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养鸡技术
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模式

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模式一、模式概述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利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等进行规模养鸡,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鸡方法,它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鸡自由觅食昆虫野草,饮食山泉露水,补喂五谷杂粮,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以提高蛋、肉风味和品质,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实施果园林地生态养鸡投入少,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广大农村,尤其是居住在丘岭、山地的农户采用。
二、鸡舍修建1、鸡舍的修建林下养鸡就是要充分利用果园、山林灌丛草地等环境,所以应因简陋,搭盖一定量的鸡舍。
鸡舍主要是提供鸡休息、避风之用,所以可以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在山上开避一块略为平整的地方,利用秸杆、木条、塑料绳编成墙,或用塑料布、塑料薄膜、油毡围上。
一般棚宽5m,棚中间高度1.8-2.0m,长度依据养鸡量而定,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容鸡15只为最好。
所选场地应当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土壤土质、空气、水源无公害污染。
所选场地要有长远规划,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应及时处理,不得污染和破坏周围生态环境。
2、场地条件:放养果园林地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木龄2年以上为宜,土质以沙土为好。
鸡场必须要有安全可靠、充足的水源,不含病原体,无污染。
要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并对园地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供鸡食用。
选择经环保监测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如果园、林地等(最好有草)。
同时要求场地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避凤、干燥。
3、鸡舍的修建:鸡场鸡舍,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能通风换气。
(2)便于清扫、消毒。
(3)育雏舍能保温隔热、遮风挡雨。
(4)鸡舍位置要求地势较高,不积水,空气、水源无污染。
4、围栏的修建养鸡山林围网选择尼龙网、塑料网,也可以用竹竿、树干作围栏,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亩1500-2000只(有条件的可采取轮牧方式,以利于草地休养生息),场地周边设围栏,栏高1.5m,间隔2m打一木桩,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即可(也可用竺子编成竺篱笆)。
山区原生态鸡养殖技术实践与探索

1 山 区原 生 态鸡 养 殖 取 得 主 要 成 效
山 区 原 生 态 鸡 养 殖 技 术 突 破 低 质 量 ( 品 质 产
降低 了养殖 基础设 施投 入及 电费 支 出。
1 4 降 低 劳 动 强 度 .
不需粉 、 饲 料 及 人 工 清 粪 , 省 了 人 工 投 拌 节
3 12 确定适 宜放 养 密度及 鸡群 的 大 小 鸡 群 . .
行 情况 , 别是 鸡 马 立克 、 新 城疫 、 传 染 性支 特 鸡 鸡 气 管炎 、 鸡法 氏囊等传 染病 要重 点免疫 。
具 有蛋 白品 质好 、 生 素 含量 丰 富 、 固醇 低 、 维 胆 脂 肪低 的特 点 , 具有 很强 的市场竞 争力 。
1 3 投 资 少 .
就是说 一个 原生 态放 养 群 的场 地 面 积 为 1 62 0 9 5
m 。
。
半 径 2 0m 以 内占放 养数 量 9 , 径 1 0 0 O 半 5
在 原 生态鸡 养 殖过 程 中 , 只 鸡减 少 药 品投 每
入 2 3元 , 时 , 的 自然 放 养 , 善 了生 产 环 — 同 鸡 改
境 , 高 了鸡 的生 产能 力 , 强 了鸡 的抗 病 力 , 提 增 避
免 了产 蛋期 间疫 苗 及 抗 生素 药 物 的应 用 , 产 品 使
m 以 内占放 养数 量 7 % , 5 因此 , 个 原 生 态 放 养 两
自然 放养 不须 鸡 笼 、 风 、 料 粉碎 等 设 备 , 通 饲
群 的最 佳间距 为 4 0m。 0
收 稿 日期 : 0 9 I — 4 2 0 一 12
土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概述

