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议论文结构

合集下载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议论文是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对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为主要目的。

在写议论文时,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本文将介绍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三种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递进结构和对比结构。

一、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引言、分论点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提出作者的论点或观点。

在引言中,可以使用一些引语、事实或统计数据来引出论点,增加其说服力。

分论点部分是论证的重点,是对主题进行详尽分析和论证的部分。

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分论点应该有明确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

此外,为了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个分论点之间可以使用过渡词或过渡句来衔接。

结论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总结,并对文章中的观点做一个概括性的陈述。

结论部分可以强调作者的立场,或者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或解决方案。

二、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是一种按照时间或问题的发展来组织议论文的结构。

它通常由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

问题提出部分应该明确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部分是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提供各种信息和案例来支持观点。

作者可以列举相关的背景知识、原因、影响等,以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解决问题部分是整个议论文的重点,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建议。

解决问题部分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加以佐证。

三、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的议论文结构。

它通常由对比引子、对比论证和对比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对比引子部分应该先对两种或多种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对比引子可以通过列举事实、引用名人观点或提出一个互相矛盾的观点等方式进行。

常见的议论文四种写作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四种写作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四种写作结构1.问题解决型结构:-引入:引出问题,并阐述问题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

-问题陈述:详细说明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解决方法或建议: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或建议,包括具体的步骤和行动计划。

-论证和证据:使用逻辑和具体证据来支持所提出的方法或建议。

-结论:总结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或建议,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2.正反对比型结构:正反对比型结构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或论证来展示自己的立场。

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入:引出讨论的话题,并阐明自己的立场。

-正方观点:对支持自己立场的观点进行论述和论证。

-反方观点:对反对自己立场的观点进行论述和论证。

-对比和分析:对正反两方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结论:总结对比和分析的结果,并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问题分析型结构:问题分析型结构主要用于对其中一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入:引出问题,并阐明其重要性和影响。

-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论证和证据:使用逻辑和具体证据对分析结论进行支持。

-可行解决办法: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对其进行论证。

-结论:总结分析和论证的结果,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因果推理型结构:因果推理型结构通过分析其中一种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引入:引出讨论的话题,并阐明自己的立场。

-原因分析:分析引发该问题的原因和背景。

-结果分析:分析该问题的结果和影响。

-因果关系:阐述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结论:总结因果分析的结果,并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以上是四种常见的议论文写作结构。

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和个人的写作风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结构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使用恰当的例证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

语文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结构在语文写作中,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具有明确的观点和合理的论证,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而在写作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路和展开论证。

下面将介绍这三种结构形式并提供相应示例。

一、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是最常见的议论文结构之一,它的特点是在总起部分提出论点,然后在分论部分进行具体论证,最后在总结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

总起部分: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对其进行阐述。

分论部分:接着,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总结部分:最后,对前文的论证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

举例:以“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为题,使用总—分—总结构可以这样组织文章:总:手机的普及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分1:首先,手机使得青少年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分2:其次,手机中的诱惑应用如游戏、社交平台等,会让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学习时间和学业表现。

分3:最后,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引发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如近视、睡眠不足等,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

总结: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管理和引导,使手机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因果分析结构因果分析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它的特点是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来推导出某种结论。

因果分析:首先,明确要分析的问题,观察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

进一步分析:对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列举具体的例子和证据进行论证。

总结:最后,综合前文的论证,得出结论,并总结全文的观点。

举例:以“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方法”为题,使用因果分析结构可以这样组织文章:因果分析:网络暴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进一步分析1: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空间的无约束性导致一些网民做出恶意攻击、谩骂等暴力行为。

进一步分析2:其次,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泛滥,使得个人隐私容易被曝光,引发了更多争议和冲突。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议论文基本结构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常见的议论文结构一、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1、分论点并列式写作步骤: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平视有一种视角显得温和而亲切;有一种视角显得谦恭而诚恳;有一种视角显得深邃而迷人。

