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不确定度评定

合集下载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是用来评估织物或纤维在汗液浸泡或接
触下的色牢度程度。

这个测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运动衣服和户外装备都需要在汗液的环境下使用。

如果颜色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些衣物就会失去外观,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下面是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步骤:
1. 准备样品:从所需的织物或纤维中剪下一个合适大小的样品。


果是测试染色的整个衣物,那么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测试。

2. 准备测量器具:需要准备一个标准的色牢度测试器和一些化学试剂,如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3. 测试前处理:在开始测试前,需要将样品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以确保它处于干净的状态。

然后将样品干燥。

4. 测试:将样品放入色牢度测试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汗液模拟液和
化学试剂。

然后,将测试器加热到指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5. 检查结果:测试完成后,将样品取出并与一张未处理的样品进行
比较。

通过比较两个样品的颜色深浅和色差值,可以评估样品的色牢
度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是一种标准化的测试方法,这意味着在测试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测试条件都是标准化的,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在进行这种测试时,应该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且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测试器和化学试剂。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标准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服用过程中对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的抵抗力。

近年来,服装销售商逐渐意识到棉、涤棉、涤粘类T恤衫、运动裤等染色服装往往容易因光和汗两个要素的复合作用,而产生颜色变化,造成质量不合格。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日本已把此项色牢度列为活性染料的主要牢度考核指标之一;欧美等国在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中也相继提出此测试要求。

在我国,对此项指标提出检测要求的内销商也日渐增多。

针对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常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检测标准,我国国内有GB /T 14576—1993及SN /T 1461—2004 ;日本有J IS L0888—1988及其国内企业标准如ATTS、M IZUNO、LACT 等; 美国则有AATCC 125—2004标准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已提出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标准议案, 2007年7月将正式公布标准文本。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各种标准的试验原理基本相同,即取染色试样经人工汗液处理后,一半被遮光物覆盖,并置于耐光试验仪中;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曝晒至规定时间,取出试样,根据试样前后的褪色程度评级。

表1列示了我国、日本和美国关于该类标准的适用范围、试样制备及设备。

此外,每种标准使用各自的蓝色羊毛标准和灰色样卡。

标准项目JISL0888—1988GB/T 14576—1993SN/T 1461—2004AATCC 125—2004适用范围染色的纤维制品只适用于测定棉、麻、丝、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而不适用于散纤维。

适用于织物和纱线纺织品染色试样试样制备织物两块1. 5 cm×6 cm 的试样,酸汗、碱汗各一块;纱线在玻璃板或丙烯板上紧密缠绕。

织物三块10 cm ×4cm的试样,一块用于做耐光试验;两块用于做耐光汗试验,其中酸汗、碱汗各一块。

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

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

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纺织品色牢度随着不同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其发生变化的情况也不同;例如水洗和汗渍侵染以及摩擦等等条件下都会导致纺织品色牢度的不同,所以对于纺织品色牢的测试需要经过多次多种测试实验后才能定义一类纺织品的某一部分属性,这里介绍关于纺织品耐汗色牢度测试实验标准和方法。

一、测试的目的和原理1、目的:测试颜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对汗液的抵抗性2、原理:将附有标准多纤布的试样浸于人造汗液中,然后在规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压放于耐汗色牢度测试仪内一段时间,然后将试样和多纤布隔开晾干,再用标准灰尺对试样的色变和多纤布的沾色进行评级。

二、参考测试方法ISO 105 E04 :1994 / BS EN ISO 105 E04 :1996三、设备和材料1、AATCC 耐汗色牢度测试仪2、21块尺寸为60mmx115mmx1.5mm的塑料板3、烘箱(37+2°C)4、SDC或1号标准多纤布5、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ISO/BS 标准褪色灰尺和沾色灰尺各一把。

7、标准光源8、氯化钠(NaCl)9、单盐酸基组氨酸(CH9O2N3HCl.H2O)10、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Na2HPO4.2H2O)11、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NaH2PO4.2H2O)12、氢氧化钠(NaOH)13、容量瓶 500ml,100ml14、滴瓶 50ml15、棕色细口瓶装1000ml16、电子磅四、试样的准备。

