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202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绪论名词解释: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述分析:“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根据实例分析,论述地球科学概论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大洋盆地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名词解释:地转偏向力波浪潮汐引潮力海流(洋流)浊流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冰川黄道面大气的主要组成大气圈的结构论述分析: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名词解释:地震波纵波横波莫霍面古登堡面低速带岩石圈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大小地温梯度磁异常克拉克值丰度值地壳主要元素矿物摩氏硬度解理断口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陆地壳大洋地壳重力异常重力均衡论述分析: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年代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同位素地质年龄生物和植物的演化时期地质年代表论述分析:说明并分析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名词解释:风化作用温差风化冰劈作用残积物风化壳差异风化作用球形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岩溶作用石林冰蚀谷风蚀谷河谷波切台波筑台论述分析: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及冲积物的主要特征简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对比V型谷,U型谷,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名词解释:搬运作用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移载移化学搬运作用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球度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洪积物浅海洪积扇坡积物黄土三角洲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论述分析:简述机械搬运的方式及特点简述湖泊化学沉积作用(潮湿&干旱)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碎屑&化学&生物)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请举例说明,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名词解释:岩浆岩浆作用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侵入作用变质作用裂隙式火山中心式火山岩基岩株岩床岩墙岩盆岩盖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的)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泥质岩类脱水论述分析:试述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及其主要产物简述岩溶侵入作用及其产物(深成&浅成)简述变质作用及其基本类型(区域&动力&接触&混合岩化)第八章构造运动名词解释:构造运动河流阶地夷平面准平原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褶皱枢纽轴面背斜向斜地质构造地震震级烈度论述分析:简述地层的接触关系的类型、其代表的构造意义及野外研究方法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岩相变化&接触关系)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野外研究方法水平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四种以上),并描述其变形特点第九章地球动力系统名词解释:威尔逊旋回论述分析: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类型简述节理分期与配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第十章地球的资源名词解释:自然资源矿产矿床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论述分析:分析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论证其治理方法分析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预防方法第十二章地球的起源于。
4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电子课文●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 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人们测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
我们可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①;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②。
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壳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千米~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二)地幔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
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70千米以下到2 900千米。
这一层也能传播横波,所以仍是固态。
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由上而下,其中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从莫霍界面到1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
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状态可能为固体。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地质与地貌学——地球的基本知识地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地质作用自地球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
地壳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些变化——都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
地质作用——指的是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地质营力——就是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是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
地质作用的驱动力——“两台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是地球内部的放射热内力地质作用,它驱动着全球岩石圈的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 ΔE (ΔE=5.5 MeV)地壳运动:是地壳物质的机械运动,它形成了地壳的脆弱地带,有利于岩浆向上运移,甚至喷出地表,发生——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和岩浆作用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使原先成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是由岩石破裂突然释放巨大能量引起的,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以说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另一台发动机是太阳能,它通过风、流水、冰川等驱动和维持着地表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称为外力地质作用——形成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的作用、海洋与湖泊作用和地下水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对地表作用的目标和结果相反——内力地质作用是“抬高降低”,增大地表起伏;——外力地质作用对地表“削高填低”,降低地表起伏。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地球历史阶段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利用地层的上下和新老关系,说明地层形成的相对时代。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它记录着过去的自然地理环境、古生物、地壳运动的变化。
标准化石——指那些分布广,数量多,从出现到绝灭却时间短的生物化石。
三叶虫化石(左)和笔石化石(右) 化石——生物死亡并被迅速掩埋后,SiO 2、CaCO 3等沿生物体型充填替代生物遗体。
03-3.1-1 地质作用、地质年代以及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我国还使用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带。
13
中国地质年代分布图
14
▪ 思考题
▪ 1.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几种?别分别举出 几个例子。
▪ 2.相对地质年代如何确定?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 关系来决定的。
7
1 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一般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 来测定岩石和矿物年龄。
