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构想在生活感悟中升华——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版画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1】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2】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3】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4】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5】
看完了以上的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之后,下面就来认识一下表现主义版画大师吧!
卡尔•施米特•罗特卢夫(KarlSchmidt-Rottluff1884-1976)生于
克姆尼茨,同埃里希·黑克尔是好友。
1905年随他到德累斯顿学习
建筑学。
他们自学成为画家。
后遇到基希纳,三人共同创建了“桥社”。
1911年“桥社”全体人员迁居柏林。
罗特卢夫是“桥社”艺
术家中画风最严谨的一个。
他创作的木版画轮廓简练,常使人联想
到野蛮的原始社会《考诺的姑娘》。
表现了他对当时重新兴起的非
洲“原始艺术”的理解和表现主义的“革新精神”《收获干草》。
这位艺术家还用催人觉醒的宗教题材的木版画来反映战争。
1927年,当他意识自己的“狂飙突进时期”即将过去时,创作了最后一批木
版画。
在后来的艰难岁月里,他夏天常到波罗的海海滨进行创作,
主要创作一些水彩画和水墨画。
卡尔•施米特•罗特卢夫一直留在柏
林直到去世。
猜你喜欢:。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绘画

2020-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浅谈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黄美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00)摘要: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应,充斥着一股反对传统的思想,同时受到尼采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推崇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不再客观的描摹自然世界的物象,把自己的情绪和幻想利用绘画媒介来表达,在创作方式上抛弃了欧洲传统艺术的技法与内容,主张狂放的色彩与线条相互交融的表现力,作品充满了分裂与不安的生命力,感性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汇聚成一部精神史诗。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主观情感;生命力;抒情性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41-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28一、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重要组织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欧洲国家进入资本垄断主义时代后产生的,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在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在这期间诞生了几个重要组织:“桥社”、“青骑士”等。
1.桥社。
桥社是1905年有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成立的一个表现主义组织。
他们追求的是理想主义,凭着用艺术改变社会的信念,建立起一个无所拘束的表达艺术家情感、表现人的天性与原始性,反抗资产阶级虚伪性的社团;他们的绘画作品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摒弃平静的、死气沉沉的、没有生命力的艺术。
在桥社团体中有一位表现主义先驱人物“基希纳”。
在基希纳的作品《德累斯顿大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上人物的状态看起来无精打采眼神空洞,他通过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变化带给观众一种轻盈的感觉,像是一群鬼魂漫步在街道上。
他的绘画直接表现内心,非常具有质感,同时也十分真挚,这些绘画特点属于他个人的灵魂,同时也受到所处的民族和时代的影响。
2.青骑士。
青骑士是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的一个表现主义绘画组织,其中人员的构成多数是从“德国新美术家协会”分离出的艺术家,这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他们没有共同主张一种艺术风格或者是思想,只是经常共同举办一些展览。
浅析表现主义的《人的一生》

浅析表现主义的《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是一幅193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欧托•穆勒的作品,画面上展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轨迹。
本文将对这幅画进行浅析。
首先,该画作采用了大胆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来表现情感,体现了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
画面从左至右,分别是孩童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四张画集中了整个人生的经历。
画家用鲜艳的红、黄、蓝配以暗色调来突出主题。
例如,孩童的画面是一团象征生命力和精神的红色,青年的画面是以蓝色和黄色凸显活力和希望,而老年的画面则用暗色调和褐色来突出废弃和死亡的主题。
其次,画家采用了极度简化的图案和多样的线条,这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化和逼真。
画家运用明显的线条强调了每个环节的特点,从头顶上的蓝线到孩童时期脸上的粉色线条,到青年时期胸前的黄色线条,再到老年时期身体的黑线条,每条线条都传达了一种不同的情感。
第三,画家巧妙地使用了情景的变化来展现人的成长、变化和经历。
每个环节中人物和背景的细节都不同,这表现出每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例如,孩童时期的人物头上有一个戴在脑门上象征学习的鲜艳红色帽子,而青年时期的人物被阳光和自由所环绕,中年时期的人物胸前有一片雨伞象征责任和担当,老年时期的人物则被黑色环绕着,如同走上了生命的终点。
总的来说,欧托•穆勒的《人的一生》是一幅充满表现主义特点的优秀作品。
他用鲜艳的颜色、夸张的形象、极简的图案,通过情节的展示和环节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人的一生的轨迹和变化。
