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前定位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经验交流复习进程

神经外科的入路对于手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想毕各位都有体会。
谈及入路不能不说到定位的问题。
定位的准确性与否对于手术的顺利与否是紧密相关的。
书本上定位的方法很多。
但我想每位战友都会在理论与实践中或多或少的不同的体会和经历。
并会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
故想对此开展一话题。
还请各位高手能积极参与。
我先将最为简单的一些基础知识贴与此,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1)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2)颧弓: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3)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
8CM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4)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
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
5CM。
其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5)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6)枕外隆凸:内面为窦汇主要标志线: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平行的线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楼主的结论都是经典的骨性标志。
但是这些标志有其局限:大都是标明了颅底或近颅底结构和病变的关系,在手术前定位时容易发生“错觉”性定位。
我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一个“野路子”的标志:顶节结。
此节结在顶叶或额叶近顶叶病变的手术定位中作用较大。
尤其是利用CT片在接近顶部的扫描层面定位时作用较大,可以使新手避免产生病变在额叶或颞部的错觉。
具体应用上就是认真观察病变和顶节结的相对关系,在双顶节结连线的前面还是后面?据中线的距离多少(从比例尺上读出相对精确的数字,必要时可以用尺量)?再结合扫描的层面数(CT平扫一般10mm/层,小儿有时是8mm/层),就能从三维的角度定位病变。
用此方法不易在读片时产生“错觉”。
顶节结点在C T上就是两侧最向外突出的弧线最高点。
神经外科手术概述

神经外科手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 病变、颅脑损伤、脊柱病变、癫痫等。具体适应症需根据患 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评估。
解剖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对于神经外科手术的 定位和操作至关重要。
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突触传递信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神经功能和避免损伤 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重点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 护理和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功 能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神经外科手术发展趋势预测
微创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和机 器人辅助手术将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 发展方向,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基因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处理方法总结
术后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进行抗感染治 疗,包括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敷料等。
癫痫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频率选择合适的抗癫 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癫 痫,可考虑手术治疗。
脑出血
根据出血量和部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 止血、降低颅内压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 疗。
脑脊液漏
采取头高卧位、加压包扎等措施,促进漏 口愈合;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愈,可考虑 手术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锻 炼方式、频率、强度等。
神经外科术前定位(ppt)

(优选)神经外科术前定 位
头皮的重要标志
• 中央沟,外侧裂,翼点,星点
• 一. 大脑凸面肿瘤术前定位
• 根据CT或MRI进行头皮表面定位
• 定位方法: • 1.确定CT或MRI横断面的基础 • 眶耳线(OM) • 瑞氏基底线(RB) • 眉听线(EM)
• 2.头皮表面定位
1. 皮肤切口与骨瓣的位置的选择
(1)大脑半球非功能区:选择 肿瘤距离皮层最近处。
(2)大脑半球功能区:避开重 要功能区
• 原则:
充分显露,利于肿瘤切除,特别是 肿 瘤基底供血处 脑组织损伤轻,避免功能区损伤 辩证认识微创原则 确保皮瓣血供,美观设计
(3)颅底肿瘤:靠近颅底,减 少牵拉,利用体位变化,将颅 底肿瘤变为“凸面”肿瘤
• 2.皮肤切口骨窗大小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肿瘤大小、性质、 术前脑水肿程度,是否去骨瓣 减压,手术操作技术等情况, 综合考虑,宁大毋小,宁高毋 低,兼顾微创
脑外伤手术切口的选择
• 标记
OM线
•
矢状线
•
经双侧外耳道作OM的垂线
• 3.神经导航辅助系统 • 4.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 二. 颅底肿瘤术前定位
翼点入路
中线旁前额开颅术
颞下开颅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正中入路
枕部开颅(Poppen入路)
手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设计
• 基本原则: 结合神经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的部 位、性质、血供情况;病人年龄,医 生手术经验。
神经外科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2章开颅术第一节术前准备为使开颅手术顺利进行,必须在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病例讨论、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禁食禁水、术前用药等。
1.术前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进行,参加人员不得少于2名,再次复习病史、查体、影像学资料及其他检查结果,制定手术计划,讨论并记录。
2.剃头备皮择期手术剃头最好在手术当天进行,经鼻手术病人须剪除鼻毛。
3.禁食禁水为防止麻醉及手术中病人呕吐、误吸,择期手术前至少禁食禁水6h。
4.术前用药(1)手术前晚适当给予镇静药,以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可选用地西泮(安定)10mg肌内注射,手术前30min可给苯巴比妥(鲁米那)0.1g肌内注射。
(2)合并脑水肿的病人,术前1~2d可应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水肿较明显者可静脉给药。
(3)垂体、下丘脑功能低下者,术前应根据内分泌化验结果酌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4)有糖尿病的病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癫痫病人应抗癫痫治疗。
(5)术前应用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使手术容易操作。
第二节麻醉开颅手术多选择全身麻醉,过度换气可降低颅内压,因此常选择气管插管,尽量避免使用能使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癫痫的药物。
为了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和开颅时头皮出血,多在全麻基础上附加局部浸润麻醉,选用0.25%~1%普鲁卡因行皮内及皮下注射。
第三节体位手术区域不同,病人的体位也随之不同。
小脑幕上开颅手术常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而小脑幕下手术常取侧卧位、俯卧位或坐位。
原则上尽量使病变位于术野中心,使需要牵拉的脑叶能自然下垂以减少脑损伤,便于手术显微镜的照射等。
第四节开颅操作1.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体位安置妥当,再次核对影像资料无误后,画出矢状线、中央沟投影、枕外隆凸等解剖标志,根据手术入路画出皮肤切口。
幕上开颅要消毒整个头部,幕下开颅消毒范围应包括后颈、顶后、枕、双肩,两侧至耳轮。
成年人采用4%碘酊、儿童采用2%碘酊进行消毒,晾干后均须用70%乙醇溶液脱碘2~3次,以免刺激皮肤。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知识讲解

