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翻译观

合集下载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在翻译的哲学理论中,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理论和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长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文以汉英翻译中的一些实例来阐释这两个理论,并进一步指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前者到后者,“通天塔”由形而上的抽象找到了通往形而下的具体道路,最终能够指导翻译实践。

标签:翻译的哲学理论纯语言阐释学通天塔一、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翻译的纯语言哲学观于1923年由德国犹太裔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首次提出。

他在自己翻译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oudelaire)的诗歌集《巴黎画景》(Tableau Parisiens)中写了一篇题为《译者的任务》(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的序言。

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阐述了他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语言哲学观。

文中他将纯语言定义为:“…all suprahistorical kinship of languages rests in the intention underlying each language as a whole——an intention,however,which no single language can attain by itself but which is realized only by the totality of their intentions supplementing each other:pure language.”[1]意为:每一种语言的意指之间都互相存在着超历史的亲缘关系,但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单独体现所有语言的整体意指,只有将各语言的意指全部相互补充才能完整地体现出这种整体意指,带有这种整体意指的语言即为“纯语言”。

这种对纯语言的定义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圣经中“亚当的语言”(Adamite language)或是“通天塔”之前的语言(pre-Babelian language),这可能是由于本雅明出生于德国犹太家庭,受犹太教神秘哲学的影响,致使他的翻译观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论本雅明的解构主义文学翻译观

论本雅明的解构主义文学翻译观
基文献 。 .
在西方 , 许多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对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一文进行 了新 的阐释和解读 c其 中较为典 -
型 的有卡 罗 ・ 可布斯 ( aoJcb) 翻译 的魔怪 》 T eMosoi f rnli ,9 5 , 里达 的《 雅 C rlaos 的《 ( h nt syo as tn 17 )德 r t T ao 巴
第3 0卷 第 5 期
21 0 0年 9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 0 No. 13 5 Se . pt201 0
J OURN HAOXI NI AL OF S NG U VER I Y ST
论 本 雅 明 的解 构主 义 文 学 翻译 观
马 可 云
( 绍兴文理学 院 外 国语学院 , 浙江 绍兴 32 0 ) 10 0
限性 。


文学翻 译 的“ 艺术 ” 纯
沃尔特 ・ 本雅明在《 译者的任务》 的开篇即阐述 了一种追求文学翻译“ 纯艺术” 的思想 。由于人们在 鉴赏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形式时 , 顾及接受者的反应不仅没有什么益处, 反而会使人误入歧途 , 甚至对艺术 的理论探讨极其有害 , 因而 , 人们在创作或者欣赏任何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形式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考虑到接 受者的因素, 而是创造出一方面假定人物质和精神存在 、 承认人 的本性, 另一方面却根本不在乎人对艺术
中图分类号:359 H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X(0 0 0 0 5 0 10 2 3 2 1 )5— 0 6— 6
解构主义文学翻译理论是在消解传统结构主义翻译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种全新 的翻译思想 , 在

纯粹的诗意和哲学——论本雅明的翻译观

纯粹的诗意和哲学——论本雅明的翻译观

纯粹的诗意和哲学——论本雅明的翻译观
吕姣荣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29
【摘要】瓦尔特.本雅明的翻译观糅合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诗意和纯精神性。

他强调人的精神与事物纯粹的统一和事物本质的传递。

而他的纯语言翻译观则充分体现着本雅明作为一个哲学家、艺术家和翻译研究者对自己和对世界万事万物要求的纯粹的诗意和哲学。

翻译是一种通过纯语言的媒介来透明地传达原作意蕴的活动。

纯语言翻译观体现着本雅明毕生追求并执行的诗意和哲学,他的翻译观很好的为他以后的哲学观和艺术观的诗意和纯粹性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2页(P242-243)
【作者】吕姣荣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法哲学视域下的暴力批判——本雅明纯粹暴力理论研究 [J], 蒋迪;孟偲
2.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 [J], 吴慧坚
3.瓦尔特·本雅明反传统的和谐翻译观--也谈瓦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J], 董广才;赵诗海
4.作为寓言的本雅明——文化战略视角下本雅明翻译观的重释 [J], 杨镇源
5.纯粹语言、经验、理念与弥赛亚时间——本雅明哲学的几个主题 [J], 朱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几点解读-精选资料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几点解读-精选资料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几点解读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在翻译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其翻译观点主要见于《译者的任务》一文。

