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版毛概第八章共84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新)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5
消费需求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传统模式
模仿型排浪式
新常态
个性化、多样化
46
投资需求
传统模式
高强度大规模开发 建设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 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 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47
出口和国际收支
54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5
1、新民主主义的时间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 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 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 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英国人类学家 E· B· 泰勒《原始文化》
106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 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 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 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布局
1
党的十八大报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 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第八章

毛概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本章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各级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来阐述理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拓展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明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然性;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准确把握十七大提出的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诸如下岗问题、收入差距拉大、“三农”问题等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

(3)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投身经济建设、自主创业的激情。

3.教材处理:本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经济领域中的展开。

通过教学,本章主要回答: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等六个问题。

毛概第八章

毛概第八章

(一)我们党对于所有制的逐步认识过程
(1)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党的十二大只是肯 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 补充”。 (2)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 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 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 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 长期的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 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微观层面: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经济活动: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 段来实现的 经济运行: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 用。 第四,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 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 地位为条件的。 第五,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 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 害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背景
第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活动中市场调 节的比重已经超过了计划调节; 第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取得了极大的 成就,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的矛盾和困难, 主要是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第三,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 大变化; 第四,如何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使之得 到更快的发展,理论上需要有新突破。

毛概第八章..

毛概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8版毛概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2018版毛概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努 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 习时的讲话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 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 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 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 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 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 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 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沁园春.霾》
• 201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 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 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 总书记的面朗诵《沁园春. 霾》:
• “北国风光,千里雾霾, 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 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上海松江死猪事件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在环境保护中,把预防为主, 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 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 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大颅榄树
解化 统 保 开开 重 护 发发 要 优 活, 的 先 动适 地 , 对度 区 就 自控 , 是 然制 严 在 生其 格 生 态他 控 态 的开 制 脆 压发 工 弱 力活 业 、 。动 化 生
关乎生存:生态危机可能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关乎发展: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发展资源 关乎和平:生态资源会引发大规模冲突战争 关乎稳定:人类独特生态系统有稳定临界点
•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之一。
•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 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 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 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 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 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三个层次
东部:较发达(辽、京、冀、津、鲁、 苏、沪、浙、闽、粤、琼 )
中部:次发达(黑、吉、晋、豫、皖、鄂、 湘、赣 )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特点 内容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 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邓小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 民族团结、山河秀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中央
政财 策政
东部




西部
基人特 础才色 设工产 施程业

毛概第八章ppt课件

毛概第八章ppt课件

求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市
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 场
的有机联系。
机 制
48
(二)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就是相 互联系的各类市 场的有机统一体
49
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市 场 体 系
要素市场
农产品市场 工业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房地产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50
(二)
73
本公 实有 现制 形的 式基
所有权 占有权 支配权 使用权
74
形公 式有 的制 多经 样济 化实

股份制 合作制 承包制 租赁制
75
——
形展大努以和规反当形
式的促力大组律映多式
。公进寻胆织的社样可公
邓 小 平
有生找利形经会化以有 制产能用式营化。而制 实力够。都方生一且实 现发极要可式产切应现
57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 保持经济总量的

平衡。

● 保持物价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的 目 标
● 保持合理的经济 增长速度。
58
(三) 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
宏 ● 优化国民经
观 调
济的产业结构和
控 区域结构。
的 目
● 保持国际收
标 支平衡。
59
(三)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
经济手段
统一、开放
“统一”:各类市场构成 有机的市场整体,且市场 管理、市场法规是统一的。 “开放”:实现国内市场 间的融通、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的衔接。
3
体社 系会 的主 特义 征市

毛概第8章

毛概第8章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是主体的 分配原则。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 分配收入为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就是按 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 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 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 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 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 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 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 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的后果: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 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计划体制的反思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 人利益。 20世纪60年代,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学会利用 它。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优点:集中量办大事,例如建国初期 的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 计划经济缺点: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