枪,据说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
大体说来,是恢复原貌,而非像江南所说的“破坏史实”。
“破坏史实”的事也确实有,那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 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 影响 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移到 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
1.南昌起义虽说是打了第一枪,却是打的国 民党的旗帜;秋收起义虽说是没有打第一枪, 确是第一个打出了“镰刀斧头”旗,是名副 其实的第一次中国工农武装的起义。而其武 装斗争与南昌起义也是一脉相承,都是中国 共产党在经历艰难斗争取得的经验的结晶
南昌起义的目的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 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 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不是 要通过南昌起义这样的一种起义方式来 夺取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的目的是联 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 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 实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 策。
3.在其前往农村井冈山时,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影响意义极其深远。
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 —永远听从党的指挥。在红军的建军原则、红军中党组织的 建设、党指挥枪的重要思想、红军的战略战术、红军中从旧 军队中带来的军阀作风以及流寇思想等的改造、红军及红军 战斗力的发展壮大、红军纪律的培养等等一系列关系到工农 武装生死存亡以及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继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 击,鲜明地树起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旗帜。
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 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决不
屈从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勇敢地坚持革命,决不 放弃的精神,为实现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奋 斗,这打击了国民党新军阀,广州起义是一次光荣的失败。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杨殷等。
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武装起义。
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2个敢死队,共约6000余人。
广州起义是中共用革命武装向反革命武装的进行了又一次积极、英勇的反击。
是中共单独领导的,在大城市中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尝试。
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起来,是中国革命战争由中共单独领导的伟大开端。
起义过程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点30分,起义部队向预定要点猛攻。
经过18小时激战,胜利地占领了广州城区。
当日上午,宣布成立了以苏兆征为主席(苏到任前由张太雷代理)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纲和法令。
广州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
12日,张发奎从外地调回约3个师的兵力,在英美日德等帝国主义的军舰与陆战队的支持下,向广州市进行反扑,经过3天浴血奋战,广州起义军撤出广州,一部分撤至花县改编为红四师,由徐向前等领导转战到海丰、陆丰,和彭湃领导的农民赤卫军会合,开展游击战争。
另一部退到广西左右江,其中有些同志后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左右江起义;还有一部分部队在韶关附近遇到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这些武装力量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
张太雷:广州起义惊天雷

12 年 5 1口, 98 月 沈毅组织发动“ 五一” 民暴动并任 泰兴地 区总指挥 , 农 两万余农 民参
加 起 义 。此后 , 民党到 处 搜 捕 暴 动 骨 干 , 2 0 国 以 00块 大 洋 悬 赏 通 缉 沈 毅 。12 9 8年 6月 2 5 日, 沈毅 在 泰县不 幸 被捕 ; 6月 2 8日下午 , 泰州 西校 场刑 场英 勇 就义 , 在 时年 2 8岁 。 ( 据省 委 党史 工 办 )
5 1
次年 8月 出席八 七会 议 , ( ) ( ) 织 群众 安 汕 头 组
接 应南 昌起 义军 。
同年 1 月 , 1 张太雷到上海参与制订广州起义计划 , 组建 了广州起 义指挥机构~革命军 事委员会 , 担任总指挥。正当准备工作紧张进行 之时, 起义消息泄露 。张太雷当机立断 , 于 1月 1 2 0日召开 省 委 紧急会 议 , 决定 提前 一天起 义 。
l月 1 2 1日, 张太 雷 、 叶挺 等到 达 教导 团营 房 , 行 誓 师 大 会 。张太 雷作 起 义 动 员 。下 举 午 3时许 , 民革 命 军第 四军 教导 团全 部 、 卫 团一 部和广 州 工人赤 卫 队 7 国 警 个联 队以及 市郊 部 分农 民武 装 , 合 举行 武装 起义 。经 过几个 小 时 的激 战 , 义军 占领广 州 绝 大部 分 市 区 , 联 起 在 张太雷 主 持下 , 立 了党 通 过暴 动建 立 的第 一个 城 市苏 维埃 政权一 广州 苏维 埃政府 , 建 张太 雷 任代理 主席 、 民 海陆军 委 员 。 人 广州 起 义引起 帝 国 主义和 国民党反 动 当局 的极度恐 慌 , 他们 联合 起来镇 压起 义 , 占了 攻 起 义军 的重要 阵地 , 分兵 直 扑起义 总 指挥 部 。张 太 雷 闻讯 , 即乘 车赶 赴 前线 指 挥 战 斗 , 并 立 行 至广州 市大 北直 街 ( 现解 放北 路 ) 附近遭 到 敌人 伏 击 , 中 3弹倒 在插 着 红 旗 的 敞篷 汽 车 身
瞿秋白生平

瞿秋白 (1899-1935),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
1927年12月11日3时许,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共5000余人(其中工人赤卫队3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
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也参加了起义。
广州起义时间
1927年12月11日3时许,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共5000余人(其中工人赤卫队3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广州起义爆发。
广州起义的意义
广州起义,是中共广东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其主要经验:(1)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组织领导健全;(2)适时改变计划,决心果断;(3)起义军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4)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攻占大城市的时机尚未成熟。
广州动荡之际,共产党人在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起义。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到过这时的广州:全市火光烛天,尸体狼藉。
市民均被迫以红巾系颈,表示拥护红军,否则格杀勿论。
张发奎匆忙前往肇庆,急令黄琪翔回师平乱,黄氏乃率部反穗。
张、
黄二人以共党在后方捣乱,破坏其一统两广的大计,愤恨之余,遂也恣意杀戮。
下令凡见颈系红巾的,即格杀勿论。
人民分不出孰为红军,孰为第四军,只知有红巾亦死,无红巾亦死。
一时广州全市全城鬼哭狼嚎,无故人民被杀的不计其数。
大火数日不绝,精华悉被焚毁,实为民国成立以来鲜有的浩劫。
广州起义的结局
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国民党军重占广州后,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和拥护革命的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惨遭杀害者达5000余人。
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
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客观与主观之分,起义军暴动前没有办法只能改变日期,原本制定完整的计划并没有依据规划来进行,再就是起义军与敌军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对比悬殊。
广州起义的失败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组织人甚至没有组织失败后撤退的方针,同时,起义军力量薄弱,清朝军队人数众多,广州起义没有农民的支持与帮助,同时缺少工人阶级的帮助,这都是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
:
1.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2.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谁
3.广州起义领导人是谁
4.广州起义的事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