解构主义理论家德曼表示:“如果你没有对本雅明的这篇文章有过论述,你在学术上就没什么地位。

”[1]可见,该文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影响重大。

《译者的任务》涉及诸多翻译理论问题,在此只选其中三点略做解读。

一、读者无关紧要本雅明一开始就说:“要正确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或一种艺术形式,受众的意见从来都无济于事,……诗从来不是为读者而赋,画从来不是为观者而绘,交响乐也从来不是为听众而谱,……如果原作并非为读者而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基于这一前提的译作呢?”[2]“受众的意见从来都无济于事”,这点很容易明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持此观点,如康德、帕尔格雷夫、艾伦?坡等。

原作并不告诉人们什么,因此译作也无需告诉人们什么,即译作不是为读者而存在。

本雅明称只要译作迎合读者,就会带来“劣质翻译”:即只是传播信息这种非本质的东西或不准确地翻译非本质的内容。

本雅明把译作与原作相提并论,反对译文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

二、原作与译作的关系本雅明认为,原作和译作是平等的,它们都本是“同一瓶子上的碎片”,这“瓶子”也就是他所谓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

传统翻译理论多认为译者是“奴隶”,原作是“主人”,译作比原作要低一等,本雅明却认为,原作和译作不是传统译论中所说的“主仆”关系,而是平等、互补的。

[3]另外,译作总是比原作要晚到,本雅明将其形象比喻为“原作的来世再生”,是原作的生命延续。

[4]原作借译作而得到永生,译作使原作青春常驻。

本雅明认为原作在原语中并非固化的,原语本身也非固化的,译作和译作语言也同样如此。

译作承担着在自身诞生的阵痛中照看原作语言的成熟过程的特殊使命。

本雅明消解了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与传统翻译理论译作与原作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

[5]三、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可译性和不可以性的问题在翻译界长期存在,一直没有定论。

