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高考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应用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郑州市106中学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时间:12.14授课教师:何亮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3、在生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热爱我们的母语重点难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问答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借代引申义:相关性多义词比喻引申义:相似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朵花儿有八个瓣儿”,八个花瓣各不相同。
同样的,有的词语往往也会有多个含义,适用于不同的语境。
在我们的课文上就有这样的一则小笑话------《意思?》,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出示“情境导入”)其他同学同时可以在自己的字典上查查“意思”的词义。
------学生表演,点评。
二、教学目标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汉语中一个典型的多义词,如何去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就成为了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难题了。
(出示“教学目标”)三、自学释疑1、就让我们从“意思”这个词语入手来完成我们的目标。
“意思”都有哪些含义呢?明确------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2、那么,谁来说说相声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学生发言,多媒体展示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意图、用意。
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表示心意。
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③了。
——不够朋友、不够交情。
小贝:小意思,小意思④。
——礼品所代表的情谊、心意。
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⑤。
——情趣、趣味。
小贝: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⑥。
——意图、用意。
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⑦了。
——不客气地收下了。
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⑧。
——难为情。
那么这么多的词义,如何才能准确掌握使用呢?这需要我们查阅工具书,需要我们结合语境,更需要我们弄清楚词义的发展过程。
3、我们知道,词义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等,他们如何发展而来?请同学们与读课文“工具箱”部分,说说什么是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
明确------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1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习题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词是语言中________的语言单位。
一个词一定有声音,声音是词的________;一个词也一定有意义,意义是词的________。
【答案】最小的能独立运用形式内容2.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3.词义的演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现象。
【答案】词义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从义项的多少来划分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所有的词最初都是单义的,有的后来又产生了新的意义,变成了多义词。
B.词的本义是有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本义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意义,在字典里一般把本义排在第一项。
C.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D.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答案】A(B本义和基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C相关性;D相似性。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全用比喻义的一项是( )①他们从欧美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②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
③你别站在那里发号施令。
④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⑤认真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
⑥粗枝大叶是极坏的作风。
A.①②④⑥B.①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答案】B(“生吞活剥”本指吃东西,这里比喻盲目借鉴外国。
“粗枝大叶”本义是形容树木的,这里比喻粗放的作风。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等知识;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汉语词汇的美妙和奇特,培养说话的艺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教学难点理解多义词的妙用;学会在语境中判断多义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请大家欣赏小节目《约会》,分析产生幽默效果的原因。
约会一个女孩和男朋友打电话。
她是这么说的:“咱们俩到定边鼓楼见面,你快往那儿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等着。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等着。
”见面后,男友问女孩:情人节马上到了,你喜欢什么花?女孩羞答答道:我喜欢两种花。
男友急切地问:哪两种?我送给你!女孩低头小声说:有钱花,随便花!男友傻傻地说:你真美!女孩妩媚地问:我哪里美?男友深情地说:想得美!2.《约会》好笑吗?觉得哪里好笑?为什么好笑?巧妙地使用了多义词。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自主学习“工具箱”的内容,初步感知单义祠和多义次、词的本义、词的基本义、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演变的含义。
2.词义和义项。
词: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
义项:词义的单位。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多义词: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
3.欣赏下面的单口相声(3个同学表演),从表演中分析单义词和多义词的关系,多义词内部的差别。
单口秀A.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老光棍今年51,无妻无子,无亲无故,无朋无友,光杆杆一个,是个孤零零的“三无产品”。
本人姓单,名叫义词,大家都叫我单义词。
哎,别笑,别笑,他们那些儿女众多的多义词,哪一个开始不是单义词呢?只是,有些单义词运气好,早早地娶妻生子啦,儿女一大滩,变成了多义词。
唉,不多说了,我也要快快地找寻我的另一半,成个家,生出好多好多的娃娃,到那时,我也就变成了多义词啦,goog bye ,撒扬娜拉。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导学案1.doc

《看我“七十二变”一一多义词》导学案课标要求1•理解词义的变化规律。
2.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3.体会汉语词汇的美妙和奇特。
知识整合解引子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引子引用“呆子”'破'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析活动阅读课堂活动部分,完成下表。
讲要点1.什么是词义?什么是义项?什么叫多义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义词有哪些不同的义项?签.3.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和比喻义有什么区别?皴.5.引申义同比喻义有何区别?咎.测基础1.下列关于多义词义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义词多个义项的地位并不等同,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
B.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这个意义是不会消失的。
C.词的借代引巾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D.词的比喻引审义是指甲、乙两类对彖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2.下列关于词义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事物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
B.词义的变化包括: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
C.词义的“深化”,是指随着词的适用对象的不断变化而使得其意义更深刻、更准确。
D.词义的“转移”分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
3.下列各句屮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屮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们都沐浴在党的阳光里。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教...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431]【学习目标】 1、了解多义词的基本概念。
2、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
3、体会汉语的美妙和奇特。
【重点、难点】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2、掌握词义演变的各种方式。
...•[阅读次数:3528]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步骤:积累,巩固,拓展。
2、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实词现象。
教学重点: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理解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复习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主要学习四种?..•[阅读次数:2219]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步骤:一、引子解释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
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阅读次数:1255]一、导入:巧嘴媒婆从前,有个缺了块嘴唇的姑娘待嫁,有个没了鼻子的小伙待娶,各自要求的条件,又都不要残疾的,这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好在姑娘和小伙子相互并不相识,有个巧嘴媒婆为之撮合。