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和多纤布,并沿试样和多纤布的一条短边将试样和多纤布面对面车缝在一起。

五、试剂的配制。

1、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将2g的氢氧化钠溶于500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0.1N的氢氧化钠溶液2、碱性汗液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5g磷酸氢二钠(2结晶水)溶于1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然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03、酸性汗液将0.5g单盐酸基组氨酸(1结晶水),5g氯化钠,2.2g磷酸二氢钠(2结晶水)溶于1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然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5.5六、测试程序。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一、概述耐汗渍色牢度试验,简称“汗渍色牢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性能检测方法,它主要用于检测纺织品表面的耐汗渍色牢度,也就是指品牌和产品在接受含有汗渍的蓝色染料洗涤后,材料表面的着色变化和 Total Color Difference。

二、试验要求1.样品:根据样品的材质,确定合适的色牢度试验方法。

2.试验方法:(1)准备试验材料:试验所需材料包括:一台配备3个带开关旋钮的洗衣机;一套洗衣机染料(混色成蓝色);一桶(50升)校正后的清洁水;一瓶(250毫升)洗衣机洗剂;一瓶(100毫升)校正后的清洁水;铝箔纸、表面洁净的白色作为对照组,红绿蓝三种颜色(红、绿、蓝)织物及与之相同的面料;一组检测样板,构成的颜色卡45mm ×45mm;色片(白色底色);用于染色计算的圆形田字格模色带;一台适用于纤维塑料的光学色差计,校准后的活动组件及一组校准符合使用这台色差计的要求;其他试验用品,如:洗衣粉、毛巾、笔架、秤、皂液、测量手推车、容器、溶液、准确秤、水泵等。

(2)试验准备:将所有试验装备安装完成,将校准后的洗衣机洗涤温度设置在37℃,将所有试验服装及对照线和红、绿、蓝的做染色的线装满洗衣机。

(3)试验过程:将洗衣机放入在37 ℃温度的水中,加入 10 g/L 洗衣粉,搅拌,然后加入 0.1g/L 洗剂,搅拌均匀;把洗衣机放入温度设定好的水中清洗仪器上,进行洗涤,然后温水漂洗;在电机抽湿时,打开洗衣机门,根据设定好的参数,观察线是否清洗干净;当温水达到5~7℃时,放入湿毛巾,结束洗涤。

(4)收尾:洗涤完成之后,立即用毛巾或者报纸吸干衣服,把它们放到干燥器里,干后,用烘烤器150℃ 以 2 分钟的时间热处理;试验中不能有任何碰撞、压痕或折叠现象;将洗涤、漂洗被试线后的样品,恢复原图案,以及配对色样,同时把对照组线同样经过一遍上述洗涤程序,保存在试验完成后使用;采用光学色差计测量洗涤、漂洗被试线前后的色差值,得出纤维耐汗渍色牢度指数。

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

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

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一、试验原理耐汗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该试验通过模拟人体汗液和紫外线的共同作用,对试样进行一定时间的光照和汗液浸泡,以检测试样的变色程度和色牢度性能。

二、试样准备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品样品,确保样品平整、无瑕疵。

2.将样品裁剪成适合试验的大小和形状,一般规格为10cmx10cm。

3.清洗样品,去除表面的污渍和杂质,晾干备用。

三、试验条件1.光照条件:采用紫外线光源,波长范围为290-400nm,光照强度为300W/m2。

2.汗液条件:模拟人体汗液成分,包含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尿素等成分,调整pH值至6.5-7.2。

3.试验时间:根据不同标准要求,试验时间通常为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四、操作步骤1.将准备好的试样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中,调节温度为(37±2)℃,相对湿度为(85±5)%。

2.将配置好的模拟汗液倒入试验容器中,确保试样完全浸泡在汗液中。

3.打开紫外线光源,开始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光照和汗液浸泡的条件不变。

4.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关闭光源,取出试样,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五、结果评定1.对经过试验的试样进行颜色变化评级,评级方法可采用灰卡评级或色差仪测量。

