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资料第4章 地质构造(68)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简要介绍)

中生代中期的生物面貌
(4)新生代( 0.7 - 0亿年前)
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是最新的地质时期。生物发展 逐渐接近现代生物特征,所以取名新生代。陆生动物以大量 出现哺乳类为特征。植物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第三纪之 后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喜 马拉雅山系和美州西海岸的海岸山脉及安底斯山脉等年轻而 高大的山脉,形成了现今的海洋和大陆分布格局。
地壳的构造运动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特别是地壳的演化历史过程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
• 4.1 地质年代 • 4.2地质构造 • 4.3 地质构造对建设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及设防原 则 • 4.4 地质图及其阅读
4.2.2 地质年代表 有了划分相对年代,绝对年龄的原则,就可以按年 代的顺序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用来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地质年代单位及其开 始和延续的年龄。 (1)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学家根据地壳的几次大的构造变动和生物演变 的阶段性,把地质历史分为宙、代、纪、世称为地质年代 单位。对于特定地质年代内所形成的岩石体,称为时间地 层单位。时间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2)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在1756年提出,现代地质年代表在19世 纪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和充实。
各种褶皱构造
2、褶曲 1)褶曲的基本形式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老,而外侧岩层较新, 称为背斜。其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重 复出现。
褶皱构造:褶皱“一词表明了原来平坦的岩层,受构造运动力的作用形成褶曲。岩层褶皱 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构造运动是导致褶皱存 在的直接原因。 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 ,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 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
煤矿地质工题库(多项选择题)

1/ 19煤矿地质工题库(多项选择题)一、多项选择题(共150小题)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为主要依据。
A、水文地质复杂程度B、煤层稳定程度C、地质构造复杂程度D、煤层赋存状况标准答案:BC2、根据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之间的关系,断层分为()。
A、倾向断层B、走向断层C、平移断层D、斜交断层标准答案:ABD3、依据积水的特征,老空水可分为()。
A、淹没的采空废井巷积水B、老巷水C、老窑水D、老硐水标准答案:AC4、断层的组合形式包括()。
A、地垒构造B、阶梯状构造C、迭瓦状构造D、地堑构造标准答案:ABCD5、煤层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凡开采6(10)煤层的矿井,必须预防底板突水,做好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工作有那些()。
A、预计矿井涌水量,根据最大涌水量建立相应的抗灾排水能力B、编制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等厚线图,太灰等水位(压)线图及突水系数等值线图,圈定出可能的突水危险区C、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查明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煤层底板有效隔水岩柱厚度等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定期观测地下水动态变化D、新建矿井、新开拓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隔离开采措施。
隔离开采方案在矿井、采区设计中提出,经集团公司审查批准后严格执行标准答案:ABCDEF6、断层在地震记录上的识别特征有()。
A、射波同相轴错断、出现异常波B、地震记录上甚至会出现波形空白带2/ 19 C、时差变化D、频率降低、振幅变弱、相位与波形会变得紊乱标准答案:ABCD7、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
A、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C、综合治理D、安全责任制标准答案:ABC8、围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A、岩体的化学性B、岩体的强度C、岩体的结构D、岩体的密度标准答案:BC9、需要长期保留的()必须下好止水隔离套管。
A、供水孔B、观测孔C、其他专用工程孔D、已下套管的各类钻孔标准答案:ABCD10、煤矿生产地质中,“三书”指的是()。
A、矿井地质报告B、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C、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采区地质说明书标准答案:BCD11、五证一照是指()。
第二章矿井地质构造(断层)2

• (5)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加
遇见断层前瓦斯涌出量出现驼峰现象。利用这些 规律,可以帮助预见掘进前方有断层存在的可能 性 (6)巷道出现滴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二、断层的观测
1)断层位置的确定
通过测定断层至附近测量点或巷道交叉口的距离和方向, 确定井下断层的空间位置。如果断层成组出现,应分别测定各 断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断层面。
羽状张节理T与断层面夹角 45。左右,其与断层面 所夹的锐角尖端指示本 盘的运动方向。
