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病人清洁护理的重要性。

2. 掌握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护理知识评估和处理病人清洁护理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病人清洁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包括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晨间护理等。

3. 护理评估和处理病人清洁护理中的问题,如皮肤完整性评估、压疮预防与护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人清洁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操作,并进行实地操作练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评估和处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地操作练习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如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护理评估和处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护理学》。

2. 实物模型:用于实地操作练习的病人模型。

3. 幻灯片和视频:用于讲解和演示病人清洁护理的技巧和步骤。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病人清洁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讲解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基本技巧和步骤。

第三课时:实地操作练习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操作。

第四课时:分析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评估和处理。

第五课时:总结和复习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估。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安静、整洁,适宜进行教学活动。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教材、实物模型、幻灯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操作场地准备:安排合适的操作场地,准备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操作所需物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病人清洁护理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与演示:使用幻灯片和视频讲解床上擦浴、口腔护理等基本技巧和步骤,并进行实地操作演示。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范围等。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基础护理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5.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急性中毒处理等。

6.小结(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记录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和护理方案制定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学生的注意力稍有松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目标与评估1.1 教案目标1.1.1 了解病人清洁护理的重要性1.1.2 掌握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方法1.1.3 学会制定病人清洁护理计划1.2 教学评估1.2.1 评估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1.2.2 评估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章: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原则2.1 病人清洁护理的概念2.2 病人清洁护理的原则2.2.1 尊重病人的隐私和尊严2.2.2 遵循卫生与无菌原则2.2.3 个性化护理原则2.3 病人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2.3.1 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2.3.2 选择合适的清洁护理用品2.3.3 观察病人的反应和效果第三章:病人清洁护理的方法3.1 口腔清洁护理3.1.1 口腔清洁护理的意义3.1.2 口腔清洁护理的方法3.1.3 口腔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3.2 皮肤清洁护理3.2.1 皮肤清洁护理的意义3.2.2 皮肤清洁护理的方法3.2.3 皮肤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3.3 头发清洁护理3.3.1 头发清洁护理的意义3.3.2 头发清洁护理的方法3.3.3 头发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第四章:病人清洁护理的实际操作4.1 操作前的准备4.1.1 评估病人情况4.1.2 准备清洁护理用品4.1.3 检查设备设施4.2 口腔清洁护理操作步骤4.3 皮肤清洁护理操作步骤4.4 头发清洁护理操作步骤4.5 操作后的处理4.5.1 整理用物4.5.2 观察病人反应4.5.3 记录护理过程第五章:病人清洁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5.1 制定清洁护理计划的依据5.1.1 病人的病情和需求5.1.2 护理规范和指南5.1.3 医疗环境和资源5.2 清洁护理计划的要素5.2.1 护理目标5.2.2 护理措施5.2.3 护理时间5.3 清洁护理计划的实施与评价5.3.1 实施护理计划5.3.2 观察病人反应和效果5.3.3 评价护理效果并调整计划第六章:病人清洁护理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6.1 并发症的识别6.1.1 识别可能的并发症6.1.2 了解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6.2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6.2.1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6.2.2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2.3 定期评估病人状况6.3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6.3.1 掌握紧急处理流程6.3.2 及时报告并寻求医生协助6.3.3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第七章:特殊情况下的病人清洁护理7.1 特殊病人清洁护理的特点7.1.1 评估特殊病人的需求7.1.2 了解特殊病人的清洁护理难点7.2 不同特殊情况的清洁护理方法7.2.1 老年病人的清洁护理7.2.2 新生儿和婴儿的清洁护理7.2.3 重症病人的清洁护理7.2.4 认知障碍病人的清洁护理7.3 特殊情况下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7.3.1 保证安全,防止跌倒7.3.2 尊重宗教和文化习俗7.3.3 考虑病人的感知和反应第八章:病人清洁护理的跨学科合作8.1 跨学科合作的意义8.1.1 提高护理质量8.1.2 促进病人康复8.1.3 优化医疗资源8.2 跨学科合作的步骤8.2.1 确定合作需求8.2.2 建立沟通平台8.2.3 制定合作计划8.3 跨学科合作的注意事项8.3.1 尊重各专业领域的专业性8.3.3 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第九章:病人清洁护理的护理研究与发展9.1 护理研究在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应用9.1.1 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9.1.2 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9.1.3 创新护理技术9.2 病人清洁护理研究的热点问题9.2.1 清洁护理用品的选择9.2.2 清洁护理操作的标准化9.2.3 清洁护理效果的评价9.3 病人清洁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9.3.1 智能化护理设备的发展9.3.2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推广9.3.3 家庭护理的兴起第十章:总结与评价10.1 总结病人清洁护理的重要性和原则10.2 评价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10.3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4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10.5 展望未来病人清洁护理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目标与评估:设定明确的教案目标,评估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什么是基础护理学二、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3.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操作和技能2.具备基础护理学实践的能力和素养3.能够应用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四、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4.1 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1.基础护理学的定义2.基础护理学的发展历程3.基础护理学的研究内容4.2 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2.基础护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3 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1.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框架2.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理论3.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应用4.4 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和技能1.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规范2.基础护理学的常用技能和方法3.基础护理学的技能训练和评估五、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践操作3.讨论交流4.视频教学5.案例研究六、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评价6.1 考试评价1.理论考试2.技能考核6.2 实践评价1.实验报告2.实习评价3.临床操作表现6.3 课堂表现评价1.课堂讨论2.作业完成情况3.课堂表现分七、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验设备八、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步骤8.1 理论教学步骤1.知识导入2.理论讲授3.理论实践演练4.知识巩固与评价8.2 实践操作步骤1.实验准备2.实践操作讲解3.学生实践操作4.实践操作评估与总结九、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十、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反思十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创新十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挑战十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展望十四、结语。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导论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4 护理学的教育与认证要求1.5 护理学在healthcare 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第二章: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2.1 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2 护理诊断的分类与形成过程2.3 护理诊断的prioritization 与collaboration 2.4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实际案例分析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三章:计划与护理干预3.1 护理计划的基本结构与要素3.2 护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3.3 护理干预的implementation 与evaluation 3.4 护理计划的修订与调整3.5 护理干预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四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4.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决策方法4.2 护理伦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3 护理法律问题的类型与处理原则4.4 护理法律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5 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五章:护理常用技术操作5.1 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5.2 护理操作的safety 与infection control 5.3 护理操作的documentation 与reporting 5.4 护理操作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5 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六章:患者沟通与护理交流技巧6.1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非语言沟通技巧6.2 有效沟通的障碍与解决策略6.3 护理交流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6.4 患者教育与健康指导的沟通技巧6.5 患者沟通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七章:护理患者心理与精神健康7.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评估方法7.2 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策略7.3 精神健康疾病的护理管理与治疗7.4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7.5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八章:内科护理8.1 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8.2 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管理8.3 常见内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8.4 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生活指导8.5 内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九章:外科护理9.1 外科患者的特殊护理需求与评估9.2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与康复指导9.3 常见外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9.4 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社会支持9.5 外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章:母婴护理10.1 孕产妇的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10.2 孕产期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10.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10.4 母乳喂养的支持与问题解决10.5 母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儿童护理11.1 儿童发育与成长的基本概念11.2 儿童护理评估与常见问题诊断11.3 儿童疾病的护理干预与治疗11.4 儿童营养与生活照顾指导11.5 儿童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二章:老年护理12.1 老年护理的独特性与挑战12.2 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与诊断12.3 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干预12.4 老年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12.5 老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急危重症护理13.1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护13.2 急救技术操作与护理管理13.3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干预13.4 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属沟通与心理支持13.5 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康复护理14.1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4.2 康复评估与治疗计划的制定14.3 常见康复护理技术操作与训练14.4 康复护理的家庭指导与社区合作14.5 康复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五章:护理研究15.1 护理研究的概念与方法论15.2 护理研究的伦理问题与原则15.3 护理研究的证据转化与实践应用15.4 护理研究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15.5 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护理学导论重点: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专业角色与职责。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教案模板范文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教案模板范文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 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等。

