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硫酸镁湿敷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被用于缓解肌肉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硫酸镁湿敷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来获得最佳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硫酸镁的基本情况。
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是一种无色结晶物质,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用于湿敷。
硫酸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低反应性,能够迅速渗入皮肤,通过放松肌肉和舒缓疼痛,起到治疗作用。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硫酸镁湿敷。
第一步,我们需要准备硫酸镁溶液。
通常情况下,硫酸镁可溶于水中,我们只需要将适量的硫酸镁粉末溶解在等量的温水中即可。
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过热的水溶解硫酸镁,以免使其失去效力。
第二步,将溶液浸湿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布。
取适量的硫酸镁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可以用来浸泡纱布。
然后将纱布拧干,使其保持湿润但不滴水。
第三步,将湿润的纱布贴附在患处。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将纱布直接贴在患处上,或者通过纱布包裹住患处。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确保硫酸镁溶液与皮肤充分接触。
第四步,固定湿敷部位。
您可以使用纱布带或绷带轻轻固定湿敷部位,以防止纱布松动或脱落。
第五步,保持湿敷15-20分钟。
硫酸镁的渗透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效果,因此请耐心等待。
在这段时间内,您可以选择放松身体或进行一些静态的活动。
最后,将湿敷部位清洗干净并擦干。
硫酸镁溶液有一定的黏性,所以在处理完湿敷后,需要用清水将患处彻底清洗干净,以免残留物刺激皮肤。
当然,硫酸镁湿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在使用硫酸镁湿敷之前,您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疾病、过敏史或正在进行其他治疗的人群。
总的来说,硫酸镁湿敷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使用硫酸镁湿敷,我们可以缓解肌肉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了解硫酸镁湿敷提供帮助,并在您需要时正确使用。
如果您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流程

在严重过敏反应时,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注射液,以减轻组织水肿,提升血压水平。
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抑制组织胺释放,缓解过敏症状。
液体外渗预防流程
预防步骤
详细描述
包装密封性
加强液体容器的包装密封性,确保不泄漏。
防漏材料
使用防漏材料或包装,增强容器的防漏性能。
稳定条件
确保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稳定,防止外渗。
针头和注器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
注射部位选择
避免在易发生外渗的部位注射,选择适宜部位如前臂、大腿等。
注射技术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避免针头在组织内停留过长,避免过度拍打或按摩注射部位。
输液顺序安排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刺激性大的药物。
提高患者意识
向患者宣传输液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流程
处理方法
详细描述
皮肤保护
使用非处方皮肤保护剂均匀涂抹于受损皮肤区域,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局部冷敷
采用冰袋或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放置于受影响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数次。注意防止冻伤。
硫酸镁湿敷
将无菌硫酸镁纱布浸入温水中至饱和,拧干后加压包扎于患处,促进水分吸收和止痛。
硫酸镁湿敷用于小儿药液外渗护理体会

【 关键词 】药液外渗;硫酸镁 湿敷
l资 料 与方法
渗 ,应立 即停 止该 部位输 液 ,更换输 液部 位 ,应 据 不 同外渗 药物 对症 进行 药物 、外 敷处理 。
抬 高 患肢 ,根
】 . 1 ‘ 般 资料
通过 2 0 1 0 年. 2 0 1 3年我科 5 8 例药 液外 渗患 儿护理 中,其 中 l 9 例 为下肢 ,3 5 例 为上肢 ,4例 为头部 。外 渗面 积 8 c m x 2 c m1 0 例, 外渗 面积 5 c m X 2 c m4 2例 ,外 渗面积 2 c m x 2 c m6例 ;半天 药液外 渗完 全吸 收 9例 ,一灭 完全 吸收 4 2例 ,两 天完 全 7例 。临 床观 察
十 几 对 比较麻 烦 ,如 果使J 1 . 1 日前临床 常用 的 2 5 %硫 酸镁 注射 液 1 O ml /
择粗 直 、弹 性 好、 易滑动 、易固 定 的静 脉 。长 期输 液者 肯 计划地 保护 和合 理 使用静 脉 , 一 般 由肢 体远端 到近 端 , 从 小静脉 到大 静脉 , 交 替更 换使 用静 脉 。 避 免使J 1 ] 靠近 天节 、 瘢痕、 受伤、 感 染 的静脉 ; 小 使刚 血液 循环 差或仃 病变 的部位 ;避免 在掌 侧及 哭 1 处穿刺 ,因 掌 侧神 经分 布丰 富 ,疼痛 敏感 性强 ,关节 处活动 度大 ,血管不 易 同 定 ,容易刺 破 血管 而发 生局部 药液 外渗 。对循环 差 、静 脉塌 陷 、难 以穿刺 的病 人配合 热敷 法 ,有助 丁提 高穿 刺 的成功 率 。穿刺 成功 后 用 胶布 上 E 确 同定 穿刺 针 ,必要 时采用 保护 性约 束 ,以镁针 剂 湿敷 效果 。 方法