与断层面夹角在15°以 下,它与断层面所 夹的锐角尖端指示 本盘的运动方向
与断层面近于宜交,因 锐角象限不稳定,不 能用来确定断层两盘 的运动方向
4)擦痕和阶步
擦痕和阶步:是断
层两盘发生锗动时
相互摩擦而形成的
痕迹。擦痕一般表
现为—端粗而深、
另一端细而浅的一
组较为均匀的平行
细纹。由粗深端向
细线端摸之有光滑
感,反向摸之则有
擦痕
租桩感。有光滑感
的方向指示对盘的
运动方向。
5)断层泥与断层角砾
被断层搓碎并保留在 断层带内的煤、岩 层碎块和粉末称为 断层角砾和断层泥。
断失翼煤 层方向
追踪断层带的煤角砾、 标志层角砾和粉煤线, 就能找到断失翼的煤 层
• 5)断层产状断煤交线的测量
6)断层的描述
巷道剖面图加注数据
巷道平面图加注数据
巷道剖面图加断面图
巷道平面加巷道剖面图
三、断失翼煤层的寻找
• 1.层位对比法
• 层位对比法是根据巷 道揭露的断层另一盘 煤、岩层的层位,结 合断层产状来判断断 层性质和地层断距的 一种方法。
2、牵引褶皱
3、羽状节理
2)断层面特征的观测
煤矿断层构造

毕业论文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2 年月日目录摘要 (1)引言 (4)第一章矿井区域概况 (5)第一节 •矿井技术边界 (5)第二节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地测工作 (6)第二章煤系地层 (7)第三章矿井地质构造 (10)第一节地质构造特征 (10)第二节井田内各主要构造块段的划分 (13)第三节对井田深部水平主要构造的分析、预测 (16)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 (18)第一节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 (18)第二节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 (20)第五章 F0断层延展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分析 (21)第一节 F0断层的实际揭露特征 (22)第二节 F0断层形成机理的认识 (26)第三节 F0断层延展变化规律 (26)第四节 F0断层两盘牵引带变化规律 (27)第五节对F0断层变化规律的分析 (28)第六节 F0断层对煤系地层的影响 (29)第六章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0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内容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荣辉煤矿的矿井地质构造,井田内各主要构造块段的划分,井田深部水平主要构造的分析、预测,煤系地层。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F0断层。
断层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在大断层附近煤岩层的产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煤层倾角局部变大,出现急倾斜甚至倒转等。
对井田内的大中型断层的延展方向落差的变化及其影响范围等情况掌握不清会造成设计和施工的盲目性,采区不能合理划分,甚至威胁安全生产。
我矿的F0断层已揭露的最大落差为37米,倾角76~88度,斜穿全井田,打乱了我矿的二、三水平的生产布局,现已有多处工程揭露了该断层,我们通过地质观测取得了一些基础性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对我矿今后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断层煤矿生产影响及对策引言荣辉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一座中型现代化矿井。
荣辉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
井田南北走向长12.25公里,东西最大倾斜长3.92公里,全井田总面积为31.78平方公里。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1. 引言煤矿地质基础资料是煤矿开发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质基础资料,可以了解煤矿所在地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矿产资源储量等信息,为煤矿的选址、设计和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基础资料的内容和获取方法,以及其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
2. 地质基础资料的内容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地质构造资料地质构造资料是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图、剖面图、地震测量数据等。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可以了解煤矿所处的地质背景,包括断裂带、褶皱带、断陷盆地等,为煤矿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
2.2 矿床地质资料矿床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煤层地质图、煤层剖面图、煤质分析数据等。
通过分析矿床地质,可以了解煤层的厚度、倾角、品位等特征,为煤矿的规划和开采提供依据。
2.3 地质灾害资料地质灾害是煤矿开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地质灾害资料也是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质灾害资料包括矿井涌水、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等信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2.4 环境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主要是指煤矿开发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
环境地质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态、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资料,为煤矿的环境评价和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3. 地质基础资料的获取方法获取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3.1 实地调查和野外勘探实地调查和野外勘探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勘察,收集和记录地质样品,进行地球物理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质数据。
