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六批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上海金融办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是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领域所进行的创新实践与实际操作。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为促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所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其中上海自贸区是首个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以下将从金融创新与实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是金融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海自贸区通过推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加强金融创新。
引入保险期权、外币理财、股票指数期权等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2. 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上海自贸区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推进金融科技与金融实务的融合。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上海自贸区试点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融资领域的应用,提高了贸易融资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 创新金融监管机制:上海自贸区致力于打破传统金融监管的边界,建立更加灵活和科学的金融监管机制,以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
上海自贸区探索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通过数据共享和跨机构监管,提高了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效力,保护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1. 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上海自贸区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自贸区还推出了便利的公司设立和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了金融实务的开展。
2. 金融业务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例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的推出,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进行股票和债券投资,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3. 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上海自贸区致力于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例如设立了金融法院和金融仲裁中心,为金融纠纷解决提供了便利。
还推动了金融人才培养和国际金融交流,提高了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一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一)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案例:放开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主要内容: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银行为一名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突破点: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小额外币(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上限,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应用价值:在自贸试验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机构外币利率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外币利率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复制推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二)企业融资创新案例:境外人民币借款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例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分别为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和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境外人民币借款。
突破点:在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往需要扣减相应的外债额度,而中资企业申请外债额度需要以个案报批),可以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应用价值:从境外借入资金可以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
目前,境外借款利率远低于境内利率水平,对于借款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支付结算创新案例: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可以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结售汇业务。
例如: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江铜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办理了自贸试验区首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签订了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为商品标的的3个月期限场外远期合约,共计交易1000吨,约合40手。
突破点:允许境内银行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项下的结售汇业务。
应用价值:为国内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资金管理创新案例1: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便利企业在境内外进行资金的双向调拨。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一、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基本情况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从金融机构来看,自贸区内汇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从金融市场来看,自贸区内设立了自由贸易区金融市场,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从金融产品来看,自贸区金融创新涌现了一大批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证券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选择。
从金融服务来看,自贸区金融实务不断深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
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政策创新、市场化改革、国际化服务和风险管控等方面。
首先是政策创新,自贸区金融创新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策空间更加灵活,实施效果更加显著。
其次是市场化改革,自贸区金融实务推动了金融市场定价机制和退出机制的改革,市场参与主体的地位更加平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
再次是国际化服务,自贸区金融服务更加国际化,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贸易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最后是风险管控,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注重风险的管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金融科技、金融开放、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金融科技,自贸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快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
其次是金融开放,自贸区将进一步放开金融业准入,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
再次是金融监管,自贸区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科技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维护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最后是金融服务,自贸区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和普惠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抢手入驻,也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实务,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就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进行探讨。
一、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探索出了不少可供全国金融改革复制的成功经验。
具体来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上海自贸区率先推行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贷款利率。
这一改革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竞争机会。
(二)境内外金融机构自由进出:上海自贸区开展了金融机构跨境自由经营试点,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入驻。
这一举措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便利的政策环境,在金融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自贸账户试点:上海自贸区首次试行了自贸账户制度,允许个人、企业在自贸账户内进行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
自贸账户试点的开展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更多实践基础,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金融创新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还设立了金融创新试验区,支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此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等探索工作。
这一举措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金融科技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二、金融实务(一)贸易金融便利化: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了贸易金融便利化措施,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贸易融资服务。
在自贸区内,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办理信用证、结售汇、跨境支付等贸易金融业务,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
(二)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便利化机制,为跨境投资与融资提供了更多通道和便利条件。