这幅画作借此表现了人类生命和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艺术发展需要的结合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艺术发展需要的结合一、表现主义绘画的概述(一)表现主义绘画的起源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表现主义绘画起源于西方国家,当时的社会弥漫着销烟与战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有的人也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为了求得生存,寻找希望,大多数人努力奋斗,但是依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这种情形下人们的价值观倍受冲击,甚至对人生充满了质疑,艺术领域也笼罩着一层不安和绝望的文化气息。
在德国,马尔克的绘画作品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与力量对抗,运用色彩传达了人们的精神内涵,于是出现了表现主义艺术。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之父,其作品的情感表达带有神秘性与象征性,直接促成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深层次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危机和人们精神的苦闷。
(二)表现主义绘画情感的传递形式1.画面结构情感流动于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各个环节,它影响着艺术家对色彩基调和形象构造的选择,从而使整个画面结构富于动感。
比如:表现主义大师席勒注重线条的勾勒,尤其是采用躁动不安的线条,尝试了色彩运动的不拘一格,实现了情感变化的连绵起伏。
从某种程度眩进,万事万物的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人们的情感,而艺术家只有成功地把握色调和画面结构,才能将抽象色调的感受呈现在画面之中,从而向欣赏者传递人生的真谛。
2.色彩基调一般来讲,世界上的事物本身没有特定的色彩,只是不同环境赋予了它们的不同色彩而已,该环境则体现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环境和感情基调。
对于“情感”而言,主要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的内心活动,以色彩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为主,通过形象思维宣泄感情。
当然,要想创作出一部优质的绘画作品,色调的选择至关重要,而这一切都受强烈情感的驱使,即情感影响色彩基调,情感因素在整个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的功能不可低估。
(三)表现主义绘画流露的情感类型1.传达悲剧意识对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而言,它的所流露的情感之一就是传达悲剧意识,所选择的题材基本上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经过深思熟虑和加工,最终形成了美妙的绘画作品。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浅析——以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路德维希·基希纳和埃里希·赫克尔为例

来增强明亮的效果。沐浴者在清新的水蓝色中脱
颖而出,进而以缩略的方式囊括了较小的人物,
揭示了绘画的即时性和自发性。虽然基希纳在背
部的曲线上加强了身体的可塑性,但是赫克尔将
身体用宽大,柔软的笔触进行塑造,使其容易理
解这种充满活力的工作过程。赫克尔后来描述道:
“一个人在对作品没有特殊考量的情况下就开始
创作,也会带来很多体验。当人们试图在模特上
情洋溢的创作态度。就像快速的线条画在静止的
在工作室的绘画中也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风
画布上一样 , 线条还没有完全被颜色掩盖。从根 格在日益减少,在《侧躺的女模特》中基希纳从
本上讲,在这幅画中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 轮廓出发捕捉到整个身体,轮廓通过一定的浮动,
可能性,不同长度的笔触和画作表面,以及粗糙 将柔软的,感性的曲线在纸上呈现出来。省略所
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也是受到这样的启发,每个 体验大多都是来源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源于运动
笔触都清晰可见。而且这些色彩是未加混合的, 的形式要比其他形式更容易与人们建立联系。”
画作上是基于绿色,红色和蓝色总体上的协调, 基希纳追溯他的艺术观点时说道。这也清晰的说
通过互补的对比来提高颜色的亮度。
明了对于两个艺术家来说,夜游有着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20-05-01 项目基金:国家艺术基金 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题材动漫青年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证书编号:2019-A-04-(010)-
0052) 及“红色百年内蒙古”系列·油画、雕塑创作工程。 作者简介:何佳(198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
二、受梵高的影响
色彩逐渐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幅画也是 以黄色,红色,蓝色, 绿色的协调为基础,不间
浅议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

浅议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者:刘小茜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3期【摘要】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的一场现代艺术运动,其影响广泛,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5年,表现主义团体“桥社”首先建立,随后又出现了“青骑士”和“新客观派”,这三个团体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合理性和连续性,分别代表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发起、成熟和最后阶段。
它们存在的时间都不算长,但却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主义艺术家,其各具特色,并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同时也发展出了系统的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桥社;青骑士;新客观派20世纪初西方美术界涌现出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其中,表现主义便是这一片璀璨艺术星海中的一颗繁星。
