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黄武华

合集下载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第7期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管君董久江(沈阳兴邦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BIM技术作为提升企业效益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显著技术应用优势。

BIM软件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工程设计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设计精确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及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BIM 软件应用,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水平的提高,推动装配式建筑更好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1BIM技术与装配置建筑BIM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新工具,是对以三维提醒为主、物件导向等与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应用的概括性形容。

BIM技术通过运用于建筑模型建设,在建模中,工程几何及建筑施工材料性能等都能得到很好体现,因此可以说BIM技术能够将建筑工程特点更加全面、充分地表达出来。

利用BIM技术建模,通常以建设项目信息作为基本信息来创建三维模型,并根据建筑不同阶段施工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更新,是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管理等相关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精确的开展相应工作。

BIM技术具有协调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等特点,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运用BIM技术可有更有效地对施工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也可以从利用BIM构建出来的透明式建筑模型中准确掌握各项项目结构信息,从而更好开展具体施工指导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及效益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新型建设模式。

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而言,装配式建设模式具有环境污染小、建筑工期短及资源节约等优点。

但同时,由于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大量构件预制、运输、吊装等施工环节,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各环节对于施工精确性和质量都有更高要求。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发布时间:2021-10-22T07:13:53.709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5期(下)作者:陈冬霞[导读] 目前,BIM技术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陈冬霞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目前,BIM技术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而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将两者融合起来,既能够发挥BIM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又能够弥补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本文就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利用BIM信息模型能够实现对建筑的综合分析,展开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处理。

将BIM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大大降低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做到成本质量的科学把控,确保最终设计成果满足建设需求,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1.BIM技术BIM是在三维建模技术支持下,应用REVIT三维模型软件,对建筑工程实行建模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直观展示到模型中,为后续分析和调整提供依据。

在BIM技术的推动下,能够在模型中对建筑几何形状、所需材料及性能要求、质量、成本要求加以直观展示,完成自动化计算分析,并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促使数据资料实时更新,提升建设水平。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利用BIM开展建模处理,能够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在数据库系统内,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分类存储,处理后的数据资料则会被应用到设计中来,展开现场分析,完善设计内容,对不合理处加以调整,为决策、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将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的应用优势概括如下:一是快速锁定设计中遗留问题。

设计人员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构建数据模型,再将其上传到BIM平台,与录入的信息资料作对比分析,开展碰撞检查,确定设计合理性与否,一旦发现问题,系统会予以显示,自动纠错,完善设计内容。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研究_1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研究_1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9T10:47:18.52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5期作者:黄雄[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研究。

黄雄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14摘要:控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将建筑信息模型引入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构建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架构,有机联合装配式建筑各管理阶段,对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建筑信息模型与装配式建筑的适用性。

通过RFID系统技术,对构配件信息进行追踪和检索,构建建筑构配件和材料的基础信息库,使构配件在项目不同阶段都能有效进行,从而整合出装配式建筑管理流程。

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研究。

关键词:BIM模型;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引言利用新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保证,如利用BIM技术手段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但是从BIM的管理角度进行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将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强大优势结合装配式建筑。

由于项目管理产业链拉长、构件众多、管理复杂等造成质量管理困难的实际情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开辟新的思路。

1、BIM技术BIM是建筑的信息化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它不是简单地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

随着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BIM已经初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并彰显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目前BIM的应用现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BIM引领的建筑工程领域的革命所应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是冰山一角。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黎美丽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黎美丽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黎美丽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过去的建筑体系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模式,随着钢结构技术的不断推进,钢结构技术逐渐被用于塔式住宅建筑,在这个基础上,高度集成化的建筑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得到快速发展。

而在结构设计领域,BIM平台的三维构建效果为结构设计提供的便捷性受到了设计行业的认可,在这样的技术平台的支持下,结构设计从业人员开始思考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所匹配的BIM平台结构设计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BIM软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在装配式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使用性,掌握设计要点在确保建筑物安全性、功能性的前提下,注意能源损耗控制,通过专业、标准、精细的设计,确保设计方案更加全面、标准,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