2.根据评级结果,判断试样的色牢度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试验报告1.报告应包含试验日期、试验人员、样品信息、试验条件、操作步骤、结果评定等内容。

2.报告中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并给出结论性意见。

3.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七、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恒湿的条件,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2.试样在试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残留物和杂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KS K ISO 105-E04:200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汗渍色牢度的方法。

2 原理与定义: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性。

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放入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溶液,置于实验装置的两块拼板中间,承受规定压力。

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 设备和试剂3.1试验装置:由一副不锈钢架构成,架内匹配一块质量为5kg的重锤,底部为60mm*115mm,使置于约60mm*115mm*1.5 mm的玻璃或丙烯酸树脂板间的40mm*100mm试样受压12.5kpa。

试验装置应保证当取出重锤或试样尺寸不足40mm*100mm试验时,仍能保持试样受压12.5 kpa不变。

注:能得到相同结果的其他装置,亦可使用。

缝纫机,剪刀,贴衬,标准光源评级箱和灰色样卡3.2 烘箱:温度应保持在37±2℃。

3.3碱性汗液:试验前准备,一升溶液中包含0.5g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5g氯化钠,和5g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或2.5g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8。

酸性汗液:试验前准备,一升溶液中包含0.5g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5g氯化钠,和2.2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5.5。

3.4贴衬织物(参考ISO 105-A01:1994中8.2要求)3.4.1 多纤维贴衬按KS K ISO 105-F10中规定。

3.4.2单纤维贴衬根据试样的混用率选择匹配:混用率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做为第一贴衬,含量次之的做为第二贴衬。

若为单一物质,则按表一中的第一贴衬进行匹配。

3.53.6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KS K091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应符合KS K0910。

4试样准备4.1 若试样是织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a)取40*100mm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40*100mm多纤维贴衬(3.4.1)相接触,沿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流程和评估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流程和评估方法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流程和评估方法1.样品准备:准备需要测试的织物样品。

样品应该是纯色的,并避免有任何印花或装饰。

2. 制作样品:从每个样品中切下一小块约5x5cm的织物。

确保每个样品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3.清洗样品:在准备测试之前,将样品洗涤一次以去除任何污渍或杂质。

4.染料准备:准备一种代表汗水的染料溶液。

根据需要,将合适的染料(如蓝色、红色或黑色)与适量的水混合,以获得所需的浓度。

5.浸泡样品:将每个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确保完全浸润整个样品。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浸泡时间。

6.烘干样品:将每个样品从染料溶液中取出,并将其置于适当的烘干设备中。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烘干时间和温度。

7.观察和评估:观察每个样品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使用颜色比较卡片或色谱图,将测试样品的颜色与未经处理的原始样品进行比较。

根据颜色变化的程度,评估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

评估方法:根据颜色的变化程度,可以将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分为几个等级(如1-5级)。

下面是一个评估方法的示例:1.评估颜色的变化:对每个样品进行颜色的观察和比较。

根据颜色的变化程度,对样品进行评分。

比较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

2.分级评估:根据样品和原始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将样品分为不同的等级。

例如,如果样品与原始样品完全相同,则为1级;如果样品的颜色较浅或较深,则为2级或3级;如果样品的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则为4级或5级。

3.记录结果:为每个样品记录评估结果,包括等级和颜色变化的详细描述。

可以使用文字描述或颜色比较图表。

4.统计和分析:根据所有样品的评估结果,统计每个等级的数量,并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

根据需求,可以使用图表或统计工具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进行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时,确保使用准确和可重复的测试条件。

如温度、湿度和浓度等。

-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重复测试相同的样品,也可以测试来自不同供应商或生产批次的样品。

-在评估过程中,确保使用标准化的颜色比较方法和工具,并注意主观差异可能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结果等级判定方法

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结果等级判定方法

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结果等级判定方法织物色牢度指标判定及因素浅析: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一、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二、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褪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

