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教学课件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教学课件

以天山为例,天山北坡由山麓到山顶依 次出现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 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 和积雪冰川;而天山南坡由山麓到山顶 则依次出现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 草原、山地森林、亚高山草甸草原、高 山草甸和积雪冰川。
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从山麓到山顶依 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 带冰原带。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01
02
03
04
深度挖掘资源
对山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 详细调查和评估,确定具有开
发潜力的资源。
突出特色
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特色,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
多元化产品组合
针对不同游客需求,设计多元 化的旅游产品组合,包括观光
游、探险游、文化游等。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指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 变化,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 素在垂直方向上的有规律的变化。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类型和 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植被垂直带谱
土壤垂直变化
山地植被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的垂直带谱,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逐渐变化。
土壤类型和性质随海拔升高和植被变化而发 生变化。
旅游业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为旅游 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等, 对山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 影响。
03 山地垂直地域分 异的类型与特征
类型划分
基带
01
山麓自然带(即起点的自然带)。
垂直带
02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更替的自然带。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地域的海拔高度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候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山地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热带山地位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植被丰富多样;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气温适中,植被类型多样;温带山地气温较低,植被逐渐稀疏;寒带山地则气温极低,植被较为稀疏。

这种垂直分异的气候规律影响着山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域的土壤特性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也发生变化。

在低海拔地区,土壤通常较为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而在高海拔地区,土壤质地变得疏松,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适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山地地域的植被类型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植被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而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植被逐渐稀疏,常见的有针叶林和高山草甸。

这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不仅影响着山地的生态系统,还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护和防止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山地地域的动物分布也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

低海拔地区常见的动物有热带雨林中的猴子、豹子等;而高海拔地区则常见一些适应寒带气候的动物,如雪豹、藏羚羊等。

动物的垂直分布不仅与气候条件相关,还与植被类型和食物资源的分布有关。

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地域的垂直分异规律是由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类型、土壤特性、植被类型和动物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垂直分异规律对于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山地地域的垂直分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带谱的一些概念:1、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

特征:①山麓的自然带根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坡的自然带谱为高山草甸草原带;②基带宽的一侧为热量丰富的一侧〔在中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

例: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S N N S基带基带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背风坡,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故背风坡的基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高。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迎风坡,低的背风坡。

〔如赤道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基带的海拔高度高于西坡〕。

2、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

影响因素:①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

〔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于消融量,雪线高;〕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北坡雪线低。

②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3、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如果山脉足够高,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界,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的等温线吻合。

5、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森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草原、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

〔不同的山,分布不一样,这只是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例1: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以下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 三河牛B伊犁马C滩羊D阿拉善骆驼例2.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答复1~4题。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优秀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优秀课件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你发现了高大山地自然景观的变化特点吗?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到山顶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的变化 低纬的高山地带
垂直地带性
热量 水分 水热组合
沿海拔高度更替 大体沿等高线延伸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两座山的基带是什么自然带?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这种分异规律与哪种水平分 异规律类似?
1.磷高累积区是( A )
A.高山草甸 C.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B.高山冰雪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
3 000米处( C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20xx·江苏地理)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 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 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答复3~4题。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 谱相似。
合作探究1——影响山地垂直带谱数量的因素
图1 武夷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图2 长白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27°32′N,117°24′E)
(41°35'N,127°40'E)
图3 喜马拉雅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读图1、2,说出武夷山与长白山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读图1、3,说出武夷山与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读图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坡垂直自然带比北坡复杂的原因。
❖1.山麓自然带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状况(水分、热量)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更替高大的山地【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1.山体的海拔高度;2.山体所处的纬度;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如何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如何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 21年福 建文综卷 ) 例 】(00 下图示 意长江上游
地 区雪线 高度的经 向和纬 向变 化趋 势。完成1 2 ~ 题。
海拔( m)
5 5 70 50 50 5 0 25 50 00 47 0 5
45 0 0
5 0 50
5 0 25 5 0 00 47 0 5
() E
纬度 )
0 观 测 值 — — 变 化 趋 势
1 该 地区雪线高度变化 的趋 势是 . A .自北 向南增 高
B .自西 向 东 增 高 C自东南 向西北增 高 2 .影 响 该 地 区雪 线 高 度 变 化 趋 势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A .海拔
规律 与从 赤道 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 有些相似 。
此, 同学 们失分 的原 因并非 是对相 关知识 掌握 不牢
2 .同一 自然 带 , 着纬 度 的增 加 , 随 其分 布 的海 固 , 而是 缺乏求 异思维 、 向思维 、 向思维 、 逆 侧 发散思
拔 高度降低 ; 山麓 的 自然带基 本上 与 当地 水平 自然 维等创 新思维能力 。
C 热 量 .
度高 , 雪线海拔低 。 ( )坡 向—— 同一 山体 , 2 阳坡雪线海拔 高 , 阴坡 雪线 海拔低 ; 风坡降水 多 , 迎 雪线 海拔低 , 背风坡 降
水少 , 雪线海拔高 。
( B .降水
D 坡 向 .

