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学实习心得(精选5篇)

生态学实习心得(精选5篇)生态学实习心得【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6月5日到6月10日实习地点:霍山1.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大学农业实践课心得体会

在我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大学期间的农业实践课,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课前的准备在参加农业实践课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农业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了解到农业不仅仅是种植粮食作物,还包括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
在准备阶段,我重点学习了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为实践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课中的收获1.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课上,我们亲自参与了农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种植水稻时,我们学习了水稻的生长习性、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法,这些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应用。
2. 团队合作精神农业实践课需要我们分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块田地的种植和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农业生产中,团结协作至关重要。
3. 增强动手能力农业实践课让我从书本走向田野,亲手操作各种农业机械,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锄头、犁等工具,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术。
4. 增进对农业的感情通过实践课,我更加了解农业的艰辛和重要性。
农民伯伯们辛勤劳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对农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更加珍惜粮食。
三、实践课后的反思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课,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长异常等。
这些问题促使我思考如何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关注农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正在发生变革。
浅谈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谈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就要从生态文明说起。
自然而然想到什么是生态文明,什么是农业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有什么意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的现状如何,如何应对,如何建设等问题。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生态建设的原动力,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所谓农业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以一种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成果的总称。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环境与生态目标融合到现代农业之中,使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态系统良性运行,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自觉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科技,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了解概念后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我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它对于我国走出生态困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走出生态困境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必须确立生态文明观。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观,视人类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只有在农业生产劳作中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农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

农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
摘要
农业实践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农业实践进行
了总结和评估,分析了农业实践的影响和价值,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简介
农业实践是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活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农业实践,农民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实践的重要性
农业实践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
过农业实践,农民可以学到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农业实践的效果评估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经过农业实践的培训和指导,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
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明显增加。
未来发展建议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实践的支持和培训,推动农民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
平和技术水平,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结论
农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
加强对农业实践的支持和培训,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上是农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农业实践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和
认识。
浅谈生态农业

