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5篇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Don't worry about the result, first ask yourself if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and the effort must be worthy of the result. When the time is in place, the result will naturally come ou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一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

除了,.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

”.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通用23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通用23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通用23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篇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

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

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书。

作为访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即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憎恶与恶毒,也没有对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所以,他的看法可能是最真实的。

进入根据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简直是大错特错: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

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激情。

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百战百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之色变的贺龙。

更有一大批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好汉。

红心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初中汇总5篇

红心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初中汇总5篇

红心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初中汇总5篇红心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初中篇1“红星照耀中国”在那个时候,共产党也许就像一颗“红星”,用他微弱的光芒去点亮百姓的希望,点燃革命简单信念的大火。

如果说是为革命付出力量,坚定斗争的人信念照耀了共产党,那么又是什么照量了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呢?在作者斯诺的采访中,毛泽东,朱德榜上有名,他们引领着共产党,使共产党上下团结一心,没错,他们就像是共产党中的红星,是共产党走向辉煌。

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路上,自是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的出现,如果说,除了父母家人,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便是学习路上的一颗明星。

小时候每次到练习作文和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必定是一片哀嚎,我也不例外,要知道什么写作文呢?最烦了不仅字数多,显得自己手还酸,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要狠狠的修正我们的作文。

犹记得三年级的时候一篇500字的作文,从选题构思提纲通过才可以开始,在写完后由着老师的顺序进行修改作文。

如果你今天被叫到了,那么实在是不幸,你将一天没有副科,沉浸在一堆作文中,无法自拔。

记忆最深的一篇《某某某你辛苦了》那次实在是没有什么思路,瞎编一个题目大纲混了过去。

可再修改的时候,我栽了个跟头,一字一句的改,可我还是不懂如何去推敲文字,最后老师不耐烦了让我重写一遍,并且明天交上去。

这仿佛击垮了我内心最后的一根稻草,几乎是一边哭一边写完的,纸上还有泪水印记,我本以为重写这篇作文可以通过,可没想到被老师说没有用心在写,并重写一遍。

那时候就我一个人,其他人都在都去上体育课了,伴随着微弱的抽泣,老师发现了我的困难,并找我谈了谈,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少练习和缺少好词好句。

于是在每一次的作文中,我都会主动请缨多写,老师也很耐心的帮我纠正错误几遍文章已是家常便饭,按照当时的的话来说就是喝了鸿茅药酒,可也正是如此,我以后的语文作文分数都名列前茅,为为以后的分数打下了基础。

坚定,坚持,不顾艰难,既是红军的思想,也是在学习路上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左右【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左右【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左右【5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

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

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

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

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

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

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

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

“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精华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精华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精华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供大家阅读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1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内战时来中国的报道,他不惧危险,走访前线,与红军同吃,同住,深入体会红军精神。

书中讲到了__,他少年时就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他不惧强权,他敢于和当时代表很大权利的先生对质,最后还说服了他严厉的父亲,同意他去比较“先进”的学校。

这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所以他也成了日后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当时的少年__都有如此大的胆量去对质先生,因为他并没有随着大多数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

这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随人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一点。

在书中,还记得一位伟大的人。

他是一位大将军,国民党悬赏十万元要他的头,可是他还是丝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红军大将军—朱德。

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标志,在当时,人们却把敌人叫作“大鼻子”,于是一些小鬼子就说你的鼻子还不够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朴素,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他总是和几个士兵在炕上吃瓜人们一见他总是乐呵呵的,一点也没架子。

民间却又很多他的神话,他能“上天,入地,分身,还可以飞”,这当然是夸大化了,不过也突出他深懂兵法。

他也很懂照顾将士,一次行军中,他为了7省下些食物,连续二十几天不吃东西,只吃些野果,于是,得了肠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爱士兵,对自己却很吝啬,也不自高自大。