【 参考答案 】1 D . . 2 B 【 解析 】该 题 以长江 上游地 区雪线 高度 的变 化
基 ” 这 些 用 以 解 决 问 题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趋势图来看 , 。 绝 雪线高度 自南 向北升高。 综合而言 , 该地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教 改广角 ・
现 代 教 育改 革 与 发 展
‘ ‘ 山地 垂直地域 分 异规律 ’ ’ 教 学设计
●杨凤玲/ 重庆市 南坪 中学校 ( 4 0 0 0 6 0 )


教 学 目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掌握 山地垂 直地域分异 的形成和 自然带 的分布 ; 分 析影响 自然带数 目的因素 ; 画出不 同山地 的雪线 , 并说 出 其影 响因素。
及 时反馈 : 按 纬 度 由高 到低 排 列 图 1中各 地 。
图 甲
图 3
图 乙
学生通过 图 3中甲图判断北半球南坡是 阳坡 ,北坡 是 阴坡 ; 南半球相反。 读图 3中乙图 , 判断①②③④ 山分别位 于南 北哪个
半球 。 北半 球 :
— —
; 南 半球 :


— — —
图 2
二、 教 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 自然带数 目的因素 。
难点 : 雪线。
结论 : ①基带所在的纬度 : 纬度越低 , 数 目越多 ; ②山 地 的海拔 : 海拔越高 , 数 目越多 ; ③ 山地的相对高度 : 相对 高度越大, 数 目越多。
同一种 自然 带的分 布 : ①不 同的山地 : 纬度越低 , 海 拔越高。② 同一山地分阴坡和阳坡( 学生难 以区分 南北半
小组合作 : 请 画出图 2中各山 自然带 的数 目, 并 比较 各组 内部①与② , ③ 与④ , ⑤与⑥形成差 异的原 因。找出
六座 山脉 中 自然带 数 目最 多 的山是 哪 一座 , 并说 出原 因 。
图4
( 答案 : ①③ ,
纬 度 由高 到低 : c h a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的更替
森林 草原 森林
分异规律: 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 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 似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 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
不是完全一样,是相似
典型 下面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例题
(1)~(2)题。 (1)图中三地按纬度由高到
A. 沿岸寒流流经 B. 山地地形阻挡 B
C. 盛行西风影响 D. 海陆分布状况
(3) 丙气候分布区可能出现的植被类型是( )D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荒漠
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地带性差异 非地带性差异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影响因素
低的排序是( ) B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甲—丙—乙
D. 乙—丙—甲
(2)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探究一: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 题。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为什么多?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山麓海 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 异大,自然带复杂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典型 例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
问题。
(1) 甲气候带的降水主要来自( )D
A. 赤道低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带谱的一些概念:1、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

特征:①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坡的自然带谱为高山草甸草原带;②基带宽的一侧为热量丰富的一侧(在中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

例: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背风坡,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故背风坡的基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高。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迎风坡,低的背风坡。

(如赤道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基带的海拔高度高于西坡)。

2、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

影响因素:①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

(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于消融量,雪线高;)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北坡雪线低。

②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3、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如果山脉足够高,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界,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 的等温线吻合。

5、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森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草原、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

(不同的山,分布不一样,这只是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例1: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N S 基带 S N 基带A 高山草甸B 山地草原C 荒漠草原D 山地草甸草原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 三河牛B 伊犁马C 滩羊D 阿拉善骆驼例2.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回答1~4题。

1.若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甲地属另一自然带,则其名称应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某日,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A.a~bB.b~cC.c~dD.d~e3.若由a到b,气温以每升高100米下降0.6℃的比率下降,而b到c气温下降,比率会减小,原因最可能是A.随海拔增高,植被越来越少B.a~b高度范围内的气温高于b~cC.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D.过饱和水汽上升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4.由图可见,e地气温明显高于a地,说明e受A.气旋影响B.锋面影响C.高气压影响D.焚风影响例3: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在300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

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条件。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温度指标为年生物温度3.5℃,生长季平均温度8.2℃。

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

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回答:(1)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A.降水差异B.气温差异C.地形差异 D.植被差异(2)根据图示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G线的值为A.4000米B.4200米C.4400米D.4600米(3)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4)简述沿GA线和AB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练习: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AB对山地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2、“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3、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A、内陆地区B、低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B.②位于欧洲某地C.③位于亚洲某地D.④位于非洲某地5.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读北半球两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对甲、乙两山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山地的纬度高于乙地B.影响甲山地南北坡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一定是降水因素C.乙山地的南坡是阴坡D.乙山地的北坡是迎风坡7.A、B、C、D四种植被分别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林C.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针叶林、灌木丛林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8—10题:8、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亚热带地区B.北半球温带地区C.南半球亚热带地区D.南半球温带地区9、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BCBD C甲乙N SA. 1000米B. 2000米C. 3000米D. 4000米10、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D.西风的影响11.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2)珠穆朗玛峰南侧有几种自然带分布,最低处(基带)是什么类型的森林?(3)北坡为什么没有森林带分布?(4)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哪个雪线高度低?为什么?12、读“中国30N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应届做...)(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A.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高山针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高山针叶林带(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1:1、垂直高绿洲(灌溉)2、A3、B例2.1.A 2.B 3.【解析】由上题可知B到C处有降水。

【答案】D 4.D例3 (1)B(2)C(3)3800米等值线东半段大致南北走向(与经线平行),主要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缘)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4)AB线:林线高度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

原因:从东到西降水减少,地势升高,沿AC线,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

原因: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温度也随之降低,限制了植被的生长季温度。

练习:1B、2B、3B 4C 5C 6C 7B 8 D 9B 10D11.(1)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因此发生变化。

(2)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3)北坡纬度高于南坡,并且海拔高度较高,水分条件不足,已不能适应森林的生长。

(4)南坡的雪线较低,正常情况下,在北半球,应该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但喜马拉雅山南坡面临的是海洋,降水较北坡多,海洋性气候使得这里雪量丰富,雪线较低。

12、(共12分)(1)C (1分)热量(1分)(2)贡嘎山的相对高度比峨眉山、黄山的相对高度高得多(2分)(3)东(1分)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2分)(4)峨眉山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甘蔗、小麦等(2分)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分)不利影响:雾日多,光照不足(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