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摘要: 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了解把握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 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了解把握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 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那么,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呢?一、加强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 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 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 抓住一点, 一课一得就可以。
至于抓哪一点, 不妨看“阅读提示”。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 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 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同时, 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阅读活动前, 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 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
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 应以练习设计为主,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略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 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 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略”的要真略, “精”的要真精。
“课标”对略读有明确的要求, 即“粗知大意”, 怎样才叫“粗知大意”,这需要老师们好好琢磨。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1、留够时间, 课堂自读求足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从内容上说,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
二是从方法上说, 教师要更加放手, 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河北省沙河市葛泉学区戴XXX《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略读课文怎么教学,大家讨论的不多。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
一、规避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审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这样几种误区。
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教师把教学环节设计的很精细,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这样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是略读课文泛读化,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品读,学生对略读的内容不求甚解。
三是略读课文自读化,教师完全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要规避这些误区,明确认识到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
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之一是对精度课文的巩固迁移,有对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也有对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作用之二是对精度课文的拓展延伸,有对内容、思想方面的拓展,也有对文体、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探究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形式具体来讲,搞好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形式。
1、简化目标,便于体悟略读课文一般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编排,目的是给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也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
既然如此,制定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干扰精读课文的教学,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因此,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即可。
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从依据学情,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目标,这样便于学生体悟语文的丰富多彩,激发研究语文的兴趣。
如,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简化的目标:自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学生写作实际,看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略读课文的结构应该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或者提取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比如,略读课文《小狗和小猫》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小狗的故事”、“小猫的故事”和“两个小动物的友谊”,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是“友谊的重要性”。
3、注重思维,促进思考略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但也不能忽略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细节、情感和意义,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略读课文《小兔子买萝卜》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小兔子为什么要买萝卜?”、“小兔子是怎么买到萝卜的?”等等,让学生思考文章的情节和意义。
4、鼓励表达,提高写作能力略读课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写作的机会。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略读课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或者小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略读课文《小鸟和小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需要规避误区,简化目标,粗化结构,注重思维,鼓励表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比较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和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畅谈感受、研究方法、领悟写法。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
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注重。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
能够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课标提出:“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所以,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注重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略读课性质:指导学生实行半独立阅读。
叶老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来说: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来说: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
叶老在《略读指导举隅》中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略读课文是从学习转向使用的桥梁。
叶老指出:“就教学来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来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三、现行课标对略读的要求:1、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较熟练地使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教师用书指出:“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水平。
四、精读与略读之区别精读与略读之区别:精读教师介入较多,略读学生独立活动较多;精读能够更多地咬嚼、解悟,略读只能就课文一两处重点内容实行。
因为教时有限,所以略读教学内容裁剪必须大刀阔斧,无关重点的内容必须坚决舍弃。
小学语文中年级略读课文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中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略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景象,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略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文章信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秋天的雨》课文内容展示。
2. 学生预习资料:《秋天的雨》课文相关背景知识。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吗?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圈点勾画。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停顿。
三、自主阅读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段落进行略读。
2. 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各自捕捉到的信息。
3.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情况。
四、讨论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有哪些颜色?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略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积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美语句。
二、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个别辅导。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寻找课文中的描写。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上传: 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 19:44:3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 )(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
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 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略读课文一般文字比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课标中对中、高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研究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在教材中,为了提示研究内容,点明专题,布置研究任务,在每个单元中设计了单元导语。
教师要善于对单元导语和“连接语”进行解读,透析内容,以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1、略读教学做什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刻”。
略读课文要做的是以下几点:1)、把握大意。
初读课文后,先抽生说说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好后同桌或小组交流交流。
2)、交流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连接语中的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文章内容。
3)、重点赏读。
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提一些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品读,让学生印象深刻,久不能忘。
