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周的森林生态学实习。

此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能。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 实地观测:我们前往本地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观测。

我们观察了森林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量状况,并记录了观测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和环境因素等信息。

2. 样地调查: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若干个样地,对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们测量了树木的高度、胸径和生长状况,记录了地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3.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与森林生态有关的实验。

例如,我们进行了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土壤湿度的测量以及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等实验,以验证森林生态学理论。

三、实习成果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生态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习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不同植物群落形成的原因,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调查和分析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样地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入侵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这让我意识到了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让我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对环境和气候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调查和分析技能。

我认识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森林生态学,努力探索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实习时间:~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见下表:毛竹基本特性:土壤要求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砂岩等母岩发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壤分布多,生长良好地形地貌要求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光照要求其他毛竹属喜光树种,应选择肥沃,湿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向南的山谷,山麓,内,土光照强度越大,光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壤条件照在50cm以上,酸性时间越长,毛竹的生砂质土的地方长势越好结果分析: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 2.利用方式不合理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4.改良土壤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 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调查结果分析树种榉树灯台三叶槭马褂木野核桃鹅耳栎枫杨朴树厚朴板栗柳杉频度 20 40 20 20相对多相对频度度 5 10 5 5 5相对显著度重要值君纤子紫玉兰华香白栎木豹皮樟天木木兰山拐枣木橿子山核桃杉木铁罗杉树种四照花华东野核桃杉木野核桃三叶槭枫杨华香灯台树栓皮栎山核桃山胡椒10相对多度频度 2060 5第二片样地相对频相对显著度度重要值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

森林生态的实训报告

森林生态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森林生态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实验,加深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解,并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森林生态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分析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三、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某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基地。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以下内容:(1)森林类型:了解不同森林类型的分布、结构和特点,如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2)植物群落:观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生长状况等,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3)动物群落:观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及活动规律,了解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关系;(4)土壤、水源和气候:调查土壤类型、水分状况、气候特点等,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 森林生态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森林生态调查:(1)样地调查:在选定样地内,调查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长状况等;(2)样方法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及活动规律;(3)环境因子调查:调查土壤、水源、气候等环境因子,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植物光合作用实验:通过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了解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情况;(2)土壤水分测定实验: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森林生态模型构建: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森林生态模型,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

四、实训成果1. 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态学实习报告四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四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四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我们于20某某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森林环境实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环境现状,提高环保意识,我们一行来到了某森林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测,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森林环境问题,为今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森林的不同类型区域,如人工林、天然林、次生林等,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

观测内容包括树木生长状况、植被覆盖率、动物种类和数量等。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当地林业工作人员,了解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情况。

1. 人工林观测我们首先参观了人工林,这片林地是近年来通过人工栽植树木形成的。

在这里,我们发现树木生长良好,但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

林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植被覆盖率,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补植、间伐等。

同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他们在林地内引入了多种适宜的植物和动物。

2. 天然林与次生林观测在天然林和次生林区域,我们观察到树木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森林资源仍面临破坏的风险。

当地林业部门正在加大保护力度,严格限制砍伐和开发活动,以期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森林环境问题探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森林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乱砍滥伐: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因乱砍滥伐而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沙漠化加剧。

(2)盗伐:非法盗伐树木现象仍然严重,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3)污染:附近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森林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生物入侵: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森林,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森林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森林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标题: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我们的实习地点位于中国东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实习时间为2023年5月1日至5月3日,共计三天。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第一天:我们首先参观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

我们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水等环境因素,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

2. 第二天:我们进行了野外调查,观察了不同树种和植被的生态习性。

同时,我们也对一些昆虫、鸟类等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

3. 第三天: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通过讨论课的方式分享了我们的观察结果。

四、实习结果和讨论1. 结果:根据我们的观察和采集数据,我们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2. 讨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森林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维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最后,森林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面积正在减少,这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影响。

我们认识到保护和管理森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森林生态问题,积极参与森林保护工作,为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生存做出贡献。

林业生态考察实习报告

林业生态考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我国某森林保护区实习单位:某林业科学研究院实习目的: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提高自身的生态学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考察(1)植物群落结构:考察了该地区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分布特点。

(2)动物群落结构:考察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土壤结构:考察了森林土壤的类型、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分析了土壤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考察(1)生物多样性:分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碳汇功能:考察了森林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包括碳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分析了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性。

