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作业本2022题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作业本2022题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作业本2022题目1、人漫步在路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到空气非常清新和舒润。

能改善空气质量,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和空气湿度增加的是绿色植物的()[单选题]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正确答案)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2、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会变蓝色的部分是()[单选题] *A.胚B.胚乳(正确答案)C.子叶D.种皮3、水果常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在冷藏室中低温保存,下列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23) [单选题] *A.低温抑制水果表面微生物快速繁殖B.保鲜膜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散失C.低温条件下水果中有机物消耗增加(正确答案)D.保鲜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微生物4、小林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

下列繁殖方式与此不同的是()A.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正确答案)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C.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5、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提倡低碳生活。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会不相符[单选题] *A.光盘行动,节约粮食B.乘坐公交,绿色由行C.多用纸张,过度包装(正确答案)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6、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是()[单选题]A.身体呈辐射对称B.刺细胞有攻击、防御的作用C.内胚层有专门消化食物的细胞D.水螅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水域中(正确答案)7、鸟的主要运动器官是()[单选题]A.鳍B.翅C.翼(正确答案)D.足8、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CO2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鱼在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变化是()[单选题]A.交替张合(正确答案)B.同时张合C.同时闭合D.无法确定10、28.(2021·通辽)“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B.“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水杉、卷柏、银杏都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树上的“白果”是果实(正确答案)D.微藻属于藻类植物,是生产新能源——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11、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单选题]A.都能生活在陆地上B..体温恒定C.都用肺呼吸D.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正确答案)12、71、现有一只新鲜的猪心,要判断它的左右侧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单选题] * A.用刀将心脏切开B.用手捏心房壁C.用手捏心室壁(正确答案)D.向心脏内灌水13、下列动物中与其他三种不是同一类的是()[单选题]A.血吸虫B.绦虫C.涡虫D.海葵(正确答案)14、43.新冠疫情期间,每个人都需要注重防护避免感染。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生物
首页
末页
首页
末页
D.食道
( B )3.人体的发声器官是
A.会厌软骨 B.声带 C.气管 D.咽
( B )4.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气管 B.肺 C.支气管 D.呼吸道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 B )5.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

A.阻挡灰尘进入肺 B.进行气体交换 C.清洁、湿润空气 D.气体进出的通道
A.鼻毛 B.鼻黏膜
C.气管 D.喉
( A )4.痰中往往含有细菌等致病生物,痰 形成的部位是
A.气管和支气管 B.喉
C.口腔
D.咽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5.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 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 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 形成痰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2. 气管 和 支气管 中的纤毛向咽喉的方 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 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痰中往往含有病菌,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小试牛刀】
( D )1.人体的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温暖空气 B.清洁空气 C.湿润空气 D.进行气体交换 ( C )2.既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又是消化 系统的组成器官的一项是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10.(资料分析)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 空气的严重污染——雾霾。为了探究空气中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某中学的同学分 小组,在不同的时段对马路边的空气进行了采样, 数据记录如表。请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作业本-初中生物 七年级 下册 一课一练-10

人教版作业本-初中生物 七年级 下册  一课一练-10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下列结构既参与组成呼吸系统又参与组成消化系统的是()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2.雾霾天气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

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A.外界→咽喉→食道→肺B.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C.外界→鼻腔→气管→肺D.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更()A.多B.温暖C.干燥D.氧气浓度增加4.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具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5.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B.鼻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C.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D.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6.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A.讲文明,树新风B.口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C.痰里含有大量细菌D.气管内分泌的黏液脏7.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受凉感冒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其主要原因是()A.气管里黏膜分泌的黏液多,堵塞呼吸道B.气管收缩,空气进出受阻C.鼻黏膜分泌黏液过多,堵塞鼻腔D.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8.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器官名称:② ,③ ,⑤,⑥ 。

其中①②③④⑤合称为。

(2)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鼻 ,其前部生有 鼻毛 ,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01。

《流动的组织--血液》作业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作业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作业设计预习作业时间分配:课中10min 知识点1:血液的组成(1)、血液的组成:______和血细胞(包括_____、白细胞、血小板)(2)、观察血液(教材51页“血液分层图”):①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现象。

②两层交接处的少许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1)血浆①形态特点: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②成分:水约占90%,_________约占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约占3%,以及少量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

