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的经济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发展迅猛。

本文主要讨论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变化。

一、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养蚕业、畜牧业、渔业、矿业和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秦朝时,统一中国后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比较平均地分配给每个农户。

汉武帝时期,实行“亩转租”制度,使得农民可以自由流动,这种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改进,农民增加了精神尺寸,增加了生产力,大量农产品的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秦汉时期商贸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商贸活动也非常繁荣。

由于秦统一天下和保护贸易的政策,各种商品可以自由流通,国内商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朝更是采取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政策,商业和手工业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胡经济的兴起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沿海诸侯国也以出产海产品为贸易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海陆联运的贸易网络。

三、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比较繁荣,关键在于手艺人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

汉武帝时期的铁冶业对中国标志性的,铁器的生产量大大增加,刀剑、铠甲等武器制品得到了重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技术的良匠,他们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受到朝廷、个人和地方官府的赏识。

秦汉时期,陶、木、织等手工业品制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染织业的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货币和税收秦汉时期货币制度比较完善,货币统一铸造,秦时实行贯通币,汉时实行五铢钱。

赋税制度也比较完善,秦朝实行丁输制,是一种人口普查根据丁田征收赋税的制度,赋税税额比较高,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征税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升田制”和“免田制”,对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此外,郡县官吏还负责孝敬老弱、扶贫济苦等民生救济工作。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变化,社会不再是奴隶制、封建主义和天命观决定的,社会关系逐渐变成数量象征奴隶订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和工商行业的地位。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的经济共20ppt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的经济共20ppt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
2.抑商政策
(1)措施:贬低社会地位,侮辱人身; 加重商人赋税负担;
出告缗令,没收财产;
不断改变币值,使其商人储存货币价值降低。
严控奢侈。
(2)影响:
滋长了小农意识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
『即时体验』 1.(2019·海南海口调研)汉高祖刘邦时期,规定女子到15岁还没有结婚,每年必须
限田;限制商贾占田;改变币制;
(二))原因:
经济稳定有利于保障安定和国家太平;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决定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消弭社会动乱产生的土壤;
(2)方式:
颁发重农诏书,宣传农业;
嘉奖农家,举孝悌力田者,免其徭役;
减轻田租,以示鼓励;
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贵粟法。
②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叫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 (2)作用:奠定了度量衡、货币的基本制度;有利于国家收税,对人民进行经济控制; 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商业发展。 3、秦律: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
二、汉朝经济:
1、农业: (1)工具:铁制农具种类增加。曲柄锄、大镰等。 (2)技术:牛耕推广,西汉的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3)水利:汉武帝、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 (4)作物: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物种石榴、苜蓿、胡麻(芝麻)、胡桃(核桃) 等 传入内地。 (5)田庄: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6)赋税制度: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作为征收田租、人口税、更赋和服徭役、 兵役的依据。
三、秦汉经济
一、秦朝经济
1、继续推行商鞅的“奖励耕战”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 (1)内容:“令黔首自实田;征收统一的土地税,见税十五。” (2)评价: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但赋税过重。 2、统一度量衡货币。 (1)内容:①圆形方孔钱为通用货币,半两一枚;黄金为上币,镒(24两)为单位。

二.2秦汉时期的经济

二.2秦汉时期的经济
算缗和告缗: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经济改革之一。元 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实行算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主征收财 产税,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 2000钱则纳税一算(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规定凡 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之一半,叫做“告缗”,当时揭发者极 多。
称为西域。
B 张骞出使西域“凿空”: 第一次目的:大月愿望
C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张骞及其使团,访问西域
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交往从此越趋频 繁。
丝绸之路开辟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 管西域事务,保护丝路。从此,今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 E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 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 汉任命为西域都护,加强了西域与内地 的联系。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 洛阳,这是有史记载的欧洲国家政府同 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2)唐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作为控制 西域、保护丝路的机构
3、两汉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状况 (1)重农抑商:对商业以法律困辱之; 苛以重税; 表现:对商业管理严格:各城市里有专供贸易的市(经营地点限 制),内设官署,监管交易;开市和闭市的时间击鼓通知(经营 时间限制)。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加强了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给社会经济 和民众生活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秦朝经济发展
秦始皇为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有何作用? (1)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移民垦荒。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 (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有利于密切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有利于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3)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网络。 目的: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统编版中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秦汉时期的 经济、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了解秦汉时期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变化。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写在作业本上。
农业
秦汉经济
手工业
商业
造纸术
医学
秦汉科技
数学
天文学
思想
秦汉文化
史学
艺术
宗教
壹 秦汉经济
(一)农业
犁壁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汉书》:东汉·班固,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艺术 1.青铜铸像 水平高超
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彩绘铜马车
2.绘画艺术发达
彩色帛画
(四)宗教
1.佛教
众 生 平 等
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 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 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 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 尊为中国禅宗始祖。
二牛抬杠
耧车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 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 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 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江南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宋称运河, 南宋称浙西运河,后人称江南运河,因全部 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 纪)开始,历代开凿、疏浚,至隋炀帝大业 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 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天文学 西汉 《太初历》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东汉 张衡
最早解释“月食”;浑天仪、地动仪
叁 秦汉文化
(一)思想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尊崇儒术,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先秦诸子思 想,提出大一统论和天人感应说。