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

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染化料的选择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与检测2019年第2期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不确定度评定黄怡猜,周兆懿(上海市质霣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040)摘要:文章依据GB/T 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通过建立模 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最终得出耐汗渍色牢度的不确定度,评定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发现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目光评级,弥补了色牢度不确定度评定的空白,且为不连续结果的不 确定度评定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纺织品;色牢度;耐汗渍;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28(2019)02-0031-031引言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是检测机构在检验服 务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因此进行有效的质量 监控是所有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不确定度就是一种有效且必要的质量控制 方式[1]。

耐汗溃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是纺织品检测 实验室典型的物理检测项目,是国内强制性标准 GB 18401的规定检验项目之一,由于是不连续的 数据结果,故目前对其不确定度研究较少。

本文 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测试方法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 评价,得出了耐汗渍色牢度的不确定度,对相关研 究和检测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2试验部分2.1试验材料和仪器汗渍色牢度烘箱、汗渍色牢度仪、评级灯箱、天平、p H计、树脂板、1L量筒、标准贴衬、评定变 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酸性人工汗 液、碱性人工汗液和三级水。

2.2试验方法试验按照GB/T 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 试验耐汗溃色牢度》[2]进行。

将纺织品试样与标 准贴衬物缝合在一起,置于含有组氨酸的酸性、碱收稿日期=2018-10-17作者简介:黄怡婧(1985 —),女,上海人,工程师。

性两种人工汗液中分别浸润,去除一定试液后,放 在试验装置中的两块平板间,使之受到(12. 5 士0.9) k P a的压强,在(37±2)°C下保持4 h,再分 别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 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不确定度的评定3.1建立数学模型[3]Y=f(X)=XX:目光评定的变色及沾色级数。

3.2不确定度的来源3.2.1配制人工汗液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U A1配制10份人工汗液试验10次,然后在同一 烘箱及汗溃仪上进行测试,同一时间、同一试验者 进行目光评级。

3.2.2重锤及汗溃仪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U A2不同重锤及汗渍仪,同一人工汗液,同样夹板 数量,同一烘箱进行测试10次,然后同一时间、同一试验者进行目光评级。

3.2.3夹板数量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U A3不同夹板数量,同一人工汗液,同一烘箱、重 锤及汗渍仪测试10次,然后同一时间、同一试验 者进行目光评级。

3.2.4烘箱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U A4不同烘箱,同一人工汗液,同样夹板数量,同一重锤及汗渍仪上测试10次,然后同一时间、同一试验者进行目光评级。

3.2.5目光评级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U A5■31 •2019年第2期仪器与检测选取一块测试完的试样,同一试验者,同一个 灯箱,不同时间进行10次目光评级评定。

3.2.6样品制备产生的不确定度纺织样品或多或少存在不均匀性。

由于此项 目为破坏性操作,其结果无法在同一试样上进行 复现。

因此进行A类重复性试验在不确定度评 定的过程中实际已包含对样品均匀性不确定度的 评定,故不再对其进行另外的评定。

将不确定度来源分为5个部分的目的,是为 了分析每一个来源对整体不确定度的贡献度,为 进一步评定做准备。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p H计、天平、1 L量筒、标准贴衬、重锤、烘箱及标准色卡 所获得的B类不确定度并不能直接用于合成不 确定度。

由于上述材料和仪器的B类不确定度 不对最后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用A类重复 性试验进行整体评价为最佳。

3.3不确定度的评定3.3.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将一系列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试验标 准差就是A类标准不确定度[«,见式(1),本文中 同一被测量X独立重复等精度测试了 n次,又来 表示平均值。

nX)(x;-x)2------------(1)n(n-l)…3.3.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当数学模型为线性模型,并且各输入量足彼此独立无关时,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A i合成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y),见式(2),结果见表1。