2.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基础护理学的知识进行临床护理操作。

- 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室或模拟病房。

4. 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学生分享对基础护理学的认识和期望。

二、讲授新课1. 基础护理学概述- 讲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地位和基本任务。

- 分析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2. 环境护理- 讲解环境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 演示和讲解病房布置、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操作。

3. 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讲解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演示和讲解患者交接班、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操作。

4.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讲解医院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演示和讲解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操作。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或模拟病房的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学生总结实验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撰写一篇关于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篇一:《基础护理学》教案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

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

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病人的干毛巾围于领下,脸盆放于旁边接取漱口污水,备好牙刷、牙膏、漱口水,让病人自己刷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一章绪论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

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

护理走向独立职业。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

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

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1920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护理研究广泛开展,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增加,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展,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受纯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一切医疗护理工作围绕疾病进行。

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病”,因此护理的特点就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执行医嘱为主,且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

护理过程重视局部疾病护理,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

此时的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

医学的指导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性的伙伴关系,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的护理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如生理、心理,而不单纯的是疾病的治疗。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现状。

此时,护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脱离了类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3.以人的健康为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护理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变为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护理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将有很大的扩展。

护理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病人,扩展到健康、亚健康的人,扩展到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也从个体护理扩展到群体的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扩展到有人的地区,护理教育趋于完善。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一)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

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

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

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

(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

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

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

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

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

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

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

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

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

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

第二节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护理。

1.人1)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2)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

3)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人有权利和责任拥有适当的健康状态。

2.环境1)人与环境相互依存。

2)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3.健康1)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提出的健康定义。

健康是指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人的健康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护理美国护士协会(ANA)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护理工作的任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三、护理目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第三节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天使的内涵。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1. 临床护理指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基础护理是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2. 护理管理是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系统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场所能提供正确、及时、安全、有效、完善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教育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基础护理学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护理学教育。

4. 社区保健及重点人群护理护士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医院的病人,已扩展到社区及重点人群。

5. 护理科研包括护理理论的研讨,护理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运用可靠的科学根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护理工作的方法一、个案护理由专人负责实施整体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病人。

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有助于临床教学。

二、功能制护理采取的是工业上大规模流水作业方法。

是依据生物学医学模式将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如生活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是以完成各项临床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三、小组护理将病人分成20人左右一组,护士分成5~8名一组,由小组长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安排小组成员去完成任务及实现确定目标。

这种方式特点是:病人数量减少,护士相对固定,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

四、责任制护理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每个病人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提供从入院到出院有计划、有目标的身心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基本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庭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面评估,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24 h的负责制护理,同时还要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病人提供出院指导。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适合病人需要的最佳护理。

它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影响下出现的护理观点与护理方式。

这是一种病人满意度高的护理方式。

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才能名符其实。

第五节护士的基本素质一、素质的含义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二、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一)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护理事业,勇于创新进取。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尊、自爱、自制的思想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