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路内脏被膜等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2020年10月2日
4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概观
(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T1-L3中间带外侧核
(2)椎旁神经节 (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节间支
交感干:
椎202旁0年10神月2日经节借节间支连成
5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2020年10月2日
16
(二) 副交感神经
1、组成
(1)低级中枢
1)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2)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2020年10月2日
17
(二) 副交感神经
(2)周围部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节前纤维 脑神经、 盆 内脏神经
2020年10月2日
22
二、Visceral Sensory Nerve 内脏感觉神经
特点:痛阈高、弥散 牵涉痛 :概念及机制
2020年10月2日
23
2020年10月2日
24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2020年10月2日
11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颈部交感神经分布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 8颈神经,分布至头颈上肢的 血管、汗腺、竖毛肌
2)至邻近动脉,形成 颈内、外动脉丛脉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传导通路  ppt课件

第3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 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到达中央前回
延 髓
脊 髓
脑 中
脑 桥 延 髓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精细触觉)
丘脑中央辐射
第3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
2.交叉平面不同
(1)脊丘系在脊髓内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2)内侧丘系在延髓内集中交叉。
(3)三叉丘系在脑干内逐级交叉
(三)关于头面部触觉
头面部触觉分两路上传,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所发出的二级纤
维参予双侧三叉丘系的组成,故一侧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损伤平面以下痛 觉和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不会完全丧失(此即头面部浅感觉分离现象)。
(四)深、浅感觉传导路在大脑皮质的投射特点
体倒头正,对侧管理(大部),投射区的大小决定于所表器官(或部位)
功能的复杂(精细)程度,而与其体积大小无关。
三.视觉传导路
(1)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级神经元:
胞体: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
2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视网膜内层的节C
3级神经元:
胞体:外侧膝状体
投射部位:距状沟两侧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特点: (1)上下颠倒,头正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分投影 区的大小取决于 功能的重要性和 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11
2.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特点: (1)上下颠倒,头正;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 射范围的大小取决 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

第10讲:脑、传导路、脑被膜、内分泌

第10讲:脑、传导路、脑被膜、内分泌

小脑的中部较窄,称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
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的下面在小脑蚓两旁较膨出的部分称
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被挤
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可压迫延髓的生
命中枢,危及生命。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被大脑半球所遮盖。
间脑包括背侧丘脑、下丘脑和后丘脑等。
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裂隙为第三脑 室,向下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向前上方
2. 背侧面 延髓背侧面下份有后正 中沟,其两侧有薄束结节和 楔束结节,内有薄束核和楔 束核。 延髓和脑桥的背侧面共 同形成一个菱形的窝,称菱 形窝。
中脑的背侧面有两对圆
形的隆起,上方的一对称上
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方
的一对称下丘,是听觉反射
中枢。
下丘的下方有第 4 对脑 神经出脑。
3. 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裂隙,顶为小脑, 底为菱形窝。 第四脑室向上通中 脑水管,并可通过正中 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 隙(腔)相通。
(4)听区 位于颞横回,可接受来自内侧膝状体发出的 听辐射。
熟悉:基底核的位臵、组成
2. 基底核
位于半球的基底部,主
要由两个神经核构成:
(1)尾状核:呈“C”形
弯曲,环绕丘脑,分头、体
、尾三部分。 (2)豆状核:位于丘脑 的外侧,外侧部称壳,内侧 部称苍白球。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 体,为躯体运动调节中枢。
掌握:大脑半球主要的沟、裂、回及分叶 (一)外形
半球的表面有许多“沟”,之间的隆起称为“回 ”。 每侧半球分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三个面。
1. 叶间沟
(1) 外侧沟
位于背外侧面下部, 由前下斜向后上。 (2) 中央沟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精品PPT课件

内脏神经传导通路精品PPT课件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路
损伤及表现:
④脊髓外侧索: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 2节段)的痛温觉障碍
⑤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 腹后外侧核: 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 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⑥内囊、大脑皮质:
对侧相应支配区感觉障碍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每侧有10-12个胸神经节
交感 干
胸神经 节
(一)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经
胸部交感神经分布 1)经灰交通支至12对胸神经,分布 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2)T1-5 肺丛、心丛、食管丛等 3)T5-9 内脏大神经
腹腔神经节换元 4)T10-12 内脏小神经
④下运动神经元(核下瘫:损伤在神经表现 为软瘫)
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 无病理反射等;损伤在皮质核束表现为:即 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 偏向同侧)。
二、锥体外系
是指锥体系以 外的影响和控制躯 体运动的一切传导 路径.
(二)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
对侧头面部痛、温觉 及触压觉障碍
(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
1.视觉传导路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锥细胞
视神经
视杆细胞
1
2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
3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上 下皮质
(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
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 患侧全盲
②视交叉中部损伤: 双颞侧偏盲

