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合集下载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硫酸镁外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正确使用硫酸镁外敷,能够有效发挥其药效,但同时也需注意一些相关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在使用硫酸镁外敷前,需先准备好以下物品:硫酸镁粉、热水、干净的毛巾或纱布、保鲜膜。

2.配制溶液:将硫酸镁粉倒入热水中,按照1:10的比例(例如:50克硫酸镁粉加入500毫升热水)进行配制,搅拌均匀直至硫酸镁粉完全溶解。

3.湿敷:将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浸泡在配制好的硫酸镁溶液中,然后轻轻拧干,避免溶液滴落。

将湿润的毛巾或纱布敷在患处,用保鲜膜覆盖,以保持温度和湿度。

4.时间:硫酸镁外敷的时间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和症状调整。

5.频率:一般每日2-3次,连续使用3-5天。

若症状未缓解,请及时就医。

二、硫酸镁外敷的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测试:在首次使用硫酸镁外敷前,应先进行皮肤过敏测试。

将少量溶液涂抹在手腕内侧,观察15-20分钟,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请立即停用。

2.禁忌症:以下情况禁用硫酸镁外敷:皮肤破损、感染、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等。

3.注意保暖:在使用硫酸镁外敷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避免接触眼睛:使用过程中,避免溶液接触眼睛,如不慎入眼,请立即用清水冲洗。

5.勿长时间使用:长时间使用硫酸镁外敷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请遵循使用时间和频率。

6.停药观察: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如皮肤瘙痒、红肿等,请立即停药并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若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总结:硫酸镁外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相关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流程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流程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在严重过敏反应时,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注射液,以减轻组织水肿,提升血压水平。
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抑制组织胺释放,缓解过敏症状。
液体外渗预防流程
预防步骤
详细描述
包装密封性
加强液体容器的包装密封性,确保不泄漏。
防漏材料
使用防漏材料或包装,增强容器的防漏性能。
稳定条件
确保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稳定,防止外渗。
针头和注器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
注射部位选择
避免在易发生外渗的部位注射,选择适宜部位如前臂、大腿等。
注射技术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避免针头在组织内停留过长,避免过度拍打或按摩注射部位。
输液顺序安排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刺激性大的药物。
提高患者意识
向患者宣传输液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流程
处理方法
详细描述
皮肤保护
使用非处方皮肤保护剂均匀涂抹于受损皮肤区域,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局部冷敷
采用冰袋或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放置于受影响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数次。注意防止冻伤。
硫酸镁湿敷
将无菌硫酸镁纱布浸入温水中至饱和,拧干后加压包扎于患处,促进水分吸收和止痛。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之杨若古兰创作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作为一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成少的操纵,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碰到的,多种缘由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添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病院的声誉带来了必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惹起高度关注.在静脉输液中因为液体外渗,特别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惹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添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惹起医患纠纷,临床上经常使用硫酸镁湿热敷,是以,对此惯例方法加以改进,使后果会更好一些,此刻将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示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一度:皮肤惨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15cm.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成品的外渗均可导致.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轮回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内服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减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减退情况.同时,应让患者表情放松,防止过度紧张.2.后果判断无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色彩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色彩变淡,无发红.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3.结果与讨论: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感化.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感化能敏捷清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接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无害物资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用加热内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菌透明敷贴为无菌,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无需胶布粘贴,不容易零落.但惯例湿热敷方法因药液受温度的影响易构成结晶,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影响其后果的发挥,而且容易弄湿衣服,如果里面贴上透明敷贴可防止衣服弄湿,上面再放上温的热水袋可持续保温以防构成结晶发生刺激,可添加药物的后果,使外渗在热力感化和硫酸镁的感化下能使外渗的液体敏捷散失,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防止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常识培训,强化平安认识,无效减少输液外渗的景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本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更,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参考文献: [1]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7):37.。

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硫酸镁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肌肉痉挛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

下面将介绍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硫酸镁和热水。

硫酸镁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可以在药店或者网上购买到。

将适量的硫酸镁粉末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倒入适量的热水,搅拌均匀,直至硫酸镁完全溶解在水中。

接着,浸泡毛巾或纱布。

将一条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浸入溶解好的硫酸镁水中,让其充分吸收硫酸镁溶液,直至完全湿透。