通常,在装配式建筑的方案设计中,首先要结合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对其平面、户型、外观、柱网、分缝布置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与要求,确保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与复杂度、不规则度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

在进行初步设计时,还要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结构布置、各参数等进行合理设置,并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可行性比较,进而选出最优设计方案。

同时,还要利用标准化配筋原则,进行精确计算,并对设计模型、施工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整个过程处于可控范围。

2BIM平台钢结构装配式设计与运用在施工图理解的过程中,二维的结构施工图纸给基层施工人员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施工图的基础上,本项目委托相关单位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进行了BIM模型的建立,以期在前期过程中吸收消化施工图中的内容,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为提高施工效率做好准备。

2.1钢结构碰撞检查对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是本次BIM小组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前期的工作过程中确定,BIM小组所提供的三维信息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充当建筑施工图纸深化设计的角色,需要在现有施工图的基础上完善施工图纸,指导施工的功能。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方案前期深入探索应用_黄伟华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方案前期深入探索应用_黄伟华
( 6) 建筑模拟分析: BIM 技术可在项目设计初 期对 BIM 模型进行各类分析,如面积分析、体形系 数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轨迹分析、建筑疏散分析 等。通过分析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设计方案的可 靠性和可行性,给方案的合理化设计提供了准确的 数据( 见图 7) 。
图 6 AC + Artlantis 渲染图( 某博物馆项目)
( 2) 软件成本较大: 设计工具、协同模式的变更 所带来的软 硬 件 成 本、培 训 成 本、新 技 术 积 累 与 现 有设计成果的转化成本都会较高,各设计院一般也 是从设计中后期开始配备 BIM 技术力量。
( 3) 前期设计业务压力: 前期设计部门往往是 现有业务多、时间紧、压力大,导致设计企业对于推 行 BIM 的情况往往 是 高 层 领 导 积 极、中 层 领 导 反 对、设计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和精力。
Artlantis 软件的接口具有良好的软件接口,支 持的 文 件 格 式 也 比 较 多 ( 见 图 8 ) ,如 DXF /3DS / DWG / SKP 等文件格式都可以在 Artlantis 下直接打 开使用,由此可见 Artlantis 软件针对目前的 sketchup、ArchiCAD 等建模软件的兼容性还是很好的。
( 4) 个人技术更新动力不足: 很多设计师已经 习惯了固有的设计模式,对 3D 参数化设计习惯、协 同设计模式等的改变不适应。认为在方案构思时 采用 BIM 技术会使思路受限,同时不愿意承担太多 学习时间成本及变革的风险,这都将影响 BIM 的进 一步推广。
( 5) 技术不完善: BIM 工具的专业设计功能依 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结合前期设计的工作 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5. 3 BIM 的长远阶段应用
设计表达阶段常用软件有: AutoCAD、Sketchup、 3DMAX、Rihno、Maya、Lightscape、Artlantis、Photoshop、Indesign 等。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优化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优化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优化
董武俊
【期刊名称】《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年(卷),期】2022()10
【摘要】基于BIM技术的主要特点,文章分析了BIM技术的应用,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董武俊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1
【相关文献】
1.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优化
2.基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基于BIM技术对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优化拓展研究
4.BIM技术对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优化拓展研究
5.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流程及应用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流程及应用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流程及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5-05T07:58:50.18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期作者:王晓宇[导读]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时期背景下,王晓宇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时期背景下,建筑工程中应用新型材料的频率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建筑行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施工流程、应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装配式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当前需要在明确BIM技术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了解BIM技术对于装配式混凝土设计、施工和应用起到的积极作用,为更好的促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提供一定支持。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用在BIM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在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了比较大的作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较好成果,这也预示了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其设计和施工流程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建筑工程中更好的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当前需要在明确BIM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将BIM技术应用在结构设计中,发挥BIM信息集成优势,解决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不足,促进建筑领域实现积极发展。

