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小故事
现代廉政故事

现代廉政故事篇一:廉政建设小故事1 、康乡长的忙(通俗小故事)南湾村位置偏僻,周围都是山。
山里也没什么矿产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才刚解决。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那般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
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吐苦水。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正在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说句不好听的话,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银行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要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地差点将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就是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多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
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廉政故事5篇范文

廉政故事5篇范文第一篇:廉政故事古人劝廉故事集锦1、父劝子廉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
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
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身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
”2、母劝子廉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3、妻劝夫廉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
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4、兄劝弟廉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
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
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
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5、叔劝侄廉宋朝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
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
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
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
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
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6、舅劝甥廉宋朝名相寇准,少年得志。
淳化年间,太宗亲自为其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小故事15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小故事15个廉政小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小故事(二)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三)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四)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小故事(五)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六)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七)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斤相赠。
廉政故事4篇

廉政故事篇1为政简肃,智斗污吏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
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
李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
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
”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廉政故事廉政故事篇2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
”《说苑·杂言》意谓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钱多了,就会奢侈挥霍,不足就节俭。
没有禁令就放纵,没有节度就逸乐,放纵欲望就败亡。
接着孔子说:“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
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听也。
”意谓饮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节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敛要有常数,车辆器物要有限额,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
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确,教育的话不能不听从。
孔子说的“度量”和“善欲”两条,体现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
这就是说,一方面须设立一定的法律条令给予指导、调节和节制,使人举足有措而适归于治;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让人有是非标准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
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
”(《孔子家语·五刑解》)意谓凡是邪恶、偷窃、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没有限度。
没有限度,往小的说是偷盗懒惰,往大的说是奢侈浪费,都是没有节制造成的。
人由好变坏,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是由细微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注意平时的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由量到质的变化。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
”如果鸡蛋没“缝”,苍蝇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奈何于鸡蛋的。
所以,关键还在自己。
古文廉政小故事

古文廉政小故事
1. 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下属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次,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扫了焦俭的面子,况且焦俭是他的下属,往后不好开展工作。
于是,他很客气地让焦俭把鱼送到厨房,等焦俭走后,他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2. 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廉洁小故事第1篇两袖清风的谦明朝名臣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洁小故事第2篇XXX拒礼为开廉洁XXX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XXX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XXX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XXX的60大寿,XXX前几天。
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XXX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XXX,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XXX。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XXX让王朝把诗拿到XXX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寺人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廉洁小故事第3篇XXX(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XXX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一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此刻,只要一提起XXX,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廉洁小故事50个

廉洁小故事廉洁小故事(一):孔繁森廉洁小故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廉洁小故事(二):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廉政小故事 汇总15个

