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关于推动四川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动四川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动四川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在发展现代中医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川中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品种高达4354种,其中有60余种川产药材享誉国内外;中医药科技实力较强,现有中医药卫生科技人员6万余人,教学、科研、医疗机构200余家,拥有中药学等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批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中药工业基础较好,有中成药生产企业120家,中药饮片企业90多家,中药工业产值连续多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位居全国前列,中药产业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4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77.25亿元。

其中,中药工业产值67.1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45%左右,中药农业产值21.65亿元;中药商业销售额70亿元,中药医疗收入18.5亿元。

此外,四川省企业还在中药保健食品、护肤化妆品、提取物等生产中有所突破。

我省中药新药研发也获得较快发展。

2004年,四川省新药注册申报数量达到198个品种规格,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一,新品种产值高达19亿元。

四川省中药新药品种,1990年前仅3个,1991年-1995年为9个,1996年-2000年猛增至22个,2001年-2003年达到24个。

2005年上半年四川省中药工业对医药业实现恢复性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中成药产量达到4.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72%,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目前我省的中药产业化发展,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能力过剩,影响投资收回。

厂房设备是企业实现效益的物质基础,只有充分利用它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而我省的制药企业在通过GMP改造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品种开发速度、市场占有率和流动资金等方面却未跟上,造成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浪费,投资收回缓慢,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创建品牌产品的意识不强。

品牌产品就像企业的“发动机”,能给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四川省内江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

该地区自古以来就以产香料、中草药而闻名,其中钩藤、川贝等是著名的中草药材种植品种。

随着国内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外部市场的逐渐开放,内江市中药材产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一)中药材种植内江市中药材种植主要以川贝、钩藤和甘草为主。

其中,川贝是内江特色中草药之一,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兴区和市中区;钩藤产区主要分布在资中县、隆昌县等县市;甘草产区分布比较广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诸如六味地黄丸和麻黄连翘桂枝汤等传统中草药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促进了内江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内江市中草药材面积约占全市农业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加工与销售内江市中药材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等地。

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同时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内江市中药材销售主要以经销商、中药材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为主。

其中,宁南山花茶城、岳庙中药材市场、大众药堂等批发市场成为中药材流通的主要场所。

同时,电商平台成为新兴的销售渠道。

二、发展对策(一)提升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内江市中药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生产标准和技术水平,以提升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中药材立体种养模式的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种植面积有限、种子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等问题,需要实施中药材立体种养模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促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升级换代中药材加工企业仍然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和传统手工生产为主,需要借助政策扶持,开展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需要积极开发国内和国外市场,积极拓展中药材的销售渠道,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要加强电商渠道的建设,提高线上销售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内江市中药材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需要立足本地资源,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一、引言四川是中国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近年来,四川中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该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对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该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四川中医药产业概况1. 中医药资源丰富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之一,四川拥有丰富多样的天然资源。

据统计,四川境内有2000多种野生植物具有经济价值,并且其中近200种具备了开发利用价值。

这些天然资源为四川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2. 中医院校和研究机构众多在教育领域,四川拥有众多优秀的中医院校和研究机构。

其中包括成都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西南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知名院校。

这些院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四川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四川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中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中草药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同时,该省还建立了一批中医院和中医疗养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三、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中西医结合不够紧密尽管四川拥有丰富的中西结合临床经验和优秀的西部人才队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和隔阂。

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患者对于传统中医疗法持怀疑态度,并且对于传统治疗方法缺乏信心。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和现代西部技术相结合的推广和应用。

2. 产业链条不完善尽管四川中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中草药的种植和加工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低效问题。

此外,四川中医药产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仍然不够紧密。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内江市地处四川省中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中药材生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中药材产业是内江市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产业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提升内江市的文化软实力。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内江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对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和推动,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2 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对当前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目前,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短缺、产业链薄弱、科研创新不足、品牌建设不力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和发展历史原因,内江市中药材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初级加工和销售环节,缺乏高端研发和生产的环节。

科研创新力度不够,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信息共享,导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中药材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要想实现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问题,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现有困难和挑战。

2. 正文2.1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内江市地处四川省中部,是中国的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很多中药材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中药材的采集、加工、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存在孤立和割裂现象,影响了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材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中药材的产地之一,四川省内江市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1.资源优势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

该市草药资源丰富,有大量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和野生草药资源,其中以苍耳、黄连、延胡索、白术等品种最为优势。

同时,内江市水质优良,适宜草药生长,也为中草药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产业优势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目前,内江市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贸易等相关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其中一批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同时,内江市政府也将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3.市场优势与西部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内江市距离成都市较近,交通便利,有利于中草药销售和市场开拓。

