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声现象(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讲和练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4.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5.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正确。

故选D。

2.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

【解析】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A。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2024年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解析版)

2024年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2023年考点与往年变化不大,考法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生活生产实例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如:乐音三要素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仍是高频考点;超声波次声波、听觉范围、噪声也是常考点,一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考查;另外还有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与电磁波的结合,与航空航天等的考查。

预测今年中考考点不会变化太大,考点还是会延续之前的考点。

考查方式会进一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即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设置上更加新颖、贴近生活、加入最近科技信息,考有所依,学有所用。

(建议用时:20分钟)一、单选题1.(2023·江苏苏州·二模)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课D.我们能听到授课的内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C【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航天员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根据音色不同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话,故C正确;D.我们能听到授课的内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2023·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速度不同【答案】B【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由于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所以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故选B。

3.(2023·江苏无锡·一模)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答案】D【详解】A.图甲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是因为介质在减少,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图丙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C错误;D.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敲击时,振动发声的是瓶子和水柱,瓶子中的水量的多少制约了瓶子振动的频率,水量越多,瓶子振动越慢,即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相反,水量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探究题抓住考点学声学实验问题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根据考点考【例题1】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选填“较高”或“较低”)【答案】(1)1306;(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较低。

【解析】(1)观察表格看出,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

(2)观察表格,对于同一种物质空气而言,温度为0℃、10℃、20℃、30℃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m/s、337m/s、343m/s、349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

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物质氢气中、氦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

也有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个现象。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

(3)一般来讲,在25℃,音速为340m/s。

那么超音速飞行就是飞机速度要大于340m/s,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是容易做到的。

【例题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

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

专题02声现象一、知识点解析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四、噪声及其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

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专题02 声现象-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2 声现象-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全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2 声现象【2022年】一、单选题1.(2022·上海)“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频2.(2022·宁夏)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3.(2022·广西)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是改变声音的响度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4.(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5.(2022·海南)同窗三年,情谊可贵。

同学们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6.(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7.(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8.(2022·广东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9.(2022·湖北武汉)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10.(2022·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11.(2022·天津)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

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

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

专题01 声现象33333333333301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注意(1)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已发出的声音还会继续在介质中传播;(3)声源不是只有固体,气体、液体也可以作为声源,如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浪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

注意声波属于机械波,不同于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因素:(1)介质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气体中快,即v固v液v气(2)温度:对于液体、固体介质,温度影响很小;对于气体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4.回声(1)定义: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又被听到的声音。

(2)人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会使原声。

1.声音的三个特性:、和。

如图1所示四个声波波形,甲与乙波的波形不同,说明二者音色不同,甲与丙波的个数不同,说明二者频率不同,甲与丁波的振幅不同,说明二者响度不同。

图1点拨判断音调的高低看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响度的大小看波形图的高低,音色看波形图的形状。

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简称,符号:。

3.三个特性的比较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声音的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振动的、距离发声发声体的、体的及声音的分散程度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频率低,则音调振幅大,则响度;振幅小,则响度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日常用语表述①描述声音的“粗细”“高低”“低沉”;②歌唱家中的“女高音”“男低音”,唱歌时“调太高了”①音量的大小、声音太大了;②“震耳欲聋”“轻声细语”“引吭高歌”“窃窃私语”等“闻其声知其人”“模仿明星的声音”说明声音的三个特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互不影响4.三类乐器分类示例发声体改变音调的方法改变响度的方法打击乐器鼓、锣打击部位发声体越轻、绷得越紧,音调越高打击的力度弦乐器吉他弦弦越紧、越细、越短,音调越高拉、弹的力度管乐器笛、箫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吹奏的力度5.声的分类人耳能听到声叫声音,频率范围从Hz到Hz。

专题02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

专题02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

专题02 声音的特性(原卷版)类型一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辨析【方法技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是指声音有特色,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有关。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俗语中:如大声喧晔、引吭高歌、震耳欲聋、低声细语等指的是响度;男低音、女高音指的是音调;“闻其声而知其人”指的是音色。

在辨析音调、响度和音色时一定要紧扣定义,并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理解与记忆。

【专项训练】1.瑞典科学家在研究人猫沟通学时发现,猫在开心与满足时,倾向于发出频率较高的叫声;而在情绪低落或者感到紧张时,发出的叫声的频率降低,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哪种声音特性判断猫的情绪()A. 响度B. 音调C. 声能D. 声速2.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则发出的声音()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以上三者都有可能3.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A. 音调相近B. 频率相近C. 音色相近D. 响度相近4.“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5.关于声现象,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6.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 “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脆如银铃、②低声细语、③声如洪钟、④悦耳动听、⑤尖锐刺耳;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 ②④B. ①⑤C. ①④D. ②⑤8.有些成语跟声现象有关,以下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响度相关的是:A. 震耳欲聋B. 绕梁三日C. 晨钟暮鼓D. 南腔北调9.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凤鸣鹤唳、②鸦雀无声、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 ①②⑤B. ②④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10.下列俗语分别反映声音的哪种特征:“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闻其声知其人”反映了声音的______.11.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若用相同的力吹陶埙,用手指堵住不同的小孔,就能听到陶埙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2章 声现象_带答案

第2章 声现象_带答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02 组长签字:签字日期: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声现象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于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认知声波图;可以进行声学相关运算;知道噪声的危害重点、难点声学相关运算;认知声波图教学内容一、本周错题讲解二、知识点梳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原因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传播条件声音靠______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__传声真空______传声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______.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声速影响因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声速是______m/s。

一般地,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最快,______中次之,______中最慢【提示】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12s声=12v声t.声音的特征1.声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如下表: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影响因素振动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____和距离.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______,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悦耳动听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__松紧__、__长短__、粗细等改变用力的__大小__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举例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提示】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3.声波图对比声波图音调响度低相同高相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定义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来源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等级通常用______(符号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____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控制途径①在________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________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________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提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声音既可能属于乐音,又可能属于噪声.声的利用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碎石、洁齿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超声波雾化器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超声波武器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次声波武器【提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_.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________Hz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声现象1.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规律总结1: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注意: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3.声速。

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注意: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规律总结2:了解声音的三特性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影响音调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注意:超声波与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影响响度的因素有:(1)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都是描述响度的。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影响银色的因素有: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相同。

“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规律总结3:能举例说明声音有哪些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比如:回声测距,B超,听音乐。

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了解并记住):(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比如: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

实例(了解并记住):(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由于超声波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由于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由于超声波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测速器就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规律总结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

0dB是指刚刚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90dB。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的途径有:a.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控制.b.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接收处控制.【例题1】(2018•菏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题2】(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例题3】(2018福建)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甲乙相比(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70 1100乙110 700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例题4】(2019湖南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例题5】(2018牡丹江)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有的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其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甲乙丙丁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纳.B.家用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C.把脉(切脉)——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例题6】(2019湖南省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例题7】(2018•山东枣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减小噪声污染B.减小大气污染C.绿化美化环境D.减小水污染【例题8】(2019四川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19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9四川自贡)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2.(2019湖南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2019四川泸州)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二、选择题4.(2019内蒙古通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5.(2019四川自贡)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6.(2019山东枣庄)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通过声音的音调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三、实验题7.(2019云南)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8.(2019湖北荆州)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理由:.(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判断方法:.四、综合计算题9.(2019苏州)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

【2018年题组】一、填空题1.(2018海南)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减弱噪声的。

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2.(2018•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二、选择题3.(2018江西)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

则()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

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2018湖北武汉)如图,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2018天津)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6.(2018•济宁)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7.(2018南宁)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两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