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优美和崇高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年春最新部编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8人的高贵在于灵魂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2018年春最新部编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8人的高贵在于灵魂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作探究
一、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基本结构请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二、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观点? 三、依次找出文中所举例子,并用简洁的语 言加以概括。
•第一部分(第l段): 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 有灵魂。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第2—6段): 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 庸人都十分 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 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 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 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周国平
学习目标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解人的高贵在 于灵魂,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文章有力的 说理。 ◆学习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概括有 力。
3.公仆本色——杨善洲
杨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 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 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 显改善。不仅如此,他还带领 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 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 深居大亮山村寨农户,通电通 路。
2.人的灵魂的高贵的内涵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从身边举个 “普通人”的例子来论证“人的高贵在于灵 魂”这一中心论点。字数不超过100字。 注意举例要有典型性,事例的叙 述做到既生动又概括,还要有简 要的分析。可借鉴文中写法。
1.隐形翅膀——刘伟
断臂王子 感动中国
刘伟
合作探究
(1)有思想; (2)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3)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自己的内心世界” • 高贵:强调的是人要有能思想的灵魂 • 高尚: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
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一个人 的高贵体现在 哪里?高贵能否 用“高尚”来代替?为什么?

崇高美与欢乐美课件_图文

崇高美与欢乐美课件_图文
崇高美与欢乐美课件_图文.ppt
崇高美
比优美更壮丽 比壮美更伟岸 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 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
欣赏
《祖国颂》
刘炽
作曲家:刘炽
主要作品 《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新疆好》 《翻身道情》 《祖国颂》等
祖国颂
《祖国颂》是作者1957年冬为彩色宽 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 混声合唱插曲之一。影片于1958年元 旦放映后,此曲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以奔放热情的旋律和用唢呐模拟 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生 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人们美好欢 乐的心情。
箫和古琴
2、作曲家为何用崇高美来谱写《梅花三 弄》?
以清新活泼、明快抒情的曲调,歌颂梅花在凛 冽寒风中挺拔屹立的高洁形象。
欢乐美
可划分为喜悦与欢乐两个层次。 喜悦比较接近于优美,具有抒情的 格调。 欢乐是在喜悦中见优美,它的旋律 更富于跳动性,节奏也更为活跃。
施光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 《周总理你在哪里》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祝酒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部分
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旋律舒展开朗, 热情赞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 第二部分
旋律抒情宽广,描绘了祖国各地繁荣昌盛 的景象。
• 第三部分
为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意境更为瑰丽, 显示出伟大祖国的前进步伐和人民的豪迈气 概。
我爱我的祖国
传统器乐中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1、这部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歌剧《伤逝》等
《祝酒歌》作于1976年。歌曲把 全国人民在打倒“四人帮”、痛饮胜 利酒时难以抑制的欢乐之情表现得 畅快淋漓。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 众歌曲。

美学原理PPT课件:崇高美学

美学原理PPT课件:崇高美学
这一对范畴出现的条件:人对神的关系 → 人对自然的关系(康德)
•“崇高”中有神秘的未知的东西,造成了崇高的深邃境界。崇高的意象 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同时也是一种历史感, 是对命运、时间和不可复返的生命的一种内在体验。当这些与某种价值 系统联系起来时,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精神人格的不断超越与实现; 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空间的无限成为时间的无限, 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
• 崇高是时代的主旋律。这首先在于它显示了人类与客观世 界严峻斗争的痕迹,凝聚着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的伟大的自 生力、创造力,记录着人类社会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发展 进步的光辉历程。
• 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斗争历史是 惊心动魄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然要向自然挑战,这种挑战的勇 气是伟大的,而实践更是可歌可泣。 人类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从不间断 地进行着艰苦的斗争。正是在这种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最初的 崇高产生了。
• “优美”则缺乏崇高的这种深邃感。
崇高的审美特征
• (一)崇高的特征: • (1)崇高是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动态美。 • 在这种冲突中,崇高表现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与气势。
确实存在着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不过崇高的更本质 的特点不在体积的巨大而在力量与气势上的卓越。狂涛巨 浪是崇高的,数亿年坚持穿石的滴水也是崇高的,悬崖峭 壁上生长的树木也是崇高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崇高美的观点与黑格尔有相通之处,但 他从形体大小着眼来认识崇高,有其局限性。
3.把崇高上升到哲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的是康德
• 康德认为崇高的 特征是“无形 式”,即对象的 形式无规律、无 限制或无限大, 而优美的形式是 有限制、有规律 的。崇高感是由 痛苦感转化而来 的,是一种间接 产生的愉悦。崇 高分为两种。一 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 高。