同时,在国内中草药市场和对外贸易中,内江市的中药材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虽然内江市中草药资源丰富,但其主要品种种植面积过大,造成了品种单一的问题。

内江市应该积极引进考古文化中留下的古代中草药的种植,以增加中草药品种的丰富性。

2.技术水平低内江市的中草药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不高,无法保证产品的稳定品质和清洁度。

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存在中间环节,缺少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流程,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流程改进。

3.质量不稳定内江市中草药产品的质量波动较大,有些产品并未标明来源和生产企业。

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保证,也无法监管中药材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1.多元化种植内江市的中草药品种仍然过于单一,需要推广多品种、多元化的种植方式,培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适宜本地生长的中草药品种。

内江东兴区:适时“溯源”大数据领航中药材产业

内江东兴区:适时“溯源”大数据领航中药材产业

内江东兴区:适时“溯源”大数据领航中药材产业
3月28日,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中药材溯源前端监测设备正在对天冬种植进行适时监控。

据悉,内江市东兴区是“中国天冬之乡”,以天冬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连日来,该区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安装溯源前端监测设备,适时采集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通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应用平台进行全程监控,切实保障中药材产业沿着科学化、数字化、标准化的轨道运行。

目前,该区已在郭北、白合、石子、田家、富溪等乡镇20余个点位安装中药材溯源前端监测设备。

(李建明摄)
3月28日,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中药材溯源前端监测设备正在对天冬种植进行适时监控。

3月28日,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当地农户正在对天冬进行田间管理。

【来源:中国商报网】。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1. 医疗设施建设:四川省内拥有大量的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
医医院、中医药诊所等。

同时,还有许多综合医院和西医医院也在从
事中医药服务。

2. 中药种植:四川省地处川渝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种植。

四川相对较多地种植中药材,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3. 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生产:四川省有许多中药饮片和中药制
剂生产企业,涉及中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

4. 中医药科研与教育:四川省有多所高等学府开设了中医学与
中药学相关专业,为中医药产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同时,四川省
内的科研机构也在从事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5. 中医药市场销售:四川省内有大量中医药相关的药店和保健
品店,中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

总体来说,四川中医药产业在设施建设、种植、制剂生产、科研
与教育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都比较完善,并且得到领导的支持与重视。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四川中医药产业有望继续发展
壮大。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四川省内江市是一个传统的中药材产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中药材的品质和质量把控不足。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流程,部分中药材的品质和质量无法保证,对市场信誉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管理,推行良好的农业规范化生产,加强对农药、化肥和采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管,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质量。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略,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弱。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内江市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能力相对较低。

中药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药效成分中,而传统的简单加工方式难以充分提取和利用中药材的药效成分,降低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开展中药材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加工技术的研究,提高中药材加工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还需要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内江市的中药材产业仍然以传统的种植和采收方式为主,缺乏对现代科技的积极应用。

要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相关科技人才,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科学种植、先进加工和现代化管理。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管理,改善中药材的品质和质量;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中药材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材加工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促进内江市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张如义吕向阳陈艾梦刘丹杨旭东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1期[摘要]为进一步推进内江优势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从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SWOT分析,解析制约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并从体系建立、人才建设、资金扶持、科学规划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材;SWOT;发展现状;对策;内江市[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四川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其种类达5000余种,在全国常用中药材600多种中,四川拥有400多种,且资源蕴藏量达100亿t以上,居全国之首,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其中药材蕴藏量、常用的中药品种、道地药材种类均位于全国第一,所以,四川省历来素有“中国中药之乡”、“中药材之库”等美誉;据统计,2016年,四川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是18.47万hm2,产量84.4万t,产值达到127.4亿元,由此,具有众多优势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内江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有著名川产道地药材川天冬,且人工种植驯化了一定品种数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形成了一系列内江地区的川产道地药材品种;据统计,2016年内江市全市种植有金银花、栀子、白芷、白芍、黄精、半夏等40余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达666.73hm2,形成了以内江市市中区半夏、资中县黄栀子、东兴区白芷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中药材种植示范片,全市成立中药材相关的种植专业合作社12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拥有40多个,其中19户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2亿元,全市医药工业企业共获得药品批准文号1138个,常年生产药(用)品百余种,拥有以梓橦宫为代表的中华老字号1个、德元药业为代表的省著名商标8个。

初步实现医药工业与农业特别是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内江市中药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1; ;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1.1; ;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维护国家医药安全和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药材的发展,随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将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彰显了党和国家极其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

内江市深入贯彻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对“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作了新的安排和部署。

