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流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的解说

合集下载

亚马孙河简介及详细资料

亚马孙河简介及详细资料

亚马孙河简介及详细资料简介(英语:Amazon River;葡萄牙语:Rio Amazonas;西班牙语:Rio Amazonas,又译“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长度位居世界第二。

这里蕴藏着世界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各种生物多达数百万种。

亚马逊河最以其为世界淡水观赏鱼主要产地而闻名。

其丰富绮丽的淡水热带观赏鱼一直牵动全世界观赏鱼爱好者和生物学家的心。

亚马孙河河流特点1、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2、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3、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4、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蓋好)5、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6、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面积长度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流域面积691.5万Km²,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

从秘鲁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发源地起,全长约6,751公里,它最西端的发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耸的安第斯山,入口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

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量每秒达28万立方米,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公里内的海水变淡。

亚马逊河若以马拉尼翁河为源,全长6299公里,若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6436公里,超过于尼罗河,为世界第一长河。

又是世界第一大河。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万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6.93万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度1200毫米,悬移质含沙量为0.22kg/立方米;,输沙量为9亿吨。

丰水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河宽5公里,下游宽20公里,河口段宽80公里,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240公里。

下游河槽平均深为20-50米,最大水深100米,水位年变幅为9米。

地理知识知识: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地方——亚马孙河流域

地理知识知识: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地方——亚马孙河流域

地理知识知识: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地方——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洲,包括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河流系统之一。

亚马孙河流域被称为“地球之肾”,原因在于它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源,还维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首先,亚马孙河流域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源之一。

它的水源来自世界上最大的下雨季区域,每年的降雨量可达到270厘米,占全球降雨量的20%。

流经亚马孙河流域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水位变化最大的河流之一。

亚马孙河流域的水资源对于南美洲的居民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的水用于灌溉、发电、渔业和水路交通等多种用途。

其次,亚马孙河流域维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覆盖面积超过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总和。

这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植被区域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物种。

这些物种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包括伐木、农业和城市化,导致亚马孙河流域的环境遭受到严重的威胁。

大量的砍伐森林行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森林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物种的减少,甚至种族灭绝。

这为人们敲响了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警钟。

为了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措施。

例如巴西政府在2004年颁布了一项法律,确立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区,以防止进一步的毁坏。

同时,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国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如立法和行政管理,加强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总之,亚马孙河流域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河流系统之一,也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南美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的地球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我们应该共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亚马孙河流域的保护,让地球之肾继续为地球的健康和繁荣贡献力量。

亚马逊流域简介

亚马逊流域简介
亚马逊流域的雨林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它们通过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来帮 助减缓气候变化。然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和退化使得这些雨林对气候的 调节作用减弱。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农业和林业
亚马逊流域的农业和林业活动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度开发和非法砍伐导致这些资源逐渐减少,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亚马逊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 发展问题也备受关注。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正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 续发展。
04
亚马逊流域经济影响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亚马逊流域的森林砍伐和农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 化。
雨林变化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亚马逊流域的降雨量减少,可能对整个流 域的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保护措施
政府、企业和当地社区需要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采矿实践以及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活动。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亚马逊流域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探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推广生态旅游、支 持当地手工业和农业以及鼓励绿色科技的应用。
THANKS
木材出口
亚马逊流域的木材资源丰富,大量木材被砍伐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然而,非法砍伐和过度开发导致木材资源逐渐 减少,可能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影响。
05
亚马逊流域面临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1 2
3
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破坏

亚马逊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亚马逊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亚马逊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深入南美洲大陆内部,带给世人无尽的奇迹与探索的机会。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之一,亚马逊河流域盛产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为您介绍亚马逊河的重要性、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亚马逊河的重要性1.水资源亚马逊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流经亚马逊雨林等多个主要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

同时,亚马逊河的水还为当地人提供了饮用水、农田灌溉等重要资源,维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2.气候调节亚马逊雨林及其丰富的植被起到了重要的气候调节作用。