式中C;=|^=l为灵敏系数,它表示了 Y的dXi估计值y随输人量X的估计值Xi的变化程度。

uc(y) =uL(2)表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表项目UA1UA2UA3UA4UA5uc(y)变色0.00000.00000.00000.00000.05270.1耐碱汗溃毛沾色0.05270. 05270.00000.05270.13150.2锦纶沾色0.07030.05270.00000.05270.12300.2变色0. 00000.00000.00000.00000.05270.1耐酸汗渍毛沾色0.07030.05270. 05270.05270.08050.1锦纶沾色0.05270. 05270.08610.08610.08050.23.3.3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p为具有概率p的置信水平区间的半宽,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y)乘以包含因素kp得到:U p ik p X u Jy),结果见表2。

表2扩展不确定度表项目耐碱耐酸X Up X Up变色(级)4〜50.1450.1毛沾色(级)2〜30.42〜30.4锦纶沾色(级)2〜30.42〜30.4包含因素kp根据u^y)的有效自由度和要求 的置信水平P选取。

因为被测量X接近正态分 布,有效自由度根据数学模型丄=n—1=9,所要 求的置信水平P通过查t分布表得到[5]:kp=tp (9)=2_ 26,p=0. 95。

3.4评定总结[6]•32 •根据式(3)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对总不确定度 的贡献,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纺织品耐汗渍色牢 度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目光评级,其次烘箱及汗 液配制,重锤及汗溃仪和夹板数量两个因素影响 较小,分别占总贡献度10%以下。

表3各影响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分析表序号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p(%) 1汗液配制17. 712重锤及汗渍仪8.073夹板数量 5.804烘箱16.045目光评级52.38贡献度计算公式? = 士X祕(3)计算机应用2019年第2期网络定制男西服生产流水线的模块化设计杨艳,赵维强,何少锋,费月华,强宝珠,蒋水平,范敏(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江阴214426)摘要:网络服装定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服装定制方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服装行业的一个研究重点。

文章以男西服为例,将其生产流程分为前身模块、后身+挂面模块、领子+袖子模块、组合模块、整 烫包装模块五大模块,并依托G ST工艺分析系统,结合网络定制的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的特点,以生产节拍为依据,设计了快速反应生产流水线,同时对生产流水线的平衡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定制;男西服;生产流水线;G ST工序分析;生产节拍中图分类号:TS941. 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28(2019)02-0033-05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收稿日期=2018-12-05作者简介:杨艳(1981—),女,内蒙古巴盟人,高级工程师。

展,服装业正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人们 对于着装的追求日益时装化、个性化、高档化、品位化,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由于生产周期长、款式变 化慢、号型少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网络服4结语耐汗溃色牢度不确定度的评定弥补了色牢度 不确定度评定的空白,且为不连续结果的不确定 度评定提供了评定思路。

本文中不确定度评定只 采用A类重复性试验的评定方法。

从试验结果 可以看出,所有变色及沾色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在 0. 5即半级以下;目光评级对耐汗渍色牢度的影 响相对最大。

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试验室要加强 目光比对,增强测试人员目光的稳定性,目光评级 不确定度需控制在0.25以下,以保证测试结果的 准确性。

参考文献:[1]刘军红,李军法,喻忠军,等.纺织品pH值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J].纺织科技进展,2009,(2) :56—57,60.[2] GB/T 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3]倪育才.测量不确定度理解与应用(一)如何建立数学模型[J].中国计量,2004,(7) :72—74.[4]戴有刚,赵越.目光评级项目不确定度的评定□].江苏纺织,2012,(5):54—56.[5]康宁.纺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和检测质量控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6]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the 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H u a n g Y ijin g , Zhou Z haoyi(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Shanghai 200040, China)A b stract:This paper followed the test method of GB/T 3922—2013 T extiles-T ests f o r colour fastn ess-C o lo u r fa stn e ss to p e r s p ir a tio n,built models and determined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Final­ly the uncertainty of colo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was obtained,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ach un­certainty component to the total uncertainty was evalu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uncertainty mainly came from sight assessment.The paper filled the blank of uncertainty evaluation of color fast­ness,provided ideas for uncertainty evaluation of discontinuous results.Key w ords:textiles;color fastness;perspiration;uncertainty•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