第八章优美和崇高PPT课件

第八章优美和崇高PPT课件

.
18
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
• 所谓自由个性即人的自由个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 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把“自由”与“全面本质”相联系,作为实现完整人的条 件与途径,以显示自由个性的重要性。它不仅构成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实现的内 在规定,也体现了现代审美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
15
• 原因: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所表征的 是当今人类审美所面临的一种危机状 况,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虽然复 杂,但无疑和主体的变异、沉沦及崇 高的历史意义与目标的逐渐模糊不无 关系。
新表现主义绘画
.
16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实质: • 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理论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表现出规律与目的、真与
• 二者相互转化的常态性规律是由崇高趋向优美。 •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极,没有优美,就无以突出崇高;反之没有崇高,
也难于显现优美。优美与崇高的这种运动与演变,生成千姿百态的美, 使审美活动显得无限丰富又色彩纷呈。
.
13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优美与崇高的转化还表现出复杂性状况。在崇 高向优美转化的纵向历程中,因主体存在位置与 活动情境的变化,亦可能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的 趋向。
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 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 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 静等境界,具有小巧、平静、舒缓、 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
江南水乡 周庄
4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无论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自然景象;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 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还是艺术表现中的单纯静穆、情景和谐等,其境界均体现了 优美的形式特点,给人以和谐、完满的审美享受。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02
文学常识、文 化背景
名著导读、推 荐书目
03
04
课外古诗词背 诵篇目
02
课文导读
课文内容概述
梳理课文内容,包括 主要情节、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等要素。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 学生把握文章的逻辑 层次和写作特点。
概括课文主旨,引导 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 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品和 文学成就,了解作者的写作风 格和思想倾向。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精品PPT课件
目 录
• 目录 • 课文导读 • 字词解析 • 句子赏析 • 段落分析 • 篇章探究 • 课后练习与巩固
01
目录
第一单元:阅读鉴赏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手法与鉴赏
生字生词、语音语调 课文朗读与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字词解析
生字新词认读
课件中应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 重要生字新词,包括拼音、释义
和例句。
提供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帮助 学生准确掌握发音。
针对易读错、易混淆的字词进行 重点提示和辨析。
多音字辨析
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包括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02
注意区分不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整体框架。
写作特点总结
语言风格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 择等,总结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
篇章结构
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安排等, 揭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情感表达体会

音乐美-崇高美PPT课件

音乐美-崇高美PPT课件

个人对音乐中崇高美的感悟与思考
我认为音乐中的崇高美是一种非常宝贵 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深刻地打动人 的内心,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
感。
我认为崇高美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艺术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欣赏崇高美 创作,更是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是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精神世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和音乐张力,能够让听 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感动,让人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 。
02
音乐中的崇高美表现
宏大的音乐结构
宏大的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具有广阔的篇幅和复杂度, 通过运用丰富的音乐语言和技巧,展现出壮丽、雄伟、宏 大的艺术效果。这种结构通常需要听众耐心聆听,才能充 分领略其内涵和美感。
界,以及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结与展望
对音乐中崇高美的认识与理解
崇高美是音乐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通过强烈的情感和气势来打动人心, 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理解音乐中的崇高美需要具备一定的 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深入感受 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以及理解作曲 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崇高美在音乐中通常表现为宏大的规 模、壮丽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音响 效果,以及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深刻 表达。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
02
这部作品以深沉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感人的情感,让人感受
到崇高的美感。
莫扎特的《安魂曲》
03
这部作品以其庄严、神圣的旋律和宏大的气势,展现了崇高的
美感。
音乐中的崇高美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
音乐与诗歌
音乐与诗歌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它们可以通过相互融合,增强彼 此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PPT课件

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PPT课件
----孔 子
32
康德:两种崇高---数量和力量
数量(体积)的崇高
• 一方面人的理性在认识对象中要求见到对
象的整体;另一方面崇高对象的巨大体积 却超过想象力(对形康德象论崇的高感性认识功能)所能 一霎掌握的极限,想象力不足以达到理性 所要求的整体。
• 美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见于想象力和知解
力的和谐合作,崇高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 则见于想象力遭到“推拒”而理性起来解 围。
25
在音乐结构上,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 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 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 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 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 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 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 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 结束。
26
二、崇高
• 崇高一般是指阳刚的美,动态的美。它表
现在形态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即雄伟。
27
崇高的本质
• 对象胜过主体 • 既而主体又超越对象
28
崇高与优美的本质区别
• 崇高与优美的区别就在于优美体现了人的
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和谐统一; 崇高则体现了这种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 世界中的矛盾冲突的统一。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8
望海潮 ·柳永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秋桂子,十里荷花。
画桥,风帘翠幕,参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差十万人家。云树绕
16