秦汉时期的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

3.水利:兴修漕渠、白渠、井渠
(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王景
治黄河。

4.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

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

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 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
猎 画 像
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

庄经济发展。
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 条垄和沟。第一年 把庄稼种在沟里, 出苗后,逐渐把垄 上的草和土培到苗 根上,第二年在原 来的垄上,再如法 开沟栽种,这是一 种合理利用地力、 保苗抗旱的栽培方 法。
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法、平准法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 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司农(即主 管全国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 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 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 特产,易地辗转贩卖。汉代来自田庄经济 总之,田庄经济是包括农
林牧副渔、手工业、商业等综 合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单位。由于田庄是有组织的生 产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 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利用 田庄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积 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可以制 造先进的生产工具,兴建相应 的水利设施,推广先进的生产 东汉时豪强的田庄迅速增长和扩大, 经验和生产技术,从发展生产 庄园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 力角度,是个体经济无法比拟 例越来越大。“有求必给”、”闭 的力发。展它、一定也程促度进社上适会应经了济生进产步。门经成济市的一”个,很自大给特自点足。成为东汉庄园
组成,称为“部曲”或“家兵”,豪强田庄还建有军事设施, 庄园内修有坞堡,四周有高墙,深沟围绕,设有警楼。豪强的 私人武装,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为豪强地主镇压农民 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东汉末年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 地方豪强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的经济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的经济

【开学检测试题】
• 49.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 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 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 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 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 天子所领仅15郡。


秦代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 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
制 (1分)
面 (1分)
汉初
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诸侯王势力过大,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1分)
胁中央集权(1分)
汉 武 帝 汉武帝以后,郡得以扩 中央集权加强(1分) 以后 大,诸侯王的辖区和权
力缩小(2分。分别给 在“辖区”“权力”两 点上)
知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识 1.秦汉之际的经济形势 结 (1)秦朝暴政对经济的破坏 构 (2)汉初的经济形势
代 田 法
耧(lóu)车
• 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 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 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 2.农业生产的发展 • ②水利事业的发展
漕渠
龙首渠: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西汉关中水利工程
•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 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
• ②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
黄老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清静无为,主要内容 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约皇室与 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这些措施无疑对恢 复社会经济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2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二部分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

2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二部分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秦汉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成果,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同时也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尤其是深刻认识到挖掘这些经济思想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在中国伟大的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和光辉一页.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中列有《平准书》、《河渠书》和《货殖列传》,开创了史学家记事历史必须考虑社会经济活动问题的先例和典范。

其主要经济思想有:一、主张经济自由和放任政策司马迁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人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

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不赞成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中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这比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要早近两千年。

进入近代以后,我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的思想家往往引用司马迁“善者因之”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农工商并重和本末富论司马迁认为对待国民经济各部门,即农、渔、工、商应是一视同仁的:“此四者,人所以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从根本上是否定重农抑商的观点。

司马迁还创造了“本富”、“末富”和“奸富”的新概念。

三、分配观念1.司马迁对贫富分化现象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2.他对贫富不均现象不主张积极予以消除,只是不赞成“奸富”。

3.他认为造成贫富差异问题是由于人有巧拙,能力不同的原因。

四、生产经营论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经营思想,其主要思想如下:1.要有一定量的货币才能经营.这里涉及到司马迁对货币的认识问题。

第一,他认为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

第二,他也认识到货币起源的时间是很久远的。

2.生产经营的商品应该注意质量。

3.资金要不断流动,如“无息币”,“财欲其行如流水”。

4.要勤俭节约,如“无财作力”,“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秦汉时期的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