表现主义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表现主义的发起阶段——桥社1905年,表现主义社团“桥社”在德累斯顿成立,标志着表现主义登上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舞台。
“桥社”由就读于德累斯顿技术学院的四位大学生共同组建,为首的是恩斯特基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其余三位分别是费瑞茨布莱尔(Fritz Bleyl)、埃里希海克尔(Erich Heckel))和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Karl Schmidt-Rottluff)。
他们的专业并非美术,而是建筑,但他们都热爱绘画艺术,对官方正统的绘画风格极为不满,渴望一种全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风格,正是由于这种志同道合的艺术理念,使四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创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团体——“桥社”。
“桥社”这个名称很有象征意义,通常认为其出自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桥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和过渡,由于桥社的艺术主张既包含与当下时代相挂钩的激进的艺术风格,又包含借鉴原始艺术和中世纪艺术的复古风格,“桥”这个字很好的概括了“桥社”的艺术追求。
画面的真实到内心的真实——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传承探讨

每一个艺术 流派 的产 生都或 多或 少的经历 了对 以前绘 画形式的背离 ,表现 主义是对 印象主义忠 实 描绘现 实的悖逆 , 它强调 内心 情感的表现 。起 初 , 表
现主义这 个名称是为 了称呼那些背 离盛行的传统 的 美学标 准 , 以强 烈的形式和色 彩为特征 的艺 术。“ 所 谓盛 行的传统美学标准 ” 不是 古典主义 , 也不是 浪漫 主义 , 而是 2 O世纪初在 欧洲盛行 的印象主义 。印象 主义还是“ 再现 客观” , 还没有 脱离现实 , 他们所 画的
逻辑 思考 ,它继承 了中古 以来德 国艺术 中重 感情色 彩、 重主观表现 的特 点。表现 主义绘 画的影响 , 不只
局 限在 美学范 围 , 而且波及到 了整个社会。德 国表现 主义 是一个有着历 史渊源 的特定 艺术形态 ,本文试 图从 具体层面 ,即表现 主义 的产 生发展 条件 和艺术 传承 相比较研究贯 穿于哥特式 艺术 到表现 主义的历 史进程 中艺术 审美特性。
庄, 相 比天 空的紊乱 , 村 庄显得 宁静 而安详。村庄 中 唯~不和谐 的因素, 就是参天 巨树 , 它弯曲的墨绿色 之 势。星空下安静 的村庄 , 是已经入睡 的人 间。
、
德 国表现主义对 印象主义 的背离
影响很深。 l 9世纪末 、 2 0世纪初 的一些画家 已经在 以不 同的方式 去探 寻人们 与客观 世界 的新关 系 。 艺
派, 是涉及 文艺 各个领 域 的思潮 和派别 。表现 主义 风 格 美术 家 以德 国 为活动 中心 。德 国表 现 主义 是
一
个 有 着历 史渊 源 的特定 艺 术形 态 ,本 文 从表 现
一
印象派 的凡 ・ 高和 高更 才真正使 艺术创 作从 模拟 的 束 缚中解脱 出来 。凡 ・ 高创作 的《 星 月夜》 , 带有艺术 家强烈的感情色彩 。天 空巨大 的蓝色背景 中, 每一个 星体都 是一 团黄色 的旋 涡 ,月亮则是 这些黄色漩涡 中最大的一个 。这些黄 色旋 涡在天空 中扭转 , 形成 了 黄蓝交 织的湍流。而天空之 下, 是粗直线条 勾勒 的村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8期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
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
在20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
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
1901 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 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
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1]。
凯尔希纳1911 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
在1933 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
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 公里。
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
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
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构想在生活感悟中升华——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版画
发表时间:2010-09-30T14:32:14.53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薛珊珊
[导读] 德国是现代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它对精神内涵的关注和对细节的描绘既严谨又狂放
薛珊珊(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德国是现代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它对精神内涵的关注和对细节的描绘既严谨又狂放,强调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主题明确,情节性较强,甚至带有某种含糊的讽刺意味,对客观形体做夸张变形,色彩,线条,笔触都要呈现出强劲有力。
关键词:构想;感悟;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68-01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歌德曾经说过“艺术家一旦把握住一个自然对象,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而且还可以说,艺术家把握对象那顷刻间就是在创作那个对象了,因为他从那个对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蕴,显出特征,引人入胜的东西,使其具有更高的价值。