如何提高定位水平?
术前仔细定位 术中反复验证 术后认真总结
通过努力我们
的定位水平会 得到不断提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神经外科手术定位
颅骨重要的体表标志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星点
4cm
1..5cm 3.5cm
3.5cm
翼点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顶结节 额结节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额顶点
2×6.5cm(13cm)
6.5cm
顶枕点
中央沟与外侧裂的体表位置
2cm
50%点
A
1.5cm
75%点
F C 顶结节 E
D
B
中央沟简单定位方法
头部骨性标志对应的颅内结构
8.耳廓上方:对应角回(优势半球是听皮质) 9.外耳道上方6cm:角回动脉 10.冠状缝后4-5.4cm:运动区皮质(外耳道垂 直上方接近中线处为运动区皮质上缘) 11.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 注意:因个体差异,上述位置有一定的变化
颅内病变定位
轴位片定位方法
Y
AB
B
A
O
X
轴位扫描:确定病变的前后位置
冠状位定位方法
中线 a b
外耳道水平
冠状扫描:确定病变旁开中线的距离
矢状位定位方法
a
冠状缝
矢状位扫描:确定病变的前后位置
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冠 状 位 扫 描准确性尝试定位方法
病人全麻后,平躺 术者蹲下,眼睛与病人头部同一高度,距离病人大约 1米远 将病人的MRI片置于眼前,调整片子的位置,使片子 中的头部轮廓和病人实际头部轮廓重合 这样就可以判断病变在头皮的体表投影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流程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了解患者病史和现状:包括病情、病程、之前的治疗情况等。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功能评估、意识状态、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MRI等,以了解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评估手术的风险和益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明确手术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2.患者准备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来说,患者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给予患者必要的麻醉: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入睡。
确定手术部位:通过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的部位和范围,以便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操作。
保持患者的卫生:术前进行局部患者清洗,确保手术部位干净,减少感染的风险。
3.手术操作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手术部位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施行手术麻醉:根据麻醉师的指导,在患者入睡后,施行手术麻醉,确保患者的疼痛感受及运动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进行手术切口:根据手术部位和术前评估结果,精确切开皮肤,暴露出手术目标区域。
定位和定向:使用影像技术(如CT、MRI)和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定位和定向手术目标,帮助确定手术的方向和深度。
手术创伤和止血:根据手术需要使用适当的手术器械对病变进行切除或修复,并进行必要的止血措施。
植入物和修复:根据手术需要,植入合适的植入物,如支架、血管修复材料等,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结构。
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等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恢复手术区域:在手术完成后,对手术创口进行适当处理,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舒适。
完善手术纪录: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使用的器械和药物等信息,以备后续查阅和研究。
4.术后护理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术后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的配合流程及注意事项