土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概述一、什么样的鸡算是“土鸡”“土”是“本土”的意思。
所谓土鸡,就是传统的地方鸡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又称为草鸡、笨鸡、地方鸡等。
土鸡具有耐粗饲、抱窝性强、抗病力强等特性。
土鸡生产的鸡肉原滋原味,鸡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二、生态放养土鸡的意义(一)生态放养土鸡生态放养土鸡是充分利用土鸡这一优良地方鸡种,生产优质、安全的蛋、肉产品的全新的方式。
这种饲养方式将传统的农家饲养土鸡方法和现代科学养鸡技术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利用林地、草场、果园、农田、荒山等自然资源,实行规模放养和舍养相结合。
以自由采食野生天然饲料为主,即让鸡自由觅食昆虫、嫩草、腐殖质等;人工科学补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不使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
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措施等,实现标准化生产,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乃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
同时,通过土鸡放养控制植物虫害和草害,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这种饲养方式和土鸡良种繁育、专用饲料生产、土鸡健康保健、土鸡蛋肉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配套衔接,在一些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农、林、牧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为什么要生态放养土鸡1.土鸡蛋、土鸡肉质优味美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厌倦了缺少“鸡味”的饲料鸡、圈养鸡等一些快大型鸡肉的消费,出于对养生与健康的要求,人们对饮食质量越来越重视。
土鸡产品因为无污染,少药残,野味浓,营养丰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价格也逐年走高。
据测定,土鸡蛋与现代配套系鸡相比,干物质率高,全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较高,味道香。
全蛋干样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5.48%,而谷氨酸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再加上水分低、营养浓度大,使得土鸡蛋口味好、风味浓郁。
土鸡肉与现代配套系鸡相比,屠宰率高、腹脂率低、胸肌率高、胸肌的肌纤维直径小、肌纤维密度大、肉质鲜嫩,而肌肉中苷酸含量高使土鸡肉味道鲜美。
林园生态养鸡技术

林园生态养鸡技术[摘要]林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
本文主要论述了林园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关键词]林园生态养鸡管理[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69-01一、选好鸡苗林园应选择本地鸡。
本地鸡适应本土环境气候、耐粗饲、抗病力强,而且体型小、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宜放养。
鸡苗应选择产自非疫区、饲养环境好、种鸡品种纯正、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模种鸡场。
鸡苗要挑选健康的,外观羽毛干净且有光泽,鸡群整齐度好,叫声清脆,活泼,眼睛有神,站立稳健,手握整个雏鸡挣扎有力,腹部适中,收脐良好,喙、眼、腿、爪无畸形,搬动装雏箱时雏鸡反应灵敏。
二、围栏的搭建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值得重视的是防止鸡外逃。
围栏可用绳网或篱笆栏,高度一般在1.5-2米左右,围栏要注意网孔的密度和篱笆栏的厚度,既不能让鸡逃跑,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的侵袭。
围栏一般以0.67公顷(10亩)左右为一单元。
三、育雏与避雨棚设置林园养鸡一般数量较多,育雏房必不可少。
育雏房应建在避风向阳、地域开阔、平坦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林园的地方。
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
育雏房的消毒和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方法相同。
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不仅可以防止鸡群被雨淋打、烈日暴晒、意外惊动,而且有利于鸡群防疫注射操作。
四、放养密度与规模林园养鸡应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
密度过大,往往会造成饲料不足,鸡群觅食范围广,易逃跑,难管理,而且人工喂料过多,既增加养殖成本,又影响肉质风味;密度过小,会造成饲料利用不充分,浪费资源,效益也较低。
因此放养密度一般以每亩200只左右较适宜。
放养规模根据园地范围和地形确定,一般以1500-2000只为一群,放养规模过大也会造成管理上的不便。
林园养鸡往往采用“全进全出制”,一批鸡上市后,对林园全面清理消毒,最好将园内土壤新翻一次,这样有利于防疫和肥土,对果树和下批鸡养殖有益。
山地鸡生态放养技术及管理要点