2、略读课文教学不做什么1)、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
2)、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3)、一般不做仿写的练。
首先,了解相声的基本特点和受众群体;其次,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最后,思考课文对自己的启发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快速抓住略读课文的重点,达到快速有效训练阅读的目的。
二、多种形式,灵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朗读、分组讨论、写作、游戏等,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训练。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4篇(完整版)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4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1(一)紧扣单元主题略读课文在教学安排上只有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巩固旧知,举一反三和提升素养的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读提示语,通过读提示语的二次解读,先行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思路。
这样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准重点,又能将单元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略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
现在很多学生把语文的预习就简化成读课文,认词语。
预习便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
因此,在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学生掌握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老师提供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本单元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预测”的方法,对后面的故事进行预测,达到了很好的巩固的效果。
(三)探索高效的略读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适宜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在合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在略读课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提出困难,全班交流;4.各抒己见,汇报成果。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参与到课文的理解中去,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以部编版《那一定会很好》为例,语文教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按照上面的流程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粗略文章,更好发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初读课文解决课内及延伸的字词。
之后教师再次限定时间,第二次默读了解文章大意。
最后赏析课文内容,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第三次阅读课文,针对重点段落学进行讲解分析或者小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054100 河北省沙河市葛泉学区戴梅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略读课文怎么教学,大家讨论的不多。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
一、规避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审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这样几种误区。
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教师把教学环节设计的很精细,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这样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是略读课文泛读化,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品读,学生对略读的内容不求甚解。
三是略读课文自读化,教师完全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要规避这些误区,明确认识到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
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之一是对精度课文的巩固迁移,有对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也有对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作用之二是对精度课文的拓展延伸,有对内容、思想方面的拓展,也有对文体、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模式具体来讲,搞好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模式。
1、简化目标,便于体悟略读课文一般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编排,目的是给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也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
既然如此,制定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干扰精读课文的教学,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因此,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即可。
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从依据学情,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目标,这样便于学生体悟语文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简化的目标:自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学生写作实际,看受到了什么启发。
2、粗化结构,利于理解略读课文教学一般完成三项基本任务。
一是了解“写了什么”,二是说说“有什么感受”,三是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
对照这三项基本任务,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就是粗线条的,有个简约的教学框架即可。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可设计“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教学框架来帮助学生自读感悟。
进行这样粗化结构的自主学习,不但能利于提高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3、活化教法,保证效果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完成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任务。
在各自的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搭配,保证教学效果。
(1)主题阅读,模块整合。
运用主题阅读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整合在一个或几个课时里进行教学。
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和情怀。
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将两篇略读文章整合在一起运用“主题阅读法”。
让学生在精略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哪些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拥有朴素情怀的毛泽东?”研读文本、进行交流。
这就使得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把握重点,精略互融。
虽然说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在课文的重点、精彩之处用精读的手法来处理,让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刷子李》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富有语言感染力的细节进行重点指导:①阅读课文3—11节,抓住“果然”、“居然”、“竟然”等引出的重点句子体会刷子李的本领奇绝;②联系第1自然段,辩析“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③重读第1自然段,对于这个问题有新的体会了吗?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这篇略读课文的重点,彰显了略读教学的精彩。
(3)比较异同,开阔思路。
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
如,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畅谈感受、学习方法、领悟写法。
再如,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回顾第九册《松鼠》,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
4、宽化拓展,形成能力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
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
对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出学了课文的感受。
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布置学生课外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做一份访谈记录。
对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如《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可以采用“朗诵训练法”,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对戏剧、相声类的略读课文,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可以采用“表演再现法”,辅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感悟课文。
对那些图文结合比较好的略读课文,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妈妈的账单》等,可以采用“看图说文法”,让学生借助看图展开想象联想,开展交流,进行对比,深入感悟。
略读课文教学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
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
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二、明确略读课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三、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
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
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1.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
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2.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
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
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
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
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
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
②品味语言。
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
③交流感受。
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
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④加深感悟。
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
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
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3.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
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
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
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