(3)水源涵养功能:考察了森林对水源涵养的作用,包括调节径流、减少泥沙流失、改善水质等。

(4)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森林在提供生态服务方面的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3. 森林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考察(1)森林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2)生态修复措施:考察了森林生态修复的典型工程,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分析了生态修复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实习体会1. 提高生态学知识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生态学知识水平。

2. 增强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森林调查、数据采集、样品分析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心得(3篇)

森林环境实训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森林环境实训。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概述本次实训主要围绕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保护与修复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森林植被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森林植被的种类、结构、分布及生长状况。

2. 森林土壤调查:学习森林土壤的类型、理化性质及肥力状况。

3. 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其保护与恢复措施。

4. 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学习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探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6. 森林恢复与重建技术:学习森林恢复与重建的原理、方法及案例。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森林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这些知识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增强实践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入森林实地考察,亲身参与森林植被调查、土壤采样、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工作。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工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关注生态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面临的生态问题。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一名森林生态环境专业的学生,我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激发学习兴趣实训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监测、保护与修复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
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
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3
叶、
2
5个点,
(17:00、9:
(2
4)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

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

2、方法步骤:
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

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

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

(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
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
×X )
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

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

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1、植物名录
2.种-面积记载表

隐芽植物(Cr):更新芽埋藏在土表以下或水中,所以受到良好保护,如根茎、块茎、块根、鳞茎、沼泽和其他水生植物等;
一年生植物(Th):当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种子方式过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

生活型谱(Spectrum)
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谱(%):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总的数量/全部植物种的数量 100%。

Raunker通过比较世界不同植被区的生活型谱,得出以下4种植物气候带:一是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二是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李博等,2000)。

下表是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性谱:
地区统计生活型(%)
种数Ph Ch H Cr Th
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岛)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卑尔根) 地面芽植物(丹麦)
一年生植物(地中海)258
110
1084
294
61 6 12 5 6
1 2
2 60 15 2
7 3 50 22 18
12 6 29 11 42
各种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群落之间的生活型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植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

一般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温热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新部位暴露在外界不会受到低温或者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或者具有较严寒冬季的气候条件下;隐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代表一种又潮湿又寒冷的环境,比如说高山上的云冷杉林等;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一般分布在气候变化大,干旱、寒冷的地区。

2、方法步骤:
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三个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Gleason指数:D
G =S/lnA; Margalef指数:D
G
=S-1/lnN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3
2
3.
1.
Gleason指数=1032/ln2400 =132.593
Margalef指数=1031/ln1032 = 148.575
2.
辛普森多样性0.664672345
辛普森均匀度0.678237087
3.
香农信息量 2.98792678
香农均匀度0.532160497
(五)、群落重要值计算
1、基本原理:重要值是说明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程度的参数,它由三个指标组成: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

群落中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某一物种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2、方法步骤:
1)、运用样方法调查各层次(乔、灌、草)植物种类、高度、胸径、株数等基本信息。

2)、统计每个物种多度、频度及盖度等指标,分别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

(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基本原理:
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物种空间分布偏离随机分布时即产生格局。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ial Pattern)
方差0.050678
c 1.621711
灌木
三叉苦
平均
6.430556
方差
6.430556
方差均值比 1.102381
野牡丹
平均
2.030273
方差
2.030273
方差均值比 2.095766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0点逐
>有林地。

1 2
荒>
减少因此此时土壤湿度增高。

相同时间土壤湿度湿地公园>有林地。

有林地的大气温度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其他两点小,这是因为有林木的覆盖导致太阳光大部分被阻挡,进入到林内的很少因此林地内大气温度相对较低。

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午12点之前三地点的大气温度都逐渐变大,这与关照强度有关。

由图可知,在中午12点之前三点的湿度都呈下降趋势,但到下午两点以后三地的大气湿度都呈上升趋势。

这是因为上午12点之前大气温度较低植物蒸腾作用较弱而到了12点以及12点以后大气温度较高
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所以此时大气湿度增高。

有林地的大气湿度在各个时间段都比其他两点高这是因为林木能起到保持湿度的作用。

六、主要结论
从上述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出:
1、(1)、不同样点的光照强度一般早晚较弱,中午最强。

且相同时间光照强度: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2)、湿地公园的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林地的土壤温度则呈先上升再下降。

(3)、相同时间时的风速:拓荒>湿地公园>有林地。

(4)、相同时间土壤的湿度:湿地公园>有林地。

(5)、有林地的大气温度在三地点里是最小的,且各个时间段变化不大;另外两处的大气温度呈现交错
森林生态学实习评语:
实习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