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欣赏》教学小议

合集下载

短篇小说欣赏(教师随笔)

短篇小说欣赏(教师随笔)

短篇小说欣赏(教师随笔)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深处的反映,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短篇小说以其篇幅短小、样式灵活、主题多样、风格迥异而备受快节奏的现代人青睐。

本书精选了20篇英美短篇小说,它们都出自文学大家,都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涉及的英国作家有:狄更斯、哈代、史蒂文森、王尔德等;美国作家有:欧文、霍桑、爱伦坡、马克吐温等。

短篇小说的好处1、顾名思义,短篇小说篇幅较短,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通读和精读,避免了在阅读长篇小说时可能遇到的挫败感;2、短篇小说构思精妙,语言表达简洁生动,读者可以更快领略到大师的行文风格;3、短篇小说用语相对简单,生词较少,读者可以反复研读甚至背诵;4、短篇小说寓意深刻,有些作品具有非凡的思想高度,读者可以借此提高修养和境界。

例如:莫泊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

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

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

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

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他的作品诙谐幽默,反映了很多的社会现象,是值得一看的!同时,还有欧亨利、契诃夫,都是短篇小说之王。

你欣赏之后,不论是哪一方面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下一篇。

《短篇小说欣赏》教学小议

《短篇小说欣赏》教学小议
的 阅读 层 面 和 阅 读 层 次 。 教 材 的
的《 园 惊 梦 》 《 , 雪 》 , 游 和 哦 香 等 既 有 人 神 恋 爱 的 浪 漫 之 作 《 毅 柳 传 》 又有 批 判 现 实 主 义 的讽 刺 小 , 说 《 个 文 官 之 死 》 既 有 高 声 歌 一 。 颂 生 命 的 《 爱 生 命 》 也 有 向 内 热 ,
艺 术 宝 库 之 门 ,开 阔 了 他 们 的眼 界 。我 们 在 教学 中 , 不 能仅 仅 关 就 注课 文 的 解 读 ,一 定 要 在 解 读 的 基 础 上 , 导 学 生 去 体 会 : 过 阅 引 通 读 , 们 可 以穿 越 时 空 , 圣 者 、 他 与
智 者 对话 , 受 伟 大 的 心 灵 、 邃 感 深
行 的故事 》 , 等 又有融合 中国传统
与 西 方 现 代 的 意 识 流 等 艺 术 技 巧
置 四个 单 元 : 国古 代 短 篇 小 说 、 中 中 国现 当代 小 说 、 美 短 篇 小 说 、 欧
亚 非 拉 短 篇 小 说 。 每 两 个 单 元 后
明星 作 家 的作 品 。 在 学 生 的 桌 面 上 , 处 可 见 《 小 说 》 《三 门》 随 最 、二 重 这 类 的书 ,而 经 典 的 短 篇 小 说 名 著 就 几 乎 不 见 踪 影 。学 生 们 这 种 狭 隘 的 阅读 视 野 必 定 影 响 了 他 们
现 了对 基 础 的 重 视 。 ( ) 握 教材 的开 放性 , 一 把 开 阔学 生 的阅 读 视 野 。
这种 多民族 、多时代特 点给学生
开 启 了一 扇 绚 丽 多 彩 的 世 界 文 学
有 成 功 刻 画 一 个 饱 受 侮 辱 ,但 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欣赏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欣赏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欣赏
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和启迪,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欣赏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小说欣赏要注重选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小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如《草地》、《菊花》等。

经典的小说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说欣赏要注重阅读与分析。

学生在欣赏小说时,要先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然后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表达、叙事结构和意义内涵,深化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

这样既能全面了解小说,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说欣赏要注重批评与评价。

在欣赏小说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小说进行批评与评价。

批评不仅是对小说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出,更是对小说的价值进行探究和思考。

学生可以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个人的评价和思考,并通过写读后感、作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说欣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小说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生活和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小说欣赏的选择、阅读与分析、批评与评价以及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和价值。

谈谈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

谈谈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

谈谈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外国小说欣赏”这门课怎么教?这虽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但要从课程和教材的角度思考。

我们以为,课程标准制约选修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的性质决定教材的编法,而选修教材的特点又影响教法的选择。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提高文学修养;二是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三是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四是尝试创作小说,把创作和鉴赏结合起来。

“外国小说欣赏”就是在这样的目标指示下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它的性质当然是由课程目标决定的。

那么,“外国小说欣赏”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首先它是选修的。

必修课业已结束,选修课程是在必修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相关学力,这样,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稍微讲究一点高度和系统性。

其次它是文化的。

如果《〈论语〉选读》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外国小说欣赏》是了解西方特别是近现代的思想和文化。

所选的16篇小说,都是“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第三,它是经典的。

所选的都是近现代外国小说公认的经典。

对于小说这种叙事艺术,教学时需要感悟与欣赏。

第四,它有着新的语文知识。

如西方现代小说的基本文体特征,小说史的大致轮廓,创作方法和大致流派等等。

当然,对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学习,而是大概的初步的了解。

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作这样的分析,虽然不很科学,却能从教科书中找到印证。

那么,《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有什么特点呢?笔者归纳如下:1.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介绍了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大学时有所涉及,但并不系统。

