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第1册)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1. 10以内各数的读写及具体含义。
2.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1.会认、读、写1~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正确地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正确地数数。
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大于、小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运用1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5.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思想。
6.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学生不易掌握数字的结构和笔顺,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如6写成9)。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5、8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
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写好0~10各数,教材中做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表达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0~10各数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10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如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两边数的大小。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对应”等名称。
3.本单元的学习,还是要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1 20以内的数的认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课时目标导航一、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材第105页第1题,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二、复习目标1.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2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能脱口而出,熟练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
一、复习回顾1.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点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九十五十一二十(3)学生数数。
①从7数到15。
②从9数到20。
③从11数到20。
(4)两个两个地数。
①全班一起从1数到20。
②教师点名学生从6数到20。
(5)填数,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①组织学生在教材上填。
②点名学生口答。
③检查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的情况。
2.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
(1)出示数位顺序图。
提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提示: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3)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点名学生演示)提问: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学生完成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复习20以内的数的顺序、大小。
(1)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1)、(3)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反思今天的数学课上得比较顺利,我又把孩子们领进了多媒体电教室,通过观察主题图、画一画、伸手指等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但持续的时间短,我利用切换电脑的间隙让学生闭眼休息,当他们睁开眼睛发现屏幕上又是一片新天地,又兴奋起来。
对学生的发言我首先鼓励,然后提出建议,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进步。
因为能够熟记学生的名字,对每个人的特点也有了一点了解。
因此,本节课能够很好地组织驾驭课堂。
看来,要想让低年级孩子安静地坐下听课,除了培养习惯外,兴趣的激发也很重要。
虽然总体上感觉不错,但还是有些许遗憾。
反思这节课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自己还是太粗心了。
一直在研究教材的使用问题,这节课我却没有把教材用好。
上课铃响后,学生按我的要求准备好数学书、田字格、文具盒,我把他们带到了电教室。
孩子们看着可以自动升降的大屏幕都惊呆了,一双双小眼睛都向我这里看过来。
我顿时来了激情,与学生互动起来。
做练习时,我让学生打开书,可是,有10几个学生都说带错书了,原来他们把语文书带来了。
昨天,我已经带领他们认识数学书了,怎么还会拿错呢?仔细观察,原来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大小、颜色和厚度都很相似,加上今天孩子们把所有的书都包上了书皮,所以很难辨认。
都怪我,没有帮他们检查一下。
结果应该沙沙地在纸上写的练习又变成了热热闹闹的集体作业。
本节课主要认识10以内的数,但“找一找”这个环节的主题图只提供数量是1、2、10的事物。
其它数字的认识都是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
能不能从情境图中找到用其它数字来表示的数量呢,也许我们发现?下课后我拿起书仔细寻找,结果没有找到。
但发现我制作的课件里的图片跟教材上的插图有很多差别:“找一找”中,白云和小鸟的数量都是3,而教材上的插图中是2,“说一说”第二题中,戴蓝帽子的小朋友由3号换成了2号,“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
这么多的差别,都是我在下课后才发现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案与反思第【2】篇〗1教学目标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难点: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0的认识从1数到9.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活动2【讲授】学一学(一)认识10.1、看一看。
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
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二)学习10的组成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教材60页“做一做”活动4【测试】查一查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大数的加减法计算都要归结为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内容编排分为三个知识块:“加法和减法”“6~10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
然后安排了以“动物乐园”为问题情境的提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还安排了加减法算式的“整理与复习”。
综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有趣的数字”综合与实践活动。
根据整套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教材每课都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二是加减计算的直观图。
本单元内容具体编排特点如下:1.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2.注意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
3.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同时加强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5.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能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能发现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3.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加减问题。
难点: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列出不同的算式。
