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发酵发芽法共40页
发酵、发芽法

中 药 炮 制 学
2.炒神曲 取麦麸皮均匀撒于热锅内待烟起--倒 入神曲--炒至神曲表面呈棕黄色;或用清炒 法,炒至棕黄色。 每100kg神曲,用麦麸10kg。 3.焦神曲 将神曲块--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呈焦 褐色,内部微黄色,有焦香气时。 【炮制作用】 六神曲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治食滞中 焦的宽中降逆汤。 麸炒六神曲以醒脾和胃为主,用于食积不化, 脘腹胀满的健脾思食方。 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如治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的曲术
本 章 内 容
中 药 炮 制 学
第一节 发酵法(fermentation )
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 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一)发酵的目的 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 用药品种 2.增强疗效
中 药 炮 制 学
(二)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 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 酵。常用的方法有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 六神曲、建神曲、半夏曲等;以及直接用药 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
中 药 炮 制 学
主要条件: 1.菌种 主要是利用空气中微生物自然发酵,但 有时会因菌种不纯,影响发酵的质量。 2.培养基 主要为水、含氮物质、含碳物质、无 机盐类等。如六神曲中面粉为菌种提供了碳源, 赤小豆为菌种提供了氮源。 3.温度 一般最佳温度为30℃-37℃。 4.湿度 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80%。 5.其他方面 pH值4~7.6,在有充足的氧或二氧 化碳条件下进行。
(四)适用的药物
神曲、半夏曲、淡豆豉
中 药 炮 制 学
六神曲
【处方用名】六神曲、神曲、炒神曲、焦 神曲、焦六曲。 【来源】本品为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 鲜苍耳草、鲜辣蓼等药加入面粉(或麦 麸)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历史沿革】汉代始见有曲。唐代有微炒 制、炒黄法。现行有神曲、炒六神曲、 焦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 鼓起并有香气。 3.焦麦芽 取净麦芽--用中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表 面呈焦褐色,鼓起,并有焦香气时。
中药炮制发芽法解释

中药炮制发芽法解释
中药炮制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制剂方法之一。
炮制的目的是通过加热、烘干、发酵等方法,使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变化、转化或减少,从而提高其药效、降低毒性或改善口感。
发芽法是炮制中的一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蕨类、豆类、谷类等植物。
其步骤为:
1.选择新鲜、无霉点、大小、厚薄均匀的药材;
2.浸泡: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水深要恰好有药材表面,浸泡时间根据药材的不同而定;
3.发芽:浸泡完成后,将药材取出,放入有透气性的容器中,用湿毛巾或水喷雾器保持药材的湿润,放在通风、光线适宜的环境中,让药材发芽;
4.整理:当药材的根部、芽头发育良好时,将其取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晒干或烘干。
发芽法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增加药用价值。
例如,发芽的豆类能大幅增加其营养价值,发芽的麦芽具有较高的消化酶活性,能改善肠道消化。
但此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中药材,发芽后的药材口味和药用效果也有所改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采用。
发酵发芽法—发芽法(中药炮制技术)

发芽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u 1. 复习、提问,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u 2. 介绍与本次课学习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 u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u 4. 老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u 5. 根据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u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u 职业能力 1. 具备对少批量药物发芽的能力。 2. 具备用机械设备对大批量药物发芽的能力。 u 方法能力 1. 能通过学习和自学,掌握发芽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能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发芽法炮制工艺。 u 社会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知识
u发芽法: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 湿度条件下,萌发幼芽的方法。又称“蘖法”。
二、发芽的方法
u 1.选种:选取新鲜、饱满、色泽鲜艳、发芽率在85%以上的 果实或种子。
u 2.浸种:用适量清水浸泡适当时间(春、秋浸泡4~6小时, 冬季8小时,夏季4小时)。
u 3.发芽:将浸泡适度的果实或种子,平摊于能透气漏水的容 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上面用湿物盖严,温度一般 保持在18~25℃,每日喷淋清水2~3次,经2~3天即可萌发 幼芽,待幼芽长出0.5~1㎝左右时,停止发芽。
u 4.干燥:将药物摊开,晒干或烘干。
三、成品质量
u 发芽制品:芽长一般应为0.5~1㎝,出芽率不得少 于85%。 u 成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含水分不得超 过13%。
四、注意事项
u 1. 应选新鲜、饱满、发芽率在85%以上的果实和种子。 u 2. 发芽用水以井水最好,且宜冬暖夏凉。 u 3. 发芽的温度一般以18~25℃为宜。 u 4. 适当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 器进行发芽。 u 5. 以芽长0.5~1㎝为宜,发芽过长则影响药效。 u 6. 发芽过程中,要勤检查和淋水,以保持所需温度和 湿度,防止发热霉烂。
中药炮制技术 发酵发芽法发酵法发芽法护理课件