可以说,这是新的语文知识。

2.选文的深度,决定了师生阅读这些小说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编者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水平,但是外国小说的特质让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学生感到陌生,何况所选的16篇小说,除了《墙上的斑点》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触到,可能连老师都感到陌生,因为在大学期间接受的外国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淡忘了。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狂人日记》的背景及作者鲁迅;(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3)欣赏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文学作品鉴赏;(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深刻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2)认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启示作用;(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狂人日记》的背景及作者鲁迅;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3. 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2. 对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狂人日记》;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风格等;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狂人日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狂人日记》原文、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指南等;2. 学生准备:预习《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小说风格;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本为例,深入剖析小说艺术特色;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4. 结合讲授法,对小说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初中教案: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

《初中教案: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

《初中教案: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短篇小说作为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短篇小说,并结合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种初中教案: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的具体实施步骤及相关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具体教学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短篇小说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等要素,深入理解文本;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解析短篇小说的隐含意义;4. 学生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二、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短篇小说,注意题材和语言的简单明了;2.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短篇小说的课件、问题分析和讨论的教具等;3.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素材;4. 确定教学主题和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三、教学步骤本教案将短篇小说的阅读与解析分为五个步骤,具体如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与短篇小说主题相关的图片或是引用一个有关主题的短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如果短篇小说的主题是勇敢面对困难,可以展示一幅描绘勇敢奋斗的图片,或是引用一句“勇敢是战胜困难的钥匙”。

2. 短篇小说阅读(15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短篇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标记重要情节和角色,并对不理解的内容做一定的标记。

3. 短篇小说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篇小说的内容和结构。

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 短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是什么?有哪些起伏和转折?2)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何体现?是否符合故事发展的需要?3) 短篇小说的语言运用有哪些特点?是否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短篇小说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 狂人日记教案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欣赏——狂人日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狂人日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小说的艺术特点;(2)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3)学会欣赏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会小说所传达的真善美价值观,提升个人品质;(3)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现实,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2. 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2.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 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狂人日记》;2. 参考资料:有关《狂人日记》的研究论文、评论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狂人日记》有声读物,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小说创作背景;(3)提问:大家对短篇小说有何认识?短篇小说欣赏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狂人日记》,了解故事情节;(2)填写人物关系表,梳理故事脉络;(3)思考: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对故事主题有何作用?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比较分析《狂人日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思考:如何评价《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贡献?5. 实践提升(1)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2)选取优秀发言进行分享;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现代短篇小说欣赏《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短篇小说欣赏《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短篇小说欣赏《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4.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

著名的白行简的有《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李朝威的《柳毅传》。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擘(bò)蹶(jué)撝(huī)退宥(yòu)其失愧惕(tì)三、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例一: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例二: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悲不自胜。

幸遇儒生柳毅,为之传书至洞庭龙宫。

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小说欣赏》教学小议
内容摘要:《短篇小说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
的一个系列。

作为选修课,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以往
的短篇小说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要把握好教材开放性、人文性、基础性的三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些特点对学
生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开放性人文性基础性语文素养
短篇小说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一个系列。

与必修课程相比,这个选修系列的教学给予师生更广阔的教
与学的天地。

我们只要认真钻研教材体系,全面把握教材的整
体特点,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建构学生广阔的文化视野,培
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夯实语文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短篇小说欣赏这个系列共设置四个单元:中国古代短篇
小说、中国现当代小说、欧美短篇小说、亚非拉短篇小说。

每两个单元后面编者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活动。

每一篇小说的后面又补充相关知识链接的环节。

认真研究这个教材,可以
看出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科学的严密思考的,教材的整
个体系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处处渗透着人文情怀,还体现了
对基础的重视。

(一)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1.开放性:这本教材在体系结构上不追求理论体系,所选的文章也不是小说史的作品选本,整体上呈现出开放性的理
念。

开放性的教材体系和文本,给了学生更广阔的阅读和成长
的空间。

(1)选文选材范围广,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16 篇选文范围比较宽广,既有古今的名篇,又收录世界不
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代表之作,从选文的范围来看,编者旨在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时
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色。

现在的高中学生虽然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体裁是短篇小
说。

但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局限于国内的韩寒、郭敬明这些80
后的青少年明星作家的作品。

在学生的桌面上,随处可见《最小说》、《三重门》这类的书,而经典的短篇小说名著就几乎不
见踪影。

学生们这种狭隘的阅读视野必定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层面和阅读层次。

教材的这种多民族、多时代特点给学生开
启了一扇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之门,开阔了他们的
眼界。

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仅仅关注课文的解读,一定要在
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体会:通过阅读,他们可以穿越时空,
与圣者、智者对话,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
能和创造的力量,从中得到真知灼见和阅读乐趣,使学生明白
到除了他们所熟悉的现阶段流行的短篇小说之外,前人在这
个文学领域里曾留下了多么灿烂的瑰宝,而外国的文学宝库
里也不乏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的传世佳作。