这一举措既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也为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提供了更多便利。
(三)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上海自贸区探索出了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新途径,为金融服务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和便利条件。
【参考文档】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篇一:第四批自贸试验区11个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第四批自贸试验区11个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篇二: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自贸试验区9个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1234篇三: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与分析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和分析摘要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获批对上海是一项重大政策红利。
从全国角度来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被高层确定为“既有利于改革又有利于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模式”。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自贸区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在自贸区的各项改革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金融领域。
其中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上海自贸区建设获批,给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必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四大中心”的建设。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也是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本论文以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自贸区的概念和类别进行分析,并对上海自贸区的情况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当前金融制度的创新点,并通过和我国传统的金融制度相比,阐述了其对我国金融的风险,并以香港自由港为例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自贸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发展AbstractApproved China ( Shanghai ) Trade Area of Shanghai is a major policy dividends.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of the test is to determine the top is " conducive to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 China ( Shanghai ) overall program test free trade zone " in the proposed , major tasks and measures FTA reforms include speeding up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 expand the opening area of investment , promote trade development mode , deepen opening up the financial sector innovation,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the field . In various areas of reform FTA , the most attention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 Wher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 the RMBcross-border use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In this thesis, Shanghai FTA financia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first FTA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situation in Shanghai FTA discussed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innovation trade zone in Shanghai point , and through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compared to our traditional , elaborated onChina's financial risks , and the free port of Hong Kong as an example , by comparing the analysis, the direction and strategy of Shanghai FTA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FTA;Financial system;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 (1)Abstract ............................................................ (2)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 (5)(一)自贸区概述................................................................... (5)1、自贸区的含义................................................................... (5)2、自贸区的类别................................................................... (6)(二)上海自贸区................................................................... (6)1、上海自贸区简介................................................................... .. (6)2、上海自贸区与传统自贸区的区别 (7)二、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的创新................................................................... .. (9)(一)上海自贸金融制度改革前的思想准备 (9)1、负面清单机制................................................................... (9)2、准入前国民待遇................................................................... .. (9)3、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10(二)金融制度创新的内容................................................................... (10)。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下是十个符合标题内容的案例,介绍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具体实践。
1. 上海自贸区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试验区,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金融开放创新:上海自贸区通过放宽金融业务准入限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推动了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
比如,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在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 人民币国际化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通过放宽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使用,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
4. 金融监管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监管创新试验区,探索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比如,引入了风险监测技术和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5. 金融衍生品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
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了对冲风险、价值发现和投资机会等功能,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
6. 互联网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7. 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些企业和项目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升级。
8. 绿色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金融指数、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绿色投资的增加,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9.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创新。
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监管和维护,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中国开展自贸试验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开放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以“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放宽限制、增强活力”为发展宗旨,拥有更灵活的政策、更开放的市场和更便捷的服务,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本文将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实践和案例,探究它们的优势和创新特点。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实践1.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和创造,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
例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了外资准入限制,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投资效益。
同时,《关于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相关制度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为外商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开放和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金融创新,既有利于本地实体经济,也有利于吸引国内外资本的进入。
例如,“区块链+金融”成为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新热点。
区块链等新兴金融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自贸区还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金融业健康发展,避免金融风险。