3.2 文献资料查询文献资料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不可或缺的来源之一。
国内外煤矿地质调查报告、煤矿开发技术论文、地质专著等都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渠道。
3.3 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实验室分析和测试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质样品进行物理、化学、矿物学分析等实验室测试,可以获取对煤矿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和煤质特征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第四章 煤矿地质图

第二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一)单斜构造煤层 在一定范围内,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煤层称为 单斜构造煤层。 单斜构造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1)煤层底板平整,走向稳定、倾角均匀,煤层底 板等高线表现为间距大致相等的一组平行直线。 (2)煤层走向发生变化时,煤层底板等高线表现为 一组曲线;倾角发生变化时,煤层底板等高线之间 的水平距离不相等,平距大,倾角小;平距小,倾 角大。
第一节 井田地形地质图
单斜构造露头线曲向与 地形等高线有明显的规 律性—“V”字形尖端 指向一致或相反。褶曲
构造露头线曲向与地形
等高线无明显规律,如 图4-36。
第一节 井田地形地质图
(三)断层构造在地 形地质图上的表现 当地势平坦时,断层 线就是断层面的走向 线;当地形高地起伏 变化较大时,断层线 发生弯曲,其弯曲规 律与单斜构造岩层的 露头线弯曲规律基本 相同,不能代表断层 面的走向。
第二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图示的主要内容: 标题栏、坐标网及图例 主要地物 井田范围内的各种边界线 穿过该煤层的全部勘查工程 地质构造要素 煤层底板等高线 资源/储量计算要素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用途。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比例:1:10000或1:5000
第二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第二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断层落差 在同一条断层的不同地段,断层落差不一样。就是 同一个地段,沿不同方向所作的断层铅直剖面上, 所反映的断层落差值也有区别。
第二节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3)断层面产状要素 相同标高两交点的连 线就是断层面的走向 线,走向线的方位角 为断层面的走向。 垂直于断层面走向线 并指向断层面向下倾 斜的方向的方位角即 为断层面的倾向。 ∠FNK为断层面的倾角。
煤矿常见地质构造

陷落柱的特征
• 2、陷落柱的井下特征 • (a)柱面特征:柱面即陷落柱与周边正常岩层的接触面。有三种:第一种,柱面多呈直立的平面;第二种,
锯齿状柱面;第三种,滑坡状柱面。
第32页/共52页
陷落柱的特征
锯齿状柱面
滑坡状柱面
第33页/共52页
陷落柱的特征
• (b)柱体组成特征 其由塌落岩块堆积组合而成。充填岩块具有大小悬殊、棱角明显、形状各异、混杂堆积,以及常为松软岩
• 当陷落柱位于回风巷附近时,采用缩短工作面长度的办法避开陷落柱。
第41页/共52页
陷 落 柱 编 号 • 1、陷字第一个字X加序号,如:X1、X2、X3.......
• 2、
第42页/共52页
三、褶皱构造
• 1、背斜 • 2、向斜
第43页/共52页
背斜
第44页/共52页
向斜
第45页/共52页
6 、 短 线 代 表 断 层 下 降 盘 所 在 的 一 侧 。 •
即:正断层的倾向与下降盘在同一侧,图中表示为箭头指向与两短线同向。
第8页/共52页
正断层
符号2
下盘断煤交线
上盘断煤交线
该符号主要出现在1:2000以下 的小比例尺地图中,其表示的区域和 断层的影响区域不是一码事。
第9页/共52页
量,增加支护难度。 陷落柱还使开采条件复杂化,降低回采率,特别是对机
械化采煤不利。 • 4、影响安全
陷落柱可能是矿井水或矿井瓦斯的通道,影响煤矿生产 的安全。当然在凤凰山矿揭露的陷落柱没有出现过导水现象。
第38页/共52页
• 1、采掘陷设落计柱时的,根处据理陷落柱的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选择合理的巷道布
煤矿地质构造

第四章地质构造愤一节岩层产状镖二节褶皱构造C第三节断裂构造第四章地质构造媒层的褶皱揉流平臣卜褶皱弓虽烈且不协调,煤炭物质通过这种弓虽烈的揉皱而迁移宛动,这是最常见的物性流空。
福建上京柯坑,下二叠, 35号煤。
手标"近原大. 脆韧叠加的韧脆性流变照片的大部分视域是一块具有褶皱变形的碎块,周围为碎粒、碎粉。
福建龙岩翠屏山矿,下二叠统煤层。
反光显微镜, X 50应力作用产生的弱应变现象安徽淮南辛集通冲断层带。
透射电骨,X 33000〈姜 波提供〉 同直线型位错线 石英矿物中平直的位车昔钱,它代表— 才目当低的第一节岩层产状一、岩层产状的概念1、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
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一地层。
岩层顶、底界面之间的距离一岩层的厚度。
1.夹层2.变薄3.尖灭4.透镜体2、岩层的产状及测定方法岩层产状一岩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1)产状的三要素(1)走向:(2)倾向:(3)倾角:tg B =tg a cos 33—视倾向与真倾向之间的夹角。
岩层产状三要素(3)具体求法:以一定比例将A、B、C三点按其平面位置投到平面图上,连接最高最低点(图中A、C),在该线上岩层面高程均匀下降,等分该线段,找出与次高点B相同高程的点E, BE连线即为次高点B的走向线, 过A、C两点分别作EB的平行线,既为三条走向线。
在BE线上任选一点D,过D作DF丄DB, D-F为岩层的倾向,在DB上截取一段DG,并使其等于D、F两点的高程差,连接GF,ZDFG既为岩层倾角。
求倾角也可以用公式:a =arctg (高差/平距)上例中,高差=10m,平距可按比例量取。
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如地层界线、断层走向线等地质资料。
单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角大 体一致。
单斜岩层的露头线是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露头线上的各点既在 岩层面上,又在地面上。
在地形地质图上,找到露头线与地形等高 线的交点,这些点便是岩层面上的已知标高点,只要有三个不同高 程的点,便可用上述三点法求解岩层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1.