然后,敷在疼痛部位。

将浸湿的毛巾或纱布敷在疼痛的部位,可以是肌肉、关节或者其他需要缓解的部位。

确保敷布完全覆盖疼痛区域,并且保持温暖。

接下来,保持敷布时间。

一般来说,硫酸镁热敷的时间为15-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觉和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在敷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姿势,放松身体,让硫酸镁的温热效果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清洁皮肤。

在热敷结束后,用清水将疼痛部位彻底清洁干净,以防止残留的硫酸镁粉末对皮肤造成刺激。

同时,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镁热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有损伤的人等不适宜使用。

在使用硫酸镁热敷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

总之,硫酸镁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放松身心,改善血液循环,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希望大家在使用硫酸镁热敷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获得最佳的效果。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 小范围外渗:
-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 大范围外渗:
-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果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对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地塞米松等。

-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 局部小水泡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涂抹;水泡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此外,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局部封闭处理,在发现渗液之后,建议进行如下处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面清洗,并使用优格泡沫完成外敷,相隔1d更换皮肤情况,考虑到渗液,伤口以及坏死物质,应继续使用藻酸盐敷料完成填塞。

外层敷料使用无边泡沫吸收渗液,泡沫敷料周围继续使用加宽胶布完成固定。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及处置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H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o川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W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

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外渗分类: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五、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硫酸镁,又称为Epsom盐,是一种常见的镁盐化合物,具有很多益处。

它可以通过外敷的方式帮助缓解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和减轻肿胀。

以下是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

你需要一些硫酸镁结晶,温水和一块干净的布或纱布。

确保你使用的硫酸镁是纯净无添加的,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将硫酸镁结晶溶解在温水中。

通常来说,每500克硫酸镁需要用约5升温水来溶解。

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然后让其冷却至舒适的温度。

然后,浸湿布或纱布于溶解后的硫酸镁水中。

确保布或纱布充分浸透,但不要过于湿润,以免滴水。

接着,轻轻拧干布或纱布,将其敷在患处。

可以使用绷带或透气胶布固定,以确保布或纱布不会脱落。

最后,静静地躺下或坐下,让硫酸镁水发挥作用。

你可以让其停留在患处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前请确保患处清洁干燥,以免影响硫酸镁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其次,如果你有皮肤过敏或其他肌肤问题,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意见。

硫酸镁外敷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肤敏感测试。

最后,硫酸镁外敷后可能会感到皮肤有些干燥,这是正常的。

你可以在使用后涂抹一些保湿乳液来舒缓皮肤。

总的来说,硫酸镁外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肌肉疼痛和舒缓肌肉紧张的方法。

它不仅方便易行,而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当然,如果你有严重的肌肉问题或慢性疼痛,建议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希望这些使用方法能够帮助到你,祝愿你身体健康!。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硫酸镁湿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肿胀和炎症。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时间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

首先,硫酸镁湿敷的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硫酸镁、温水、毛巾等。

将适量的硫酸镁溶解在温水中,使其浓度适中。

然后,将毛巾浸泡在硫酸镁溶液中,拧干后敷在患处。

注意不要让硫酸镁溶液进入眼睛或口腔,以免引起不适。

其次,硫酸镁湿敷的时间。

一般来说,硫酸镁湿敷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这个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同时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如果需要持续湿敷,可以在敷完一次后稍作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湿敷。

另外,硫酸镁湿敷的频率也需要注意。

一般情况下,每天可以进行2-3次硫酸镁湿敷。

但是,具体的频率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可以根据疼痛程度和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此外,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湿敷的部位、疼痛的原因、个人的体质等都会对时间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硫酸镁湿敷的时候,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或者专业的理疗师,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时间和方法。

总的来说,硫酸镁湿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时间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湿敷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控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湿敷时间。

另外,也要注意湿敷的频率和其他影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时间,正确地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还是咨询医生或者专业的理疗师,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祝大家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的新措施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
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

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
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
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

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用加热外敷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菌透明敷贴为无菌,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无需胶布粘贴,不易脱落。

但常规湿热敷方法因药液受温度的影响易形成结晶,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并且容易弄湿衣服,如果外面贴上透明敷贴可避免衣服弄湿,上面再放上温的热水袋可持续保温以防形成结晶产生刺激,可增加药物的效果,使外渗在
热力作用和硫酸镁的作用下能使外渗的液体迅速消散,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4.结论: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