一、BIM技术概述(一)基本概念 BIM技术也被称为信息模型技术,其是一种将建筑工程中各项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应用后构建出的模型[1]。

BIM技术中集合了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等多项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集成性质的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后期运维等,均能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特点BIM模型是建筑信息管理的基础,创新建信息模型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创建信息模型能够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试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的运用黄海杰

试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的运用黄海杰

试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的运用黄海杰发布时间:2023-07-02T06:29:23.46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黄海杰[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同时相关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是一类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运用BIM方法,发挥出BIM技术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全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方法的运用展开分析,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难点,讨论了BIM技术的作用,并阐述了BIM技术的实践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身份证号码:44088219940213XXXX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同时相关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是一类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运用BIM方法,发挥出BIM技术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全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方法的运用展开分析,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难点,讨论了BIM技术的作用,并阐述了BIM技术的实践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引言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通过运用模块化设计,可以进一步保证设计的灵活性,并使建筑成本得到节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极大地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脚步,而BIM技术具有协调性、可视化、全生命周期性、模拟性的特点,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求相符合,将其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加以运用,可以合理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黄武华发表时间:2019-01-07T16:50:45.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黄武华[导读] 摘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住房商品化已经走过了40年,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开始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江西同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住房商品化已经走过了40年,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开始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从模块化的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受力特性,并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同时利用BIM软件模拟出装配式建筑的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为设计和施工服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三维模型;碰撞检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行业转型的需要,我国在引进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十多年后,BIM开始在真正的进入建筑行业人员的视角。

在建筑行业的转型过程,装配式建筑发展和BIM技术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BIM技术具有信息集成化、各个专业工作协同等技术特点,能够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的建筑行业的效率。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基于BIM软件对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工程实例1.1 工程概况某装配式住宅建筑为22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层高3.90m,总高99.90m,小区地上建筑总面积为80000 m2,地下建筑面积为24000m2。

1.2 设计方案原则⑴合理的采用高强度,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⑵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和布置。

⑶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连续。

⑷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⑸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冗余约束或多条传力途径。

⑹宜采用取减小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

1.3 基础设计1.3.1 地质资料说明根据地质资料报告,现将场地岩土层的组成及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素填土:由建筑垃圾和粘土组成,厚度为2~6m。

②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软-可塑状,厚度为0~8m。

③细砂(Q4al):灰褐、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状,厚度为0~10m。

④砾砂(Q3al):浅黄、灰褐、灰白色,饱和,中密,厚度为0~5.7m。

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为主,岩体结构大部分破坏,厚度为0.5~2.2m。

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为主,岩体结构部分破坏,厚度为5.6~11.8m。

本场地地下水埋深为-3.9~-4.6m。

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与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见表1。

表1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1.3.2 桩基选型本工程框架内力分析结果,各柱脚内力为12000~15000KN,基础采用钻(冲)孔灌注桩,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作为桩端持力层,根据设计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4倍D(桩径)。

其它拟建物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或钻(冲)孔灌注桩,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倍D(桩径)。

1.3.3 确定桩基承载力特征值本工程采用钻(冲)孔灌注嵌岩桩,入岩4D,根据JGJ94-2008中第5.3.9条估算桩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500KN,通过静载试验报告测定1000直径桩对应的承载力为7600KN。

1.3.4 桩基承台设计本工程柱下均布置3~4根桩,承台厚度为1.80~2.20m,根据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并输入YJK软件参数,最终确定桩基承台尺寸,完成本工程桩基设计。

1.4 主体结构设计1.4.1 主要受力构件说明⑴框架柱:采用800~1200mm的柱截面,内筒采用300~400mm墙截面。

⑵混凝土梁:主梁采用叠合梁400x800mm(130现浇层厚)梁截面。

⑶材料:混凝土C35~C60,钢筋HRB500,H型钢1000x700x36x36。

⑷楼板:采用120mm现浇板和130的叠合板。

1.4.2 构件受力分析⑴根据JGJ 9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5.2条规定,按式(1)对高层建筑进行风荷载验算:式中μ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H为室外地面高度到屋面,L为建筑长方向的长度。