”从这番见解中我们可以辩证地分析出生活中的自然对象与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形象之间微妙的关系,即总结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而在艺术创作之前的构想中,近似空洞的设想,对于创作的作品而言,亦是空洞无力的,正如歌德所谈,通过获取自然中的对象,在经过艺术的构想加工后得以升华,这升华的过程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表现主义起源于北欧,而德国是现代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它对精神内涵的关注和对细节的描绘既严谨又狂放,强调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主题明确,情节性较强,甚至带有某种含糊的讽刺意味,对客观形体做夸张变形,色彩,线条,笔触都要呈现出强劲有力。
其中以当时德国青年画家的精神领袖——挪威画家蒙克影响最为深广,题材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
其中他所创作的《呐喊》被史家视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也被世人所熟知,画面中表现的是在峡湾的栈桥上,一个犹如漫画式的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背景是血样的夕阳和云层,人脸呈黄绿色,像个骷髅,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蒙克也曾经对这组系列的画作了评注:“为了《生命》我断断续续地工作了长达30多年时间,这是一首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篇。
”毫无疑问,蒙克是十九至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版画家之一,他的版画内涵带给观者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以及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在作品中,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有人可能会说,这都是他假想脱离现实的虚构,但在分析了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之后,不难发现,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不是通过描绘生活本身的丑恶和罪孽,而是经过对这种罪恶生活的认识后产生的愤恨来表达的。
在经历过这种罪恶生活,使得他把自然中的对象概括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在画面中,运用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手法,同时也把自身构想在自身经历中感悟到的,得以升华。
在德国最早发起表现主义的是“桥”社,以及之后的“青骑士”集团。
首先“桥”社崇尚凡·高、高更,倾心于德国民间木刻,崇尚北美、大洋洲的原始艺术,追求粗狂的刀法,稚拙的线条,粗糙的印制,这样似乎才能够表发他们内心炙热的感情,而“青骑士”集团与“桥”社不同是,他们更注重讨论,更具有知识分子的特点,多以优美柔和的线条,并带有抽象与趣味并存的造型,和丰富带有韵律感的黑白构成来充斥整个画面。
如康定司机在“青骑士”是做的套色木刻,作品《小小的世界》中,画面中凸显的是大小不一的点,长短曲直的线,和形状不一的面组成,这些并没有生命的集合因素,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之后,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点线面,之间相互得到连接、纠葛、冲突、呼应,观者通过想像,似乎可以再画面中感受到这“小小的世界”竟蕴含了大大的能量,或飘逸清新,或繁忙动乱,或冲突爆炸。
这也是作者在生活的历练中,对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有了更高的认识,合理的组织,有序的安排,我们应该知道抽象并不是毫无事实根据,毫无现实基础的构建,作为一名艺术家,应凭着生活,学习中培养出的审美情操,用超乎常人的真知灼见,独特创新的表现技法,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氛围,创造出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来体现自然界,现实生活中的真趣与主美。
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并充盈着独特内涵。
通过对德国表现主义版画的认识,发觉表现主义版画不仅注重对过程的追求,也是对某个瞬间心里感受的特定记录。
作为当代的版画工作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归属。
面对生活,不断提高品格境界和修养,用艺术生命形式的终身体悟,在创作过程中慢慢积淀。
人与画境,画与人境同时升华。
对生活的感悟不全是画面中对于技巧的表现,它是超乎自然之表面现象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人类思想情感精神的表现形式。
钱绍武先生说:“创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强烈的激动法;一种是遗忘法。
”理解起来,意思大概有两点:一,是在有构思的时候,在情绪激动,有灵感的时候迅速把构思创作出来;二,是把经历过难以释怀,铭记于心或悲情,或兴奋的事,在构思时只留下难忘的回忆,把无关紧要的抹去,打造出一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
作为艺术工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在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我们应该十分尊重人民群众这种审美需要,因为它们是深深地植根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民族审美理想之中的。
往往太过于自我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逐渐被世人所淡忘,我们应仰仗传统、学习借鉴西方,以新的审美角度挂差体验世界,在作品中呈现身后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内容,现代的思想意识,独特的艺术创造,做一名具有新生命力的当代版画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张奠宇.中国版画年鉴[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2] 谭权书.木刻教程新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10
[3] 张奠宇.西方版画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9
作者简介:薛珊珊(1985-),女,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的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