姻张园园(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是指通过手术干预神经系统,治疗或缓解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并且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
神经外科手术配合流程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
医生还会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如头颅CT扫描、M R I、脑电图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医生还会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手术风险及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更加了解手术。
麻醉神经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全麻,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麻醉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负责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手术准备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手术准备工作,如穿戴无菌手套和护具、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区等。
还会与手术室内的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确认手术所需的设备和药物是否齐备。
并且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确认手术的部位和目标,并正确标记手术部位。
手术过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使用显微镜、电生理监测等辅助器械,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生还会与手术室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密切监护。
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情况等,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术后的护理方案,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和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神经外科手术的注意事项精确的手术定位神经外科手术通常需要非常精确的手术定位,以避免损伤正常的神经组织。
细致的手术操作神经外科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非常高,医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必要的技巧和经验。
神经外科专科监测指标说明及措施汇总

神经外科专科监测指标说明及措施汇总神经外科是一门临床神经病学科,涉及到的病症一般都是比较严重和危险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手术风险,神经外科专家通常需要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神经外科专科监测指标说明及措施汇总。
1. 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电生理监测是神经外科专家常用的一种监测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监测。
EEG监测可以评估大脑皮层、癫痫和意识状态等情况;EMG监测则可以评估肌肉功能和活动,也能检测末梢神经的功能。
2. 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监测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监测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指标,也是最具潜在危险性的指标。
因为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的任何异常变化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主要通过脑室内置管或者脑膜外置管来实现;脑血流量监测则一般使用超声多普勒等技术。
3. 脑神经功能监测脑神经功能监测一般是在进行头颅外科手术时使用,目的是为了评估脑神经的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颅内肿瘤手术时常常要对颞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进行监测,以确保术后患者面部表情和听力不会受到伤害。
4. 功能性映射功能性映射又被称为“术前脑功能定位”,是一种用来确定患者脑区的功能定位的方法。
在神经外科手术前,医生通常会使用功能性映射进行术前规划,以避免手术对脑功能造成损伤。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经外科监测指标,比如脑脊液压力监测、肌电汇总电极监测、多模式脑功能监测等等。
对于不同的手术情况,神经外科专家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使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外科监测指标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在使用这些监测指标时,医务人员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皮肤切口与骨瓣的位置的选择 (1)大脑半球非功能区:选择 肿瘤距离皮层最近处。 (2)大脑半球功能区:避开重 要功能区
• 原则: 充分显露,利于肿瘤切除,特别是 肿 瘤基底供血处 脑组织损伤轻,避免功能区损伤 辩证认识微创原则 确保皮瓣血供,美观设计
(3)颅底肿瘤:靠近颅底,减
少牵拉,利用体位变化,将颅 底肿瘤变为“凸面”肿瘤
颅内肿瘤术前定位原 则及手术切口设计
术前定位
• 一. 大脑凸面肿瘤术前定位 • 二.颅底肿瘤术前定位
头皮的重要标志
• 中央沟,外侧裂,翼点,星点
• 一. 大脑凸面肿瘤术前定位
• 根据CT或MRI进行头皮表面定位 • 定位方法: • 1.确定CT或MRI横断面的基础 • 眶耳线(OM) • 瑞氏基底线(RB) • 眉听线(EM)
• 2.皮肤切口骨窗大小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肿瘤大小、性质、 术前脑水肿程度,是否去骨瓣 减压,手术操作技术等情况, 综合考虑,宁大毋小,宁高毋 低,兼顾微创
脑外伤手术切口的选择
一.硬脑膜外血肿
• 主要是发现出血点,止血问题 • 1.无需完全显露血肿范围,主要是显露出血 点,便于止血 • 2.便于凶猛的颅底出血的控制 3.多发颅骨骨折,应避免骨折范围扩大 • 4.静脉窦的出血,一般不轻易显露静脉窦 • 5.骨瓣留弃问题
脑挫裂伤、急性硬膜下血肿
• 1.充分显露,特别是出血点,便于 止血 如蝶骨嵴、岩骨的显露 • 2.骨瓣留弃问题
• 2.头皮表面定位 • 标记 OM线 • 矢状线 • 经双侧外耳道作OM的垂线
• 3.神经导航辅助系统
• 4.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 二. 颅底肿瘤术前定位
翼点入路
中线旁前额开颅术
颞下开颅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正中入路
枕部开颅(Poppen入路)
手术切口设计
• 基本原则: 结合神经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的部 位、性质、血供情况;病人年龄,医 生手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