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地球维持气候的稳定。

同时,亚马逊河的水蒸汽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雨云并带来降水,维持了临近地区的水循环,保持了这些地区的适宜气候。

二、亚马逊河的地理特征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全长约6,400公里。

它横贯巴西北部,并穿过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家,最终注入大西洋。

河道宽广,平均宽度约7公里,最宽处超过40公里。

其中,亚马逊河的支流有上百条,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河网,使这片区域成为典型的湿地。

三、亚马逊河的生物多样性亚马逊河流域被誉为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热带雨林之一。

据估计,这里栖息着超过50,000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包括千万种昆虫。

亚马逊河流域是众多珍稀物种的家园,包括巨型水生植物、神秘的水生动物、五彩斑斓的鸟类以及各种大小猛兽。

四、亚马逊河对人类的影响1.经济价值亚马逊河流域是南美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木材、矿产、农产品等资源开采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

此外,亚马逊河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交通水路,为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2.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亚马逊河流域的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目前,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共同努力,采取措施保护亚马逊雨林,限制非法砍伐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

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

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它托举着全球最大河流——亚马逊河。

这个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孕育着大量的宝贵资源。

然而,资源开发对这片区域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亚马逊流域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其资源丰富的基础。

这里有广袤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雨林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链的基础,维持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亚马逊流域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巴西利亚湖,水域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资源。

此外,亚马逊流域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铁、铝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经济来源,也促进了地区的发展。

然而,资源开发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伐木活动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估计每年有数百万英亩的森林被毁坏,为了开垦农田和放牧。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破坏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大规模的伐木活动还带来了滥砍滥伐和非法木材贸易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森林的衰退。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采也给亚马逊流域带来了许多问题。

这些资源的开采通常伴随着水土污染以及大规模土地破坏。

开采活动导致了水源的变质,使得当地人民面临着饮水困难。

大量的土地破坏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断裂,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食物链和农业生产。

同时,矿业开采还带来了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尽管这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对于亚马逊流域的资源开发,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限制伐木活动。

同时,加大对非法伐木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杜绝非法木材贸易。

其次,应该加强矿业开采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推行绿色矿业和矿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应该鼓励可持续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亚马逊流域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亚马逊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

亚马逊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

亚马逊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亚马逊河流域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

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对于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亚马逊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是其独特之处。

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广阔的湿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这里的气候湿热,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

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亚马逊河流域成为了一个物种丰富的生物圈,拥有各种珍稀动植物。

然而,亚马逊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个地区的交通相对落后,交通运输困难。

同时,亚马逊河流域的经济基础主要依赖于农业、畜牧业和木材工业,但过度的伐木和农业开垦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大量损失,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保护方面,亚马逊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这片独特的生态系统。

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伐木和非法猎捕珍稀物种。

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亚马逊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社会经济不平衡是其中之一。

尽管亚马逊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欠发达,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另外,社会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困扰亚马逊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居住着多个土著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往往与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不符。

因此,如何保护他们的文化传统,同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在未来,亚马逊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还需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亚马逊雨林的干旱频发,这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因此,亚马逊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亚马逊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亚马逊河流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的讲解

亚马逊河流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的讲解

4这是最新被认定为亚马逊河源的阿帕切塔5,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河流1000多条,形成庞大的亚马孙河水系网,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千米,20条超过1000公里。

其中长度超过1500km的支流有17条。

6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

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湖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

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7这是亚马逊河的地质地貌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有一大片被淹没的谷地。

更新世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峻峭的峡谷在海平面较低时已被侵蚀为上新世地表,此时完全被淹没。

流域的古代沉积物地面就是永久性陆地的土壤,大部分亚马逊雨林便在这种土壤上发育起来。

在流域的上游(秘鲁的东部和玻利维亚),从安地斯山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覆盖了古代的地表。