《八女投江》(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PPT教学课件

《八女投江》(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PPT教学课件

13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 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 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020/12/6
14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 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 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020/12/6
7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语文A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2020/12/6
1
学习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 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 献身的革命精神。
2020/12/6
2
八女投江雕塑
勇敢坚强 勇于自我牺牲
2020/12/6
10
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 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 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 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勇于献身 视死如归
2020/12/6
11
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 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
——男生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者相互转化的常态性规律是由崇高趋向优美。 •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极,没有优美,就无以突出崇高;反之没有崇高,
也难于显现优美。优美与崇高的这种运动与演变,生成千姿百态的美, 使审美活动显得无限丰富又色彩纷呈。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优美与崇高的转化还表现出复杂性状况。在崇 高向优美转化的纵向历程中,因主体存在位置与 活动情境的变化,亦可能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的 趋向。
• 原因: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所表征的 是当今人类审美所面临的一种危机状
况,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虽然复
杂,但无疑和主体的变异、沉沦及崇
高的历史意义与目标的逐渐模糊不无
关系。
新表现主义绘画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实质: • 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理论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表现出规律与目的、
• 意义: • 面对唯我主义审美贫困的出现,迫切需要崇高现代意义的重建,而借助审美
共通感与现代社会这一公共中介文化机制,也许可以发掘在现代人的主体建构 即心体建设中,崇高所能提供的有益的思想与理论资源。 • 作用: • 审美共通感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社会心理的基本构成载体,它能确保审美在重 建社会公共精神中受到特殊的重视,故成为联系崇高与现代社会,促使崇高努 力发挥其现代意义的重要平台与天然的公共心里纽带。
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 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 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 静等境界,具有小巧、平静、舒缓、 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江南水乡 周庄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无论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自然景象;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 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还是艺术表现中的单纯静穆、情景和谐等,其境界均体现了 优美的形式特点,给人以和谐、完满的审美享受。
以“和谐”为典型形态的某些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抽象,与特 定内容的关联比较间接。
• 优美因主客体始终处于统一状态而具有直观愉悦的感性特点,其审美效果是 日常所说的“审美愉快”。
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崇高的本质:
• 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 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
立,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以痛
• 崇高突出的形式特征是“大”即具有各种特定有限形式的包容、涵括的性质, 带有趋向无限性的特点。
• 崇高的审美感受与效果特征,按康德的说法是一种痛苦的愉悦性,期间伴随 有审美想象与情感的剧烈变化,也伴随有审美领悟与理解的不断超越与升华。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 •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
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
并以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
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
巴别塔
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奔腾的江河,高耸入云的山峰,陡峭的悬崖等,这些 大自然的奇特景象,具有崇高对象的自然特点。
• 崇高的特征:
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崇高侧重展示人的本质(实践劳动及其自由性)对象化(规律与目的相统一) 实现的曲折过程,崇高美的力量正根源于个体项总体性人类的更高的升华。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内容概要
•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第三节 崇高在现代的意义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优美的本质: • 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优
•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审美的突出变化是崇高的 解构与丑在艺术审美中的大量滋生,这是人类自 身生存状态的深刻变化在审美方式上的直接反映。 有人把西方现代艺术和审美称之为不在崇高的英 雄和不再美丽的艺术。
蒙克《呐喊》
第三节 崇高的现代意义
•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 • 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
是对其活动、发展的进一步描述。 • 规律: • 依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纵向运动看,审美 范畴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指主客体对
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因主体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纵向 发展的审美形态序列:崇高、悲剧、喜剧及优美。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优美作为人类审美史上历史悠久、在审美生活中最为流行普及的成果, 集中体现了审美关系的本质,代表了诸种审美范畴发展的基本趋向。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优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实现和结果,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最终成 果,是实现对实践最充分的肯定。
• 人的本盾冲突与审美张力的痕迹。
• 优美的特征: • 其显示在形式方面比较直接,不仅带有普遍的涵摄概括性,而且逐渐形成了
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
• 毕达哥拉斯的“美在和谐”与朗吉努斯的《崇高论》 • 博克的“自我保存”与“社交”本能 • 康德力的崇高与数的崇高 • 孟子的“充实之谓美” • 姚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涵义: •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是指对象化过程中不同审美范畴所呈现的关系状态,
真与善之间的冲突与错位,和目的性与善的疏离甚至消解,导致主体向唯我主 义滑落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虚无主义。 • 影响: • 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反映了历史转向中审美主体的变化,即从近代的 自我觉醒、探索和解放,到现代化以来自我的异化、迷惘及历史性迷误,它表 明了某种程度的人类精神价值的迷误和丧失。
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
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
• 所谓自由个性即人的自由个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 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把“自由”与“全面本质”相联系,作为实现完整 人的条件与途径,以显示自由个性的重要性。它不仅构成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实 现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现代审美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 从审美角度看,马克思以“美的规律”的生产和发展人的自由创造个性,作 为人的无限性理念与最高价值,体现着以“未来”扬弃“现在”,并永不停止 这一现代性核心特性,这种具有社会号召力与价值制高点的美学思想资源,深 刻体现了崇高现代意义构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