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硫酸镁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肌肉痉挛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
下面将介绍硫酸镁热敷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硫酸镁和热水。
硫酸镁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可以在药店或者网上购买到。
将适量的硫酸镁粉末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倒入适量的热水,搅拌均匀,直至硫酸镁完全溶解在水中。
接着,浸泡毛巾或纱布。
将一条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浸入溶解好的硫酸镁水中,让其充分吸收硫酸镁溶液,直至完全湿透。
然后,敷在疼痛部位。
将浸湿的毛巾或纱布敷在疼痛的部位,可以是肌肉、关节或者其他需要缓解的部位。
确保敷布完全覆盖疼痛区域,并且保持温暖。
接下来,保持敷布时间。
一般来说,硫酸镁热敷的时间为15-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觉和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在敷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姿势,放松身体,让硫酸镁的温热效果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清洁皮肤。
在热敷结束后,用清水将疼痛部位彻底清洁干净,以防止残留的硫酸镁粉末对皮肤造成刺激。
同时,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镁热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有损伤的人等不适宜使用。
在使用硫酸镁热敷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
总之,硫酸镁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放松身心,改善血液循环,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希望大家在使用硫酸镁热敷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获得最佳的效果。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硫酸镁,又称为Epsom盐,是一种常见的镁盐化合物,具有很多益处。
它可以通过外敷的方式帮助缓解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和减轻肿胀。
以下是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
你需要一些硫酸镁结晶,温水和一块干净的布或纱布。
确保你使用的硫酸镁是纯净无添加的,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将硫酸镁结晶溶解在温水中。
通常来说,每500克硫酸镁需要用约5升温水来溶解。
搅拌直至完全溶解,然后让其冷却至舒适的温度。
然后,浸湿布或纱布于溶解后的硫酸镁水中。
确保布或纱布充分浸透,但不要过于湿润,以免滴水。
接着,轻轻拧干布或纱布,将其敷在患处。
可以使用绷带或透气胶布固定,以确保布或纱布不会脱落。
最后,静静地躺下或坐下,让硫酸镁水发挥作用。
你可以让其停留在患处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硫酸镁外敷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前请确保患处清洁干燥,以免影响硫酸镁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其次,如果你有皮肤过敏或其他肌肤问题,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意见。
硫酸镁外敷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肤敏感测试。
最后,硫酸镁外敷后可能会感到皮肤有些干燥,这是正常的。
你可以在使用后涂抹一些保湿乳液来舒缓皮肤。
总的来说,硫酸镁外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肌肉疼痛和舒缓肌肉紧张的方法。
它不仅方便易行,而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当然,如果你有严重的肌肉问题或慢性疼痛,建议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希望这些使用方法能够帮助到你,祝愿你身体健康!。
用50%硫酸镁两种不同方式湿敷在液体外渗2级中效果观察

用 50% 硫酸镁两种不同方式湿敷在液体外渗 2 级中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50%硫酸镁湿敷外层包裹一层保鲜膜与不在外层包裹一层保鲜膜在治疗液体外渗中的效果。
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12月将18例发生或转入我科液体外渗导致2级液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
观察组发生液体外渗的部位用50%硫酸镁湿敷并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一圈,对照组仅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4h后得出观察组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77.77%,对照组有效3例,无效6例。
观察组有效率77.77%大于对照组有效率33.33%,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验证实验结果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50%硫酸镁药液的方法更有利于治疗临床输液2级液体外渗。
关键词:50%硫酸镁湿敷; 2级液体外渗;效果静脉输液是重要的临床治疗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静脉输液更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