34 生 长 期 的 饲 量 控 制 .
上 市 : 中 型 肉公 鸡 约 l 0 日龄 左 右 上 1
易 发 生 鸡 球 虫 病 ,可 朋 克 球 粉 、 氯 苯 胍 、青 霉 素 等 , 加 入 饮 水 中 ,连 喂 5 天 后 停 2天 ,可 继 续 饲 喂 。在 肉鸡 中 、 后 期 防 治 疾 病 尽 可 能 不 用 人 T 合 成 药 物 .多采 用 中草 药及 采 取生 物 防 治 ,
雏 鸡 阶 段 用 全 价 饲 料 。 第 一 周 龄 每 天 喂 6次 ,第 二 周 龄 每 天 喂 5次 , 第 3 4周 龄 每 天 喂 4次 , 第 5 6周 龄 ~ - 每 天 喂 3次 ,第 7周 后 逐 步 过 渡 到 成 年 鸡 料 ,并 减 少 饲 喂 数 量 。 放 养 第 一 周 后 ,早 、 晚 各 喂 1次 ,第 二 周 每 晚
如 发 现 病 鸡 应 及 时 隔 离 ,对 死 鸡
肉注射 或 颈部 皮 下注射 禽 流感 疫 苗 ; 3 口龄 、7 0 5 H龄 各 接 种 鸡 痘 疫 苗 一 次 、皮 下 刺 种 ,2月 龄 进 行 第 二 次鸡 新 城 疫 免 疫 在 接 种 疫 苗 后 可 在 饲 料 或
饲 养管理
山地鸡 生态放 养技术及 管理 要点
蔡 新 园 沈 家财 杜 长水 ( 西省都 昌县 畜牧 兽 医局 3 2 0 ) 江 3 6 0
山 地 鸡 又 称 走 地 鸡 . 是 放 牧 在 山 上 林 间 草 地 的 土 鸡 。 近 年 来 , 随 着 无
野 味 ,养 m 的 鸡 羽 毛 光 亮 ,冠 头 红 润 , 肉色 更 黄 ,皮 薄 骨 细 ,皮 下 脂 肪 适 中 , 肉质 鲜 嫩 ,鸡 味 浓 ,很 受 消 费 者 喜 爱 。 下 面 结 合 实 践 谈 谈 山 地 鸡 的 放 养 技 术 及 管 理 措施 。
生态养鸡

生态养鸡有学问所谓生态养鸡,就是把鸡群放养到自然环境中,让鸡肉、鸡蛋恢复应有的天然优良品质。
目前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文章,市场空间会更加广阔。
1.选对品种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
地方品种具有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的特点。
2.建好鸡棚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这是鸡晚间宿营的重要空间。
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
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为防止兽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舍内地面,并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3.改造环境野外养鸡选用的生态区域,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
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4.适当训练在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
4周龄脱温后,只要天气合适,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通过约束训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
饲喂量要逐步减少,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按时回舍补充料水,在放养的初期,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
有经验的养殖户,常使用敲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以合适的响声,配合可口的食物,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5.防治疾病野外生态养鸡虽然空气新鲜,鸡群活动量大,并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的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按时预防,疫病照样会侵害鸡群。
林下生态优质鸡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林下生态优质鸡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摘要: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貌特征为主,山高林密,坡多田少,森林覆盖率高,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山区的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为主。
因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的生态鸡养殖,因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好,在脱贫攻坚期间在贵州山区得到大力推广,但很多地方的林下生态鸡养殖不能持续发展,主要是林下生态鸡养殖的一些关键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导致死亡率高、养殖成本增加,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退出此种养殖模式。
本文作者从事林下生态鸡养殖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和关键技术,通过总结分析,提炼出的林下生态鸡养殖关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鸡的死亡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从而获得很好的收益。
关键词:林下;生态鸡养殖;关键技术引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无抗养殖、肉质鲜美的优质肉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而林下生态鸡的养殖方式是仿造农村土鸡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采取的一种养殖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养殖技术,才能饲养出绿色健康的优质肉食品。
本文就对林下生态鸡的养殖关键技术进行探究,让该技术为山区养殖农户获得好的收益,让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更多的绿色健康美食。
一、林下生态鸡养殖的优点(一)林下生态鸡养殖,可以提供绿色、健康的优质肉食品林下生态鸡养殖不同于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这是一种仿生态的养殖方式,鸡的生长、生活环境得到释放它的天性而获得优质的肉食品。
一是鸡在空气清新、阳光照耀、虫草丰富的林地内奔跑、觅食,更有利于鸡的生长、生存条件,很不容易生病,不需要投药进行防治,可以获得无抗肉食品;二是鸡在林间采食虫草、饮用山泉水,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加上奔跑运动,沐浴阳光,此种方式养出来的鸡,营养更加丰富,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加鲜美。
(二)林下生态鸡养殖,可以实现生态资源优势互补林下生态鸡养殖,特别是在经济林下放养适度的鸡群,鸡可以为林地除虫、除草,为经济林木减少虫害和除草农药的施用,有利于生产有机农产品,同时鸡在林地内排出的粪便,可以为经济林木提供有机肥料作养份,不需要像工厂化养鸡方式为鸡的粪便增加处理的设施设备,养鸡和种树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势互补,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生态放养鸡养殖技术规范