本雅明的透明翻译观

本雅明的透明翻译观

存 在 以名 称 向上 帝传 达 自身 ” ,是 一 种 精神 呼应 。 从 本 雅 明 的 阐释 来 看 ,上 帝 的语 言 既 是 语 言 的起 源 ,同时也 是语 言的归复 ,所有 语 言在 自身 中传达 自身 ,他在 字里行 间无不 涌动着 其对上帝 的语 言 的 回归 和向往 。 本 雅 明将 这种命 名—语 言 的语 言 ,称 作 是 “ 纯 语言” ,即 “ 作为 整 体 的每 一种 语言 中 ,同一个 在 事物 却不是 单独一 种语 言所能表 达 的 ,而只能 借助 语 言间相 互 补充 的 总体 意 图 :纯语 言 ” 。本 雅 明把 任何一 种 自然 的语 言 比作 是一个具 有一定 形状 的花 瓶 的某 个碎 片 ,而 每个碎 片都是 被上帝分 散 到世界 各 地 的 “ 碎 的语 言 ” “ 片 ”大 小 形状 各异 代 破 , 碎 表 了各个语 言 的差 异 。正 是 由于各 种语 言碎片都 是 从纯语 言 的整体 中分 裂 出来 ,因此 ,碎片 之 间并 非 毫不 相干 ,而是互 补 的。他 们之 间有一种 内在 的亲 缘关 系 ,这 种 内在 的亲缘关 系是 以一种特 殊 的趋 同 性为标 志 的 ,但 这种 趋 同性却 并非 相似性 或可替 代 性 ,而是互 补性 。 因此 ,语言 之 间抑 或是译语 与源语 之 间决不 是 陌生 的 ,他们 之 间存 在着表 达上 的关 联和 交流 上 的 关 联 ,而 译 语 和源 语 与 纯语 言 之 间 的关 系 就 如 同 “ 片 ”与 “ 碎 花瓶 ”之 间的关 系 ,这 三种 语 言之 间 的转换 和还原 就是 翻译 。本雅 明认 为 ,语 言在其 本 质上来 说就 是翻译 ,而人就 是翻译 者 ,亦 或是 翻译 自身 ,而这种 翻译 “ 是通 常理解 的那种 内容 与意 不 义上 的简单 的横 向转换 ,而是 一种更 有效 的可使 语 言 的 内在 统一 显现 的纵 向传 达 ” 。纯语 言不 是传 达 的工具 ,而是被传 达 的对象或 客体 ,而透 明翻译 就 是将分 散 的意 图模式 拼凑在 一起 ,实 现对 于纯语 言 的开发并 接近神圣 的语 言 。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杨宁宁【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Walter Benjamin'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1921)presentsa pure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ory.It seems monstrosity,because it banishes reader (recipient)and communication,evenmeaning.In fact,pure language theory is a harmony translation theory.In pure language the reconcili-ation and fulfillment realm witness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the two bickering and contradictoryconcepts,the originality and the translation,thefidelity and freedom.Benjamin's translation theory about pure language is ideal in some degree,with strong messianic redemption spirit.We can be close infinitely to it but never reach it.%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提出了一种“纯语言”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看似“狰狞”,因为它放逐了“读者”(接受者)与“交流”,甚至放逐了“意义”。

理论上它是一种“和谐”的翻译观。

在纯语言这一“和谐、圆满的领域”的观照之下,原作与译作、忠实与自由这两对以往总是争吵不休、相互对立的概念也和谐地统一起来。

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

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

浅谈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摘要:本雅明关于语言的思考,以及与语言相关翻译的论述,对今天的翻译者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一、本雅明其人本雅明(1892-1940)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哲学家。

他在求学期间,始终坚持以独立探索为主的自学方式,博览约取,对文史哲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向多所大学申请教授资格学位失败后,开始流亡和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生涯。

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论文。

他是全面而博大的,他的思想覆盖了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二、本雅明关于语言和翻译的主要思想本雅明对语言的思考是他的文学和社会哲学思想的前提。

他对语言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总体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未来哲学纲领》和《翻译者的任务》等文章中。

1、本雅明的语言观。

本雅明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精神表达。

“语言不仅与人类精神表达所有领域(语言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内在于这些领域)并存,而且与万物长存。

无论在生物界还是在非生物界,没有一样事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语言,因为表达自身精神内涵正式每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本雅明把这种语言称为“总体的语言”,即有本体的语言或元语言的意味。

本雅明把这种“总体的语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物的“语言”。

第二层次是人的语言。

“为事物命名乃是人的语言的存在”。

人的语言与物的语言不同在于,物的语言向人表达自己的精神存在,而人的语言则向上帝表达自己精神存在。

正是在命名中,人把自己的精神内涵传达给了上帝。

这就引出了“总体语言”的第三个层次,或者说是最高层次,那就是上帝的语言。

上帝是通过语言创造世界和万物的。

在造物过程中,语言及时创造性的,又是“完成了的创造”,同时还具有认知力和判断力。

人的语言仅仅是来自于上帝赋予的命名能力。

命名是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不仅是其最终的声音,也是其真正的需要。

本雅明翻译观浅见

本雅明翻译观浅见

语言研究一、 引言瓦尔特•本雅明思想深邃,见解独到。

他的研究广泛,涉及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

尤其是他的翻译观,内涵深厚,对后来解构主义学派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雅明的翻译观主要源于他自身的翻译经验,他曾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巴黎风貌》译成德文,并为译作撰写序言《译者的任务》。