廉政小故事汇总15个廉政小故事汇总15个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篇2:廉政小故事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篇3:廉政小故事后面还有多篇廉政小故事!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篇4:廉政小故事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篇5:廉政小故事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篇6:廉政小故事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政小故事: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钉的被子,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马车。
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是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是他的下级,为人也很正派,与羊续关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
焦俭怕羊续拒收,就笑着说:“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您知道的,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因此,务请笑纳!”羊续见焦俭这么说,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于是笑着说:“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
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知道买多了,羊续不会要到羊续府上,焦俭刚说明来意。
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三月望饷鲤鱼”,说:“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焦俭愣住了,摇摇头叹口气,带着活鱼走了。
廉政小故事:为政清廉的诸葛亮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
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
不自治生。
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
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
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
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律。
例如,名将姜维,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廉政小故事:父清子廉的胡质、胡威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
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
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
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
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
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
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
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
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
”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
”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
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
”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
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
廉政小故事:郑板桥巧宴贪吃知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做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巡抚的一幅画竹上的四句诗,真挚地写出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虔诚愿望。
言出行随,他当知县几十年,从不中饱私囊,巴结贿赂上司。
真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范县当知县时,有一年初夏,知府来巡视,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对吃有一肚子的学问,也非常讲究,不管到什么地方,吃什么都要事先征得他的同意。
这一天,司厨问郑板桥拿什么菜招待知府,郑板桥挥笔写下了“四菜一汤”——“四菜”是“青龙卧沙滩,白皮颜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鹅蛋”。
一汤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郑板桥还面授机宜,令其报给知府。
知府看过呈上来的菜单,满心欢喜,认为尽管样数不多,可都是没有品尝过的新鲜佳肴,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饭端上来以后,知府却眉头紧皱,脸上“晴转阴”,原来“青龙卧沙滩”是麻汁黄瓜,“白皮颜又煽”是酸醋浇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葱拌豆腐,“油酥天鹅蛋”是油炸黄豆粒,“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碗鸡蛋汤,上面还漂着半个蛋壳。
他看了半天,无法下筷,郑板桥却在一边连连相让,弄得知府不好发作,只得作罢。
廉政小故事:海瑞上任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县。
他上任时,一不坐轿,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骑着一头骡子,带着书童海安,悄悄地进了淳安县界,沿着茶园小溪一条小路向前走去。
再说茶园小溪,有个姓冯的大财主,方圆十来里都是他的田庄,他又是淳安县衙冯县丞的结拜兄弟,平日仗势欺人,当地百姓背后骂他“冯剥皮”,到县城里去,都不敢打他家门前经过。
这天,冯剥皮正和冯县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听到门外吵闹,就绷着一副木板脸皮走了出来。
只见七八个家人跟一个骑骡的穷秀才争吵,冯剥皮站在台阶上大声骂道:“呸!哪里来的瞎眼乌鸦,竟敢在大爷门前吵闹!”立即吩咐打手:“快把这个野种拉下来,骡子没收!”打手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就将海瑞从骡背上推下来,把骡子牵走了。
海老爷见他们白天打劫,肚皮都气炸了,跑上前去问:“你做事讲不讲理?为何无故抢我的骡子?”冯剥皮冷笑一声:“咦,你这还不懂?你的骡子从我家路上经过,当然得没收!”海老爷也大笑一声:“自从盘古开天地,大路一万八,小路三万六,哪一条不是老百姓走出来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据,这条路是你家的,拿出凭据来看看!”冯剥皮被问得无话可答,把木板脸皮一放,喝道:“来人啦!掌嘴!”一声吆喝,就有四五个打手拥上来要绑海瑞。
海老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说:“慢来!我一不偷,二不抢,你凭什么绑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凭什么掌我的嘴?”冯剥皮笑道:“好哇,你以为我无法治你吗?来人,快请县丞兄出来!”这时,冯县丞正在中堂喝得晕头转向,吃得满嘴挂油,一听有请,连忙理理衣衫,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胆,敢在这里吵闹,打搅本县吃酒?来人啦,把他拿下!”海瑞连人带物被拽进中堂。
冯县丞喝道:“冯爷的房子在这里,屋前的路就是冯爷的。
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该牵走你的骡。
你喧闹不休,扰乱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
来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家丁们夺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脚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知县的官衣、官帽和官靴。
大家都吃了一惊,冯县丞看了,也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想:“这穷秀才哪来的官服?听说最近朝廷要补个知县来,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
这时,海瑞从怀里掏出吏部文书和印信,亮在冯县丞的面前。
冯县丞和冯剥皮一见,“扑通”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后来,海老爷把冯县丞革个职,狠狠打了冯剥皮40大板。
茶园一带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说:“海老爷没上任就给老百姓出了怨气,真是海青天哪!”廉政小故事:“四知”清官杨震东汉年间,有一个有名的清官,名叫杨震。
一年,他居官荆州,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
数年之后,他调任路过昌邑。
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安顿膳宿,照应得无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杨震官邸拜谒,他见室中无外人,迅即从怀中捧出黄金十斤,端放于杨震的案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栽培之恩!”“不可,不可!”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
他想不到王密会来这一手,便语重心长地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有真才实学,才推荐你担如此重任,可你这样做,是太不知我的为人了。
”王密自讨了没趣,但仍想力争,于是轻声轻气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
”杨震更气了,他正色地说:“你送金子与我,外人怎么会不知?即使没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听,羞愧难言,只得挟起金子,谢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