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开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开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假设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表达了现代旅行社的根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根本模式。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在已经公布春节旅游收入的27个省份中,四川以580.42 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同样也是接待游客总 数最多的省份。根据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19省份旅游 总收入均超过百亿,其中8省份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 分别为四川、广东、陕西、云南、浙江、安徽、福建、 湖南。
劳动节
新浪网: 文化和旅游部昨日发布消息,经过综合测算,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旅游业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月南湖国旅2019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
这一时期,旅游研究是在十分功利的观念导向 下展开,研究视角渐渐从统计学转移到经济学。
旅游研究在大学课程中出现,始见于20世纪30 年代的欧洲。同此前问世的诸多旅游研究著述一样, 这类课程基本上都是研究和分析旅游所带来的宏观 经济问题,服务于经济学。
B.中期的过渡时期 (20世纪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末期)
➢FIU Hospitality Review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酒店业评论 (美国)
➢Hospitality Design: HD 酒店业设计 (美国)
➢Hotelier 旅馆经营者杂志 (澳大利亚)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1.申葆嘉,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方法论. 旅游学 刊基础理论与教育专刊[J],1999
12.戴斌,关于构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几点看法.旅游学 刊,1997(6)
13.谢彦君,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 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J]. 旅游学刊,2003,(5)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今年(2019年)五一劳动节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 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 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
小结: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
皆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
A. 早期的认知时期 B. 中期的过渡时期 C. 近期的发展时期
A.早期的认知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旅游学研究始于欧洲,最初是从统计学的角度, 依据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指标进行比 较直观的描述和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旅游业因其强劲的经 济拉动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
中国旅游收入
2007年
旅游创汇419美元,世界第4位
中国旅游发展预测: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做出关于 21世纪前20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doc

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doc

旅游学概论_南开大学__李天元_重要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一、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探讨旅游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组成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旅游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学概论中,首先要了解到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在那里参观、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旅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出行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等;按出行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

2. 旅游的意义和特点旅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个人旅游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增强体魄、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

而对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朝着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

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也将会不断涌现。

三、课后题讨论1. 你认为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旅游,使我们在旅游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旅游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你认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复习进程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复习进程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资源【圣才出品】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资源【圣才出品】

第四章旅游资源4.1复习笔记一、认识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界定(1)已有的对旅游资源的定义①凡是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②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③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④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⑤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⑥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⑧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的定义出现差异的原因①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即认为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各种事物,因而也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或对象物;②从供给的角度去认识,即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带来经济收益的各种事物。

③人们对“旅游活动”的理解不同有关。

(3)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旅游资源①从逻辑上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并非因旅游业而存在。

②从实践上看,人们大都将其视作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的客观事物,因而实际上强调的是旅游者活动的对象物。

(4)旅游资源的定义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即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46年,托马斯·库克亲自带领一个旅行团乘火车和轮船到苏格兰旅行。

为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活动日程表,还为旅行团配置了向导。

同年,并编写了《苏格兰之行手册》此后,他每年都要组织大约5000多人在英伦三岛之间旅行。

每次他本人都亲自陪同,编印旅游指南。

他成功地把铁路、水路和地上交通设施紧紧联系在一起。

旅行业务得到较大发展。

1851年5月,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在伦敦建造了“伦敦水晶宫”举办一次大展览,此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托马斯·库克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旅行业务。

在展览开幕前,他遍访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主要城市,组织各地旅客赴伦敦参观展览。

为此,他还创办名为《观光者》的月刊杂志,专门介绍各地风光和旅游者的见闻。

这一年,他组织了165000多人到伦敦参观展览。

此后,他又成功地组织了旅客参观1853年的都柏林展览和1857年的曼彻斯特展览。

1855年,库克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前往法国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这次旅游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的住宿和往返旅费,总计36先令。

当时(1855年8月6日)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1872年9月,已经63岁的库克从莱斯特出发,开始了他为期8个月的环球之旅旅行。

1892年,他创办了最早的旅行支票,可在世界各大城市通行,凡持有旅行支票的国际旅游者可在旅游目的地兑换等价的当地货币,更加方便了旅游者进行跨国和洲际旅游。

1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8.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得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第二,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气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并且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9.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制度的出现。

第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第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2.异地性3.暂时性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旅游活动的类型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认识它们有何意义。

(1)普及性:表现在现代旅游的大众性、奖励旅游和社会旅游的出现。

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是,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这便是奖励旅游。

(2)持续性。

由于二战后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和其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持续不衰。

但是,这一持续上升趋势只是针对整个世界的旅游活动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并非完全可用于解释所有地区或所有国家的旅游发展情况。

(3)地理集中性。

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是平均或大致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集中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去开展,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

这一特点说明了旅游者的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对大多数旅游者而言,他们往往是集中到某些地区开展活动。

(4)季节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游客来访量在时间的这种不均衡分布不仅存在于一年之中的四季之间、各月之间,以及各周之间,而且在一周之中的不同日期之间甚至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之间同样可以见到。

理解每种特点,例如,为什么说现代旅游活动具有普及性的特点?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和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

为什么说奖励旅游比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更有激励效果?第一,就激励作用的时效而言,一次非同一般的旅游经历往往会令受奖者印象深刻,甚至会使其终生难忘。

第二,就激励对象的范围而言,则会带来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

3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三章旅游者1.旅游者的界定。

欧美国家对于国内旅游者界定标准有一定差异。

(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二)国内旅游者(1)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2)美国: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

(3)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4)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

(5)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访问旅行者。

(6)中国: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4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客观因素: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它。

主观因素:旅游动机。

3.旅游动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完全超出了旅游者的范畴。

社交需求,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不充分。

受尊重需要。

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

自我实现需要。

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

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占很小一部分。

一般而言,人类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追求高层次的满足。

例如,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可能会铤而走险而不考虑安全需要,可能会向人乞讨而不考虑社会需要和受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在某一特定时期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