1.2; ;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巩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作物结构、农业布局,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川产道地药材久负盛名,业内素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具有众多优势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在《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規划》中提出要集中发展川中丘陵区等5大区域性中药材特色产业区;而内江怎样发挥其自身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优势,建立地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中药材特色产业,是内江优化其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特色农业水平和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1.3; ; 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建立内江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国家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特色产业优势,结合精准脱贫的实施,将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及生产,建立基地,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因此,将内江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有助于内江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1.4; ;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推进内江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医的迅速发展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作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的中药材产业被学者喻为中国市场最后一块利润蛋糕;因此,中药材产业逐步成为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我国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而中药材产业,也将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内江市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之一。

1.5; ;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促进内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医学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对内江市传统中药文化的传承;同时,因中药材具有品种多、推广面大等特点,不同生态条件环境都有其相适宜的药材品种,因此,根据内江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宜中药材品种,既可取得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在绿化全川、打造美丽内江工程中,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2; ;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2.1; ; 内江市发展中药材的优势自然条件、农业基础条件优越。

内江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川中丘陵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林木和中药材生长,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

同时,内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是四川丘陵区农业大市,农业总产值约209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6%,全市农村劳动力约140多万人、耕地约30万hm2,具有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农业基础条件。

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品种突出。

量大优质的中药材资源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

截至2018年,内江市市中区打造凌家、朝阳中药材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党参、白芷、川芎、丹参种植达到400hm2;东兴区以千草生物、涪丰药业等龙头带动,规范种植栀子、枳壳、铁皮石斛、金线莲、白芨、暗紫贝母等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品种,形成以田家镇铁皮石斛、同福镇栀子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带约266.67hm2;隆昌市在响石、云顶乡等扶持农户发展金银花、油牡丹、板蓝根等订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17万hm2;威远县中药材已种植佛手、射干、玉竹、栀子等200hm2,分布在连界、严陵、小河等镇;资中县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种植川明参、桔梗、白芷、芍药、川芎、丹参等中药材333.33hm2。

特色中药材天冬的种植、加工在内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内江是道地药材川天冬药材产地产区,具有160多年栽培历史的优势。

早在2001年,为开发内江市中药材资源,经内江市科委及有关县(区)的积极争取,创建起以四川省瑞康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成都中医大学为技术依托,集研究、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优质川天冬种植科技示范区;同时,内江市东兴区、隆昌县的川天冬产区被列为四川省全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政府扶植力度加大,种植基地不断增加,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

近年来,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江各县区涌现了一大批新型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量优质中药材新品种得到成功推广及应用,中药材发展面积和生产效益均显著提升,内江市已形成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创新驱动、农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明确“做大中药材产业,做精中药材加工,拓展中药材特色旅游”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思路。

2.2; ;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劣势专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内江市大部分中药材生产仍处于自然经济模式,缺乏产业化经营。

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缺乏统一管理和协作,导致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社会经济效应低、缺乏有效市场竞争力,难于达到规范化、规模化效应。

中药材生产盲目性仍普遍存在,药农几乎承担了中药材所有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随着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中药材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生产已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内江市中药材种植品种数量虽多,但整体规模偏小,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以一家一户零散式种植和小型基地为主,千亩规模以上集约化连片种植基地很少,不能形成中药材产业规模效益。

虽然内江市中药材总的种植面积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受立地条件、土地经营规模、经营理念和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影响,基地规模化和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种植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内江地区大多数中药材种植户技术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中药材种植连作现象严重,种植基地科技含量低。

且药农因长期受到传统中药材种植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重产量不重品质,导致中药材质量不能达到药厂生产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基层,专业从事育苗、栽培、加工技术人才极其短缺,主要表现在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中药材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少品牌效应。

市场经济条件下,好品牌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内江市是历史悠久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地,但至今没有形成“内江中药材”品牌,没有建成像安微亳州、成都荷花池那样专业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没有建立营销网络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知名度低,中药材销售市场狭窄,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和名牌企业。

2.3; ;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中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中药材产值可达到3200亿美元;未来,在我国人口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疾病增多、医保体系完善、健康旅游发展的总体趋势下,中医药健康需求将不断扩大。

政策利好给内江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随着,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颁发,我国中医药发展提升为到了国家战略,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四川省也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和《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这无疑给内江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机遇,将强有力的推进内江优势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

内江市医药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内江市有以梓橦宫药业、汇鑫制药、汇宇制药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全市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预计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新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为内江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4; ; 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国际市场对我国中药材产业带来强烈冲击,特别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现代植物药以其疗效显著、技术含量高而形成对中药的强烈冲击,国际市场上中草药的需求大国主要有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等,它们同时也是我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际市场对中药材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