2. 3.
断层面:指断层的破裂滑动面。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体。
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 位于断层面下方的称为下盘。
4.
断层交面线:
断层面与岩层底面的交线。
断层面
上盘
下盘 逆断层
断层交面线
(二)断层的断距、落差
1、断距 包括真断距(滑 距)、地层断距、 铅垂断距、水平 断距
2.资料的室内整理 1)数理统计 ①节理密度:指垂直节理走向上单位距离内节 理的条数。 ②节理裂隙度:垂直节理走向上单位距离内 节理缝隙宽度。 ③裂隙率(面密度):节理裂隙面积占观测 面积的百分比。 2)资料的整理分析 对节理进行分组、分期、分性质统计,编制 相应图件,例如节理玫瑰花图等。
0° 10° 340° 350° 20° 30° 330° 40° 320° 2 50° 310° 60° 300° 290° 280° 270° 1
①真断距(滑
H总
距)是断层两盘
相对错开的真正 距离 H真
②地层断距 H0:
指在与岩层走向垂直的剖面上,断层上下盘同一层 面错开的垂直距离。
③铅垂地层断距 Hg:
指在与岩层垂直的剖面上, 断层同一层面错开的铅直距离。
H0=Hg cosα
α-地层倾角
④水平地层断距 Hf:
指在与岩层垂直的剖面上,断 层同一层面错开的水平距离。
1、节理的成因分类 分为原生、次生节理:
1)原生节理: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以及成岩过 程中形成的节理。例如玄武岩柱状节理、煤的内生裂隙等。 2)次生节理:岩层形成后生成的裂隙。又分为二 类: (1)构造节理: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所成, 分布广、有规律。 (2)非构造节理:外力地质作用或人为因素所成。 例如风化、滑坡、崩塌、冰川、人工爆破等造成的。规模 不大、分布不广、无规律。
①正断层:
断层上盘沿断
层面倾斜线相对向
下移动,下盘相对 向上移动。
②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移动,下 盘相对向下移动。
逆断层又分为三种:
A 逆冲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5°;
B
C
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在30 ~45 °间;
辗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 °。
③平移断层
断层的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水平移动的断层。
连线叫枢纽线,即枢纽。。
4. 轴面、轴和轴迹:同一褶曲各岩层面上枢纽线构成的面 叫轴面;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轴;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称轴 迹。 5.顶角和翼角:两翼同一岩层之间的夹角叫顶角。两翼岩 层与水平面夹角叫翼角。
褶曲要素
水平面
核
转折端
345°∠65°
翼部
160°∠25°
翼部 核部
轴面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砾石 。
④与背斜伴生的张解理有二组:纵张节理---平行背斜 轴向;横张节理----垂直背斜轴向。
2)剪节理特点:
①剪节理常二组交叉同时出现,组成X型共轭节 理系。 ②产状稳定,呈直线延伸,常延伸较远。 ③节理平直而光滑,常具擦痕、镜面等构造现 象;节理两壁之间往往比较紧闭,切穿砾石。 ④一般剪切理发育较密集,相邻两节理之间的 距离较小,常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有时则密集成 带。 ⑤共轭X型剪常呈羽列现象 。
一、褶曲的基本类型
褶曲包括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
1. 背斜 2. 向斜 在形态上为一个弧顶向上的弯曲, 在形态上为一个弧顶向下的弯曲,
中心部分为老地层,两侧地层依次变新。 中心部分为新地层,两侧地层依次变老。
二、 褶曲要素
1. 核部和翼部:褶曲中心部位称核部;核部两侧称翼部。 2. 转折端:两翼岩层汇合转折的部位。 3. 枢纽点和枢纽线:同一褶曲横剖面上同一岩层面的最大 弯曲点枢纽点;同一褶曲横剖面上同一岩层面的最大弯曲点的
第一节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臵。用于描述岩 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一、岩层产状要素 1、 走向:指岩层 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 两个方向,方向用 方位角表示。如走 向的一个方位角是 30°,可称岩层的 走向是30°,也可 称岩层的走向为 210°。 倾 角 走 向
C C D s F1 s D C s D C F2 D C D s C F3 D s s F1
(四)断层的识别标志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识别
1、断层面(断层破碎带)特征 1)擦痕和阶步; 2)构造岩 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2.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野外或井下发现地层有不对称重复(褶皱 为对称重复)或缺失现象,说明有断层存在。规 律如下:
水平岩层
2、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 水平面垂直,在地质 图上,其露头宽度与 真厚度相等,岩层界 线为一直线,其延伸
方向不受地形影响,
与地形等高线斜交。
3、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 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特征:
1)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
60 °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二、岩层 1、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海拔高度 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 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3)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在地图 上,其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 的变化而变化的。
