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西医治疗

合集下载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案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案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案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持续性的动脉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持续的管理和控制。

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首先是饮食方面,建议减少食盐的摄入,控制高糖、高脂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其次是体育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戒烟限酒也是必要的,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充足的睡眠也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益。

2.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常见且必要的方法。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其血压水平、伴随病症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开始用药后,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相关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容易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因此,监测和控制并发症的发展至关重要。

患者通常需要定期测量血压,进行血脂、血糖等相关检查,及时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与管理。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4. 定期随访和管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血压并进行相关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生活方式的指导和支持。

在随访过程中,还可以加强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治疗中断或不规律。

在西医治疗高血压时,上述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

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以及心血管风险等因素都会对治疗方案产生影响。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病几率更高。

一旦患有高血压,患者就必须要每天服用降压药,虽然降压药能使患者血压维持基本稳定,但却是治标不治本,而通过有机结合中西药,却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中西药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呢?下文进行简单的介绍!1高血压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高血压是指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要高于正常值,若连续三天检测发现血压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则可以断定自身患有高血压疾病。

有家族史、情绪波动大、饮食上重口味、肥胖、压力大人群易患高血压。

在患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四肢麻木、头晕、头痛、胸闷等。

一旦在生活中出现类似症状,就要引起足够警惕,在第一时间内去医院就诊治疗。

高血压患病初期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高血压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随着病情发展,高血压患者体内的细小动脉会逐渐硬化,大动脉可能会出现膜脂质沉积,进而形成血栓,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高血压就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中风、心梗、脑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2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意义高血压病不是一种独立疾病,会引发心脑肾并发症,因此必须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工作。

通过西药合理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西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如利血平这一降压药并不适用于溃疡患者,如溃疡患者服用可能会导致其溃疡发作,甚至出现大出血,同时此种药物也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因此也不适用精神病患者服用。

虽然西药降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但只是单纯采用西药降压治疗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中医治疗虽然见效慢一些,但却可以达到病情逆转的良好效果,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故建议高血压患者可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

3西医常规治疗方法①利尿剂。

医生一般会建议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这一药物适用于收缩高血压或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服用,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痛风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中医药与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健康状况。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包括中医药和西药。

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药则是现代医学的成果之一。

本文将对比中医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疗效,以供读者参考和了解。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是“肝阳上扰”和“气滞血瘀”。

中医药注重综合调理,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中医药通过草药煎煮剂、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达到缓解症状、平稳血压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点之一是其副作用较小。

由于中草药多是天然植物提炼而成,相比西药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少。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注重预防,通过提高体质和调整饮食习惯等方法,预防高血压反复发作。

然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中草药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草药质量、煎煮方法等,疗效不稳定而且剂量难以掌握。

此外,中医药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持续服用草药或进行针灸等治疗方式。

二、西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西药治疗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

常用的西药包括针对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

西药治疗高血压通常能够迅速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症状。

西药治疗高血压的优点是疗效稳定,剂量易于掌握。

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西药的药物成分和疗效已经得到明确,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西药治疗高血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降压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

另外,西药治疗高血压偏重于症状控制,对高血压的根本原因治疗较为欠缺。

三、中医药与西药治疗高血压的结合应用中医药和西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将二者结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

藏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主要特点是长期的血液压力升高,容易引发多种心血管和其他疾病。

虽然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即无法通过传统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面对这种情况,藏西医结合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藏西医结合治疗是将传统的藏医药与现代西医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来治疗疾病。

藏医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主要治疗原则是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西医药则主要侧重于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藏西医结合治疗中,首先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详细的辨证,从而确定治疗的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顽固性高血压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的湿热内蕴和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治疗的重点是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芪、当归、三七、决明子等。

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除了中医药治疗外,西医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西医药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如降压药物的使用。

在藏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药主要起辅助作用,通过调节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控制血压,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

西医药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手段,如电针、针灸等,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由于藏西医结合治疗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因此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藏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血压方面更具优势。

一项研究发现,在采用藏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中,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不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中医和西医是治疗高血压的两种主要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和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优劣之处。

一、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整体平衡和调节,强调疾病的根源和个体特点。

下面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几个主要疗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常用的有大枣、山楂、丹参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来配方,因此能够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插入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缓解紧张情绪,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是通过食疗调理,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控制高血压。

例如,减少高盐食品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饮食调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

二、西医治疗高血压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注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是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几个常见方法。

1.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干预体内的生化过程,从而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头晕、恶心等。

2. 生活方式干预西医治疗高血压也强调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减少盐的摄入、适量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例,西医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手术能够减少肾脏释放肾素,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三、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优势和特点。

中医强调整体平衡和个体化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达到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

高血压怎么治?不妨试试这些中西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怎么治?不妨试试这些中西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怎么治?不妨试试这些中西医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呈高发趋势,目前临床多用西药对此病进行治疗,此疗法可以使血压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但临床实践发现,患者长时间服药治疗会为患者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比西药缓慢,但因为它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所以更容易被病人所接受。