③功能:运载______;运输维持人体__________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由此可见,血液不仅有______作用,而且还具有______和______作用。

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预习,形成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认识。

2、通过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初步梳理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3、通过预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会更强,帮助他们提高自学的能力。

题目来源:《同步导学》及网络资源。

血浆:能运载________;运输人体______和____。

白细胞:能吞噬______血小板:能____和____。

红细胞:能运输____。

随堂作业时间分配:课中25min 任务一:资料分析(观察血液分层图)一、分析以下的资料: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见血液分层图)(2)以下是某人去医院看病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示部分内容)。

请重点阅读“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二、小组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并养成根据科学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 C )16.下列关于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正确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从血液进入肺泡 B.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 血液 C.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 肺泡 D.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从肺泡进入血液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 A )17.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 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 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A.细胞、细胞 B.动脉、静脉 C.肺泡、细胞 D.细胞、心脏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B )1.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下面关于平静呼吸的表达,正确的是 A.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D.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气体排出肺
( D )4.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当外界气体进入肺
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肋间肌舒张 B.胸廓容积减小
C.肺内气压增大 D.膈肌收缩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 C )5.在呼吸运动时,外界气压小于肺部气 压时,膈肌所处状态和完成的呼吸动作是 A.舒张、吸气 B.收缩、吸气 C.舒张、呼气 D.收缩、呼气 ( A )6.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 管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 D )1.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咽
B.气管 C.支气管
D.肺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C.“露西“骨骼化石既有森林古猿的特征,又有 人类的特征 D.迄今为止发现的化石表明森林古猿有巨 猿、西瓦古猿等几个分支
答案:D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16.(资料分析)分析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大 约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少女 (如图)。从化石可以看出,她的骨盆的髋骨比 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比较粗壮,这些与人相 似;但脑容量较小,犬齿较大,这些与猿相似。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A )3.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 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B )4.促进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原
因是
A.火的使用
B.森林的大量消失
C.地面的猛兽较多 D.群体生活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3) 从资料二的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 的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 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 越小 。由表中数据 可知,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黑猩猩 ,与 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 酵母菌 。
(4)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的黑猩猩均含有 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 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原始祖先。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A )1.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大猩猩
D.长臂猿
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设计内容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作业品质,学生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

有效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为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作业“五项管理”的要求,切实改变目前中学生作业机械、重复的现状。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我选择了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进行了作业的优化设计。

为摒弃以往重复低效的练习,突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我将作业设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

第一部分基础过关,针对基础较弱,接受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布置。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基础扎实,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布置。

二、设计类型课堂练习。

其中基础过关6小题,在预习阶段完成,能力提升4小题,在课堂小结后完成。

所设计的作业内容均在课内完成。

三、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3.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血液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

2.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四、设计方案(一)、课标要求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与二氧化碳也需要运走并排出。

这些物质的运输任务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而血液就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在一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等基础知识,如: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卷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020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生物
首页
末页
重难点突破
3.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1)物理性消化: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胃的蠕 动可以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2)化学性消化: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 酶。
生物
首页
末页
重难点突破
4.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1)物理性消化: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 粒。 (2)化学性消化: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 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 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
(3)3支试管都置于37 ℃温水中,目的是 模拟口腔温度 。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6.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唾液 以及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都有关系。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小试牛刀】
( B )在口腔里细嚼馒头或饭粒,觉得有甜味, 这是因为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试管 加入物质
其他处理 保持温度 保持时间
① 淀粉溶液+唾液 振荡试管 37 ℃ 10 分钟 ② 淀粉溶液+清水 振荡试管 37 ℃ 10 分钟
A.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
B.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C.都变蓝
D.都不变蓝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堂演练
( D )4.不经过消化就能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淀粉 C.麦芽糖 D.葡萄糖 ( C )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 能无关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某人的血型为A型,若需输血,最好输()型血,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少量而缓慢地输入()型血。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而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如果血型不合,混合时会出现凝集现象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4、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5、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6、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A、2%~3%
B、7%~8%
C、10%
D、15%
7、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18周岁以上
B.18~35周岁
C.18~45周岁
D.18~55周岁
8、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
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
爸爸、妈妈、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9、一个体重为80千克的成年人,他体内的血液总量为()
A. 5~7.8升
B. 4.5~5.4升
C. 1~1.2升
D. 5.6~6.4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