中药炮制技术的重要性
确保药物安全
中药炮制能够降低药物毒性, 提高药物安全性,减少不良反
应的发生。
提高药物疗效
通过炮制能够改变药物成分, 提高药物疗效,使药物更好地 发挥治疗作用。
便于制剂和贮藏
中药炮制能够使药材易于粉碎 、混合、提取等操作,便于制 剂和贮藏,同时还能延长药物 保质期。
保证药品质量
中药炮制遵循严格的工艺流程 和质量标准,确保药品质量的
活性的物质,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
03
发酵3
挑选药材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药 材,确保药材质量。
清洗药材
将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泥 沙和其他杂质。
切制处理
根据需要将药材切制成适 当的大小和形状,以便于 发酵和发芽。
发酵阶段
控制温度和湿度
将切制好的药材放入适当 的容器中,控制温度和湿 度,使药材发酵。
定期翻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 翻动药材,以便更好地发 酵。
观察变化
注意观察药材的变化,如 出现异味或霉变等情况应 及时处理。
发芽阶段
控制温度和湿度
将发酵好的药材放置在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其发芽。
定期喷水
在发芽过程中,需要定期喷水, 保持药材湿润。
观察生长情况
注意观察药材的生长情况,如出 现生长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应及时
05
中药炮制技术中的发酵 发芽法实例分析
实例一:黄芩的发酵发芽法炮制
总结词
黄芩发酵发芽法炮制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热病、湿热泄泻 、肺热咳嗽等症。
详细描述
黄芩的发酵发芽法炮制过程包括将黄芩洗净、晾干,加入适量清水浸泡,待其 发酵后取出晾干,再经过切片、晒干等工序即可。这种炮制方法能够增强黄芩 的药效,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中药炮制学课件 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

六神曲
[炮制研究]
神曲是以发酵的方法制成,含有淀粉酶,其功 效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而利于脂肪的转化 和吸收。 神曲经炒制后,可以将一部分杂菌杀死。 另在使用磁石、朱砂等矿石类药物时,常佐用 一些神曲,以防止矿石类药物伤脾胃,促进消 化。
1.神曲 (2)制法:
①药料的粉碎和拌匀
②拌曲
③成形
④堆曲
⑤发酵
六神曲
1.神曲 (3)曲品质量要求: ①气味:芳香气,无霉烂发臭的气味 ②外观:表面布满黄白菌丝及少数黑孢子,曲块边
缘呈鲜黄色 ③内部:块坚实 2.炒神曲 麸炒 3.焦神曲
六神曲
[质量要求] 六神曲为立方形小块或扁平长方块,表面灰
麦芽
[质量要求] 麦芽 炒麦芽表面深黄色或淡棕色,偶见焦黄斑
点,有香气 焦麦芽表面焦黄色或深棕色,有焦香气。 [炮制作用] 生用:消食、健脾和胃、疏肝通乳 炒后:增强开胃消食,回乳 炒焦:消食化积
麦芽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长出胚芽者酶的活力约为未长出胚芽的5倍 左右 乳酸含量也以长出胚芽者为高 麦芽经炒制后乳酸含量也有变化 麦芽微炒不影响淀粉酶的含量,炒焦则明 显降低,煎煮也能损耗淀粉酶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健胃与消食两个方 面
小结
一 、发酵法定义、主要目的、操作方法(条 件)、注意事项
二、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红曲、建神曲
第二节 发芽法sprouting method
定义:古称“蘖法” (一)发芽的主要目的 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
药品种。如麦芽 发芽常用的物质有稻、麦、粟、大豆等 (二)发芽的操作方法 工艺:选种→浸泡→发芽→干燥→备用
2021年中药炮制学复制发芽发酵制霜法整理