一、引发高血压的“元凶”是谁?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每天2克钠),但是,事实上,我们摄取的“食盐”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除盐以外,我们日常食用的腌制蔬菜、休闲食品、肉制品、蔬菜、豆制品、水果等都含有一定的“钠”,因此,即便我们对“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但我们仍然会从其他食品中摄取,此种情形也就造成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必须忌口!又有许多人询问,本人目前已患有高血压,应该用中医或西医调理好呢?有人认为西药起效快,当然是西药更好。

也有人说中药更好,不存在毒副作用。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一下中西药降压原理。

二、高血压西医治疗(一)原理西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十分简单,并且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血液对血管的压力的升高就好比是交通拥堵,出行压力过大,其解决方式主要包含两种:(1)“限号”,即减少血液内可引发高血压的分子物质,保持血流通畅,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通畅采取血液灌流技术;(2)拓宽道路,即促进血管扩张,此行为有在短时间内降低血压水平,但患者不得停止药物的使用一旦停用,被扩张的血管又会缩回来,造成血压再次上升。

(二)治疗方法《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含五大类: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拮抗剂以及其他类降压药,其均可作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药物,但每种药物药性、药效均存在较大差异。

1.钙离子阻滞剂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且不会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负面影响,适合老年人使用,但患者服药易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痛、脸红、心率加快等。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高血压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和藏医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

现代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进行探讨。

高血压病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大,治疗难度大,并且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

目前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但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失眠等。

而藏医治疗高血压病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和外治疗法,中药疗法主要包括草药煎剂和丸剂。

藏医药物多取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经证实对高血压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外治疗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艾灸疗法和针灸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单一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综合运用西医和藏医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西药可以迅速降低血压,控制病情,而藏药则可以慢慢调理患者的身体,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和减少不良反应。

西药与藏药的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既能迅速降压,又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采用西药对急性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西药的快速降压效果迅速控制病情。

而在疾病稳定期,可以采用藏药进行慢病调理,减少西药的使用,从而降低药物对身体的负担和副作用。

还可以通过药物配伍的方式,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一些临床试验发现,西药配合藏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患者,其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血脂代谢也得到了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高血压病的中西医治疗

高血压病的中西医治疗

高血压病的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它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脑卒中等,还可能对肾脏、眼睛等器官造成损害。

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中西医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西医治疗高血压病1、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对于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不超过 6 克。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应尽量避免。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紧张、焦虑。

2、药物治疗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有氢氯噻嗪等。

钙通道阻滞剂: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用与 ACEI 类似,但副作用相对较少。

常见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1、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主要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阻络等。

2、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肝阳上亢型可用天麻钩藤饮,痰湿内阻型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络型可用血府逐瘀汤等。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曲池、太冲、足三里等,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降压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西医治疗:一般治疗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

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

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降压药物治疗(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

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

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

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

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

药物治疗原则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高血压急症急救法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

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或一支亚硝酸戊酯,并吸入氧气。

4、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压中医治疗一、辩证治疗1、肝阳上亢型【主症】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

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

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

【方药】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3、阴阳两虚型【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

【方药】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

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主症】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

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

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5、淤血阻滞型【主症】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6、冲任失调型【主症】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

【方药】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

2、针灸治疗针刺法【治法】清泄肝火,育阴潜阳。

【选穴】百会、曲池、太冲、太溪。

【方义】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疏泄浮阳,平肝熄风;曲池清泄头目,以降血压;太冲平肝泄火,太溪育阴潜阳。

【随证配穴】头晕甚者-风池,耳鸣-翳风,心悸失眠-神门。

【操作】毫针刺,百会、曲池、太冲泻法,太溪补法。

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选穴】肝、耳背沟1、耳背沟2 、耳背心。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特色疗法1、石膏降压枕气功疗法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

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

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

每次10~30分钟,每日 1~2次。

2、头部按摩法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

正确的按摩和日常的一些良好习惯对高血压患者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1)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减缓头发的早衰,并有利于头皮屑和油腻的清除。

梳头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

(2)推发: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反复推发10次,操作时稍用力。

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的作用。

3、足部按摩法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于胎儿平卧在足掌面。

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脚掌)中部。

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

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

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废物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自然就会不健康。

足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足部按摩法治疗高血压,建议使用“脚踏磁力按摩器”。

4、足浴疗法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

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

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5、茶疗法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罗布麻茶杜仲降压茶: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抵消药物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肌肉骨骼老化等作用。

杜仲茶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罗布麻茶:罗布麻茶的降压原理是通过罗布麻中的天然有效成分,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血压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

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第一、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虾、蟹黄、墨鱼、牛髓。

甘温补虚之物,是为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

凡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症的心血管疾病之人,切忌多食。

第二、过量食用肥肉:如肥猪肉由于肥肉含动物性脂肪特别高,可高达90.8%,多吃肥肉易使人体脂肪蓄积,身体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动脉硬化,所以,长期血压偏高者忌吃肥猪肉。

第三、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肝、猪肾由于猪肝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约368毫克,常吃多吃猪肝,对高血压及高血脂不利,故应适当忌吃为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