t 1 ln(1 D )
N
t——某一放射性同位素的年龄 λ——衰变常数,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 克数; N——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母体同位素含量;
D——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
8
2 相对地质年代
(1) 地层层序法 地层层序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正常情况下,新岩层在上面,老岩层在下面。
9
(2) 生物演化法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生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 高级逐渐演化发展的。
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具备在地质历史中演 化 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 为标 准化石。
地史学:研究地壳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科学,它阐明地壳发展 变化的历史过程和生物演化的情况
地质年代:是指一个地层单位或地质事件的时代和年龄。 分为 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地层: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不同时代 对应不同的地层。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 地质年代PPT课件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泊或海洋中的沉积
这些岩层在其沉积之 后的某个时候受构造 扰动而变成倾斜状
沉积物呈水 平层状沉积
二、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岩层 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化石越原始、 越简单、越低级。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
On找c到e 后fo:und: Th可e测r定at1i4oC与o1f2CC的1比4 率to, C1求2 取ca经n历b的e半衰期数
measured for the
number of half-life
reductions
同位素年代测定的计算公式:
t=
半衰期 0.693 Ln(N/N0)
t –被测对象的年龄,年;
生物层序律——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
简单、越低级;年代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 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 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想通,都含有相同化石及其 组合。
在泥地上 留下足印
恐龙倒下死去
侵蚀作用使得含 恐龙骨骼和足印 的地层出露地表
软体腐烂, 骨骼存留
水面上升;沉 积物将骨骼和
足印埋藏
在骨骼之上堆积 了厚层沉积物;
骨骼逐渐石化
本层包含 恐龙骨骼
Int.-D.04g
Stephen Marshak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虫孔(遗迹化石)
硅化木
琥珀
• 利用化石进行地层对比
地史上生物的演化呈渐 进的、不可逆的系统方式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各专业学习的入门基础课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各专业学习的入门基础课。
主要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和整体结构,增进地学科研兴趣和后续课程的奠基。
彰武要求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掌握地球外部及内部圈层特征、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主要特征、各类构造特征;根据地层、岩石、构造等基本特征学习分析其形成机制、环境及其演化历史。
021-其重点和难点是:以地质作用-地球动力学为重点,侧重资源、地质年代及演化等;大致了解地球历史的意义和资源—环境—人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同济大学四平路为使学生加深理解地球科学概论功课的主要内容,也可选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地球概论”等课程内容。
336 26038考试章节范围及各章重要程度:绪论(C);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C);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C);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A);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A);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B);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A);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B);第八章构造运动(A);第九章地球动力系统(A);第十章地球的资源(B);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C);第十二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C)。
[A-重点掌握和详细分析;B-基本掌握和讨论;C-一般了解]。
考了解一些主要的矿物类型特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及实验鉴定标志;褶皱、断层、节理的主要特征;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主要特征。
专参考书:(1)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48号(2)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kaoyangj(3)徐邦梁,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4。
研(4)叶俊林等,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87。
正门对面。
自考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6.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7.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16.土层:在图的形成过程中,有些残留在原地形成的残积层,有些经过风、水、冰川等的剥蚀、侵蚀、搬运,在某一适当的沉积环境下,按一定的沉积规律形成层状的沉积层,称为土层。
19.达西定律:在稳定流和层流的作用下,用粗颗粒土进行大量的渗透试验,测定水流通过土试样单位截面积的渗流量,获得渗流量与水力梯度的关系,从而得到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或水头能量损失)和土的渗透性质的基本规律,即渗流基本规律——达西渗透定律。
20.砂土液化:无粘性土从固体状态转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2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斜坡内的某些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的现象.25.土坡:土坡就是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一、什么是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或岩石圈原有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形成新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地形形态。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再造性,是破坏中再造,在再造中破坏,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造着地壳或岩石圈,使其总是处于一种新的状态。
第23页/共34页
三、地质年代表
(一)地质年代单位及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一)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
第24页/共34页
三、地质年代表
(一)地质年代单位及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二)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三)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级别对应关系
第3页/共34页
第一节 地质作用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概述
1、外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的原理 2、地质营力的介质 3、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或序列、类型)
第4页/共34页
第一节 地质作用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概述
4、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第5页/共34页
第一节 地质作用
(四)内动力地质作用概述
第7页/共34页
第二节 地质年代
正如论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用社会发展的主要事件来描述一样,(如不同朝代、不同的社会阶段作为时间的概念)。对整个地球发展演化的历史和对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的论述、记述、研究也需要一套相应的地质年代,类似于社会年代。
第1页/共34页
第一节 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类型(一)地质作用类型划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