亚马逊河流域有大片低地年年氾滥,但大部分土地是丘陵起伏的“永久性陆地”,远超出洪水的水位。

流域内生长著名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8由于在整个流域内全年雨季的时间不一致,亚马逊河的上游每一年有两次汛期,并交替受到发源于秘鲁安地斯山脉的支流和发源于厄瓜多尔安地斯山脉的支流的影响,前者的雨季为10~1月,后者的雨季为3~7月。

因为雨季雨水增大,河水流量增大,河水及其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

而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主如果下蚀作用9当亚马逊河下蚀作用较强,河谷加深的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坡宽度的峡谷,其横切面呈V型,又称V型峡谷这就是亚马逊河的V型峡谷10由于组成河床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别,因此造成谷底在纵坡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谷底抗侵蚀能力强,常突起形成陡坎,而这个陡坎就形成了亚马逊河上气势磅礴的瀑布11瀑布地段河水携带的碎屑物从陡坎跌落,猛烈冲击陡坎下部和河床底部的岩石,经太长时间的冲击,陡坎底部被侵蚀成壁龛状,使其上部岩石悬空,同时瀑布前形成深潭。

地理知识知识:洪水之王——亚马逊河

地理知识知识:洪水之王——亚马逊河

地理知识知识:洪水之王——亚马逊河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其全长约为6,400千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高原,并在大西洋注入海水。

由于其流域范围广阔,涵盖了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因此亚马逊河流域拥有着令人咋舌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伴随着由此产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洪水。

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域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约7,050,000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巴西、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和苏里南等国家。

对于这些国家的居民来说,亚马逊河是生命之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亚马逊河流域的洪水却经常给这里的居民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亚马逊河的洪水往往发生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间,这是该地区的雨季。

由于降雨量的巨大,水位往往会迅速上涨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地区的人口和经济。

在这个季节里,一些河流、溪流和湖泊会发生漫水并淹没沿岸地区。

这些过程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植被和洪水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竞争地区的人口和经济。

洪水对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受到了侵蚀,湿地面积的扩大和变化,对大量的物种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包括鱼类、啄木鸟、猴子和水禽。

受到影响的物种与其它物种的关系,通常会发展出新的生态系统,对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干扰。

对于一些物种,当他们的栖息地被淹没后倒逼着其向更高的位置逃避洪水,这就会给原木材、植物、岩石带来的新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和形成地区物种演化。

洪水还直接影响着亚马逊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

淹没的是沿岸和低洼地区的农田、居民区和城市,这会导致常发性流离失所,工业、农业和家庭财产损失,甚至还有人口死亡。

对于那些靠亚马逊河流域自然资源赖生的家庭和企业,这些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是质量相当冲击性的,往往需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时间来恢复和重建。

尽管亚马逊河洪灾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但人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和防范洪灾造成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这是最新被认定为亚马逊河源的阿帕切塔
5,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河流1000多条,形成庞大的亚马孙河水系网,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20条超过1000公里。

其中长度超过1500km的支流有17条。

6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

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湖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

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7
这是亚马逊河的地质地貌
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有一大片被淹没的谷地。

更新世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峻峭的峡谷在海平面较低时已被侵蚀为上新世地表,此时完全被淹没。

流域的古代沉积物地面就是永久性陆地的土壤,大部分亚马逊雨林便在这种土壤上发育起来。

在流域的上游(秘鲁的东部和玻利维亚),从安地斯山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覆盖了古代的地表。

亚马逊河流域有大片低地年年氾滥,但大部分土地是丘陵起伏的“永久性陆地”,远超出洪水的水位。

流域内生长著名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
8
由于在整个流域内全年雨季的时间不一致,亚马逊河的上游每年有两次汛期,并交替受到发源于秘鲁安地斯山脉的支流和发源于厄瓜多尔安地斯山脉的支流的影响,前者的雨季为10~1月,后者的雨季为3~7月。