这里只是朱德一人,但红军中的大将们无一不这样。

在如此艰难的时期,能做到这样,是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人榜样。

埃德加?斯诺,来的时候并没有感触,但他走的时候,就感觉像“离家”,而不是“回家”,这正是红军所带给他的,也是让我们值得反省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2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800字(5篇)

《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800字(5篇)

《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800字(5篇)《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读后感800字篇1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

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

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

他记录了一些革命的事迹,如__、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

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书中是这样描述__的:“然而__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800字《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篇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那段红色历史认知的大门。

以前,我对红军、对共产党的了解,就像是隔着一层雾,模模糊糊的。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哇塞,那感觉就像是突然被人拉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书中那些描写红军战士的片段,让我觉得他们简直就是超级英雄。

你想啊,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缺衣少食的,还能打胜仗,这不是超级英雄是什么?就像书里描写长征的时候,那真的是“神仙打架”的难度级别啊。

雪山、草地,这些地方光听名字就觉得恐怖,可红军战士们呢,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我就想啊,要是我,可能早就哭着喊着回家找妈妈了。

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就是要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斗。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红军将领,像彭德怀。

书里描写他特别的平易近人,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他能和战士们一起吃苦,就像个大家长一样。

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在我的印象里,将领不应该都是那种很严肃,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吗?这可能就是共产党的军队和其他军队不一样的地方吧。

不过呢,我也有一点小疑惑。

书里把红军描写得那么完美,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缺点吗?也许是因为作者当时的立场,毕竟他是带着对红军的敬佩去写的。

但我觉得,人无完人,红军战士也是人,他们肯定也会有自己的小脾气或者犯错误的时候。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以前我总是抱怨学习辛苦,现在想想,和红军战士们吃的苦比起来,我这算什么呀。

就像那句话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红军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信念,然后为了这个信念努力奋斗。

这时候我就问自己:我的信念是什么呢?也许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吧。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是它, 使我们久久不能忘记那些红军战士!《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 欢迎查阅!《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1战鼓打响, 硝烟四起, 硝烟中不断回荡着一声接一声的呐喊声, 倒地声。

有人逆风前行, 有人拼尽全力, 有那么一个人愿意自己从天堂跳入火坑, 独身一人将一场红色长征带到世人面前, 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将中国推向了世界, 暴露在世人面前。

这个人就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 以一名外国记者的身份, 写下此书。

书中的故事令人既熟悉又陌生。

书中提到曾问老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 结果他们朴实而又真切的回答, 如今听来仍牵动着今我们的心:“他们是百姓的军, 是救国的军!”是啊,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长城, 用自己的身躯保卫了祖国安康, 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古话说得好:“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们徒步走完遥遥长征路, 虽道路崎岖坎坷, 虽路途危险重重, 前方未知, 但他们最终看到了那“万里长城”。

在万千战役中, 最触动我心弦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为了泯泯众生, 那30多名队员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敢于面对一切困难。

伤痕累累的身体里有着的却是如青竹一般刚直的灵魂。

这是一条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铺成的路。

每一位红军都是一位伟人, 不求回报, 无私奉献。

为革命, 为人民, 抛头颅洒热血。

在胜利号角未吹响前, 绝不松懈一分一毫。

直到鲜血染红夕阳, 直到人民不再恐慌, 直到中国可以骄傲抬头, 这并不是他们非做不可的, 但他们就是用肩扛起了这份重任, 在自己家园受到敌军侵犯时, 挺身而出。

这是见证中国崛起的一部巨作, 它记录了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慢慢爬起的过程, 向世界各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朝气的红色中国。

在此, 我要感谢斯诺, 是他让我们知道红军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让我们纪念那些红军, 同样愿红军精神永存于世人心间!《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心得2无论是多年前饱受欺辱的苏维埃, 还是现今日渐强大的新中国, 其实, 一直都有一颗红星, 在我们的上方高高悬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5篇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考察、采访、记录红军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勇气、毅力的一本书。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一)
夜晚,一颗天边的红星映入我的眼帘,与我那久未平复的心脏一起跳动。