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 的支持 , 最重要 的就是建立有效 的政 策
但我 们相信 , 只要大 家不 断努力 , 态农 业必将 成 为中 生
国生 态 环 境 建设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激励机制与保 障体系。虽然 目前中国农村 经济改革是非常成 功 的 , 是对于 生态农业 政策的贯彻 , 有许多值得 完善的 但 还
11 综 合 性 .
范、 推广普及等方面 经取得 了很大成绩 , 但不 能否认 , 存 还
在着一些问题 。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 系统 的整体功能 , 以大农业 为 出发点 , “ 按 整体 、 协调 、 循环 、 生”的原则 , 面规划 , 再 全 调
摘
要: 对生 态农业的基本 内涵 、 点、 特 存在问题及主要 内容 进行 了初步分析 , 出发展 生态农 业要 加 提
强 科 教 兴 农 、 技 创 新 , 到 因地 制 宜 , 力而 行 , 极 引导 , 我 国农 业 顺 利 达 到 由传 统 农 业 向 生 态 农 科 做 量 积 使
业的 转 变 。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 期 总第 4 4期 )
山西艟洱与节艟
S A X N R YA DC S R A I H N I E G N ON E V TON E 20 0 7年 3月 出版
浅 谈 生态农 业
吴 迎 春
( 州 市 城 区 农 业 区 划办 , 山西 朔 朔州 06 0 3 0 2)
括高新技术如何 引进等 问题 。 )女, , 山西朔城 区人 .9 o年毕 19
23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 的地方 .
如果 没有政府 的支持 , 就不 可能使生态农 业得 到真 正的
生态学实习报告6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6篇生态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1.经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本事。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到达提高分析和综合的本事。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到达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1.经过实习,能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到达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本事,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到达教与学的统一。
3.经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到达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进取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三、实习资料以及体会:我们于20xx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天,可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本事和思维本事,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仅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可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可是如果是团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所有人聚在一齐,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
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我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平坦,可是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可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最终相伴爬到山顶。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实验示范、推行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否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必然的、乃至是比较深切的了解,可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彼此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加倍深切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式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成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切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需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一路参与,需要成立生态农业的自身的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括了多种组成成份,这些成份之间具有超级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互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人们并无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超级困难的,往往并非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办法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若是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取得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成立有效的政策鼓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超级成功的,可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人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64・林业科技情报2008、r01.40Nb.4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张润涛(黑龙江店讷河市国庆林场)郭健(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林场)[摘要]生态住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充分理解、领会其深刻的内涵并应用于实践,对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住;生态位理论;应用BriefTalkAboutSignificanceAndApplicationOfNicheTheoryZhangRuntao(CmoqingForestFarmOfNeheCity,I-leilongjiangProvince)GuoJian(JimhaForestFarmOfHua’nanCounty,HeilongjiangProvince)Abstract:Nicheisabnportant咖eeptofecology,fullyundemtandit,understanditsprofound黜aningandappliedt0practice,thebestu眈ofIIes阻lrcles,improvethe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ofdevelopment,andpromoteharmonybe—tweenmallandIlatuugdevelopmentand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isofgreatsigmficance.Keywords:niche;nichetheory;appliesl研究生态位的重要意义生态位(TIicIle)是一个既抽象,而又内涵丰富的生态学名词。
生态位概念是生态学的一大基石,由生态位概念发展来的生态位理论则是生态学的支柱。
由于生态位概念揭示的是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开始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各系统中的一个分析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发展入手,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地位地分析。
步步深入到生态农业建设。
最后从生态农业发展的展望中引发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希望可以对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历程
现代农业依靠向农业投入大量石油资源换来的化学品和机械,维持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对缓解人类人口压力和摆脱饥饿与营养不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也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能量消耗大,其次是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再加上人口增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农业陷于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中。
为摆脱困难,人们纷纷探索新的替代农业模式,其中的生态农业最具代表性。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生态农业起步阶段。
农业部立项开展科研试点,为生态农业的大规模发展积累了经验。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
代中至90年代初为生态农业探索阶段,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态农业理论。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为生态农业稳定发展阶段,各级都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历程表明,生态农业是顺应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三、生态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阶段。
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在综合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农民致富和素质的提高。
生态农业在政府和群众中具有重要地位。
生态农业功能强大,可以兼容多种农业生产或经营方式。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在现有条件下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
四、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最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生物间相互制约原理,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五、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全面规划,整体协调原则,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空间分异原则),合理利用,增殖资源原则,发展经济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系统有序原则,利用生物种间互补原理的原则。
六、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太阳能,促进物质转化,提高生物能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开发农村能源,保护农业自然资源,防治污染,继承和发挥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建立农业环境自净体系,推动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与完善。
七、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生产结构“整体优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生产产品“健康无害化”,技术“生态集成化”,村镇环境优美化。
八、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国家农业部选择了十大类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加以推广。
分别是:“四位一体”、“猪-沼-果”、平原农林牧复合、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种植、生态畜牧业生产、生态渔业、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设施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1、“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种养模式。
“四位一体”就是在目前的蔬菜塑料大棚一端,地下建沼气池,地上建猪舍,集“温室一沼气一猪舍一蔬菜’,于一身。
其以良好的阳光日照为依托,充分为温室、沼气池、猪舍、菜园提供优质的环境,有机肥(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净化猪舍环境,沼液、沼渣等废物可以为猪提供饲料,并为菜田提供无虫菌有机肥料,同时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用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猪与菜交换CO2和O2,沼气可灯燃为棚内增温、增光、增施CO2,并供菜农管理大棚生活用能,可显著提高和改善生猪、蔬菜产量与品质,消除污染,促进其生育进程。
2、庭院“三结合”模式及效能。
庭院“三结合”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彼此松散的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相互连通,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并充分利用“三沼”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该模式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厌氧发酵,除虫灭菌,净化环境。
所产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既能为作物提供有机肥,又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沼液还可杀菌,防治病虫,形成能源、生态互补体系。
3、“上粮下渔”水陆复合立体种养生态模式。
该模式在库区涝洼地改造形成的台面水面相间,上粮下渔的种养总格局中,对其基面、水面子系统及其联系系统布置复合立体种养,实现多层次、无害化、多业结合、种间互补、良性循环、增收节支、效益提高。
九、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进一步强化与完善生态农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建立面向两个市场的新型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与监督机制,强化发展生态农业的能力建设。
总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体系,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它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接轨,投入更加高效和谐,产出更加稳定持续,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