媒婆先对男方说:“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长的不太好。
”小伙子想?..•[阅读次数:840]中考常见多音多义字48例口诀禁--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哭了。
禅--后主刘禅(chán)在禅(chán)房里聆听禅(chán)师讲述尧和舜禅(shàn)让的故事。
澄--澄(chéng)清问题比澄(dèng)清浑水难得多。
弄--里弄(lòng)是小巷,你还没弄...•[阅读次数:1732]课题多义词№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一词和多义词过程与方法理解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语的美妙和奇特教学重点词义演变?..•[阅读次数:1666]《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课题多义词№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一词和多义词过程与方法理解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语的美妙和奇特教学重点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教学...•[阅读次数:2286]马莉 2004年的高考,语文的考试中将增加对熟语的考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四课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Word版含答案

词语的丰富多彩使文学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词语永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让我们透过词语万花筒,辨识词语的“七十二变”,结识词语的兄弟姐妹,翻阅每年一部的“新词典”,采撷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词语的有关知识,澄清理论上的认识。
2.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放在句子里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哪个义项适合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广泛阅读,培养语感。
语感主要从阅读中来,因此应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培养语感,从而借助语感去推断词语的含义。
4.勤查字典、词典,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
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接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能够利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双音近义词的辨析)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了解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如新造词、旧词新义和外来词等)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解并能正确使用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了解熟语,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了解各种熟语,理解“词”和“语”的区别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呆子“破”书―→多义词⎩⎪⎨⎪⎧一个词有许多意义理解多义词忌“望文生义”活动探究“意思”真有意思⎩⎪⎨⎪⎧“意思”具有多个意义“意思”词义的演变要点归纳1.词义和义项词义就是指词所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1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课第1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1课时4页)《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词义、义项,单义词,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了解词义的演变;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认识到恰当使用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2、区别词的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
【教学难点】理解多义词在歇后语中的妙用。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多义词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把握不是非常准确,通过本节课对“多义词”相关知识的学习,旨在让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认识到恰当使用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古时的笑话“巴豆不可轻用”,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个江湖郎中给病人吃了一斤巴豆,第二天病人便死了。
病人家属拖郎中去打官司。
县官问:“你用药时看过医书吗?”郎中答:“正因为看了医书,才用了巴豆。
”又问:“医书上怎么写的?”答:“写明‘巴豆不可轻用’。
”县官再问:“叫你不要轻用,你为何用了一斤?”答:“不可轻用,就是说要重用,因此用了一斤。
”县官一听大怒:“巴豆是一种很厉害的泻药,‘不可轻用’也即不要轻易乱用。
你将‘轻’字的意思搞错了!竟害死了人!”教师:这位江湖郎中可笑在什么地方?学生:他理解错了“轻用”一词,害死了病人。
教师:是的,医书上写的“轻用”指的是“不要轻易乱用”,而江湖合作探究1:口:人的一个器官→“人”的量词部分指称整体兵:兵器→“军事”、“战争”、“兵士”物品或行为借代相关的人词的“借代引申”强调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关性...。
合作探究2: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坎坷:道路坑坑洼洼→人生不得志果实:植物体的一部分→劳动得到的收获词的“比喻引申”强调两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学案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学习重点1.理解词义的变化规律。
2.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3.体会汉语词汇的美妙和奇特。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引子引用“呆子”‘破’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答案这个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现象。
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闹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阅读课堂活动部分,完成下表。
答案1.什么是词义?什么是义项?什么叫多义词?答:答案词所表示的意义叫词义。
词义的单位叫义项。
具有若干个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2.多义词有哪些不同的义项?答:答案(1)词的本义。
即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2)词的基本义。
即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词的借代引申义。
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4)词的比喻引申义。
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注意:词的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3.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答:答案4.比喻和比喻义有什么区别?答:答案修辞上的比喻,是一个临时性的比方,它并没有固定下来成为词义的一部分。
比喻变化灵活,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境而异,它的本体可以用几个比喻体来比喻。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都是临时打的比方,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词义,所以都是修辞上的比喻格。
再如:“共产党像太阳”,在词典中“太阳”这个词下面没有“共产党”这一义项,所以这也是一个比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摇篮”在这里已由“婴儿的卧具”转化成“发源地”的新义了,在词典中“摇篮”这个词下面有“发源地”这一条义项,所以“摇篮”含有比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步骤:
一、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
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二、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
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
下面以“意思”为例说明。
(课本60页)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各个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三、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
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
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
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
“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
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四、词义的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
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
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菜”在古代专指蔬菜,现泛指菜肴;“诗”原来专指《诗经》,后来则泛指一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
一般说来,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
如“禽”在古代指“鸟”和“兽”,后来专指鸟类(包括飞禽和家禽);“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却只能指“儿子”;“宫”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开始专指亲王的住所。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
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
比如“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还保留着古义外,“涕”均指鼻涕;“走”原义为跑,现在则为步行。
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
如“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在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又如“勾当”的原义为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
五、布置作业
1.见所发讲义。
2.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