因为雨季雨水增大,河水流量增大,河水及其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

而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主要是下蚀作用

当亚马逊河下蚀作用较强,河谷加深的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坡宽度的峡谷,其横切面呈V型,又称V型峡谷
这就是亚马逊河的V型峡谷
10
由于组成河床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因而造成谷底在纵坡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谷底抗侵蚀能力强,常突起形成陡坎,而这个陡坎就形成了亚马逊河上气势磅礴的瀑布
11
瀑布地段河水携带的碎屑物从陡坎跌落,猛烈冲击陡坎下部和河床底部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冲击,陡坎底部被侵蚀成壁龛状,使其上部岩石悬空,同时瀑布前形成深潭。

随着下蚀作用的继续进行,壁龛不断扩大,最后其上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垮落,使瀑布后退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亚马逊河上的向源侵蚀
12
上千年来亚马逊河不受限制地蜿蜒于辽阔的洪泛区,出现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轭湖和近来废弃的河道。

当淤泥和沉积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时,在洪峰期河水将溢出现在的天然河堤,冲刷出一条新河道。

同样,新河道在几年或几十年内不断淤积,河流又会再次改道。

在这期间,主要是河流的侧蚀作用,还有沉积。

13
这幅图解释的是一个侧蚀作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14
凹岸在单向环流的冲击下,下部岩石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底流搬运到凸岸堆积,起作用结果是河流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因堆积不断前伸,是河床愈来愈弯曲,就形成了河曲
15
蛇曲的出现,使河流长度不断增加,纵坡降逐渐减小,流水的活力逐渐减弱,代表河流侧蚀作用已经到达晚期。

河床在谷底松散的冲击层中自由摆动,由于河岸岩性松散,河水微弱的侧蚀能力,也会造成河床的弯曲度不断增大,使相邻2个河湾逐渐靠近
16
然后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侵蚀能力增大,河水冲溃狭窄的曲颈段流入下一个河湾,被遗弃的弯曲河道形成牛轭湖17
亚马逊河年平均输沙量为10亿吨,其中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含沙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湿季各月平均最大含沙量为125毫克/升;而干季为22毫克/升。

粗物质在下游河段沉积,形成一系列沙岛。

其中以亚马孙河口和帕拉河口之间的马拉若岛为最大。

长290公里,宽161公里。

亚马孙河口由沙岛分为北槽和南槽与帕拉河口成为 3条主要的入海通道。

输出的泥沙有95%是以悬移方式入海的。

这就是美丽的马拉若岛
18
既然有这么多的泥沙要被搬运,那么亚马逊河口就应该有三角洲
而事实上是亚马逊河是没有三角洲的
由于下沉作用的影响,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流带走,所以,没有出现三角洲,而成为喇叭状三角港,这就为海潮入侵提供了方便。

每当大西洋海潮入侵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2米的潮头。

大潮时,常形成5米高的水墙逆流而上,其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当地人称之为“亚马奴”。

当涌潮翻腾而来时,河上的船只不分大小,都会被它打沉。

20
其支流内格罗河水的涨落和干流还不在同一时间,雨季是从2月或3月开始,涨到6月开始和主干流一起回落。

另一个支流马代腊河的涨落要比主流提前两个月。

在雨季里,亚马逊河淹没了几十万平方千米,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时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奥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腊河是4米。

潮汐属半日潮型,最大潮差约11.8米,在马拉卡岛附近,自此向海和向上游均逐渐减小。

潮流流速为 2.5米/秒。

由于口门宽阔,向上束狭的河势,及河道中沙岛众多,阻力大,导致涌潮现象(当地称Pororoco),潮高约1~2米,枯水时可达 5米左右。

其势甚为壮观,在离岸1~2公里处可闻其声。

洪水大潮若与强风相遇,水位大幅度上涨,可达15~30米,致使两岸低地严重泛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