玉林市蓁蓁农业投资有限企业生态放养鸡养殖技术规范本原则规定了生态放养鸡旳术语和定义、鸡场建设、人员规定、引种、喂养管理、防疫检疫、追溯、出栏和运送。
1本原则合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生态放养鸡旳喂养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仅所注日期旳版本合用于本文献。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旳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原则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规定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原则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0 无公害食品畜禽喂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5339 无公害食品畜禽喂养兽医防疫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 生态放养将舍内育雏结束后旳鸡,白天散养在经隔离旳林地、果园、农田等生态自然环境中,任其自由觅食,局限性部分予以人工补食,晚归舍室旳养殖方式。
3.2 鸡场经隔离旳林地、果园、草场、农田、山场等合适喂养鸡群旳天然场所。
3.3 全进全出同一鸡场(或同一鸡舍)同一段时间内喂养旳同一批次旳放养鸡,同步进场、同步出场旳管理制度。
3.4 育雏日龄从雏鸡孵化出壳开始到育雏结束所经历旳天数。
3.5 放养日龄从开始放养第一天起到成品鸡出栏所经历旳天数。
3.6 生长日龄从鸡出壳到出栏所经历旳所有天数(育雏日龄加放养日龄)。
4 鸡场建设4.1 鸡场选址鸡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排水和供电以便、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集中居住点至少1km、周围3km内无污染源旳林带、果园、草场、荒山坡等地方,其中放养场地还应有放养鸡可食旳野生饲料资源如野草、昆虫、腐殖质等。
鸡场周围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GB/T 18407.3和NY/T 388旳规定,大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旳规定,饮用水应符合NY 5027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态养鸡技术
原生态养鸡,就是把鸡群放养到自然环境中,让鸡肉、鸡蛋恢复应有的原生态天然优良品质。
目前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再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做文章,市场空间会更加广阔。
1.选对品种
原生态养鸡最好选用当地土鸡品种。
地方品种具有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的特点。
2.建好鸡棚
原生态养鸡也需要鸡棚,这是鸡晚间宿营的重要空间。
鸡棚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能积水,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
鸡棚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木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具有坚固的结构,有良好的遮风挡雨功能,为防止兽害侵袭,窗户要钉铁丝网,门口封闭要严实,地面要夯实,可使用三合土或水泥结构舍内地面,并铺设5~10厘米厚的锯末或垫草。
3.改造环境
野外养鸡选用的原生态区域,尤其是荒山、树林中,野兽、野鸟较多,为防止各种灾害和敌害侵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1.5~2米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也可密集埋植树枝篱笆,配合栽种葫芦、扁豆、佛手瓜、南瓜等秧蔓植物加以隔离阻挡;种植带刺的洋槐枝条、野酸枣树或花椒树,阻挡人、兽的效果最为理想。
周边活动半径以不超过50米为宜。
4.适当训练
在育雏期,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
4周龄脱温后,只要天气合适,室内外温差不是很大,都应定时将鸡群放到棚前的空闲地上,通过约束训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延长活动时间,直至鸡群能自由活动。
饲喂量要逐步减少,遵循“早少晚饱”的原则,以调动鸡群外出觅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在野外自由活动的鸡群,按时回舍补充料水,在放养的初期,就应进行必要的训练。
有经验的养殖户,常使用敲锣、吹哨子、敲脸盆等方式,以合适的响声,配合可口的食物,对鸡群进行召唤训练,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5.防治疾病
野外原生态养鸡虽然空气新鲜,鸡群活动量大,并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的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按时预防,疫病照样会侵害鸡群。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要求同一舍内饲养同日龄同品种的鸡,这样的鸡群一般不需要投喂药物。
在野外原生态环境中,最容易发生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隔2~4周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
6.重视管理
为尽量达到体重均匀一致,应对鸡群实行分群管理,公鸡适时出售,母鸡用于产蛋。
为便于拣拾鸡蛋,应在鸡群性成熟后,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在凉棚内设置产蛋箱,箱内放入“引蛋”,应尽量鼓励鸡群回鸡棚产蛋。
为了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提高胴体眼观质量,提高鸡群体重,便于获得好效益,野外原生态饲养的鸡群,尤其是分群饲养的公鸡,要适当进行催肥饲养。
时间一般选在10周龄以后,催肥的手段主要是减少鸡群的活动范围,提高饲料能量含量,增加补饲的次数和饲喂量。
野外原生态养鸡,要及时进行巡视,目的是检查鸡群状态,发现并隔离病弱鸡,防止猛禽、野兽伤害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