2.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明天的数学课上得比拟顺利,我又把孩子们领进了多媒体电教室,经过观察主题图、画一画、伸手指等活动,先生的留意力都很集中,但继续的时间短,我应用切换电脑的间隙让先生闭眼休息,当他们睁开眼睛发现屏幕上又是一片新天地,又兴奋起来。
对先生的发言我首先鼓舞,然后提出建议,先生的表达才干也有提高。
由于可以熟记先生的名字,对每团体的特点也有了一点了解。
因此,本节课可以很好地组织驾驭课堂。
看来,要想让低年级孩子安静地坐下听课,除了培育习气外,兴味的激起也很重要。
虽然总体上觉得不错,但还是有些许遗憾。
反思这节课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自己还是太大意了。
不时在研讨教材的运用效果,这节课我却没有把教材用好。
上课铃响后,先生按我的要求预备好数学书、田字格、文具盒,我把他们带到了电教室。
孩子们看着可以自动升降的大屏幕都惊呆了,一双双小眼睛都向我这里看过去。
我顿时来了热情,与先生互动起来。
做练习时,我让先生翻开书,可是,有10几个先生都说带错书了,原来他们把语文书带来了。
昨天,我曾经率领他们看法数学书了,怎样还会拿错呢?细心观察,原来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大小、颜色和厚度都很相似,加上明天孩子们把一切的书都包上了书皮,所以很难识别。
都怪我,没有帮他们反省一下。
结果应该沙沙地在纸上写的练习又变成了热繁华闹的团体作业。
本节课主要看法10以内的数,但找一找这个环节的主题图只提供数量是1、2、10的事物。
其它数字的看法都是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停止。
能不能从情境图中找到用其它数字来表示的数量呢,也许我们发现?下课后我拿起书细心寻觅,结果没有找到。
但发现我制造的课件里的图片跟教材上的插图有很多差异:找一找中,白云和小鸟的数量都是3,而教材上的插图中是2,说一说第二题中,戴蓝帽子的小冤家由3号换成了2号,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陈列变成了纵向陈列。
这么多的差异,都是我在下课后才发现的。
课件上的图片是我重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站上的电子教材中复制的,我所运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第三版教材。
(最新部编教材)一数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及答案: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材第6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口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学会看一幅图能正确地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数字卡片,点子图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2.口算。
9-7= 6+3= 9-5= 3+6= 5+3=8-3= 4+4= 9-9= 8-2= 8-0=3.看图列式。
△△△△△△△△△6+()=()()+()=()9-3=() 9-()=()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2.学习第一个图。
(1)出示图:1个蓝色的圆,9个白色的圆。
(2)提问:图上有几个蓝色的圆,几个白色的圆?求一共有多少个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9=10(3)对这幅图,你还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板书:9+1=10(4)老师用手盖住1个蓝色的圆,提问:去掉1个蓝色的圆,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1=9(5)老师盖住9个圆,提问: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9=1(6)提问: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这四道题?引导学生看着,说出相关题目的计算方法。
(7)读读这四个算式。
3.学习第二个图。
(1)出示图,有2个蓝圆,8个白圆。
(2)看图说一个加法算式,指名说。
板书:2+8=10。
说说2+8=10表示什么意思。
(3)看图说出两个减法算式,指名说。
板书:10-2=8 10-8=2。
说说10-2=8表示什么意思。
(蓝圆和白圆一共有10个,去掉2个圆,剩下的就是8个圆)(4)小组里互相说计算方法。
4.学习第三个图。
(1)出示图,有3个蓝圆,7个白圆。
(2)看图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板书:3+7=1010-3=7 10-7=3(3)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学生自学第四个图。
(1)仔细观察图,说图意,把算式填写完整。
(2)集体订正,老师板书:4+6=1010-4=6 10-6=46.老师出示:5+5= 10-5=想一想里应填几,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复习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的认识和顺序。
1、猜一猜。
①出示第69页第l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③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三、复习数的组成和加法。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③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⑤做课本第71页第1题。
2、第69页第2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4、5……10的加法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指导学生横看加法板书表。
问: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问: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是几?问:第三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都是几?第六行的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算式?第八行呢?师: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算式的得数都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0以内各数的读写及具体含义。 2.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1.会认、读、写1~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正确地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正确地数数。 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大于、小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运用1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5.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思想。 6.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学生不易掌握数字的结构和笔顺,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如6写成9)。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5、8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10各数,教材中做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表达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0~10各数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10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两边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对应”等名称。 3.本单元的学习,还是要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4.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使得人人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1 认识1~5 1课时 2 序数、基数 1课时 3 0的认识 1课时 4 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 5 认识6~9 1课时 6 认识10 1课时 1~5的认识 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3.利用主题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5以内各数(读数、写数、数序)。数字3、5的写法。 难点: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主题图,各种图片,教学卡片、投影等。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从1数到5吗?请你数给同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