平视——我们看待事物的正确视角(中心论点)。

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肯定少不了与其他人相互交往,很少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与他人相处,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视他人。

平视是凛冽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使饱受欺凌的人们感受一份温暖;平视是漫漫黄沙里的一掬甘泉,给绝望的人们以生的力量;平视是寂寞长夜里的一缕歌声,让孤苦无依的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分论一,论据+分析论证)。

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

在研究过程中,想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觉得那是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无法逾越。

其实,那是你不自觉地仰视了困难,他才变得巨大,克服它才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这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放平视角,你会觉得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XXX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XXX做数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

高考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高考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二、对照式
就是在论证思路中,把 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照, 或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 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 以对照;或者用另一种事物 或意见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 见。
对照式结构模式:
第一段 亮明观点(50字) 第二段 正面剖析(危害、根源)(100字) 第三段 正面举例(点、面)(150字) 第四段 反面阐述(作用、好处、意义)100字 第五段 反面举例(点、面)(150字) 第六段 联系现实(正、反)(200字) 第七段 重申观点(50字)
洪刚,面对歹徒,想到自己是一名
军人,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毅然挺身而出,演绎了一首正气之歌, 面对选择,他用“忠心”。
用“爱心”选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手用歌 声唱出了“爱心”。平时,也不断 听到
某某人献爱心,捐款助教等 ,当然, 不考虑伦理道他们也可以干些别的 什么事,可是面对“选择”,人们往往 使用“爱心”,有了爱心,世界便充满 了美好。
提醒:概念比较模糊,可以有好几种理解
的,一般要强调在“……的情况下”,否则会 引出不同的看法,立论科学。
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1 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 是什么)
2 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3 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 析问题)
4 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 解决问题 怎么样) 5 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用心选择
真的,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生死选择,但 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 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到那时 ,我们大家唯一能做的便是用“心”选择 。
用“良心”选择。 电视剧《生死选择》的主人公 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毅然将生与死 作为两个砝码放在“良心”这架最 公平的天平上,作出了恰当的选择 ,奏出了反腐倡廉的最强音,使我 们深受教育。面对选择,我们就应 用“良心”作尺度,“三思而后行 。”

议论文的7种结构模式课件

议论文的7种结构模式课件

在驳斥对方观点时,需要抓住 其核心错误,并从逻辑、事实 、理论等方面进行反驳。
结构组成
引言
提出对方观点,并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
正文
针对对方观点进行驳斥,可以从逻辑、事实、理论等方面进行反驳 。
结论
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强调其正确性和重要性。
01
02
03
引论
提出需要对比论述的问题 或话题。
本论
分别论述两种或多种观点 、事实、现象,进行对比 分析。
结论
总结自己的观点,强调其 中一种观点、事实、现象 的正确性。
写作技巧
对比要全面
在对比论述时,要尽可能全面地 考虑到不同观点、事实、现象之 间的区别和优劣,避免出现片面
性的情况。
分析要深入
在对比分析时,要深入挖掘不同观 点、事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本质区别,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 章的主旨。
结论要客观
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要客观公正 地评价不同观点、事实、现象的优 劣,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04
层进式结构
定义与特点
层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是指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彼此之间有逻辑上的先 后关系,逐步引向结论。
特点
层进式结构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论证的层次感和逻辑性,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逐 步深入理解论点,增强说服力。
01
02
03
04
并列分论点
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后,分设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分别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举例论证
针对每个分论点,举出相应的 实例或引用相关名言进行论证
,增强说服力。
总结归纳
在每个分论点论证完毕后,进 行总结归纳,强调分论点与中

高考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高考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忧考为⼴⼤考⽣整理了⾼考议论⽂常见五种结构,供⼴⼤考⽣参考: 第⼀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个引⼈⼊胜的⼩故事,⽤叙述性的语⾔,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章的论点或论题的⼀种⽅法。

