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

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关于

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做铺垫。然后用填一填这个活动,让学生根据需要整理2013年到2016年

的每月的天数,接着引导学生实行比较,得到每月天数的特点,从而

自然过渡到大月和小月的学习。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

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

活动,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相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

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水平。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理解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能够从年历中去发现?

观看2013-2016年的年历,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

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都明白了要做些什么了吗?请大家按照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发现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

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合作学习的水平,极大地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全班集体交流

师:孩子们都发现了很多日历中的知识,我们一起全班交流。谁

先来展示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每月31天,有的月

份每月30天。

师:你们的发现和他的一样吗?

生2:有的一样,但我还有不同的发现。师:你不同的发现是什么?

生2:我与他的发现不同的是:每月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每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生3:老师!老师!我还有补充。师:你有什么补充?

生3:我还发现2月的天数很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师: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孩子

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我们的发现。

点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现在又经历了全班

交流,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通

过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一起整理我们的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记录的数据汇总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31

天月份是不是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

师:31天的月份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大月。教师板书大月。

师:谁来说说那几个月是大月?

生:1、3、5、7、8、10、12月。

师:有几个大月?

生:7个。

师:30天的月份也是确定的,我们把它叫做小月。教师板书小月。

师:小月是那几个月?

生:4、6、9、11月。

师:有几个小月?

生:4个。

师:那2月呢?

生: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比较特殊。

师:2月比较特殊,就叫它特殊月。2月每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每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教师板书。

师小结: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一年中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1天;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0天;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月份的天数?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理解。

3、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

(1)、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即时总结介绍

师小结:左拳记忆法,拳头凸起来的代表大月,凹下去的代表小月,除了2月,从食指开始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记一记。

师: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师:我们还能够这样来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2月

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

加。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大小月?

生:我还发现八月的前面单数月是大月,七月的后面双数月是大月。

师: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其实呀,记住大小月的方法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回去以

后还能够查一查资料。好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习了一些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使他们对大月和小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疑问,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游戏活动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聪明!从年历表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想一想你是那个月出生的,(稍停顿)

大月出生的孩子请起立?

师追问:请你告诉大家你是那个月过生日的?

生1:我是10月过生日的。

师:孩子们他是几月过生日的?什么月?你呢?请另一个孩子来

说一说。

生2:我是5月。

师:看来站起来的孩子都是大月过生日的,哪现在坐着的孩子都

是小月过生日的吗?有没有特殊情况?

师:咱们班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哪还有那个月没有同

学过生日呢?

生3:2月,是一个特殊月。

点评: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状态已未处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经历了即时应用新知识的过程,即时调整了

自己的学习状态,再一次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理解,激发

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学习到现在,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揭示课题:年月日。

2、挑战自我

师:课件出示第一关:找一找。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想一想。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中的

一些实际应用的过程,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进一

步提升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疑问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绝大

部分学生再一次重温了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孩子们对新知识的

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

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的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推荐】《看日历》同步练习

看日历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月()日。 (2)小慧的生日是()月()日。 (3)静静的生日是()月()日。 (4)囡囡的生日是()月()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妈妈出生于()年()月()日,今年()岁,妈妈的生日在第()个季度。 (2)一年有()个月,一周有()天。 (3)一年中有()个月是31天,有()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天,平年的2月有()天。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6)24个月等于()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5月、()、()、()、()。(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9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年,这一年的2月有()天,这一年全年有()天。 (10)今年的5月份有()天,5月25日是星期(),6月份的第一天是星期()。 3、连一连。

4、今年上半年有多少天?下半年有多少天? 5、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节日。 提升能力 6、小明的生日在哪一天? 小明的生日在()月()日。想一想,为什么?

参考答案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4)月(26 )日。 (2)小慧的生日是(1)月(10)日。 (3)静静的生日是(12)月(1)日。 (4)囡囡的生日是(12)月( 6 )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略。 (2)一年有(12)个月,一周有(7)天。 (3)一年中有( 7)个月是31天,有( 4)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 (5)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6)24个月等于(2)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1月)、(3月)、5月、(7月)、( 8月)、(10月)、(12月)。 (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平)年,这一年的2月有(28)天,这一年全年有(365)天。 (10)略。 3、连一连。

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教案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123456789101112 201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4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5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6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月份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2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播放微课《秋游野餐》,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并思考(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 (设计意图: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 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1 2,而1 2 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 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分数:几分之一)(设计意图: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

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1 活动1.看一看,理解1 2 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flash: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 用1 2来表示。(板书写法:1 2 )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它的1 2,写作:1 2 。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1 2 ) 活动2.分一分,理解1 4 的含义。 Flash: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师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板书写法:1 4 )再指着板书引 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写作1 4 。 活动3. 涂一涂,归纳分数概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圆的三分之一,涂一涂长方形的五分之一。进行 观察得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 2、 1 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活动4. 撕一撕,强调“平均分”。 师提问:把一张圆形纸片撕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演示撕成三份的纸片,再次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撕 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活动5. 读一读,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以1 3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集体明确。 (二) :教学例2 活动1:折一折,表示1 4 。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和闰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13-2016年的年历,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反思