解剖学传导路二内脏神经病案讨论PPT正式版

解剖学传导路二内脏神经病案讨论PPT正式版

交感干盆部pelvic part of sympathetic trunk
交感干腰部lumbar part of sympathetic trunk
T6-9
T6-9 T10-12
T10-12
腰椎旁节
腹腔神经节
celiac ganglion
肠系膜上节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on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锥体系特点The characteristic of pyramidal system
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 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 直接支配至骨骼肌。
是神经系统中V管is理ce内r脏al和N心e血rv管o的us部S分y(ste自m主神经系统 anuetrovnouosmsicysnVteeirmsvco)eursaslynsteermv,e植物神经系统vegetative
•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 motor nerves •内脏感觉神经visceral motor nerves
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展神经核Nucleus of abducent n. 面神经核上半Sup. part of nucleus of facial n.
面神经核下半Inf. part of nucleus of facial n.
疑核Nucleus of ambiguus
2.特点: 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传导路-35页PPT文档资料

传导路-35页PPT文档资料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T4以下薄束 T4以上楔束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丘脑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第3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丘
脑顶叶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
经内囊后肢 央旁小叶后部
本体觉
薄、楔束
精细触觉
三级神经元 一个交叉
躯干四肢肌、 腱和关节的本 体觉感受器
中枢突
脊神经节(第1级神 经元胞体)周围突
3.上、下运动神经元
①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 ②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的骨骼肌的随意 运动障碍,出现瘫痪。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下运动 神经元对肌肉还有营养作用并组成反射弧,故上下两级 神经元受损后,瘫痪所表现的体征不同。
相同点
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都是脊神经节 第三级都是背侧丘脑
第二级神经元后交叉一次
都经过丘脑顶叶束
中央后回上2/3和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不同点
感受器位置不同 第二级神经元位置不同
薄束核或楔束核 脊髓后角细胞
交叉部位不同
内侧丘系交叉
白质前连合交叉
(三)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同侧全盲
②视交叉中部损伤:
双颞侧视野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
同侧眼鼻侧半视野 偏盲。
④视束、外侧膝状体、视 辐射、视中枢损伤: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 偏盲
2.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
瞳孔括约肌
视神经 视交叉 两侧视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脚底
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终
基底部 止于脑干躯体运动核
锥体 75%纤维 锥体交叉
头颈肌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躯干四肢肌
锥体束支配特点
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下半只受 对侧锥体束支配,其余 6个半核为 双侧支配。
锥体束损伤时,只有单侧支配的核 团才会产生症状。
锥体束损伤症状:
•面神经核 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 核上瘫 •对侧上、下肢硬瘫
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骨骼肌
一、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N与内脏运动N的比较 ⊙ ⊙
1、支配对象
躯体运动N 骨骼肌
内脏运动N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平滑肌 心肌 腺体
2、纤维成分
3、N元数目 4、分布方式
锥体系
锥体束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瘫痪 痉挛性瘫痪(硬瘫) 迟缓性瘫痪(软瘫)
损 肌张力
伤 腱反射 亢进
的锥 抑体
症 状 鉴
病理反射 阳性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 证据婴幼儿除外)
制束 作对 用下 消神 失经
别 浅反射
或消失

消失 阴性
消失




失 去



肌萎缩
无(短期内不出现)
出现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保 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距状沟二岸皮质
视辐射 内囊后肢 Ⅲ外侧膝状体


顶盖前区


视觉

叉 瞳孔对光
传导路 视
反射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网膜
双侧
动眼神经 副交感核