⽤故事开头,既丰富了⽂章内容,⼜能⾃然⽽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师的阅读兴趣。

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的古⼈感动得落泪。

“尾⽣与⼥⼦约,⼥⼦三⽇不⾄,遇⼤⽔,尾⽣抱柱⽽死。

”尾⽣就是这样⼀位执著得可爱的君⼦,为了那⼀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灵深处写给⾃⼰的那⼀份契约,他竟然⽤⽣命来壮烈地捍卫它。

我从他的⾝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守住⼼灵的契约》) 作⽂的开头,考⽣向我们讲述了⼀个诚信的故事,尾⽣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死。

故事⾮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和诚信联系起来,很⾃然地引出了话题。

古⼈尚且知道守住⼼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该如何守住⼼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权⾂赵简⼦,为了表⽰他有仁慈之⼼,喜欢让⽼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时放⽣。

于是,每年邯郸地⽅的⽼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的府第,来进献斑鸠。

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善,“实”为⾏恶。

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为。

由此可见,只顾“名”⽽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先把赵简⼦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前,把读者引⼊⼀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故事开头的⼿法,需注意以下⼏点: ⼀、要精⼼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因为故事仅是⼀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 三、⼀个故事可以从多⾓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观点的那⼀个侧⾯,使观点的引出⽔到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一、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1、分论点并列式写作步骤: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结构模式: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平视有一种视角显得温和而亲切;有一种视角显得谦恭而诚恳;有一种视角显得深邃而迷人。

平视——我们看待事物的正确视角。

(中心论点)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肯定少不了与其他人相互交往,很少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与他人相处,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视他人。

平视是凛冽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使饱受欺凌的人们感受一份温暖;平视是漫漫黄沙里的一掬甘泉,给绝望的人们以生的力量;平视是寂寞长夜里的一缕歌声,让孤苦无依的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

(分论一,论据+分析论证)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

在学习过程中,想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觉得那是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无法逾越。

其实,那是你不自觉地仰视了困难,他才变得巨大,克服它才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这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放平视角,你会觉得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华罗庚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华罗庚做数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

然而他把一个个困难看得很寻常,他认为所有的困难其实没什么区别,克服它就行了,他把克服困难看作是一种乐趣。

也正是凭着他平视一切困难的视角和乐观的心态,华罗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分论二,论据+分析论证)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

历史是一面镜子。

楚霸王项羽虽有扛鼎之力、拔山之势,却傲慢无礼。

他总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

他那俯视一切、唯我独尊的错误视角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

反观刘邦,他无才无能却懂得处世之道,平等地看待他人,这也帮助他成就了大业。

从项羽和刘邦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人相处时“平视”的重要。

不懂得平视西洋科学,清政府留下惨遭践踏的遗恨;不懂得平视对手吕蒙,关羽留下了败走麦城的终身遗憾;不懂得平视胜利,拿破仑落得滑铁卢惨败、荒岛了却余生的结局。

(分论三,论据+分析论证)给弱者以平视吧,会让他们在尊严的强悍中重振雄风,给强者以平视吧,会让我们永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成就人生。

(总结)【点评】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三个分论点有递度,事例典型丰富,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富有文采的语言,给习作增色不少。

2、分论据并列式写作基本要求: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引论(提出论点)论据①+分析论证结构模式二: 本论(证明论点) 论据②+分析论证三论据并列论据③+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此句为全文的论点,无分论点,下面三个事例是三个论据)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

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

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

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

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

乡亲们感激她。

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论据1 +分析论证)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

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

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

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论据2 +分析论证)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

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

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

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论据3 +分析论证)爱,是天使的化身。

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结论)二、层进式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基本模式:要钻牛角尖是什么(概念)——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为什么(原因——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怎么办(方法)——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谈坚持⑴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⑵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坚持是什么)⑶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

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为什么要坚持)⑷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

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⑸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

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

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坚持需要什么,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⑹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

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评论: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

(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对照式对照式的基本结构: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1、基本结构: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引论(提出论点)论点正论据(事实、论据)小结结构模式:本论对照论点反论据(事实、论据)小结结论(评析照应)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中心论点)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2、3节为正面论证)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