⑵根据GB50011-2010第5.1.1条规定,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两个方向分别计入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力均由侧立构件承担。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本工程需要考虑双向地震并计入扭转的影响,现对本工程扭转位移采用软件YJK分析如下:(图1为工程案例中的模型示意图)图1 模型示意图通过YJK抗震计算的结果,得出在前3阶的振动过程结构基本保持整体框架完整。

经分析整体的刚性程度得到了保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各振型振动周期、地震剪力汇总表如表2所示。

从计算结果来看,结构受力性能基本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可以进行下一步拆分和装配式节点详图深化设计施工。

表2 各振型振动周期、地震剪力汇总表2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应用传统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成果都是以结构施工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图纸是二维的,它呈现出来的内容容易让现场的施工人员产生误解,从而增加了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降低施工效率。

工程实例中,根据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利用BIM建模软件建立装配式建筑的模型,通过碰撞检查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设计成果的有效性以及施工过程的效率,从而减少建筑建设的成本。

2.1 建筑结构三维模型的模拟本项目采用Autodesk的REVIT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

根据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以及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建立预制构件库,为预制构件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服务。

在装配式建筑整体模型建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构件的节点连接以及结构局部详图的优化,利用REVIT 中的 “族”的功能对构件进行处理,并通过后期碰撞检查的结果再进行优化,从而完成建筑结构三维模型的模拟。

2.2 碰撞检查BIM模型的碰撞检查是在整体模型建立完成后进行的,也是BIM软件平台下的优势,这一步骤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找出所设计的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的问题。

BIM工作人员利用REVIT软件建立的模型,所提供的三维信息能够帮助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进一步对结构设计进行深化,从而完善建筑结构施工图,帮助施工单位更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BIM工作人员在建立出三维建筑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如图2),对出现相应问题的零部件和连接节点以及局部详图应该与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找出相应的办法解决问题。

图2碰撞检查2.3 施工进度模拟及施工管理在REVIT软件中,模型的三维信息能够根据工程的需要,能够加入施工工期及施工阶段这个项目,模拟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材料以及工期要求,从而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流程,BIM工作人员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施工步骤的分析,加入工期和施工阶段,增加了施工控制的效果,对施工进度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BIM 软件所建立的模型提供的三维信息,能够有效的在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进行控制。

建筑模型的三维信息能够给与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高效的理解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重点施工项目,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本项目BIM工作人员根据完善的三维模型提供的信息,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帮助技术人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后,会发现施工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施工流程,管理人员也能够提高现场施工管理的效率。

3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展望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及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基于BIM软件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重要,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依托着BIM 平台下三维信息化不断完善。

通过BIM 软件进行建筑模型的模拟和碰撞检查以及对施工进度、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基于BIM软件的功能效应以及房地产发展的趋势,结合三维建筑模型软件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是房地产行业发展重要形式之一。

目前BIM技术在我国还是属于萌芽阶段,不过发展的势头已经形成,国家也在主推BIM技术,建筑行业也已经重视这个一方面的信息技术了。

虽然目前的BIM技术还不是太成熟,不过已经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且解决相当部分的问题,所以通过行业内所有人员的努力相信BIM技术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4 结束语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行业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需要新的技术来引领行业走向新的道路方向,装配式建筑技术就是一项能够帮助房地产行业走出困境的道路,而BIM技术的信息集成化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BIM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的效率,降低房地产行业的成本。

通过对某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分析,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和施工进度控制以及施工管理,呈现出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效果。

结合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够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 纪凡荣,徐友全,曾大林等.B1M技术在某项目综合管线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3,42(3):107-109.[2] 桑培东,肖立周,李春燕等.B1M在设计-施工-体化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25-26.[3]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潘平.B1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人学.2013.[6] 肖良丽,方婉蓉等.浅析B1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O1):7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