在这样的引导
,学生就突破原来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多元文化的天光云
影,领略缤纷灿烂的文化风景,培养他们的全球性文化视野和
吸纳人类有益文化的态度与意识。

(2)选文艺术风格异彩纷呈,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层次。

教材的文本风格多样、流派丰富,选文既有传统的叙述故
事风格的《促织》和《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等,又有融合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意识流等艺术技巧的《游园惊梦》和
哦,香雪》等,既有人神恋爱的浪漫之作《柳毅传》,又有批
判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一个文官之死》。

既有高声歌颂生命的《热爱生命》,也有向内心世界掘进的《家庭女教师》
既有成功刻画一个饱受侮辱,但仍追求美好爱情、为理想而活的杜十娘形象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又有以跌宕起伏的情
节引人入胜的《促织》。

这些丰富多彩的风格和流派属于小说的创作技巧,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实际上是文本与学生交流的艺术。

在文学作品
中,作家就是运用各种技巧,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
形象来让读者体味文本从审美角度来看,这些艺术手法和创
作技巧的审美元素丝毫不少于文本的内容,艺术审美价值丝
毫不逊于文本的内容。

而我们的学生以往的鉴赏大多停留在文本的内容上,忽略文本的形式。

我们要抓住这些艺术价值分高的文本,来引导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后,从文本的形式来对
文本进行艺术价值的鉴赏,来品味作者是怎样讲述故事,怎样
表情达意的。

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更要透过文本的字面细致
地体味到篇章结构中蕴藏的情趣和妙味,只有经过这个环节, 学生的阅读才能得到深化和绵延。

(3)选文的教与学给予一定的余地,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
空间。

不论是在教材安排上还是在学习上,本教科书都给予老
师和学生一定的开放空间,灵活处理的余地。

与必修教材相比, 甚至和其他选修教材相比,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设置
讲读课、自读课,也没有安排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篇目,原因
何在?因为短篇小说比较通俗易懂,是学生阅读最多和普遍喜
欢的文学体裁,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文学体裁。

从这些角度考虑, 短篇小说的教学就需要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这样才更利
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更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的学习能力。

既然教材给予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学上自由组合的空间
那么老师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对教材进行
大胆取舍,合理剪裁,对文本作出主次详略、精读泛读的安排。

如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老师可以忽略对文本的解读,直
接对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甚至可以
大胆跳过文本,在课堂上进行简略地介绍。

对于学生很感兴趣的作品,可以精讲、细读,结合综合学习活动进行课外的延伸
学习,如写一些文本点评、对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扩写或者续写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组织各种灵活的形式和通过多样的途径来达到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的目的。

(二)把握教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
的人本精神。

短篇小说是文学作品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和心灵,而且短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
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体裁。

与散文和诗歌直接抒发个人情
感的体裁不同,小说更注重对社会人的描写和刻画,这就决定
了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关注人的生存、人的价值的情怀。

(1)教材关爱和同情平民阶层,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

文本中的主人公大多数都是社会中的底层人物:“杜
娘――出身低微的京城名姬” 、“柳毅”――落第的文弱书生、
切尔维亚科夫”沙皇专制统制下的下等官员、钱夫人”不幸的失势的将军夫人、家庭女教师一一被贵族青
年引诱又遭抛弃的女子,即使是《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
的辛伯达,也只是商人而已。

在作品当中,作者都表现出对这
些平凡人的关爱和对弱者极大的同情。

编者选择这么一组以表现底层人物生活的作品来编写教材,就体现出一种对平民
阶层的关注。

教材选材的这种人文精神与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建构的
外部生活环境是十分契合的,是有非常大的现实教育意义的。

毕竟我们大部分的学生是生活在平凡人的世界里,他们的世
界大多就是平民阶层,他们每个人有独自的生活轨迹,尽管大
部分人平凡简单,但每个人又必定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所以我们要关注我们孩子的生活,既要给予他们崇高的人格教育,又
要引导他们对身边的人群、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结合这个选材特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文关怀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去关爱身边的人,善于在周围的人
群中去发掘平凡人的伟大,理解他们在生活重压之下虽随波
逐流但仍然追求自尊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才能
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精彩的内容。

(2)教材关注人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过去我们太多地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

却很少提到文学真实流露的人性、
人情的一面。

但这本教材在每个单元导语和课文前的阅读提中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关注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

如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单元导语中,编者对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张爱玲的《封锁》是这样解读的:采用陌生的视角,促使人对“熟知”的东西予以“再认识”,从而抵达
艺术的根本目的――克服因习惯带来的麻木感,重新获得生活的感觉。

再如《家庭女教师》,编者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
注意作者是如何以儿童是视角去窥探神秘莫测的成人世界
的。

从这些导读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打破传统的解读方法
不再用批判阶级的带有强烈的政治烙印的观点去引导学生而是从人的自身的本质特性、人的心理特征来展开对人物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