H0 = Hf sinα
α-地层倾角
2、落差与平错
①断层的落差Ha:指
在与断层走向垂直的
剖面上,断层同一层
面错开的铅直距离 (高程差)。
②断层的平错Hb:指在与
断层走向垂直的剖面上, 断层同一层面错开的水 平距离。 Hb = Ha.ctgβ β -断层倾角
(三)断层分类
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分类: 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0 2 4个
4
3
70° 80° 90°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四组节理:第2、4组最发育、第1、3组不发育,第2、4组为共 轭剪节理,第1、3组为张节理。与背斜成因有联系,2、4组属背 斜同期。
二、断层
断裂两侧的岩层或
岩体沿破裂面断开,并
且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
的断裂构造称断层。
(一)断层要素
断层交面线等。
(二)节理的观测与研究
1. 观测
1)选择和建立观测点
①根据研究目的,在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层位、不同岩 性上观测。
②要是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有几十条节理可供观测。
2)描述、记录节理特征
记录内容包括构造部位、层位、岩性、地层时代和产状、
节理产状、节理力学性质、充填特征和形态特征、伴生构造、密
集程度等。
常是它的一部分。
水平褶曲
倾伏褶曲
3、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在水平面上,根据褶曲延伸长度及同一岩层界限的长 宽比分为三类:
1) 线形褶曲:延伸远、长宽比大于10:1。 2) 短轴褶曲:延伸不远即倾伏消失,长宽比为10: 1至3:1之间。
3) 近等轴褶曲:平面近圆形,长宽比小于3:1。近 等轴背斜又叫穹窿,近等轴向斜又叫构造盆地。
2. 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走向关系的分类
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顺层断层。
①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②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而与
倾向 基本一致。
③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明显斜交。
3. 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的分类
①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 ②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垂直。 ③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
褶曲形态分类包括四种:横剖面的、纵剖面的、 平面的及其组合形式。
1、褶曲的横剖面形态分类
横剖面指垂直于褶曲轴的剖面,主要分为5种形 态: 1) 直立褶曲: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两翼岩
层倾向相反,倾角近等,又称对称褶曲。
2) 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倾角不等,又称不对称褶曲、斜歪褶曲。
褶曲在横剖面上的分类
3) 倒转褶曲:
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倾向相
同,一翼岩层层
序正常,另一翼
倒转,老岩层覆
于新岩层之上。
4)平卧褶曲 轴面及两翼岩层倾向都近于水平,一翼岩层 层序正常,另一翼倒转。
5)翻卷褶曲 轴面翻卷向下弯曲,是平卧褶曲进一步复杂 化的结果。
2、褶曲的纵剖面形态分类
纵剖面指平行于褶曲轴的剖面,主要分为二种形态: 1) 水平褶曲:轴面枢纽近于水平,褶曲沿水平方向 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大致平行。 2) 倾伏褶曲:褶曲枢纽倾伏并向一个方向倾没以至 消失,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且逐渐朝一个方向汇合。 注意:自然界中的褶曲枢纽几乎都是倾伏的,水平褶曲
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露头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倾斜岩层
a
第二节
褶皱构造
褶皱是岩层在地壳运动的长期作用下,原始产状改变,形 成各种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称为褶皱构造,简称为褶皱。 褶皱构造的一个弯曲叫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
走向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关系 相反 正断层 重复 逆断层 缺失
相同,且断层面倾角较大
相同,且断层面倾角较小
缺失
重复
重复
缺失
3. 岩层不连续 在井下煤巷掘进时,煤层突然中断、迎头出现其 它岩层,表明有断层存在。 4.褶曲核部宽窄变化:褶曲被横断层或斜断层切割, 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背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下 降盘。 5.断层派生构造 1)牵引褶皱:断层两侧岩层因牵引而出现弯曲, 弯曲突起方向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2) 羽状节理:断层两盘运动派生的与断层面斜 交呈羽状排列的节理。张节理与断层面所成锐角指向张 节理所在盘运动方向;以小角度相交的一组剪节理,其 锐角方向指示剪节理所在盘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