3.改革创新:探索现代企业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改革促发展,探索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例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如招标采购、董事会选举等,促进企业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案例1.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推动金融自由化上海自贸区是我国自贸试验的第一个试点。
它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推动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形成了金融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例如,上海自贸区的首批金融试点项目包括金融衍生品和基金管理细则的再创新,改革税收政策等多项举措,这一改革开放政策让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看到了来自上海的新机遇。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自贸区成为了中国金融创新的重要试验田。
自2013年设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成果,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文将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方面展开探讨,探究其在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开放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开放的试验田,金融业也是开放的重点领域之一。
自贸区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得到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业务,内外资金融机构在业务新领域的合作也得到推动。
上海自贸区建立了跨境资金池试点,推动企业实现跨境资金集中管理,改善了跨境融资环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二、金融监管上海自贸区在金融监管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为了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上海自贸区探索实行了监管“一主多辅”的制度,即央行负主责监管,同时其他部门也各司其职,形成统筹协调的监管体系。
上海自贸区还革新了金融监管方式,实行了基于风险的监管理念,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行了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模式。
三、金融服务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
自贸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自贸区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成绩斐然,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需要及时有效地监管和控制,防范系统性风险。
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也需要不断加强,确保金融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金融开放也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实务的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它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上海自贸区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加快金融业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将自由贸易账户引入跨境电商交易,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账户在跨境融资与汇兑便利的服务功能;
一是交行上海市分行作为直参行,为间参行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开立FTU资金清算账户,提供在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业务项下的资金清算,以及人行自贸试验区资金监测系统(FTZMIS)数据报送等代理服务;
二是杭州银行上海分行选择代客服务模式,遵循间参分账清算机制,按照“标识分设、分账清算、单独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的原则,为其客户提供自由贸易账户相关金融服务。
结合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全流程电子化特征,创新地将国内电子商业汇票引入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发挥其跨境支付工具和仓单融资工具的重要作用,便利会员间大宗商品交易合作的达成。
4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
资产管理公司自由贸易账户项下应收账款收购业务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六批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
(2016年5月)
序
类别
案例名称
案例简介
案例创新点
应用价值
1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
首单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代理业务合作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2016年3月25日,交行上海市分行与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在上海成功举行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业务合作签约,这是人行上海总部2015年8月发布《关于上海市金融机构开展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后,首单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代理业务合作。交行上海市分行为杭州银行上海分行提供自由贸易账户间参代理服务,有效满足了杭州银行上海分行间接参与自由贸易账户相关业务的需求。本次合作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中最具创新特色的账户载体——自由贸易账户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延伸。
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便利企业开展涉外贸易投资活动的要求,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公司提升综合化经营水平和项目综合收益率,对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类似业务具有一定借鉴复制意义。
5
金融业务创新
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为拓宽资产管理公司境外资金来源渠道,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商业银行合作,通过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融入境外人民币资金,用于收购境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
一是针对资产管理公司本身,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从境外借入资金用于境内资产管理,开辟了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渠道;
二是针对资产管理公司目标企业,也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具体融资项目。
一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地将国内电子商业汇票作为跨境支付和融资工具引入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跨境结算;
二是通过将人民币电子商业汇票作为结算工具引入跨境交易,扩展了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结算方式;
三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交易、托管、清算、仓储”四分开管理体系,加强银行系统与上海清算所数据互联及“自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确保了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的要求。
一是有助于扩大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和影响力,对希望开展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但未设置分账核算单元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业务合作参与机会;
二是有助于加强本市金融机构间的自贸试验区业务合作,通过发挥直参行与间参行各自金融服务特点与优势,共同分享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成果,共同助力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
2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
自由贸易账户项下首笔利率互换交易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2016年4月8日,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与星展银行上海分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贸试验区交易系统达成首笔上海自贸试验区利率互换交易,该交易以自由贸易账户为载体,以人民币作为名义本金,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采用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
6
金融业务创新
“走出去”企业跨境融资服务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根据自贸试验区相关便利政策和监管部门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支持。
1、农行上海市分行借助分账核算单元优势,联合其境外分行共同组建风险参与型银团贷款,为某集团收购境外保险公司股份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该笔交易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贸试验区交易系统达成的首笔利率互换交易,交易双方均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机构;
二是交易价格由境内机构协商确定,为助推境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探索。
一是通过利率衍生品交易拓展了自由贸易账户使用功能及范围,也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利率产品交易提供了机会;
二是有助于境内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市场主体自由竞争与自主定价,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3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跨境电子商业汇票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为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的会员办理了首单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自由贸易账户跨境电子商业汇票,拓展了账户服务功能,成功探索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新模式。
二是发挥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与数据集中优势,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全球采购与销售、跨境物流运输、跨境支付便利等环节提供与之配套结算融资服务,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充分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银企合作新模式。在满足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管理集约化需求的同时,也为服务覆盖面、寻求未来盈利增长突破点等方面提供有益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