二、手工业
1、冶铸业:两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2、制瓷业:东汉出现成熟青瓷。 3、丝织业: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三、商业 1、长安在城东、西有“九”市。
2、西汉开始陆、海丝绸之路开通,远销欧亚。
四、具和技术:西汉赵过二牛三人的耦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推行先进 的撒播方式代田法。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
2、水利工程:曹渠、白渠、龙首渠、井渠法。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臿 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跃入釜。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 口。 ——《汉书沟洫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缗”和“告缗”
•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推行“算缗钱”制 度,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以及高利贷者, 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每2千钱纳税一算,即120 钱。自产自销的手工业品,每4千钱1算。商人有产 不报或报而不实,罚令戍边1年,财产予以没收。
• 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行“告 缗”,鼓励民间相互告发违反“算缗”法令的行为, 规定将没收违法商人资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
• 3.手工业的发展 • 商朝:原始瓷器(原料、炉温) • 东汉:成熟青瓷
2014年考Biblioteka 十大发现之一浙江禁山窑青瓷鸡首壶
浙江禁山窑址出土了大量高质量成熟青瓷器,应主 要是为南京地区社会上层专门烧造。出土龙窑代表了 东汉至三国西晋时期的装烧工艺的完整发展过程。发 现了中国古代青瓷制作的源头。
2014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浙江禁山窑址
【知识结构】
•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4.商业的发展 (1)状况:商业在艰难的发展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 秦朝:基本沿用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初年: 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3)城市商业: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西汉初年
• 材料一:“(汉初)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 租税以困辱之。”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xiè) 。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 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第二单元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 • 四、魏晋南北朝政治经济 • 五、魏晋南北朝文化
【开学检测试题】
• 3.赵翼《廿二史劄记》 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 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 橡,曹参狱橡”厲于 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 侯要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 “致身将相,前此所 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桑弘羊
• 桑弘羊(?—前 80年),洛阳人, 西汉政治家、财 政大臣,事汉武 帝、汉昭帝两朝。
【知识结构】
•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5.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开通陆、海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走在大漠中的商旅
• 1.秦汉之际的经济形势 • (2)汉初的经济形势 • ①经济形势:经济萧条
• 《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 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 ②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
黄老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清静无为,主要内容 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约皇室与 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这些措施无疑对恢 复社会经济和安定人民生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发动对匈奴战争等。为了集 中财力实现这个宏图大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经 济干预政策,如禁止私铸货币确定国家铸币权,实 行筦(guǎn)盐铁、均输法、平准法,并实行打 击富商大贾的算缗(mín)和告缗政策。其中影响 较大的是算缗和告缗政策。史载:“扬可告缗遍天 下,中家以上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 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 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 矣。”……这种内外政策必然造成民力耗竭,致使 国家元气大伤。
• 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 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 (公元前140―前87年),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粮秣等的需 求,除凿漕渠,从东方运粮入关外,更主要的是在关中增 建灌溉工程,以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当地的粮食产量。 这就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在短 短的几十年中,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 大批农田水利工程。
•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 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 4.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 构最大的变化是
•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开学检测试题】
• 49.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 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 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 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 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 “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 15郡。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 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粮仓) 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 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 2.农业生产的发展 • ①犁耕技术的发展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 筦(guǎn)盐铁: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 置盐官和铁管,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 利润为国家所有。
• 平准法:中央政府在首都长安设置平准官, 按照价格波动,收购或抛售货物,调解供 需,控制市场。
• 均输法: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调 节各地运往首都的物资,以保证军需供给、 仓库积储。
度(1分)
胁中央集权(1分)
汉 武 帝 汉武帝以后,郡得以扩 中央集权加强(1分) 以后 大,诸侯王的辖区和权
力缩小(2分。分别给 在“辖区”“权力”两
点上)
知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 识 1.秦汉之际的经济形势 结 (1)秦朝暴政对经济的破坏 构 (2)汉初的经济形势
2.农业生产的发展 (1)犁耕技术的发展 (2)水利事业的发展 3.手工业的发展 4.商业的发展 (1)发展状况: (2)原因:重农抑商 (3)城市商业 5.丝绸之路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注解】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关:关口。梁:桥梁。
驰:放松,开放。山泽之禁:山泽中的出产为国家专 利,严禁百姓开采。禁:禁令。
汉武帝时期
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一方面,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后,土地兼并日 盛,豪强势力扩大,而商人资本的发展则加剧了 这一过程,使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匈奴也 加强了对边境的压力,而对外战争需要的经济基 础却由于诸侯王的存在而难以巩固。在这种情况 下,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黄老之术就行不通了, 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和改行国家干预政策。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 土战国铁犁,没有犁壁,
汉代的犁和犁壁(翻土、
只有松土破土,不能翻土
碎土)
作垄,构造比较简单)
代田法
•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 种适应北方旱作地 区的耕作方法。先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 深宽各一尺的垄和 沟。第一年把庄稼 种在沟里,出苗后, 逐渐把垄上的草和 土培到苗根上。第 二年在原来的垄上,
代 田 法
耧(lóu)车
• 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 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 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 2.农业生产的发展 • ②水利事业的发展
漕渠
龙首渠: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西汉关中水利工程
•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 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
•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司农郑当时提出依渭河 南侧开凿一条与渭河平行的漕渠,以扩大漕运能力的建议。漕
渠从长安引渭水入渠,循秦岭南麓东行,至黄、渭汇合处附近
注入黄河。漕舟可由黄河转入漕渠直抵长安,使原来由潼关至 长安的900里渭河弯曲河道缩短到300余里,每年漕运时间由原 来半年缩短到3个月,漕运能力由原来每年数十万石提高到600 万石,并使渠下农田亦颇得灌溉之利。
【典型试题】
• 阅读材料
•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 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 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 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 “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 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 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粮价变化的原因。(4分)
原因分析体现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4分) • 原因: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1分); • 汉初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 (或“采取与
民休息的政策”)(1分) ; •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1分) • 水利工程的兴修(1分)(答具体史实亦可得分)。
•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 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 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 “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


秦代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 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
制 (1分)
面 (1分)
汉初 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诸侯王势力过大,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