2021年中药炮制学复制发芽发酵制霜法整理
【复制法】:
1、半夏
『辅料』
生半夏:无辅料。
清半夏:8%白矾溶液。
每100kg净半夏20kg白矾。
姜半夏:生姜+白矾。
每100kg净半夏25kg生姜,12.5kg白矾。
法半夏:甘草汁+石灰液。
每100kg净半夏15kg甘草,10kg生石灰。
『作用』:
生半夏:化痰止咳,消肿散结。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
用于湿痰咳嗽。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的功效,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
2、天南星:
『辅料』:
制天南星:生姜,白矾。
每100kg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12.5kg。
胆南星:牛(猪、羊)胆汁。
每100kg制天南星细粉,用牛(猪、羊)胆汁400kg(胆膏粉40kg)
『作用』:
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
亦可内服,以祛风止痉为主。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发芽法——概述

1.定义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
古代称为“蘖法”。
2.发芽的主要目的通过发芽使其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发芽常用的物质有稻、麦、粟、大豆等,主要含淀粉、蛋白质、脂肪。
3.发芽的操作方法选种选择新鲜、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鲜艳的种子。
因含营养物质丰富,利于胚的发育,长出新芽。
浸泡净选后的种子或果实,用适量清水浸泡适当时间(春、秋浸泡4~6小时,冬季8小时,夏季4小时)。
发芽(1)浸渍后的种子或果实,置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
(2)上面加盖湿物,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8℃~25℃之间,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42%~45%或每日喷淋清水数次,保持湿润。
(3)这样经2~3天即可萌发幼芽,待幼芽长出0.2cm~lcm左右时,即可取出。
4.干燥晒干最好是晴天,薄薄地摊晒,上下午各翻动1~2次,待充分干燥即可。
烘干置烘房或烘箱内烘干。
5.注意事项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发酵、发芽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项目二 发酵、发芽技术实训-发酵技术
一、实训物料 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 二、器具与设备 炉灶、铁锅、铁铲、筛子、模具、瓷盆、瓷盘等。
项目二 发酵、发芽技术实训-发酵技术
三、实训操作 将赤小豆、苦杏仁碾成细粉,或将杏仁碾成泥状,赤小豆煮
烂,与面粉混匀;将鲜苍耳草、鲜青蒿、鲜辣蓼加入水煎煮制 备药汁。将上述混合物和药汁混合均匀,揉搓成“手握成团、 掷之即散”的粗颗粒软材,置模具中压制成长33cm、宽20cm、 厚6.66cm的扁平方块。用鲜苘麻叶或粗纸将料块包严,放入木 箱内,按品字形堆放,上面加覆盖物保温。控制室温在30℃~ 37℃,经4~6天发酵,待药料表面生出黄白色霉衣时,取出, 除去覆盖物,切成小块,晾干或烘干。
项目一 发酵、发芽技术基础知识-发芽技术
2. 发芽操作流程
项目一 发酵、发芽技术基础知识-发芽技术
3.成品性状 一般芽长0.5~1cm,发芽率不得少于85%,药屑、杂质含
量不得超过1.0%。
项目一 发酵、发芽技术基础知识-发芽技术
4.注意事项 (1)选取新鲜、饱满、粒大、无虫害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发 芽前检测发芽率,发芽率应达到85%以上。 (2)种子浸泡时间在春、秋季节宜4~6小时,夏季约4小时, 冬季约8小时。
项目二 发酵、发芽技术实训-发芽技术
操作关键环节总结
序号 1 2 2
3
4 5 6 7
实验关键环节 发芽工具是否洁净
检测发芽率 药材进行净制
控制浸泡时间
控制发芽温度 控制发芽湿度 控制发芽长度
及时干燥
提示内容 筛子、竹匾等器具及其它工具洁净后才可以进行发酵 发芽率达到85%以上 选择新鲜、粒大、饱满品,去除霉变品 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定,一般春、秋季宜浸泡4~6小时, 冬季8小时,夏季4小时。 控制发芽温度18℃~25℃ 每天喷淋清水2~3次 发芽长至0.5~1cm 晾干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