听高晓欧老师《看日历》汇报课反思 九江小学鄢学彬高晓欧老师在这节课设计比较丰富,语言简练、有亲和力。把话筒交给学生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具有层次性,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经历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日期的过程。教学时,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①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组织学生学习在日历上查找某月某日是星期几的方法,通过找节日巩固通过日历找星期几的知识,了解我国的法定节日 ③学习推算周年年份的方法。了解国家成立的知识,播放建国成立视频,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④通过实践活动,对年、月、日、星期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在课外“学数学,做数学”的兴趣。 做的特别好是: (1)一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出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二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并结合情境,进行简单推理。最后以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碰撞解决难点。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谈一谈。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3)高老师设计了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翻日历,自己找常见的节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不足之处: 高老师在教学时,板书不够详细,农历知识渗透太少,如果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爸爸妈妈提前给孩子传递一些农历知识,在课前体验“公历与农历的联系区别,课上的速度快多了,可多做一些练习,学生也很高兴。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高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学习需要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制作“本班的特色年历”为主线,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这节课在教学时,她还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2013年12月27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设计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2)第课时 主备老师:组长(核查):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巩固和认识时间的计算和认识 过程方法:在调查和查阅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时间作息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数学信息。 快乐元素渗透点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小黑板()其他: 导学流程 一、快乐导入 1、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揭示课题: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快乐探究 1.筹划:制作作息时间表 2.提出制作要求: (1)上栏填项目,下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相应的时间。 (2)制作好后,同桌交流,说说表中同桌哪些地方比自己设计的合理?有什么建议? 3.制作并交流。 (1)交流填写方法。 点出:有些栏目像起床填一个时刻,有些栏目填的是两个时刻,这是为什么呀?有些学生可能会填:15分, 问: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那你们清楚是在什么时间吃的吗?如果告诉你是早上7:10分开始,猜一猜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告诉你7:20吃完,猜一猜,他是什么时候吃早饭的?你怎么知道的?

导学流程 比较:这样的记录和刚才比起来,哪种方法更合理?一般作息时间表上需要填写的是时刻。 (2)交流统计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3)交流统计每个人的睡眠时间 老师借用了刚才你们所讲的其中一种,上网查询获得,想看吗?参考资料一:你知道吗?为了体力与劳力的恢复以及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必须保证睡眠时间。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睡眠需要6~7小时。看了这份资料,你现在再来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怎么样? 可见,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要规划不同的作息时间,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也应该是不同的。 (4)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类似的作息时间吗?(学校,工厂,邮局,医院等都有,我们来欣赏几张)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说,会怎么样?(会乱,没有条理性) 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规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我很高兴看到每位同学的发现,但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计划去做,那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快乐总结 小结:这节课从10:50开始现在是11:28,这节课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 在这三十多分钟时间里,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2)作息时间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 40÷2 80÷4 90÷3 800÷2 42÷7 72÷8 36÷6 48÷8 24÷6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提问:说一说刚才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 2.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咱们一起取下来吧。(出示口算题) 8÷2 18÷3 40÷2 44÷4 120÷6 630÷9 3.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黑板上出示:果园图,6篮桃子每篮10个,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说明:桃子和猴子的图片都是可以活动的)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6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3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3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60÷2=30,8÷2=4,30+4=34 方法4:用竖式来算。(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你能把分桃子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顺序对照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二种方法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3,第一次分了3×2=6(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情况,教师都要引导他们“理解算理”;尤其要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看日历 班级:姓名: 1.填空。 (1)一年有()个月,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月是特殊的月份,有()天或()天。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3)2012年的一月、三月、四月共()天。 (4)1年半有( )个月,24个月是( )年。 (5)9月有( )天,7月有( )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2016 年10月1日是( )周年。 (6)7月、8月、9月一共有( )天 2、判断 (1)一年里,除二月外,有7个大月。4个小月。() (2)每年都有365天。() (3)7月是大月,8月是小月。() (4)所有的双数月都是小月,单数月都是大月。() 3.选择。 (1)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A、30、30 B、 28、 29 C、 29、 30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A、366 365 B、 365 366 C、 365 365 (3)同一年中连续的两个大月是( )月。 A. 1月和2月 B. 11月和12月 C. 7月和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是( )。 A.2029年10月1日 B.2039年10月1日 C.2049年10月1日 4.请用彩铅把表格中的大月涂成红色,小月涂成黄色。 5.用竖式计算 974-568+29= 358-175+126= 900-99+188= 18.7-7.9= 20.5-9.8= 16.5+28.7= 6、脱式计算 (19+35)×9 (181-19)×4 63÷7-9 27×9+18 25×5×2 100-80÷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过《认识钟表》和《认识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本次上课是送教下乡课,参加萧县圣泉乡的教研活动周上的一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又因为我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相互比较陌生,所以,我确定在课前交流的时候,引出2014年10月29日,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公式表大全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认识年、月、日》备课教案

看日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4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5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6年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 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28 28 28 29 28 28 28 29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日历》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日历》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看日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用

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课题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等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教学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年历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看日历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 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观察教材附页1,把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 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关于 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做铺垫。然后用填一填这个活动,让学生根据需要整理2013年到2016年 的每月的天数,接着引导学生实行比较,得到每月天数的特点,从而 自然过渡到大月和小月的学习。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 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 活动,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相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 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水平。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理解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探究

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谜底。 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2、学生说出谜底:日历。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看日历》。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看日历》(认识年、月、日)。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4、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5、学生讲述对年、月、日的认识。

6、教师讲解年月日的形成(播放课件) 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