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
二、运动传导通路
椎体系:中枢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运动神经元,执行随意运动。 完成习惯性和节律性的动作以及精细运动。
椎体外系:调节随意运动。 协调肌肉运动、管理运动的协调、速度、目标等 。 包括额叶、纹状体、红核、黑质、小脑、网状结构等
对 侧 前 角 外 侧
锥 体 束 损 伤
感觉偏
4.双眼左半视野偏盲;
视觉偏
5.发笑时,口角歪向右侧,伸舌时, 锥体束损伤
舌尖偏向左侧,舌肌肌萎缩;
脑神经核核上瘫
6.余正常。
( 1+5为运动偏 )
损伤 内囊的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皮质核束
•听辐射虽亦受 损,但不出现 症状。
病例二
患者:男性
5.余正常。
脑束损伤
脊髓半横断三大体征: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硬瘫。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 深感觉丧失。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1-2个节段 浅感觉丧失。
病例三 患者:男性 35岁 自述“半
身不遂”,看东西有二个象
查:

1.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
腱反射亢进,肌肉无萎缩;
锥 体
2.右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核下瘫: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舌下神经损伤
核上瘫:锥体束损伤
病例一
查:
患者女性,65岁 ,自述“半身不遂
”。
典型的 内囊损伤 三偏征
《P312》
1.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 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
2.左侧腹壁反射消失,病理反射(+);
3.左半身(包括头面部)各种感觉消失;
核 失 去 支 配
内侧丘 系外侧
上升1~2节 段
脊髓丘脑束一侧损伤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丘内侧系
Ⅲ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1/3
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
起止 行程 交叉
Ⅱ 三叉神经
Ⅰ 三叉神经节
脑桥核


部 皮
感觉根

中枢突
、 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丘系
头面部 浅感觉 传导路
直接 瞳孔 对光 反射
间接 瞳孔 对光 反射
为什么不考虑断面的灰质
半年前背部曾受外伤。 和其他纤维束的损伤?
《P313》
查:

1.右腿瘫痪,肌张力↑,无肌萎缩;
皮质脊髓侧
髓 右
2.右膝跳反射亢进,右腿病理反射(+) ; 束损伤体征


3.右半身自乳头平面以下精细触觉消失, 右侧薄

右腿本体感觉消失;
束损伤

4.左半身自剑突以下痛温觉消失;
右侧脊髓丘 (T4平面)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大脑
上运动神经元
感受器
脑 干 、
皮质脊髓束
锥体束
皮质核束


下运动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效应器
最后公路
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 发动随意运动
组成 起止 行程

交叉 质
脊 髓 侧 束
四躯 肢干 肌肌
皮 质 脊 髓 束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质 脊
脑干 躯体运动核

前 束
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部
脊髓前角细胞
肌颈头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前回 下1/3

内囊膝 内囊后肢
质 核 束
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大脑皮层躯运中枢
锥体束
• 性质 • 组成 • 起止、行程、交叉 • 换元 • 支配范围
内囊 中脑
脑桥 延髓
皮皮 质质 脊脑 髓干 束束 后肢 膝部
束 损
病理反射(+);

大脑脚底综合征
《P312》
3.左眼向外下方斜视,眼睑 下垂,左瞳孔较右眼的大;
左动眼神经 核下瘫
据此确定 损伤平面
4.发笑时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 左舌肌核上瘫
舌尖歪向右侧,无肌萎缩;
右锥体束损
5.全身感觉正常,未见其他异常。 损伤未涉及被盖
左眼
第五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中枢部 周围部
视野缺损
①单眼全盲
②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光线
感光细胞
睫状神经节

Ⅱ 视网膜 视交叉 双极细胞 动眼神经
④ ③②
视神经 视束 Ⅲ 外侧
Ⅰ视网膜 双极细胞
动眼神经副核 膝状体
顶盖前区
视辐射
内囊后肢
距状沟上下方皮质
③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④右眼鼻侧偏盲
起止 行程 交叉
瞳孔对光 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 引起两眼瞳孔缩 小的反应
传导路内脏被膜等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传导路内脏被膜等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深感觉(本体觉)和浅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视觉、听觉和平衡觉。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4.视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楔薄 束束
核核
楔束
皮 上肢、
肤 躯干上部
、 肌
Ⅰ 脊神经节

腱 下肢、
、 躯干下部 脊神经 后根
关 节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
中线旁 下橄榄 核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红核 背外侧
贯穿 斜方体
T4~5
薄束
脊髓内损伤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
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Ⅱ 后角

Ⅰ 脊神经节

、 痛温
四 粗触

脊神经 后根
皮 肤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脊髓丘系
下橄榄核 背外侧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