书页正摊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血泪史的那一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伴着这恶劣环境的是一群爱国的战士们,他们不畏严寒、不畏艰险,用自己血肉拼出了红军的胜利。

在如此艰苦环境下,他们如何获得胜利的呢?
我认为答案就隐藏在"过大草原"和"大渡河英雄"这两个红军的非常时期,这两个片段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白红军胜利原因,更体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

在大渡河中敌军已经完全包围住了红军部队,以为必胜无疑,却不料,红军那勇敢无畏的精神,与敌人的利剑做着殊死斗争,一个人倒下,二个人倒下,顷刻间又有千百个人站起来!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
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发出疑问:"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不错,他们是疯子,是一个拥有高尚品格,敢于斗争,顽强的人,也便成了神。

红军踏着鲜血和饱含昂扬的斗志,一步步朝着最险恶的地方前进,面前是一望无际也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在他们面前的那条路程最危险,因为他们选的是游牧民族的荒野地带。

而这的人团结起来仇视他们。

他们有枪,牧人无影,他们有钱,牧人不卖。

游牧民族的人把牲口带到高原上,整个地区没有人烟。

但无数的感人故事也发生在此,如《金色的鱼钩》……,这一篇篇*体现的不仅是两万五的辛苦,也折射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关心、友爱。

红军从军心涣散,溃退到胜利进军,这无疑是重要一点,也让利剑的威力大大削弱。

精神总是高于利剑的,千百个中国人的精神力量,足以将似乎强大的武器视为蝼蚁。

他们在困境迸发出的不屈,展现出的自信,都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财富。

这里的人们创造的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夜更深,尽管窗外霓虹灯不断闪烁,也掩盖不了,那夜空中红星所散发的光辉。

评:任何困难的克服都需要像一把像利剑的锋芒精神,*抓住了中国当年苏区红军的最可贵品质进行评述,让读者身感"利剑"的力量。

*语文优美,具有散文化的特性,体现了小作者一定的语言表述实力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二)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到处是荒芜的田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于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民主、或仁义、或英勇……——题记
红军,顾名si义是一支红色的军队;红色,是胜利与光明的象征,同时也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解放而付出了鲜血为代价的象征。

红旗是,红军的军旗;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在当时何等危机的情势下,1936年30岁的美国记者斯诺——一位孤胆英雄。

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好奇与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

他用旁观者的目光,冷静、清晰的观察着红色苏维埃中的一切,给后辈人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红色的中国。

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红军为了保存力量,采取了最苦最难的方法——长征。

走无人走的路,过无人过的桥。

翻过一座座山,走过一片片“草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革
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解放!在经过大渡河的时候,狡猾的敌人妄图炸毁桥板,使红军在四川彻底溃败。

但是许多无畏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生命来冒险。

最终,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板桥,拼尽力气向敌人的设防地扔了一个手榴弹,拯救了红军队伍。

这30位大渡河英雄,他们在光光的铁链子上爬行时,心里是否有过恐惧,有过胆怯,但又是什么使他们最终坚持下来?取得了胜利呢?是信念,是一种源自心底,忠于党,为祖国和民族解放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信念!
在大渡河北,红军爬了16000英尺高的雪山,在这个山峰上有好几百个战士倒下了,也损失了2/3的牲畜,可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抓住一线生机,冲破阴霾的天际,迎来明亮的曙光。

在红军们九死一生的行军路上,历险途中,我们可以从微风中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便经历险境,也从未动摇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已保全他人的高尚心灵!让我们从革命先辈的手中接过那鲜红的火炬,接替他们的使命,在和平的今天,把苏维埃精神传承下去。

使它在我们的身上再次发出那耀眼的光芒!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三)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

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
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该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通过亲身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考察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报告文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根据当时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纪实文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而且从政治、军事、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