该文于1923年发表,涵盖了本雅明对文学翻译的思考和认识。

虽然文章发表后并没有立刻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之后被德里达等解构主义学者发现,成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奠基文献,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它“不但成为文学翻译研究的经典,更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读∕重释为后现代翻译理论的代表作。

”(黄海荣,2007:19)后来更被“学界奉为是翻译研究的圣经”。

(曹明伦,2007:23)《译者的任务》中的核心词汇主要包括“纯语言”、“可译性”、“译者的任务”、“直译”和“后续生命”(afterlife)等。

本雅明的语言观着眼于人的语言,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解放纯语言,确保语言生命的延续,反映出意欲回归上帝的纯语言、实现最终救赎的追求。

二、 纯语言要想清楚本雅明在《译者任务》中到底展现了何种翻译观,首先要理解“纯语言”这个概念。

本雅明认为语言不仅仅指人的语言,而是一种更为广义的精神表达。

“没有任何事实或者事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着语言,因为任何一种事物在本质上就是传达其思想内容”(Benjamin, 1996:263)。

本雅明认为语言的表达具有直接性,因此将语言分为三个等级。

最高级的是上帝的语言,人的语言居中,最低级的是物的语言。

这一划分体现他对人的语言的关怀,反映了他对堕落的人类语言的悲愤以及想要实现救赎人类语言的强烈愿望。

这种语言观在“纯语言”中得到了再现:“所有超历史的语言间的亲属关系都存在于每一种语言各自的整体意指之中——然而,这种意指不是任何单一的语言都可以通过自身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各种语言的一切互补的意指集合来实现,这个意指集合即是:纯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语言 译者的主体性 可译与不可译观
“… all supra historical kinship of language rests in the intention underlying each language as o whole –an intention however, which no single language can attain by itself but which is realized only by the totality of their intentions supplementing each other pure language.” -------- The Task of Translator 各种语言之间的超历史的“亲缘关系”(kinship) 存在于每一种语言整体意指(intention) 中。然而, 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单独体现这种意指,只有通过 各语言的意指相互补充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来即:纯 语言。
语言之间具有一种互相依存的亲缘关系, 各种语言的意指方式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 ------纯语言意指集
译者的主体性
1.译作与原作的关系 2.译者主体性的确立
译作与原作的关系
切线关系 互补关系 延续关系
切关系
一个圆的切线只在一点上同圆轻轻接触,由此便按照其既 定方向向前无限延伸。同样译作只是在意味这个无限小的 点上轻轻地触及原作,随即便在语言之流的自由王国中, 按照忠实性的法则开始自己的行程。 -----------本雅明
互补关系
译作和原作就好比来自同一个瓶子 的碎片,它们互相吻合,拼成一个 更伟大的语言---纯语言
延续关系
1.译作无论多么完善都无法取代原作的 重要性,但原作却可以通过可译性而同 译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译作对于原作而言,其实是一种生命 的延续。
译者主体性的确立
1.译者从不是为读者而译,译文也不应读者 而存在。 2.译者不仅高于诗人、哲学家、文评家,还 兼负有拯救世界的救赎任务。 3.译者的任务是在译作语言中把纯语言从文 学原作语言的魔咒中释放出来,通过文学再 创造途径把囚禁于文学原作中的语言解放出 来。
可译与不可译观
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1.文学翻译是一种形式,把它理解为形式 人们就得反诸原作,因为这包含了支配翻 译的法则;原作的可译性 2.文学作品本身的属性决定其可译性 3.语言之间具有一种互相依存的亲缘关系, 各种语言的意指方式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这就使原作具备了可译性
不可译性
原文学作品中真正本质性的东西是那些高深莫 测、神秘玄妙、充满诗情画意的成分,这些成 分是难以通过翻译而使之再生的。虽然文学翻 译承载者传递信息的功能,然而译作中所蕴涵 的信息只能是原作中一些非本质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