高渗类药液对血管刺激大,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液体外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临床工作中常用到50%硫酸镁湿敷于发生液体外渗的部位,笔者观察到使用一次性保鲜膜包裹于50%硫酸镁湿敷于外层更有助于保持50%硫酸镁药液的湿度从而提高液体外渗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使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 对渗出的分级标准[1]1级是皮肤发白发凉,水肿直径小于1英寸,伴或不伴疼痛;2级是皮肤发白发凉,水肿直径在1~16英寸之间,伴或不伴疼痛;3级是皮肤发白发凉,半透明状,水肿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轻到中度程度疼痛;4级是半透明状,皮肤肿胀、紧绷、变色、有瘀伤,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疼痛。
1.2.液体外渗疼痛分级:参照数字疼痛分级法及临床软组织损伤疼痛观察经验制定疼痛分级,0级:触摸、压迫肿胀部位无痛觉;1级:压迫有痛觉;2级:触及表皮即有痛觉;3级:不触碰也感觉较痛,但可以忍受;4级:剧痛,嘴唇自然张开抽气甚至尖叫,需要止痛[2]。
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论文

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多发生于小儿或不能对外渗做出反应的患者,由于外渗液性质种类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外渗后果,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很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发生药物外渗后要妥善处理,使外渗引起的结果最小化。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因素;预防;处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8-01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物和发泡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
现对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外渗的危险因素1.1病人⑴婴幼儿:外渗常见的病人许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婴幼儿肢体固定困难,外渗后难以做出疼痛表达,容易造成严重外渗。
⑵老年人:自身条件使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
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
⑶无法沟通的患者,如:麻醉未醒患者、使用镇静剂处于昏迷患者、瘫痪患者等。
1.2.药物⑴发泡性药物: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
⑵非发泡性药物:a、刺激性药物:甘露醇、紫杉醇、环磷酰胺、阿糖腺苷、门冬酰胺酶等。
b、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等。
c、电解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
d、血管加压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1.3疾病⑴癌症;反复接受化疗病人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⑵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静脉血流减少,输液外渗;血管弹性差也容易外渗。
⑶糖尿病;因外渗时外周神经不能感受到疼痛,可造成严重外渗。
⑷上腔静脉综合征静脉压升高导致输液外渗潜在危险。
1.4技术⑴护士缺乏临床经验。
⑵夜班护士巡视不到位,交接班不够谨慎。
⑶护理人员知识缺乏。
⑷输液器选择,有科研报道输液选用钢针渗出是留置针两倍。
⑸加压推注药物。
2外渗的预防2.1提高穿刺成功率培训护士,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病人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精编版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
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
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的新措施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
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
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
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
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
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用加热外敷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菌透明敷贴为无菌,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无需胶布粘贴,不易脱落。
但常规湿热敷方法因药液受温度的影响易形成结晶,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并且容易弄湿衣服,如果外面贴上透明敷贴可避免衣服弄湿,上面再放上温的热水袋可持续保温以防形成结晶产生刺激,可增加药物的效果,使外渗在热力作用和硫酸镁的作用下能使外渗的液体迅速消散,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4.结论: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